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胎肝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索二者间有无协同作用.方法:取孕14天胎龄F344大鼠胚胎的胎肝,经三步分离法分离纯化后,配置不同浓度HGF、EGF及HGF和EGF联合组培养基,将胎肝干细胞分组培养.光镜下观察细胞增殖状况,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HGF、EGF及HGF和EGF联合对大鼠胎肝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GF 10~80 ng/mL各浓度组,EGF 10~80 ng/mL各浓度组增殖效应均大于对照组.当HGF为20ng/mL,增殖效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当HGF浓度继续增高时,增殖效应无明显增高.将20 ng/mL HGF组与不同浓度EGF组合后分组培养细胞,发现20 ng/ml HGF和10 ng/mLEGF联合组增殖效应明显升高,继续升高联合组中EGF浓度,增殖效应无明显提高.结论:HGF和EGF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胎肝干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的作用,二者对大鼠胎肝干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其中20 ng/mL HGF和10 ng/mL EGF联合培养促进大鼠胎肝干细胞增殖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体外诱导小鼠胚胎肝祖细胞HP14-19细胞成熟分化及ATRA对细胞自噬水平的调控作用。应用1μmol/L ATRA处理小鼠胚胎肝祖细胞HP14-19细胞,不同时间点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LB-Gluc活性,Real-time PCR检测肝细胞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及过碘酸–希夫(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检测细胞的成熟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及细胞连接,ptf LC3质粒转染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标志蛋白质水平等综合分析自噬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TRA可显著增强HP14-19细胞ALB-Gluc活性,抑制肝前体细胞标志DLK和AFP的表达,促进成熟肝细胞标志ALB、CK18、TAT和Apo B的表达,ICG及PAS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透射电镜结果可见ATRA诱导组出现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同时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多,并且自噬相关标志蛋白质Beclin1、LC3-II、RAB7水平增高,P62水平无显著变化,LC3-II/LC3-I的比值明显增加(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ATRA组细胞质内黄色斑点的自噬体及红色斑点的自噬溶酶体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自噬抑制剂3-MA和Baflomycin可抑制ATRA诱导的HP14-19细胞的ICG摄取和糖原合成功能。综上所述,ATRA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有效诱导小鼠胚胎肝祖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肝祖细胞14-19(hepatic progenitor cell 14-19,HP14-19)成熟分化的作用。重组腺病毒Ad-BMP9和ATRA单独及联合作用诱导肝祖细胞HP14-19成熟分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LB-Gluc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相关基因DLK、AFP、ALB和TAT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AFP、ALB、CK18和UGT1A蛋白质水平,PAS染色和ICG摄取实验检测成熟分化后的功能。Ad-BMP9组和ATRA组的ALB-Gluc活性较对照组增高,而AdBMP9+ATRA组ALB-Gluc活性又显著高于Ad-BMP9组和ATRA组。Ad-BMP9+ATRA组的ALB和TAT mRNA水平以及ALB、CK18和UGT1A蛋白质水平均高于Ad-BMP9组和ATRA组,但肝干细胞标志DLK、AFP的表达均降低(P0.05)。Ad-BMP9+ATRA组的ICG摄取及PAS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Ad-BMP9组和ATRA组。ATRA和Ad-BMP9均诱导肝祖细胞HP14-19成熟分化,联合作用强于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观察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CCl4染毒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 (1) rhHGF (5 ng/ml)预处理后可显著提高CCl4 (15 mmol/L)染毒肝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K+的漏出;(2) 表皮生长因子(EGF,50ng/ml)和rhHGF (5 ng/ml)合用预处理肝细胞,CCl4染毒后细胞内ALT、 K+漏出较rhHGF和EGF单独保护组进一步降低;(3)大鼠肝部分切除和CCl4 (50%,2.5 ml/kg bw)染毒后,再生肝内HGF基因及其受体基因/c-met的表达分别较假手术和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 结果提示,rhHGF对CCl4染毒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EGF和rhHGF有协同保护作用;HGF及其受体的表达在肝脏再生及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脏修复和再生始终是肝脏疾病研究中的重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众多具有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细胞中的明星细胞,合成的多种细胞因子经旁分泌途径发挥调控细胞生存,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和减轻纤维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便是重点细胞因子之一。基于HGF的信号调控作用,再结合MSCs的干细胞优势,HGF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HGF-MSCs)作为一种干细胞治疗新策略能够发挥“1+1>2”的效果。本文就HGF-MSCs在减轻和修复肝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脏弹力硬度、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白细胞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90例的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4周;观察组在和对照组相同方法治疗4周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的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血清TGF-β1、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30/4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LP、GGT、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弹力硬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肝脏弹力硬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20±1.05) kPa vs.(7.33±1.27) kPa](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SIL-2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SIL-2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0±1.21)ng/mL vs.(9.23±1.49)ng/mL,(130.45±11.03)ng/L vs.