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孜然芹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 GC/MS 联用技术,从孜然芹(Cuminum cyminum L.)种子挥发油中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异松油烯、芳樟醇、胡薄荷酮、枯茗醛和桃金娘醛11个组分。又用硅胶柱层析,并经 IR、MS 和 NMR 等波谱法解析,确证了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香桂叶精油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运用减压分馏、柱层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离鉴定了3个单萜烯——α—蒎烯(1.28%)、莰烯(0.17%)和对-聚伞花素(0.14%);5个含氧单萜化台物——1,8-桉叶素(0.85%)、芳樟醇(14.35%)、α-松油醇(0.22%)、黄樟油素(69.70%)和丁香酚(4.20%);2个醛类化合物——壬醛(0.16%)和癸醛(0.40%);2个倍半萜烯——β-丁香烯(0.11%)和β-甜没药烯(0.05%);1个倍半萜含氧化合物——橙花叔醇(0.75%)等13个成份。另外,还测定了不同月份的植物精油主要成份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百里香杜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定量测定工作。已鉴定的成份为大香叶酮(germacrone)、桧脑(juniper camphor)、壬醛(nonaldehyd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葎草烯(humulene)、莰烯(camphenc)、法呢烯(farnese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等10种成份,测定了它们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杜松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少贞  朱格麟 《植物研究》1996,16(3):363-367
杜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所相色谱曲法,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了19个化合物。它们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棕檬烯+β-水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醇、α-蛇麻烯、倍半萜烯、大牛儿烯-D、丁香香叶酯、表-2-甜没药醇、反,反-金合欢醇、反-顺-金合欢醇。为杜松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锡兰肉桂叶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引种栽培锡兰肉桂叶油的化学成分。利用PGC,IR和某些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锡兰肉桂叶油的化学成分。从GC分析的17个色谱峰中鉴定了12种化合物。即α-蒎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烃,芳樟醇,β-丁香烯,α-松油醇,乙酸苄酯,桂醛,丁香酚,乙酸桂酯,乙酸丁香酚酯,苯甲酸苄酯。以上成分其含量占全油的98%以上。其中α-水芹烯,乙酸苄酯,乙酸桂酯,丁香酚乙酸酯,苯甲酸苄酯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贵州宽叶缬草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贵州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了2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2.3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乙酸葛缕酯,二氢乙酸葛缕酯等。该油芬芳,适于调配烟用香精,亦用于调配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  相似文献   

7.
贵州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了2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2.3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乙酸葛缕酯,二氢乙酸葛缕酯等。该油芬芳,适于调配烟用香精,亦用于调节器配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 Levl.)春、夏、秋、冬4季不同鲜叶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去掉峰值0.49以下的色谱峰从4个季节黄心夜合鲜叶样品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油成分,其中,春、夏、秋、冬4个季节鲜叶分别检测出26种、29种、31种和32种成分,4个季节鲜叶样品共有成分为三环烯、α-蒎烯、莰烯、香桧烯、β-蒎烯等14种。黄心夜合4个季节鲜叶及干燥花蕾中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芳樟醇4种。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中的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β-芳樟醇、芳樟醇、月桂烯含量高,且春季鲜叶挥发油得率最高,最适合挥发油提取。鲜叶具有保健功能,适于四季园林养生配置。本研究黄心夜合4个季节鲜叶挥发油成分差异及季节性变化,可为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的季节选择及养生保健群落的营建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不同采收期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间(5、6、7、8和9月)栽培宽叶羌活药材中的挥发油,测定其含量;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以8月份采收的药材挥发油含量最高;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有31种共有成分;对共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香桧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γ-萜品烯、乙酸龙脑酯、α-红没药醇等15种成分可作为挥发油季节变化的特征组分。不同季节采集的羌活生药材,其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药用价值的微妙差异,可为羌活药材药理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砂仁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Bligh-Dyer溶剂提取法首次应用于植物挥发油的提取,通过GC-MS方法分析,从干燥成熟的砂仁种子和果壳四种挥发油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38种化学成分,挥发油成分主要包括乙酸龙脑酯(5%~47%)、樟脑(4%~17%)、龙脑(1.5%~6%)、莰烯(0.2%~3%)、α-蒎烯(0.2%~3%)、β-蒎烯(0.2%~5%)以及α-柯巴烯(0.1%~2%)等,其中总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油总成分的10%~40%。