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其表面可表达CXCR1和CXCR2.IL-8是其共同配体,它们彼此结合激活后续级联信号传导,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介导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维持中性粒细胞稳态等起重要作用.Reparixin是非竞争变构的CXCR1和CXCR2阻滞剂,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过度趋化、迁移介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前后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存活率的的影响,该研究以择期行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12例为CPB组,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术患儿12例为对照(N-CPB组)。分别采集T0(麻醉诱导后)、T1(CPB后/封堵器置入成功后)血液标本5 mL,分离中性粒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的表达。结果显示,与T0相比, CPB组T1时中性粒细胞Beclin-1、LC3-II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N-CPB组无明显变化;另以择期行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例为对象,于T0、T1时采集血液标本5 mL,分离中性粒细胞,分为对照组和3-MA(自噬抑制剂)组,分别于0、1、2、4、8 h经锥虫蓝染色检测存活率。结果显示,与T0比较,来自T1的中性粒细胞存活率在0、1 h时显著升高(P0.05);加入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 3-MA)后, T0和T1来源的中性粒细胞存活率均迅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 3-MA组2、4、8 h时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表明, CPB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升高,细胞存活时间延长,抑制自噬能缩短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CXC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26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HBeAg(+)患者51例,HBeAg(-)患者75例,中性粒细胞内的HBV DNA(+)患者48例,HBV DNA(-)患者78例。另外,选取同期我院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正常的肝移植供肝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的CXCL8、CXCR1和CXCR2的m RNA和蛋白表达。病理G分级为G3~G4的患者的平均CXCL8、CXCR1和CXCR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G1~G2患者。病理S分期为S3~S4患者的CXCL8、CXCR1和CX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0~S2患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患者的CXCL8、CXCR1和CX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HBeAg(+)患者的CXCL8和CXCR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eAg(-)患者,且HBV DNA(+)患者的CXCL8和CXCR1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患者。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患者的CXCL8、CXCR1和CXC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8%、83.33%和58.73%,而健康对照组的为10.00%、23.33%和43.33%。病例组的CXCL8和CXCR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病例组CXC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初步结论表明,CXC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CXCL8与CXCRl的表达水平对慢性乙肝的早期诊断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Boyden小室法和FACS分析法,我们分析了五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SC)培养上清液对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化学趋化因子(Chemokines)活性,及定向迁移的淋巴细胞中B细胞、CD 4~ CD 8~-和CD4~-CD8~ T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五株MTSC的培养上清液对上述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趋化作用.MTSC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MTEC 1和MTEC 2产生的Chemokine(s)对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相对较强;2.MTDC 4分泌的Chemokine(s)主要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3.MTEC 3和MTEC 5分泌的Chemokine(s)对多种类型的靶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现的趋化作用没有明显的强弱之分。MTSC-SN对B细胞的趋化活性普遍高于对T细胞的趋化活性,对CD 4~-CK 8~ T细胞的趋化活性高于对CD 4~ CD 8~-T细胞的趋化活性。MTSC-SN中趋化因子的分析,有利于新型chemokines的发现及其生物功能的阐明,并可进一步研究Chemok-ine(s)在T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CXC趋化因子受体2(the 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在细菌感染、慢性炎症、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CXCR2受体及下游信号的调控并未被完全揭示。该研究首先以Flag-CXCR2-Tango质粒为模板设计Flag-CXCR2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将其连接至pCDH-MCS-T2A-Neo-MSCV慢病毒表达载体上,随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表达验证。接着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过表达Flag-CXCR2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HEK-293细胞,使用遗传霉素筛选后,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Flag-CXCR2稳定表达在HEK-293细胞膜上。最后利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刺激过表达Flag-CXCR2的细胞株,检测发现CXCR2下游信号通路活化及F-actin组装。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明C5a、calpain和Atg5相互作用,为开展新的研究寻找方向.中性粒细胞凋亡控制炎症反应及其强度,多种疾病和中性粒细胞凋亡失调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C5a为补体片段,有多种功能,如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呼吸爆发、增强吞噬、颗粒酶释放和延迟凋亡.已知calpain涉及中性粒细胞功能及凋亡调节并对该凋亡发生具有特异性.不同刺激因素可通过不同路径调节不同calpain亚型的活性. 已有报道C5a可以通过调节calpain亚型活性而调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反应.