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在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无病变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冠心病患者(试验组,56例)及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对照组,10例)的血浆,根据诊断指南提及的症状、心电图、心肌酶、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心绞痛(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两个亚组,提取总miRNA,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NA-21含量及分析miRNA-21在各组中的差异表达。测定CK-MB、c Tn I、BNP、冠脉Gensini积分、LVEF值、LV、HCY等,并分析miRNA-21与这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miRNA-2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MI组和对照组CK、CK-MB、c Tn I、Genisis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miRNA-21的表达量与CK、CK-MB、c Tn I呈正相关性,与BNP、冠脉Gensini积分、LVEF值、LV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miRNA-2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升高,急性心肌梗死亚组更为显著。miRNA-21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的诊断学标记物,其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miRNA-21可能对缺血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核因子(NF-κB)介导长五聚-3(PTX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收治年龄60-80岁初次诊断原发性高血压1级或2级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7例高血压患者按诊断级别进行分组(Grade I组、Grade II组),选取同期门诊非高血压病老年体检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NHP组),各组患者分别检测外周血NF-κB和PTX3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dithiocarbamic acid,PDTC)后再次检测NF-κB和PTX3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级别高血压组患者血浆NF-κB和PTX3水平均有所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高血压组之间PTX3水平有显著差异。加入NF-κB抑制剂后,两组高血压患者PTX3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组比较,加抑制剂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因子-κB介导的PTX3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影像学特征与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以及血清可溶性ST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首先对比两组患者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而后将实验组患者按照CTA检测结果区分为无冠脉狭窄组(13例)、轻度冠脉狭窄组(31例)、中度冠脉狭窄组(29例)以及重度冠脉狭窄组(17例),对比四组冠心病患者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探究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相关因素。结果:(1)实验组患者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2)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的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也呈现明显升高趋势,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PCSK-9>335 ng/mL、可溶性ST2>35 ng/mL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PCSK-9、可溶性ST2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P<0.05)。结论: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CTA影响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因子水平越高,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狭窄范围分为单支狭窄组(n=68)、双支狭窄组(n=82)、三支狭窄组(n=70),按狭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狭窄≤50%,n=62),中度组(50%狭窄70%,n=66),重度组(狭窄≥70%,n=92),另选取51例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HRV各项指标,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狭窄范围患者、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患者正常平均N-N间期(SDNN)、正常相邻每5minR-R间期均数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正常N-N间期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间期差值高于50 ms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RMSSD、pNN50、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SDNN、SDANN低于对照组,LF/HF值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狭窄范围、不同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患者pNN50、LF、HF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脉狭窄范围的增加或狭窄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SDDN、SDANN、RMSSD逐渐降低,LF/HF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HRV是评估心脏自主功能的良好指标,该指标中SDDN、SDANN、RMSSD、LF/HF值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狭窄范围的良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直接相关。通过手术引起冠脉狭窄,探讨冠脉狭窄与骨保护素(OPG)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冠心病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头巴马小型猪,在胸腔镜直视下手术丝线永久性结扎左前降支近端建立轻度(狭窄程度20-49%)、中度(狭窄程度50-69%)和重度(狭窄程度≥70%)狭窄的冠状动脉狭窄模型;(2)各组小型猪分别在其手术处理前后1 min留取静脉血和分离血浆,测定骨保护素的含量。结果:(1)手术对各组小型猪血浆OP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组之间冠脉狭窄模型猪手术后血浆OPG的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损伤,导致OPG升高。(2)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硬化和血管钙化有关,但与没有动脉硬化和钙化引起的的冠脉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浆脑钠肽(BNP)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因ACS在我院行PCI的患者,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入院常规检验BNP,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次入院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69例≥60岁患者,失访7例(2.6%),118例<60岁患者,失访3例(2.5%),。262例≥60岁患者的年龄与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368,P<0.01),而115例<60岁患者无显著相关性(r=-0.014,P>0.05)。年龄≥60岁患者BNP水平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年龄≥60岁患者MACE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可独立预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60岁OR=4.369 P<0.01;<60岁OR=7.773 P<0.01)发生率。两组患者BNP水平对MACE预测的ROC曲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者BNP水平及MACE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年龄并不影响BNP对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5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24 h、48 h和术后7 d测量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观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67,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BNP水平越高;心脏功能IV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Ⅲ级,Ⅲ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II级(P0.05)。术后LVEF50%和LVEF≥50%患者,术前1 d血浆BNP水平分别为(724.21±132.16)pg/m L和(428.64±149.31)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8,P0.001)。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03,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 d时血浆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48h时BNP浓度最高,随后开始下降。术后呼吸机辅助使用时间24 h和≥24 h的患者,术前1 d血浆BN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P=0.021)。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NP水平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和术后临床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II级)20例、B组(III级)38例、C组(IV级)3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脑力钠肽(BNP)以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析血浆BNP与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比较血浆BNP和LVEF在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中的能力。结果:C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而B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测发现,C组患者的LA显著高于A组(P0.05),而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关系,但与LVEDD、LVESD、LVEF、LA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血浆BNP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呈现出较强的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02,P0.001)。血浆BNP=523.5 pg/mL为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最佳值。LVEF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无明显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392,P=0.276)。结论:血浆BNP浓度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筛查以及心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颈股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据心脏彩超EF值分别分为三组,A组(EF值>40%),B组(30%0.05)。C组的cfPWV明显快于A、B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收缩压、Gensini积分和血清BNP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组间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脉压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fPWV与血清BNP水平、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cfPWV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其预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60.9%;血清BNP水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其预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灵敏度为93.2%,特异性为56.5%。