从该植物中首次鉴定出蓝桉醇、二环大根香叶烯、薄荷烯醇、二十三烷、二十四烷等新的化学成分35个。所得挥发油对部分真菌及细菌的抑制试验表明其对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因此,砂仁不仅可作为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也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或天然的食品防腐剂用于食品工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光谱分析法,分离、提纯,鉴定细叶亚菊挥发油中抑制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化合物49种,有α-蒎烯、莰烯、蒈品-3-烯、桉叶油精、胡薄荷酮、樟脑、萜品烯-4-醇和乙酸菊烯酸酯8种主要化合物,而占总细对亚菊挥发油的82.80%。其中樟脑最多,胡薄荷酮和桉对油精为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湘西缬草精油中鉴定出50种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成分为乙酸龙脑酯、莰烯、1,3,3—三甲基环庚烷、β—蒎烯、桧醇、冰片烯等,其中许多成分与文献报导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来源]香茅醛Citronellal(Rhodinal)存于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f、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香茅Cymbopogon nardus(Linn.) Rendle等中。柠檬桉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均有栽培,叶含挥发油0.5~2.0%,油中含香茅醛72.8%、d-香茅醇14.5%、乙酸香茅酯3.1%、1,8—桉油素0.26%、2,6—二甲基庚烯醛0.23%及α—蒎烯0.22%,β—派烯0.29%、p-伞花烃0.14%、芳樟醇1.5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使用蒸馏、干柱层析、薄层层析、毛细管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机等手段,分析了福建省几个产地的山苍籽商品精油成份,鉴定出26种成份,其中α-正丁酮、β-水芹烯、β-蒎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正十一烷、α-龙脑烯、龙脑、萜品-4醇、正十二烷、胡椒酮、三甲基十二烷等12种成份,均未见报道过;对鉴定成份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得油率为0.19-0.29%。用GC,IR,NMR,GC-MS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36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9.79%,其中含有α-蒎烯,Δ^3-蒈烯,γ-松油烯,乙酸龙脑酯,乙酸匝萜品酯及长叶烯等,含量最多的成分是β-蒎烯(36.5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种抗氧化剂对单萜烯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在野外条件下单萜烯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的诱杀效果.[方法]采用水浴锅加热加速氧化法,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α-蒎烯、β-蒎烯和月桂烯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林间松墨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在供试的6种抗氧化剂中,TBHQ对单萜烯的保护效果最显著(P<0.05).浓度对单萜烯的保护效果影响显著(F=6.631,P=0.007),其中浓度为0.03%的保护效果最显著(P<0.05).抗氧化剂对α-蒎烯、β-蒎烯和月桂烯的保护效果存在显著差别(F=3.231,P=0.031),抗氧化剂对β-蒎烯的保护效果最显著(P<0.05).野外诱捕实验表明添加抗氧化剂0.03%TBHQ的单萜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50:40:10)对松墨天牛野外诱捕持效期明显延长,持效期延长不少于30d.[结论]添加抗氧化剂可保护单萜烯,维持单萜烯在野外条件下的稳定性,保持引诱剂成分的稳定性与持效性,延长单萜烯类昆虫引诱剂在野外诱捕害虫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7.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标准样品叠加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 )针叶精油的化学成分。从气相色谱分离出的225个色谱峰中,初步鉴定出43个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4.15%,主要成分为α-蒎烯(13.25%)、柠檬烯(10.82%)、石竹烯(10.75%)、莰烯(10.40%)、乙酸龙脑酯(6.9%)、γ-杜松烯(6.28%)、α-蛇麻烯(3.97%)、檀烯(3.52%)、芳萜醇(3.02%)、α-依兰油烯(2.76%)、β-甜没药醇(2.56%)及α-橙花叔醇(2.54%)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光果莸和粘叶莸挥发油的烯烃部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十二个单萜烃为:α-(艹守)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香叶烯、α-松油烯、对繖花烃、柠檬烯、β-罗勒烯-y、β-水芹烯和萜品油烯;九个倍半萜烃为:α-荜橙茄烯、α-(王古)王巴烯、α-雪松烯、β-石竹烯、v-杜松烯、l-香木兰烯、α-葎草烯、β-红没药烯和δ-杜松烯。并测得了各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朱亮锋  陆碧瑶  徐丹   《广西植物》1983,(1):48-52
阳春砂仁为我国著名中药材,广宁绿壳砂仁亦可入药,功效与阳春砂仁相仿,单产比阳春砂仁高。我们应用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种子精油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23和25个化学成分。两者相同的成分有α-蒎烯,β-菰烯,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等16个,其中主要化学成分如樟脑,香叶烯,柠檬烯,樟脑烯,乙酸龙脑酯,龙脑等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20.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 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 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