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莒南发现纳玛象化石1996年春,山东省莒南县坪上三村砖场取土时发现象类化石,从一处奥陶纪白云质灰岩陡坎下古代河塘内出土了纳玛象的两枚臼齿和部分头骨碎片,并有几段门齿化石。化石埋藏在灰绿色砂质粘土中,地层地质年代为晚更新统。莒南县博物馆庄虔玉馆长等...  相似文献   

2.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公鸡山偶蹄类及其他伴生哺乳动物指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那时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是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并镶嵌有一些草甸和草坡。  相似文献   

3.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 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 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 气候温暖, 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相似文献   

4.
江西萍乡杨家湾1、2号洞出土了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剑齿象和亚洲象,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杨家湾洞的剑齿象化石包括DP2, DP3, DP4, M1, M3, dp3, m2和m3等40余件;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可将其归入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在形态方面最显著特征是乳齿的宽/长比值较大、每个齿脊上乳突数目较少和白垩质层不发育。亚洲象化石只发现2件齿板,其特征和大小均与现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一致;此外,2号洞还出土了1件门齿残段;我国南方更新世的长鼻类化石多为颊齿,门齿则报道较少;首次观察了我国化石象类门齿施氏线,其外施氏角为136°,该数值在剑齿象和亚洲象的变化范围之内,因此,仅藉此特征很难将其归入二者之一。东方剑齿象的地质分布纵贯整个更新世,但亚洲象在我国的初现时间却至今不明,其根本原因是对早–中更新世亚洲象(古菱齿象)的分类、演化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不过,在晚更新世,亚洲象已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依据现生亚洲象可能出现的时间判断,东方剑齿象–亚洲象组合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分布时间应当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末期,并以晚更新世最为常见。剑齿象出现于我国南方第四纪各个时期,早更新世甚至在北方少数地点发现;真象类在早更新世期间在南方地区缺失,而中–晚更新世时却几乎遍布全国(高山地区除外)。这种时空分布上的变化,究竟是长鼻类自身演化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变化所致,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山西垣曲河堤组寨里段的低等四足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记述了我国晚始新世的一低等四足类动物群,包括三种蜥蜴和两种鳄类.其中的宽额半鳄蜥(Hemishinisaurus latifrons gen. et sp. nov.)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异蜥科化石;垣曲响蜥(Tinosaurus yuanquensis sp. nov.)是响蜥属在我国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6.
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晚更新世鹿科化石新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为  李占扬 《人类学学报》2009,28(3):319-326
记述了在近几年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1个鹿科化石新亚种: 灵井山西轴鹿新亚种(Axis shansius lingjingensis sub sp.nov.)和1个属、种未定的潜在新种。前者角冠的主枝呈琴弓状, 并有一定程度的螺旋状, 目前是轴鹿属在晚更新世的唯一代表;后者的角冠在角环上方同一位置向不同的方向伸出3个分枝, 与鹿亚科其他成员的角冠在角环上方只有主枝和眉枝(或第一枝)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介于晚中新世的皇冠鹿(Stephanocemas)和中、晚更新世的大角鹿(Megaloceros)之间。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10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5科6属5种,其中有3新属5新种,它们是:刘氏煤山鲨(Meishanselache liuigen.et sp.nov.)、王氏长兴鲨(Changxingsela-che wangigen.et sp.nov.)、东岭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 donglingensis gen.et sp.nov.)、修水滑齿鲨(Lissodus xiushuiensis sp.nov.)和江西多尖齿鲨(Polyacrodus jiangxiensis sp.nov.)。浙、赣两省的这批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显示两个特点:组成以弓鲛超科化石为主;发现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鲨类与发现于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鲨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是包含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软骨鱼类是我国鱼类化石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化石的记述大大地填补了这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198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古生物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地区工作时采得蜥脚类化石进行简报。化石得自中一晚侏罗世五彩湾组、石树沟组,计有苏氏巧龙(Bellusaurus sui gen. et sp. nov.)和天山龙(未定种)(Tienshanosaurus sp.)。  相似文献   

9.
在泥河湾层中发现纳玛象头骨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年夏天,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村附近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纳玛象头骨化石。这个标本是我国纳玛象类第一次发现的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发现在泥河湾村西半公里的早更新世“泥河湾层”中(图版II_2)。野外地点编号:72120。该地点地层剖面(图1)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凤岐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fenqii)、云南黑鹿(Cervus(R.)yunnanens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与其他相关的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反刍类相比, 它们与柳城巨猿洞和田东么会洞的最相似。三合大洞的反刍类在组合上反映早更新世的时代特征及湿热的森林-草丛生态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宜诸如巨猿这类高等灵长类的栖息。  相似文献   

