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研究证明,异黄酮有益于慢性病诸如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的防治。异黄酮广泛分布于豆类食品,特别是黄豆中,因此常吃豆制品可防慢性病。(开治)常吃豆制品有益健康@开治  相似文献   

2.
光照对大豆幼苗组织中异黄酮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不同光照处理的大豆(Glycinemax(L.)Merri.)幼苗不同组织的异黄酮类含量。子叶中最高,叶片和根部相对较少。子叶的异黄酮以大豆甙和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基结合体为主,且在光照条件下,异黄酮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相反,黑暗中的异黄酮含量随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子叶由黑暗转为光照处理以后,异黄酮含量同样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叶片和根部异黄酮含量和种类也因光照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光照条件下,叶片中以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结合体和黄酮芦丁为主,且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黑暗中的黄化叶片,则以大豆甙和丙二酰结合体为主,但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在幼苗根部,黑暗条件下几乎检测不出异黄酮的存在;光照条件下,则可检测到5种异黄酮,其中以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占主要部分。实验证实了光照对大豆异黄酮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耐旱性的2个大豆品种(高耐旱JP-6、低耐旱JP-16)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时间持续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和根系中异黄酮的积累变化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大豆根部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部,而异黄酮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则在叶片中更高,耐旱品种JP-6根部的异黄酮积累量更大.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旱品种的异黄酮合成与积累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强耐旱品种JP-6的根和叶中,异黄酮积累量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弱耐旱品种JP-16则相反,异黄酮积累量在不同部位中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除JP-6叶中C4H4CLIFS2等异黄酮合成上游基因外,其他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大豆叶片是异黄酮的主要合成部位,大豆根部也存在少量的异黄酮合成.弱耐旱大豆根部的异黄酮合成和最终积累量均较低,强耐旱品种则较高.根部异黄酮积累量高的大豆品种,其耐旱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肿瘤、预防肿瘤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癌症化学预防剂,能显著降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现将近几年大豆异黄酮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大豆异黄酮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在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减少骨质流失、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已知,被摄人机体的大豆异黄酮将被肠道微生物菌群转化为具有更高、更广生物学活性的不同产物。因此,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有益调节作用强弱并不简单取决于摄人机体的净含量的多少,更在于被摄人机体的大豆异黄酮将如何被肠道菌群转化。本文从大豆异黄酮的组成与功能、大豆异黄酮体内吸收、代谢及微生物转化、转化产物的活性以及高效合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对大豆异黄酮微生物生物转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微生物转化产物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盐生野大豆的异黄酮积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自然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和不耐盐的栽培大豆(G. max)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叶片、根部和种子的异黄酮含量,并测定了它们叶片的L-苯丙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还测定了它们根部的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通过两者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大豆异黄酮代谢和盐渍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渍处理不抑制盐生野大豆PAL酶的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大量积累;相反,盐渍处理明显抑制栽培大豆PAL酶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减少,而大豆异黄酮合成前体L-苯丙氨酸积累。结果还显示:在盐渍条件下,盐生野大豆根部异黄酮积累的同时,其根瘤结瘤量较多,且固氮酶活性也较高;而栽培大豆随着其根部异黄酮的减少,其根瘤结瘤量大大减少,且固氮活性大大下降。野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这些差别说明:盐生野大豆积累大豆异黄酮有其生态学意义,这很可能是野大豆通过异黄酮次生代谢途径适应盐渍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对电离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大豆异黄酮组,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两周杀死小鼠取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辐射使小鼠外周血CD3、CD4和CD8百分比降低,并且CD8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使胸腺和脾脏的CD3和CD4百分比升高、CD8百分比降低,其中CD4的升高显著(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外周血、胸腺和脾脏CD3以及血CD4比例升高,但对辐射引起的CD8变化无明显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辐射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起到辐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近年来一些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表明,大豆异黄酮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基因表达等作用机制,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近年来一些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表明,大豆异黄酮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基因表达等作用机制,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对干旱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在模拟干旱的条件下喷施大豆异黄酮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的大豆异黄酮处理过的油菜幼苗,叶绿素a含量是对照的1.69倍、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强了52.85%和30.73%、类黄酮含量比对照增加了49.1%、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6.61%、根系活力比对照高出近1倍.