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泌体是一类小型的细胞外囊泡,可以包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随体液循环到达机体各处,具有广泛的信息传递作用。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周期并释放子代病毒,而这一过程与外泌体的产生及分泌途径有共通的部分。一方面,病毒可以"挟持"外泌体并将自身成分装入其中,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促进其在细胞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宿主细胞也可利用外泌体传递抗病毒因子以抑制病毒感染。文中旨在从病毒与宿主两方面阐述外泌体在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是一种在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外囊泡,它携带来源于宿主细胞的蛋白质、脂质和RNA等物质,并对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黄病毒科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科病毒如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深入了解黄病毒科和冠状病毒科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于筛选治疗的细胞靶点以及外泌体疫苗...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 nm^100 nm的细胞外脂质囊泡,几乎可以被所有类型的细胞释放,包括癌细胞。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宿主细胞或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介导包括miRNA、mRNA、DNA片段及蛋白质在内的多种物质参与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尤其是miRNA已经被证实是肿瘤衍生的外泌体用于实现自身功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泌体miRNA在调节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肿瘤免疫应答、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耐药方面具有显著功能。本文就外泌体介导的miRNA对肿瘤的相关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并提取纯化其外泌体。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脂肪干细胞外泌体组和TGF-β阻断剂组。CCK8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活力;流式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Smad2、p-smad2、Bcl2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CCK8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增强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的增殖能力,TGF-β阻断剂能够显著抑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的增殖促进作用,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的凋亡,TGF-β阻断剂能够显著抑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p-smad2、Bcl2和TGF-β蛋白表达。初步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通过促进TGF-β/smad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胶质瘤来源外泌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原代胶质母细胞瘤来源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电位仪和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中HMGB1的表达量;通过qRT-PCR、Western blotting、克隆球计数检测外泌体对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影响;siRNA敲低HMGB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qRT-PCR、Western blotting、克隆球计数检测外泌体中HMGB1对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原代胶质瘤细胞可以分泌外泌体到肿瘤微环境并且外泌体中存在HMGB1;原代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上调邻近胶质瘤细胞干性相关分子CD133、OCT4、NANOG、SOX2的表达并促进干细胞克隆球的形成;通过siRNA敲低原代胶质瘤细胞HMGB1的表达后,外泌体中HMGB1的含量降低并且外泌体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作用减弱。结论: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通过HMGB1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在细胞生理病理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外泌体的行为特性对于揭示生命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观测手段及方法,目前对于活体状态下外泌体结构及特性的认知仍然很不足.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为研究溶液环境下天然状态生物样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工具,已成为生物学重要研究手段.本文利用AFM对单个活体状态外泌体的纳米结构及机械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多聚赖氨酸静电吸附作用将从淋巴瘤患者骨髓中分离的外泌体吸附至基底,在溶液环境下实现了对单个活体状态外泌体的高质量AFM形貌成像并通过与空气中成像结果进行对比揭示了空气干燥处理对外泌体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AFM压痕试验和多参数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单个活体状态外泌体机械特性的定量测量和可视化表征.最后基于所建立的方法技术揭示了化学处理后外泌体结构和机械特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为研究纳米尺度下活体状态外泌体的结构及特性,以更好理解天然状态外泌体的生理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外泌体研究具有潜在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大小均匀,平均直径为40~120 nm,存在于所有体液中。外泌体曾一度被认为是细胞成熟过程中清除废弃细胞器的‘垃圾袋’。但近年研究显示:外泌体含有丰富的来源于‘供体细胞’的信号分子,如蛋白质、DNA、mRNA、miRNA以及lncRNA等。当外泌体与‘受体细胞’融合时,这些信号分子便被运送到‘受体细胞’,从而实现细胞 细胞之间的通讯,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虽然外泌体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癌症等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外泌体的起源、分离与纯化方法及外泌体介导的‘细胞 细胞’之间的通讯机制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外泌体进行靶向运输的方法及靶向外泌体运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通过其携带的蛋白或RNA影响受体基因调控网络或表观遗传重组,进而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自身分泌的外泌体和外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迁移、细胞分化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信息交流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膜性小体。研究表明,外泌体在人体生理及病理机制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外泌体发现已有三十余年,随着蛋白组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外泌体及其表面分子以及外泌体功能的了解亦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关注于改构外泌体以将其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本文将综述外泌体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外泌体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作为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和改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许多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其主要作用是将细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排出胞外。研究表明,外泌体对肿瘤的血管生成、免疫应答以及肿瘤微环境均具有调节作用。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外泌体数目和内容物会发生改变,且外泌体还能影响抗癌药物在胞内的运输,降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将以乳腺癌为重点,探讨外泌体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状小体,体内多种细胞可以分泌外泌体,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C)和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表面表达MHC分子和抗原肽,体内外实验证明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外泌体作为抗肿瘤疫苗被广泛研究。