(162.93±15.62)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5/45)、15.56%(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降低血清TGF-β1、SIL-2R的表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探讨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chemotaxis cytokine receptor 4,CXCR4)和SDF-1/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7(CXCR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14-19(HP14-19)增殖、迁移和抗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重组腺病毒Ad-CXCR4和Ad-CXCR7感染HP14-19细胞,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上CXCR4/CXCR7受体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过氧化氢(H2O2)处理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酶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显示,感染腺病毒Ad-CXCR4/CXCR7后,HP14-19细胞膜CXCR4/CXCR7受体水平显著上调;高表达CXCR7可增强细胞增殖活性,而高表达CXCR4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效果;高表达CXCR4或CXCR7可显著增强SDF-1诱导的HP14-19细胞的迁移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细胞存活率,其中,CXCR7对迁移效应较强;与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4或CXCR7可降低H2O2造成的细胞LDH活性,增强SOD活性。因此,CXCR4参与了SDF-1诱导的HP14-19细胞增殖作用,且CXCR4/CXCR7介导SDF-1诱导HP14-19细胞的迁移和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脏储备功能、血清内毒素(LP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8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系统评分(MELD)、血清LPS、HGF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5.60±4.12)U/L vs.(56.84±6.20)U/L,(57.45±5.01)U/L vs.(68.99±6.84)U/L,(36.53±3.45)g/L vs.(30.42±2.89)g/L,(50.23±4.83)μmol/L vs.(62.30±6.76)μmol/L](P0.05);治疗后,两组MEL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MEL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89±2.74)分vs(27.84±3.51)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G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LPS明显低于对照组,HGF明显比对照组高[(0.43±0.05)ng/mLvs(0.60±0.09)ng/mL,(389.56±27.40)pg/mL vs(301.23±22.30)pg/mL](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9%(4/43)、13.95%(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及血清LPS、HGF的表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方向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量化关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将第3代BM-MSCs采用不同剂量的FGF-2诱导。诱导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白蛋白和CK19的分泌;Shiff染色法检测糖原的分泌。诱导后BM-MSCs由梭形向多角形、卵圆形方向变化,白蛋白、CK19和糖原12 d即有阳性表达,以后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20 ng/mL FGF-2诱导比10 ng/mL FGF-2诱导细胞白蛋白、CK19和糖原的表达量均多。20 ng/mL FGF-2具有较强的诱导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 FGF19)处理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后细胞自分泌的FGF19;具有胆汁酸排泌作用的多药耐药性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3, MRP3)和多药耐药性蛋白4(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4, MRP4)表达量的改变对胆汁淤积条件下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使用FGF19处理HepG2细胞, MRP3、MR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FGF19处理细胞可激活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lated kinase, ERK)信号通路;使用ERK信号通路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HepG2再加入100 ng/mL的FGF19刺激细胞,与未加入PD98059的对照组相比, MRP3、MRP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被抑制。综上所述, FGF19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特异性地上调MRP3和MRP4表达水平,在胆汁淤积条件下可增加胆汁酸排泌以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MSCs向肝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体外培养条件及方法。方法孕20 d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取胎盘,经胶原酶消化、密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胎肝滤液,模拟体内肝脏微环境,诱导PDMSCs向肝细胞定向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干细胞标志物;PAS检测糖原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PDMSCs贴壁生长为成纤维样细胞,CD44表面标志物检测阳性;PDMSCs经胎肝滤液诱导14d时细胞呈现圆形、卵圆形的特征性改变,AFP、CK19表达阳性。结论胎肝滤液能够诱导PDMSCs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荼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发展及其炎症通路。方法: 将15只体重为(23±2) g的129/Sv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0)。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小鼠给予0.05% ANIT饲料食饲。实验组分别在14 d和28 d各处死5只小鼠,收集胆囊、血清、肝脏等标本。按试剂盒程序检测胆汁淤积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Q-PCR和WB分析肝纤维化、炎症反应等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第2周ANIT -14 d组(A-D14)中的主要胆汁淤积指标总胆汁酸(TBA)从(3.2±0.9) μmol/L显著增加至(31.6±4.3) μmol/L,肝损伤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也显著升高(P<0.05);纤维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ollagen I和α-SMA纤维化蛋白表达均上调;肝脏胶原纤维大量沉积,纤维化已产生(P<0.05)。炎症因子表达高于对照组,JNK、c-Jun、STAT3等均被激活(P<0.05)。ANIT-28 d组(A-D28)中除AS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ollagen I指标稍有降低外,其余胆汁淤积、肝损伤、肝纤维化、炎症等指标继续上调或保持稳定(P< 0.05)。结论: 0.05%的ANIT饲料干预14 d,小鼠即发生明显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28 d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趋于稳定;JNK炎症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果肝脏严重受损致使肝细胞大部分坏死,或由于某些原因 ( 肝毒性物质、致癌物质的作用 ) 抑制残存肝细胞增殖时,肝内前体/干细胞———肝卵圆细胞便被激活并分化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等以参与肝修复 . 基于此理论,人们建立了啮齿类动物肝卵圆细胞诱导实验模型 . 