另外,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生物过程,具有细胞保护作用,Atg5对于自噬体形成必不可少.Calpain可裂解Atg5为24 ku tAtg5,使其失去形成自噬体的功能并介导凋亡.Atg5参与了自噬和凋亡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探讨Toll样受体4结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天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s,n Tregs)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磁珠分选健康人外周血中n Treg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纯度后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不同浓度的LPS(10μg/m L,1μg/m L,0.1μg/m L)分别加入抗TLR4单抗封闭的n Tregs(即anti-TLR4+LPS组)和正常n Tregs(即Non anti-TLR4组)两组细胞、同时设定不加LPS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n Tregs中IL-10、TGF-β的m 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采用CFSE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LPS处理的n Tregs与CD4+T效应细胞混合培养后CD4+T细胞的增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LPS刺激后n Tregs的胞浆及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选得到的n Tregs纯度82%(84.52±2.10)%。Non anti-TLR4组n Treg细胞中IL-10的m 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和anti-TLR4组显著增加(p0.05),且anti-TLR4组n Treg细胞IL-10的m RNA和培养上清液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on anti-TLR4组n Treg细胞中TGF-β的的m 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和anti-TLR4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anti-TLR4组n Treg细胞中TGF-β的m 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n Tregs可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且与CD3/CD28抗体活化的阳性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Non 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较阳性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1μg/m L LPS刺激后,Non anti-TLR4组n Tregs胞浆蛋白中NF-κBp65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而胞核中则相应增加;anti-TLR4组则无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认为,n Tregs膜型TLR4与LPS相互结合,可促使n Tregs抑炎性因子(IL-10,TGF-β)m RNA表达水平和分泌含量产生变化,可增强对效应性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功能,其变化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分子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趋化性是中性粒细胞参与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个基本的细胞反应。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过程中涉及一系列信号通路来调节其运动性和极性。信号分子磷酸酰肌醇三磷酸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趋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生成也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多项研究发现CXCR4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高表达,然而尚不清楚CXCR4在食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CXCR4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TE-1)中的表达,并通过转染CXCR4-短发夹RNA(CXCR4-sh RNA)慢病毒来敲低TE-1细胞中CXCR4的表达。应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处理TE-1细胞12 h来考察AKT信号在食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AKT和Rho家族蛋白(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对雄性BALB/c-nu/nu裸鼠皮下注射转染CXCR4-shRNA的TE-1细胞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研究显示,CXCR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HEEC)。敲低CXCR4能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抑制肿瘤异种移植裸鼠的肿瘤形成。敲低CXCR4抑制了AKT的磷酸化及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此外,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降低了TE-1细胞中AKT的磷酸化,并降低了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本研究表明,CXCR4在食管癌患者中上调,与不良预后相关。下调CXCR4的表达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食管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下调CXCR4可通过抑制AKT信号的激活来抑制Rho家族粘附/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但其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是否有效抑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炎症反应,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例体外循环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年龄30~55岁,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甲基强的松龙(MPS)组于体外循环前以甲基强的松龙10mg/kg预冲,对照组(NS)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于CPB前(T1),CPB结束后2h(T2)、CPB结束后12h(T3),CPB结束后24h(T4),等时点留取中心静脉血和尿液,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IL-10);取尿上清液检测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结果:CPB前两组炎性介质和肾功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PB结束后,两组炎性介质的水平和肾功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增高。与NS相比,MP组T2~T4时点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T2~T3时点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的水平在CPB后均增加,但在T2~T3时点MP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NS组(P<0.05)。与NS比较,MP组在CPB后各时点尿NAG、α1-MG、RB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肾功能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咽鳞癌细胞总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IL-4(rhIL-4)诱导不成熟DC(iDC),提取人咽鳞癌细胞FaDu总RNA后,转染入人iDC,成为FaDu RNA/DC疫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40、CDS0、CD83、CD86、HLA-DR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DCs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用LDH法评估转染肿瘤总RNA的DC瘤苗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与转染前比较,人咽鳞癌细胞FaDu总RNA转染后脐血单核细胞来源DCs表面CD40、CD80、CD83、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可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在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下咽癌免疫效应(P<0.05).