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鼠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2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的5株进行了小鼠腹水的制备及相关鉴定.结果:5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达到1:512 000~1:1 024 000,纯化后纯度高于90%,抗体亚类(型)均为IgGl...  相似文献   

2.
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以常规方法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阳性克隆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扩增杂交瘤细胞注射进小鼠腹腔后制备腹水;纯化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亚型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法测抗体效价;将肺癌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用抗人B7-H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抗类型为IgG1;抗体效价为1×108,纯化后的抗体含量为6.76g/L;免疫组化实验中,单抗可与肺癌组织表面的B7-H1蛋白特异地结合。结论:制备了人B7-H1单克隆抗体,为B7-H1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如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小鼠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但是近几十年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生产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到许多方面。由于杂交瘤细胞的半贴壁性质,无论是悬浮培养还是贴壁培养,均可进行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针对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空纤维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方法,以及不同培养方法优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小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来源稳定、后期易制备、产量高,是免疫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抗体。传统的耗时费力的杂交瘤制备技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文中从抗原设计筛选、B细胞富集与筛选、骨髓瘤细胞的改造、融合技术的改进、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及单克隆抗体性能快速测定中所涉及的快速制备技术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系统化的小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快速制备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DMSO促进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交瘤细胞对数生长后期添加0.6%浓度的DMSO与对照相比可提高抗体的产量2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表明此时837%的细胞处于G1期;免疫印记结果显示在有DMSO作用下杂交瘤细胞P27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因此,DMSO 可通过促进P27蛋白的表达,抑制杂交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对DMSO进一步在高密度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三个主要体系:小鼠、大鼠和人杂交瘤体系中,大鼠系统具有某些特有的优点。本文以制备抗艾滋病毒和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大鼠单克隆抗体为例,较详细的介绍了大鼠杂交瘤的特点及大鼠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7.
用人骨髓瘤细胞株和人脾脏细胞在PEG促进下进行人—人杂交,育选出能分泌抗链球菌溶血素O单克隆抗体杂交瘤S_1—19和S_1—22两株,共传了50多代,历时五个月,单克隆抗体分泌稳定,抗体为IgG型,杂交瘤染色体为68—76条而亲代细胞株仅为43条,证实杂交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杂交瘤技术,以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ns,PLRV)为抗原,用直接将病毒注入脾脏和随后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Dot-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筛选分泌抗马铃薯卷叶病毒抗体的阳性克隆,建立了分泌抗PL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微量玻片双扩散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亚类为IgG_1和IgG2a,轻链为λ。注射杂交瘤细胞株A_1、A_3、C_3和D_3于小鼠腹腔,制备出含高效价单克隆抗体的腹水。用获得的四种单克隆抗体对马铃薯卷叶病毒15个分离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
重组恶性疟原虫DNA质粒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恶性疟原虫MSP131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DNA直接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1450作用下进行融合,获得了2株能分泌抗恶性疟原虫MSP131单克隆抗体的小鼠杂交瘤细胞株9H9和8A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腹水抗体滴度最高为1∶10 000。经免疫球蛋白类型和亚类鉴定,2株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G\-1\.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此单克隆抗体与MSP1\|31蛋白抗原有特异免疫反应,证明通过质粒DNA直接免疫小鼠可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H18杂交瘤抗凋亡能力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CR从pGEMTbcl-XL质粒中获得bcl-XL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F-bcl-XL,脂质体法转染杂交瘤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Bcl-XL提高杂交瘤抗正丁酸钠诱导凋亡的功能。 将构建的编码鼠bcl-X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F-bcl-XL,转染H18细胞后,获得稳定的表达株细胞;稳定表达Bcl-XL的细胞具有抗正丁酸钠诱导凋亡的功能。鼠bcl-XL基因在杂交瘤细胞中稳定表达,提高了杂交瘤抗凋亡的能力,对高密度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制备出高效价的 ,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为EGF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生长调节中的作用研究 ,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工具。此外 ,为EGF的亲和层析纯化提供材料。