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大豆异黄酮能明显减轻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发酵对豆芽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及组分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波长260 nm,测定豆芽汁中金省异黄素、大豆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处理后,豆浆中总大豆异黄酮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浓度较未经过发酵处理的豆浆组明显增加(P<0.05);而大豆异黄酮糖甙的浓度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豆浆中的大豆异黄酮糖甙在双歧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水解为异黄酮甙元,异常酮甙元的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大豆异黄酮作为健康食品在防治骨质疏松和癌症方面具有一定功效。由于化合物结构相似,异黄酮甙元特别是高纯度黄豆黄素(glycitein)的获得有一定难度,文献报道大多是通过盐酸水解异黄酮甙的方法获得,而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和工厂生产设备腐蚀较大。本文报道了用醇溶剂进行固相提取以及硅胶柱色谱方对含有三种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混合物产品进行分离。通过低成本和无环境污染的固相提取方法得到纯度为97%的黄豆黄素和纯度超过95%的大豆黄素(daidzein);95%纯度的另一种大豆甙元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则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应用硅胶柱色谱,一次性分离了一种含有两个异黄酮甙:大豆甙(daidzin)和黄豆甙(glycitin)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上海地区成人雌马酚代谢表型及雌马酚的生理范围;把握由于大豆异黄酮负荷而产生的雌马酚产生者比例;调查雌马酚表型和食物摄取频率及有关激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现状调查方法,筛选出172名居住在上海市区健康成年男女。填写问卷获得研究对象日常饮食频率,检测研究对象血清获得血液激素浓度,采用HPLC法分析负荷大豆异黄酮前后尿中雌马酚等大豆异黄酮24 h排泄量,统计产雌马酚者比例及其与摄食频率和激素的关系。结果负荷前雌马酚生理范围0~33.74μmol/24 h,产雌马酚者比例为30.2%,负荷大豆异黄酮后比例提高至53.5%。产雌马酚者与非产雌马酚者之间日常食品摄取频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q者血中游离雌二醇的浓度较非产Eq者低(P<0.05)。结论在通常膳食条件下,约有1/3上海成人尿液中能检测到雌马酚,但负荷大豆异黄酮后,约有1/2能产生雌马酚。  相似文献   

14.
采用 Design-Expert 软件中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分析方法对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4个主要因素(水解温度、水解时间、pH 以及加酶量)进行优化。方差分析发现,影响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最主要的因素有温度、水解时间和 pH。对各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分别为:温度46.2℃,反应时间94 min,pH 5.1,酶量61单位,此时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达到0.096 g·L-1,比优化前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5.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C-6/C-3/C-6骨架的二次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异黄酮与黄酮类物质具有相似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天然的绝大部分异黄酮分布在豆科植物中,目前在大豆中已经发现了超过12个异黄酮(苷)。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的酶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和异黄酮合酶(IFS)。总结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合成途径,着重综述了CHI、CHS、IFS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及异黄酮的代谢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种仅用水作为溶剂分离大豆异黄酮苷和苷元的方法。采用水加热提取的方法分离大豆异黄酮苷和苷元,分别对所用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物料比进行优化。实验上清液干燥后的固形物中大豆异黄酮苷含量为32.24%,苷元含量仅为3.05%,沉淀中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为72.03%,苷含量仅为4.28%。该方法经济,简单,绿色无毒,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艳  庄逢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47-150
大豆异黄酮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大豆营养成分。综述了微生物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过程,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指出在富含大豆异黄酮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微生物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乳清中提取出大豆异黄酮,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滤纸片法对3种浓度(0.3、0.6、0.9mg/mL)的大豆异黄酮提取液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3种浓度的大豆异黄酮溶液对黑曲霉都没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荫蔽导致植物所受红光/远红光(R/FR)比值下降,为探究荫蔽对大豆幼苗异黄酮合成的影响,本试验以耐荫性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ND12"和"C103"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施以不同比例红光/远红光(R/FR)处理,对其叶片、下胚轴、根系中异黄酮积累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R/FR条件下,强耐荫品种"ND12"叶片中总异黄酮及染料木素GE的含量极显著上升,下胚轴中极显著下降,弱耐荫品种"C103"则相反。同时,低R/FR使强耐荫品种"ND12"叶片中异黄酮合成关键基因IFS2、4CL、C4H和CHI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其变化趋势与异黄酮积累变化规律一致,而弱耐荫性品种"C103"则存在较大差异。荫蔽信号诱导耐荫型大豆品种异黄酮合成,并在受胁迫部位叶片中大量积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荫蔽信号(低R/FR)对苗期大豆异黄酮的调控规律,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响应荫蔽信号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茉莉酸甲酯和ABA对野葛毛状根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0~ 10 0 μmol·L-1茉莉酸甲酯 (MJ)可提高野葛毛状根培养液中葛根素和大豆甙元的水平 ,促进毛状根内总异黄酮含量的增加。而用 0 .5~ 2 .0mg·L-1ABA处理后 ,无论对野葛毛状根还是培养液中葛根素、大豆甙元的含量仅略有提高 ,但对总异黄酮的合成与分泌等则有显著的促进。 10 0 μmol·L-1MJ和 1mg·L-1ABA处理 2 4~ 72h ,可促进毛状根内葛根素和培养液中总异黄酮的水平 ,以处理 4 8h的增加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