结论:人咽鳞癌细胞的总RNA转染的DC肿瘤疫苗能诱导CD8+,CD4+T细胞免疫,是较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下咽癌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秀娟  李强  王士雷  张宗旺  张雷 《生物磁学》2011,(21):4113-4116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但其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是否有效抑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炎症反应,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例体外循环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年龄30-55岁,心功能II~III级,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甲基强的松龙(MPS)组于体外循环前以甲基强的松龙10mg/kg预冲,对照组(Ns)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于CPB前(T1),CPB结束后2h(T2)、CPB结束后12h(T3),CPB结束后24h(T4),等时点留取中心静脉血和尿液,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IL-10);取尿上清液检测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结果:CPB前两组炎性介质和肾功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PB结束后,两组炎性介质的水平和肾功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增高。与NS相比,MP组T2~T4时点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T2~T3时点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的水平在CPB后均增加,但在T2~T3时点MP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NS组(P〈0.05)。与NS}匕较,MP组在CPB后各时点尿NAG、α1-MG、RB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肾功能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调控因素之一,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XCR1都被证明参与了乳腺癌的进展。本文基于膜蛋白酵母双杂交发现了XCR1-CXCR4这一尚未报道过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通过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RET)验证并发现XCR1可以竞争性地结合CXCR4受体 (P<0.01),形成异源二聚体。在功能方面,首先通过XCR1和CXCR4瞬时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划痕实验,加入30 nmol/L SDF-1β后,共转组41.55%的伤口愈合率低于单转CXCR4组的58.75%,说明XCR1的共表达抑制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 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 (CXCR4)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运动性(P<0.05);其次,利用CXCR4-EGFP转基因HEK293细胞系,共表达XCR1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XCR4受体荧光。结果显示,在30 nmol/L SDF-1β的诱导下,XCR1能够加速异源二聚体中CXCR4的内化 (P<0.05),使得内化率从14.38%上升到64.10%;最后,分别检测了控制细胞增殖的Akt和控制细胞迁移的ERK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在SDF-1β刺激10 min后,单转CXCR4组的ERK磷酸化为3.59倍,而共转染XCR1/CXCR4组ERK的磷酸化水平仅为2.08倍,二聚化使得ERK磷酸化水平下降,且激活时间缩短;而Akt的磷酸化水平几乎不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CXCR4和XCR1二聚化现象,以及该二聚体对CXCR4介导的细胞运动性、受体内化和ERK磷酸化的影响。提示靶向XCR1的药物可以成为CXCR4交叉脱敏的候选药物,对于抑制乳腺癌转移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探讨Toll样受体4的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对天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s,n Tregs)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磁珠法分选健康人外周血中n Treg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纯度后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不同浓度的HMGB1(0.01μg/m L,0.1μg/m L,1μg/m L)分别加入抗TLR4单抗封闭的n Tregs(即anti-TLR4+HMGB1组)和正常n Tregs(即Non anti-TLR4组)两组细胞、同时设定不加HMGB1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n Tregs中IL-10、TGF-β和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采用CFSE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HMGB1处理的n Tregs与CD4+T效应细胞混合培养后CD4+T细胞的增殖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HMGB1刺激后n Tregs的胞浆及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选得到的n Tregs纯度82%(84.52±2.10%)。Non anti-TLR4组中CD4+CD25+Tregs的IL-10、TGF-β的RNA水平及蛋白含量均较无HMGB1刺激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anti-TLR4组中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IFN-γ的RNA水平及蛋白含量在Non anti-TLR4组中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在anti-TLR4组中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CD4+CD25+Tregs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与CD3/CD28抗体活化的阳性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经HMGB1刺激的Non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无HMGB1刺激的对照组增高(p0.05);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无HMGB1刺激的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μg/m L HMGB1刺激两组CD4+CD25+Tregs后,Non anti-TLR4组胞浆蛋白中NF-κBp65的含量较无刺激对照组降低,而胞核中则相应增加;anti-TLR4组则无明显改变。当TLR4与内源性配体HMGB1结合后,CD4+CD25+Tregs表达及分泌抑制性因子IL-10、TGF-β降低而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增加,抑制CD4+T增殖能力减弱,其抑制功能减弱,功能变化机制与NF-κB信号分子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基因cxcr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并进行鉴定。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抗原1(stem cell antigen-1,SCA-1)、CD44、CD43、CD45、IA/IE表达率,并诱导成骨分化。以含有小鼠cxcr2的质粒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cxcr2克隆到慢病毒载体,命名为p Lenti-cxcr2-GZ;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慢病毒后,通过离心法感染BMSC,经过1μg/mL zeocin压力选择建立了稳定表达CXCR2的小鼠BMSC(CXCR2-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其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90%以上的第3代BMSC表达CD44、SCA-1,几乎不表达IA/IE、CD34、CD45,且成功诱导成骨分化。菌液PCR、质粒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得到特异、大小正确的条带及测序鉴定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 Lenti-cxcr2-GZ表达质粒。