该文介绍外泌体的发现、蛋白质组成、体内抗肿瘤的机制,以及DC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力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趋向性,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以及影响肿瘤转移后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且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外泌体在影响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外囊泡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三个主要亚群之一,在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跨器官调控和远距离调控的特点也是外泌体相关研究备受瞩目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外泌体调节骨稳态以及介导肿瘤细胞骨转移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然而骨外来源外泌体对骨骼细胞的调控作用虽有较多研究,但对其调控活动网络的梳理尚不清晰。该文通过总结骨外来源外泌体对骨骼的调控作用,梳理和完善骨外器官和组织分泌的外泌体对骨骼的调控活动网络,为探究不同来源外泌体改善骨微环境,抵抗肿瘤细胞骨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取并鉴定膀胱癌5637细胞来源外泌体。方法:收集膀胱癌5637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多步骤离心法提取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及颗粒直径。Bradford法定量外泌体蛋白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结果:20 m L 5637细胞培养基可收集约50-80μg外泌体。膀胱癌5637细胞来源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杯样形态,外泌体颗粒直径大约在30-150 nm。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提取物中可检测到标志蛋白CD63、TSG101、Hsp70和Hsp90表达。结论:多步骤离心法可以用于提取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为后续开展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作用与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现认为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一种亚群。研究表明,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肝脏既可以分泌外泌体,同时也是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靶点,且肝内与肝外来源的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外泌体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一般为30-150 nm的囊泡。外泌体携带有多种蛋白质、mRNA及miRNA等生物标记物,并直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抗原传递、蛋白转运以及RNA转录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与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疾病的发生机制探索和相关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外泌体通常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对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是实现基于外泌体的疾病发生机制及疾病检测应用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外泌体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研发了多种分离和纯化外泌体的方法技术,主要有超速离心法、聚合物沉淀法、免疫分离法以及基于微流控的分离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外泌体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要论述了传统的外泌体分离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外泌体分离方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分离机制、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通过对近年来外泌体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比较,旨为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外泌体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推进外泌体在疾病检测及其他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机体内一个复杂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大量实验研究已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等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近期研究证实这一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分泌外泌体形式介导。外泌体(exosome)通过传递与血管新生相关微RNA(microRNA, mi RNA)或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调控靶器官中与血管新生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提高内皮细胞在缺血缺氧环境下的存活、迁移、成管能力,促进心肌梗死区域血管新生。通过基因修饰手段增强外泌体介导的心脏修复作用,以及将外泌体与生物活性肽结合形成工程外泌体来靶向缺血心肌治疗,是目前外泌体在心血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结合近年外泌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就MSCs来源外泌体促进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具体机制及现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肌少症(sarcopenia)是以骨骼肌质量和肌力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增龄性综合征,探究其发病机理对于肌少症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外泌体(exosomes)与肌少症关联密切,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削弱/防治手段,但其机制尚未厘清。近期研究表明,外泌体富含运动因子/细胞因子,其不仅参与机体细胞与组织间的交互作用(cross talk),亦介导了包括骨骼肌细胞增殖与分化在内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此外,运动可通过促进外泌体的释放并调节外泌体携带的miRNAs和/或蛋白质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肌少症。本文就外泌体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外泌体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并分析运动对外泌体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肌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指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直径约50~130 nm的纳米级的膜性囊泡。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作为一类新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中均具有治疗作用,且其内在机制与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密切相关,但OM-MSCs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OM-MS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后,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和划痕实验,分析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电镜、Western 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OM-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63,CD8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OM-MSCs源外泌体可提高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其增殖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OM-MSCs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水平表达(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OM-MSCs源外泌体可增强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表明:通过超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纯化获得OM-MSCs源外泌体,且该外泌体具有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由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外泌体能递送有功能的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给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理与病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感染中,外泌体能传播感染性蛋白质和病毒RNA,并改变未感染细胞的功能。同时,这些具有极强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可向免疫系统递送病原信息,激活免疫系统。本文就外泌体在慢性病原体感染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这些机制,可为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