以BALB/c小鼠脾细胞为饲养细胞 ,运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 ,间接ELISA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以体内诱生法产生腹水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并采用HiTrapProteinAHP柱对其纯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SIVp27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SIVp27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使用基因重组的SIVp27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使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相对亲和力、抗原识别表位、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四株可稳定分泌SIVp2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C3、2B6为IgG1类,2E12为IgG2b类,3G3为IgG2a类。四株单抗均能识别SIV的p27蛋白,与逆转录病毒SRV、STLV无交叉反应,2B6、2E12与HIVp24有交叉反应。免疫荧光法检测腹水效价为1:10240~40960。1C3、2B6、2E12、3G3染色体平均数分别为103、97、96、101。2E12与3G3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地制备出四株SIVp27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SIV/SAIDS及其艾滋病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滴度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获得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获得能分泌较高价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途径,比较了用不同免疫方法得到的小鼠脾细胞制备杂交瘤,对其产生有效瘤和高价抗体分泌瘤的影响。用不使小鼠致病的病毒(如NDV)或巳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时,以较高浓度加佐剂、长间隔(30天)、多次免疫效果较好。用能使小鼠感染的病毒作为免疫原时,以活病毒的亚致死剂量感染小鼠,取其脾细胞制备杂交瘤,效果最理想。有效杂交瘤产率高,分泌高效价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也多。探讨了从免疫方法着手,定向研制高价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是杂交瘤单克隆抗体(MCAb)研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融合得不到成功,而且得到有价值的杂交瘤也会丧失掉.一、细胞的冻存在液氮中冷冻是保存杂交瘤细胞(或骨髓瘤细胞)最好的方法.在MCAb的研制中,一旦测得较有价值的阳性孔,就要一面进行克隆化,一面扩大培养,并冻存起来,以防体  相似文献   

15.
用血凝抑制实验方法,虽可直接筛选到抗甲_3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单克隆抗体,但检测出的杂交瘤培养物上清中有小牛血清,做血凝抑制时还需用受体破坏酶处理去除非特异性抑制物。为减少麻烦我们建立了便于大批检测和筛选抗甲_3型(H_3N_2)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ELISA间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牙龈类杆菌曾是重要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最近重新命名为牙龈卟啉杆菌,该菌为牙周病龈下菌斑中关键性厌氧菌,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作者用牙龈卟啉杆菌侵袭型菌株W83,作为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最后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牙龈卟啉杆菌W83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该单抗特异性良好,可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抗胆汁螺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s)。方法用胆汁螺杆菌B2m株皮下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进行融合。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选抗胆汁螺杆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并初步鉴定其特异性;免疫印迹试验测定单抗所结合的抗原表位;免疫双向扩散试验确定IgG亚类;腹腔接种法、辛酸-硫酸铵盐析法大量制备、纯化单克隆抗体。结果经过ELISA筛选获得11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其效价最高达1:4×10^5以上,并与实验动物常见的15种病原菌呈阴性反应;IgG亚类为IgG2a和IgG2b;免疫印迹试验显示,6株(A-F)与胆汁螺杆菌大约相对分子质量(172、0、21、30、52、66)×10^3的抗原特异结合,5株(G-K)皆与胆汁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等三种螺杆菌大约相对分子质量(52、82)×10^3的抗原呈阳性反应,表明A-F株针对的是胆汁螺杆菌特异性抗原,G-K株可能具有属特异性。结论筛选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结合的抗原为胆汁螺杆菌或螺杆菌的免疫优势抗原,为进一步的种、属生物学特性研究、菌株分型及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前言 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已有如下三种:①培养由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所得到的杂交瘤细胞(hybridomas)的方法;②培养由病毒引起淋巴细胞性状转变所得到的产生抗体细胞株的方法;③先从杂交瘤细胞等中抽出编码抗体分子的mRNA,再由基因重组法培养大肠杆菌等而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一医学院传染病研究所吴炜,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腾巧泱、吴佳俊、周继勇等5位免疫学研究的科学人员,用纯化的鸡IL-2Ra(chCD25)重组蛋白免疫BALB/C4、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骨髓细胞免疫融合,对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成功获得1E1,1G1,4H5,5E1,6A1,6C2,6C9,7株能移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chCD2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稳定分泌抗人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单克隆抗体(m 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分泌的m Ab进行鉴定。方法:根据人GDF15氨基酸序列特征,设计合成了8条能够免疫产生GDF15特异性抗体的抗原多肽,与VLP载体偶联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源抗人GDF15的m Ab,用间接ELISA检测m Ab腹水效价。结果:获得针对7个抗原多肽的12株稳定分泌抗人GDF15的杂交瘤细胞系,腹水m Ab效价可达1×104~1×109。结论:获得了针对不同抗原多肽的抗人GDF15的特异性m Ab,为进一步研发以GDF15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