流式细胞术和RT-PCR结果显示,CXCR2-BMSC的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CXCR2-BMSC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慢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CXCR2的BM-SC,cxcr2基因修饰BMSC后可明显增加BMSC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分子佐剂C3d3与hCGβ融合在基因免疫中增强抗hCGβ体液免疫效应的机制。分别用质粒pCMV4-hCGB-C3d3、pCMV4-hCGβ和pCMV4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IgG/IgA类抗hCGβ抗体水平;ELISPOT分析免疫鼠脾脏组织IgG/IgA类抗体分泌细胞水平(ASC);RT-PCR分析免疫鼠脾脏B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RT-PCR和FCM分析CXCR4表达水平;RT-PCR和ELISA检测脾脏组织CXCL1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CMV4- hCGβ-C3d3免疫组外周血IgG类抗hCGβ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CMV4-hCGβ免疫组;而IgA类抗hCGβ抗体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MV4-hCGβ-C3d3免疫组脾脏组织IgG类ASCs水平明显高于pCMV4-hCGβ组;两组间IgA类ASCs水平无明显差异。经pCMV4-hCGB、pCMV4-hCGβ- C3d3免疫鼠脾脏B细胞CXCR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CMV4-hCGβ-C3d3组明显高于pCMV4-hCGβ免疫组。CXCR4~ 细胞与ASCs呈正相关,r=0.966,(P<0.05)。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组脾脏组织CXC L1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分子佐剂C3d3与hCGβ基因融合,在基因免疫小鼠后能够显著升调节脾脏ASCs CXCR4表达,从而可能增强抗hcGβ基因疫苗的体液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生物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NK92-MI细胞迁移力和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能更好地解释SP调控NK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为NK细胞的功能研究及潜在的免疫疗法提供补充依据。Transwell法检测SP对NK92-MI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SP对趋化因子CCL21和CXCL12对NK92-MI细胞趋化作用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SP对CCR7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P对CCR7和CXCR4膜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①SP促进NK92-MI细胞的迁移,是在低浓度范围(10~(-12)~10~(-10)mol/L)随SP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高浓度范围(10~(-8)~10~(-6) mol/L)随SP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又有所减弱,SP浓度在10~(-10) mol/L时,趋化指数达峰值;SP增强趋化因子CCL21和CXCL12对NK92-MI细胞的趋化作用,这种增强作用在10~(-10) mol/L浓度最显著。②SP在10~(-12)~10~(-6) 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明显促进CCR7 mRNA的表达,且CCR7 mRNA表达水平随着SP浓度增加而增高;SP在10~(-10 )~10~(-6 ) 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促进CXCR4 mRNA的表达。③CCR7的膜表达水平随着SP浓度的增加具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10~(-8) mol/L和10~(-6) mol/L浓度组,CCR7的表达有明显增加;而CXCR4的膜表达则随SP浓度的增加,具有先增高后回降的趋势,在10~(-10) mol/L和10~(-8) mol/L浓度组,CXCR4的表达有明显增加。SP能直接促进NK92-MI细胞的迁移,说明SP对NK细胞具有直接趋化作用;SP通过上调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的表达水平,协同趋化因子,间接发挥对NK-92MI细胞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旋转培养方式研究微重力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的效率和功能的影响。脐血CD34+细胞用扩增体系[Stem Span SFEM培养基、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静置培养7 d后,再分成静置培养(static culture,SC)组和旋转培养(rotate cell culture system,RCCS)组,并换为分化培养体系[Stem Span SFEM培养基、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SCF、Flt3、IL-3]再培养9 d。培养过程中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CD11b、CD16b、CD66b比例,第16 d收集细胞进行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结果表明,RCCS组和SC组均能形成形态正常和功能成熟的中性粒细胞,RCCS组CD16b~+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多(29.82%±2.48%vs 15.01%±0.62%,P0.01),且细胞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具有趋化运动能力的细胞增多(50.430%±3.275%vs 34.000%±0.700%,P0.05)、运动速度增快(8.100±0.404μm/min vs 5.850±0.050μm/min,P0.05)。该文结果提示,微重力培养条件能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分化为形态正常和功能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是由DNA骨架、组蛋白、颗粒成分以及胞浆蛋白组成的网状物,它通过捕获致病微生物,抑制其扩散、灭活毒力因子以及清除病原体来发挥抗菌活性,中性粒细胞这种与其经典的趋化、吞噬作用不同的胞外杀菌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固有免疫应答作用。然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产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它可以导致凝血异常、刺激血栓形成并为其提供支架,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促凝活性以及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有关。本文将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及其与血栓形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乌司他丁(UTI)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CPB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入1.2×10~4U/kg UTI,在CPB结束前5 min从体外管道内给予0.6×10~4U/kg UTI,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CPB前(T0)、CPB开始后1 h(T1)、CPB结束后1 h(T2)、术后4 h(T3)及术后24 h(T4)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10(IL-6/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星形胶质细胞S100蛋白的β亚型(S100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术前1 d和术后7 d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并评价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4的TNF-α、IL-6、NE、S100β、MDA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IL-10、SOD水平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可以有效降低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的POCD,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