但显然上述模型不适用于人类,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人类的、高效的肝卵圆细胞的新诱导模型 . 选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转成拟胚体分化 3 天后分组,诱导组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表皮生长因子 (EGF) 作定向诱导分化 . 其间用免疫细胞化学 (ICC) 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 A6 等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筛选肝卵圆细胞并行 RT-PCR 、透射电镜检测 . 所筛选的肝卵圆细胞进一步体外培养并进行 ICC 和 RT-PCR ,检测其分化生成成熟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 . 研究证实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生成肝实质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着有双向分化能力的肝卵圆细胞这个中间分化阶段 . 诱导组肝卵圆细胞分化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最高时可达 6.11% 左右 . HGF 和 EGF 能显著性诱导胚胎干细胞源性卵圆细胞的生成 . 流式细胞仪筛选 Sca-1+/CD34+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4.59% ,其中 A6 阳性肝卵圆细胞占 90.81% 左右 . 使用流式细胞仪可获得高富集的 A6+/Sca-1+/CD34+ 肝卵圆细胞 . 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人类的肝卵圆细胞的新诱导模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马齿苋多糖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及血清TNF-α、HGF、血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微生态调节剂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于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进行血清TNF-α、HGF及血内毒素含量检测.结果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腹腔注射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血清TNF-α、HGF及血内毒素含量增加.用马齿笕多糖治疗14 d后血清TNF-α、血内毒素含量降低,HGF升高.结论 马齿笕多糖可调整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减轻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HGF,从而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损害,能改善小鼠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卵泡刺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殖细胞-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模型研究了卵泡刺激素(FSH)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A型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精原细胞在ITS培养液(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和亚硒酸钠的DMEM)中培养24h后进行c-kit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EGF及其受体(EGF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72h后测定其形成集落数的情况。结果表明:ITS培养液能维持生殖细胞的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增高。A型精原细胞呈c-kit阳性,EGF和EGFR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单独的FSH(1~100ng/ml)或EGF(1~10ng/ml)显著促进精原细胞集落数的增加。此外,EGF(0.1ng/ml)联合FSH(10ng/ml)具有加性效应,但更高剂量的EGF(1~10ng/ml)则降低了FSH的刺激作用。结果说明FSH可联合适量的EGF促进精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观察经冠脉转染腺病毒(adenovirus, Ad5-)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猪心梗后心衰模型中干细胞动员的作用. 12只苏中幼猪, 随机分成转染Ad5-HGF组(治疗组)和转染未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腺病毒载体组(mock-vector对照组), 每组6只. 结扎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 手术后四周行冠脉造影时给药, 同时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情况; 给药三周时, 再次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基因转染后梗死心肌中干细胞的动员情况. 经冠脉转染Ad5-HGF后心肌高度表达人HGF蛋白; 治疗组心肌组织中CD117+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并且同时表达 c-Met; 治疗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经冠脉转染 Ad5-HGF 能使心肌高度表达 HGF 蛋白; HGF 能增加动员至缺血区的CD117+干细胞, 并且该类细胞表达c-Met; HGF改善心功能及心肌灌注的作用不仅仅是血管新生, 可能还涉及到对干细胞的动员召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比较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进一步的研究BM-MSCs诱导成肝细胞所需的最佳诱导因子以及其用量。体外获取、培养大鼠BM-MSCs,将第3代BM-MSCs采用不同剂量的FGF-2和HGF诱导。诱导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Shiff染色法检测糖原的分泌;ELISA法检测AFP的分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白蛋白和CK19的分泌。诱导后BM-MSCs由梭形向多角形、卵圆形方向变化,AFP第3天就有分泌,第12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白蛋白、CK19和糖原第12天即有阳性表达,以后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第2组和第4组比其他组分泌的白蛋白、CK19和糖原均多。FGF-2比HGF具有更强的诱导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MSCs、DOC(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hMSCs、DOC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可能机理。方法:hMSCs、DOC(成骨诱导18天),采用ELISA技术,分别检测IL-2、IL-4、IL-10和TGF-β1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在MSCs、DOC中IL-2、IL-4h低表达或忽略表达,IL-10中度表达,TGF-β1高表达。对IL-2、IL-4、IL-10,hMSCs、DOC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MSCs、DOC可能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通过其维持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其分子为异二聚体糖蛋白 ,有NK1,NK2 ,NK4三个变种。HGF启动子的结构很复杂 ,其表达受多种因素和调控元件的调节。因HGF在体内有重要作用 ,HGF的基因工程表达和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胚胎干细胞通过特殊内源性分子的表达,以及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和胞外基质的刺激,构成信号网络,共同调控自我更新.近年来,通过对Oct3/4、Nanog等胚胎干细胞特殊分子标记,以及LIF-STAT3,Wnt-β-连环素,BMP-Id等信号通路的研究,探讨了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信号网络的分子机制.维持自我更新的关键在于胚胎干细胞生长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因子和胞外基质的含量,以及细胞内源性特异分子表达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