结论:cfPWV与血清BN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cfPWV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具有中等的预测价值,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术(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先行CAG,后经ECG检查,通过CAG检查的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与ECG检查结果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结果,评价ECG与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CAG诊断冠心病的阳性诊断率82.0%,ECG诊断冠心病阳性诊断率为79.0%,两组阳性诊断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CG对三组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5.0%,92.6%,96.9%,冠脉狭窄程度50%-70%时,灵敏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CAG诊断为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采用ECG诊断时,组间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G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CAG与ECG诊断灵敏度相当,可直观反映冠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脉养心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慢性病贫血(ACD)患者铁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年龄≥40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人,分别服用通脉养心丸(II组)或未服用通脉养心丸(III组)。同时选取冠心病患者不伴有慢性病贫血40人为对照组(I组),该组患者服用通脉养心丸。观察比较三组服药8周前后的血铁调素及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前,II、III组的血Hepc水平均明显高于I组(P0.05)。8周治疗后,II组患者血Hepc表达明显下降,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余两组血Hepc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III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I组(P0.05),III组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II组;III组患者的Hb水平明显低于I组、II组(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能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的铁调素水平,提高该类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尤其是轻度贫血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冠脉动脉照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大于等于70%的入选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小于20%的为对照组,共入选568名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529名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测序的方法分析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II型,ID型和DD型)在我们入选的568例冠心病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0.3%,30.3%和19.4%,而在我们入选的524例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7.7%,31.2%和11.1%,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了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的变化仍然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早期预判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按照LVMI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A组(LVMI≥115.71g/m~2,n=82例)和B组(LVMI115.71g/m~2,n=86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Gensini积分的相关因素。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B型脑钠肽(BNP)、血清肌酐(Scr)较高(P0.05);A组中Gensini积分亦高于B组(P0.05),三支病变的比例高于B组(P0.05);Gensini积分高分组LVMI高于中分组及低分组(P0.05),中分组高于低分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LVMI呈现正相关(P0.05),亦与SBP、TG、Scr、BN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是Gensini积分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LVMI增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正相关性,可能是影响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影响及预后评估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1例ACS患者(观察组)检测其入院24小时内的血浆BNP浓度,并在住院一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病变的冠脉支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P<0.01),病变动脉支数与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BN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预测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应有效的监测BNP水平,对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非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次日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中的NT-proBNP、BNP及hs-CRP等指标的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以及观察组中不同血管病变支数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患者间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水平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为期6个月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50%,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血浆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且随着患者血管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对患者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判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其BNP水平将其分为A(BNP水平<94 pg/mL,43例)、B(BNP水平94~349.9 pg/mL,40例)、C(BNP水平350~988.9 pg/mL,44例)、D(BNP水平≥989 pg/mL,23例)4组,对比4组患者LVEDD、LVEF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4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比率,对比4组患者随访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后分析BNP、LVEDD和LVEF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结果:A、B、C、D四组患者LVEDD、HCY呈递增趋势,LVEF呈递减趋势,C、D两组患者的LVEDD、HCY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P<0.05),C、D两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P<0.05);A、B、C、D四组患者心功能分级逐渐加重,A组患者I级70例,II级27例,B组患者II级60例,III级29例,C组III级68例,IV级20例,D组III级3例,IV级43例,各组间对比心功能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12 %、11.24 %、26.14 %,43.48 %,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78、0.564,P<0.05),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781,P<0.05)。结论:BNP、LVEDD与LVEF指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评估指标,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心钠素(ANF)、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HF患者,按NA分级;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查BNP和AN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Cys C。比较不同心衰等级以及不同BNP水平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浆BNP、ANF、CysC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升高(P<0.05),并随NYHA等级增高而升高(P<0.05)。与BNP<400pg/ml组比较,400pg/ml≤BNP<800pg/ml组和BNP≥800pg/ml组心力衰竭患者Cr、BUN水平显著增高(P<0.05);相反地,HDL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血浆B型利钠肽(BNP)、心钠素(ANF)及胱抑素C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测定其含量的变化,对CHF患者的诊断、评估及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血浆IIA分泌型磷脂酶A2(group IIA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ⅡA-sPLA2)的水平,以探讨该酶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关系。方法:稳定型冠心病行PCI患者63例,非冠心病患者39例,健康正常对照组42例,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ⅡA-sPLA2酶浓度。PCI患者6个月后复查造影。结果:PCI患者术前该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34.9%,再狭窄(restenosis,RS)患者支架术前该酶水平与无再狭窄患者该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患者术前血浆ⅡA-sPLA2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可能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症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200例,另选同期200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及ACS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并比较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通过Syntax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随访6-12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通过上述比较及分析,研究ACS患者NT-pro BN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MI组及UA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冠脉病变Syntax积分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Syntax积分≥33分的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高于Syntax积分0-22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Syntax积分及NT-pro 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发生MACE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NT-pro BNP及Syntas积分均呈正相关(r=0.667,0.842;P0.05)。患者随访6-12个月MACE发生率与NT-pro BNP及Syntas积分也呈正相关(r=0.708,0.821;P0.05)。结论: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与其NT-pro BNP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与血浆IL-15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STE-ACS不伴心衰及NSTE-ACS伴心衰住院患者154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0例。冠脉造影前,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各组的血浆IL-15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相关性;散点图及拟合曲线观察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对差异变量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关系。结果:NSTE-ACS不伴心衰组和NSTE-ACS伴心衰组患者的血清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NSTE-ACS伴心衰组的患者血清IL-15水平较NSTE-ACS不伴心衰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浆IL-15水平与EF值呈负相关(r=-0.775),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474);散点图显示IL-15能与EF值线性拟合,呈负相关;散点图显示IL-15与血清BNP水平线性拟合,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调整差异变量,明确IL-15与EF值(β=-0.295)呈显著相关。结论:NSTE-ACS患者的血浆IL-15水平与其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