11.
1972年8月,云南省博物馆张兴永同志来信告知,在元谋县班果盆地大班果村附近发现了一个象齿。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截至1971年底为止,在元谋地区(包括元谋盆地和班果盆地)发现的长鼻类化石,已达6种之多,其中的班果古剑齿象(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 sp.nov.)就是在班果盆地发现的。为了和这一地区的其他长鼻类化石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动物群面貌,我们去信要求借用该标本。承他们盛情,即将标本寄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我们初步观察,认为它代表剑齿象属的一个新种。同年11月,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生代室部分同志在班果盆地踏勘时,从社员手中收集到一个相当完整的象齿,并到上述两个标本的产地进行观察。以上两个象齿应属同一种,因它在地层、古生物学上有一定意义,故一并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占扬  董为 《人类学学报》2007,26(4):345-360
系统记述了在近两年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食肉目、长鼻目和奇蹄目化石:宽吻灵猫相似种(Viverra cf. zibetha)、熊未定种(Ursus sp.)、中国硕鬣狗相似种(Pachycrocuta cf. sinensis)、古菱齿象未定种(Palaeoloxodon sp.)、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梅氏犀(Dicerorhinus mercki)、普通马(Equusca ballus)和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并对灵井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年代进行了探讨,指出灵井动物群含有的北方种类较多,与北方区的很多动物群可以比较,属于北方区动物群,其生态环境为以平原草地为主,镶嵌有零散的森林,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似低于现在。灵井动物群中绝灭种类占44.4%,其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期,其绝对年龄与许家窑接近,约在100kaBP。  相似文献   

13.
消息与动态     
1989年4月,北川县甘溪乡农民在甘龙洞挖掘出许多“龙骨”,即与县文化馆联系。我们随即前往该地点调查,并从农民手中获得一批标本。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鉴定,在这些材料中包括一个很似人的牙齿。而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顾玉珉证实。该牙齿确属一人的左下内侧门齿化石。与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计有豪猪(Hystrix sp.)、熊(Ursus sp.)、大熊猫(Ailuro poda melanoleuca baconl)、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华南巨貘(Megatapirus sp.)、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猪(Sus sp.)、鹿(Cervus sp.)等。值得注意的是大熊猫化石,据了解,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北川属保扩区)还未曾有过它的报道。这对于研究大熊猫在保护区的生活历史和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嗣华 《化石》2001,(2):19-19
近日 ,在山东省日照市黄海岸边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古动物化石。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古脊椎动物大象的下牙化石。属真象类 ,是古菱齿象。化石呈灰褐色 ,重5公斤 ,石化保存程度好 ,牙齿上还有水中浮游动物遗体化石。在黄海岸边发现古大象化石还是第一次 ,它的发现为人们对古脊椎动物的认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对研究我国更新世中、晚期古脊椎动物群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枚不完整的象牙 ,嚼面下陷 ,表明它是一枚下牙 ,它齿冠高 ,齿脊频率可能齿4,白垩质丰富 ,是属真象类中的古菱齿象 ,也可能是南方象 ,这两…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描述山东东营凹陷晚更新世海侵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12种含1亚种1比较种和1新种(Dissiliodinium tuberculatum sp.nov.),归属于6属3科;简要介绍了沟鞭藻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1.标准纳玛象化石的研究;2.诺氏纳玛象化石的研究;3.?矢部氏纳玛象化石的研究;4.关于纳玛象的系统分类的初步探讨;5.结束语。檩准纳玛象化石的研究Palaeoloxodon namadicus namadi(typicus)Matsumoto(图版Ⅰ,Ⅱ,Ⅲ,1,1a;Ⅳ,1,1a)材料1)左下颌水平枝带有完整的第三臼齿和右下颌水平枝的前端一部分(尚与左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贵州毕节麻窝口洞发现了3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伴生的哺乳动物群。其中,古人类牙齿经初步研究可归入解剖学上的现代人,而与古人类相伴的大、小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共计8目20科43属53种。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动物群中大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长鼻类化石,共2属2种: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麻窝口洞的长鼻类缺失我国南方早更新世的典型种类——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和华南剑齿象(Stegodon huananensis),具有从典型的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poda-Stegodon fauna)向晚更新世亚洲象动物群(Asian elephant fauna)过渡的特征。依动物群的性质和地貌地层的特征,毕节麻窝口洞的智人及伴生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很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或晚更新世早期,这与堆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测定的初步结果(距今约11.2-17.8万年)基本吻合。麻窝口洞东方剑齿象与亚洲象的组合明显具有东洋界亚热带动物群的特点,指示温暖潮湿的气候,这些长鼻类与智人等生存于近水的森林和灌丛中,并镶嵌了一些草地。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对湖北的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一次考察和化石的采集工作。过去鄂西北一带,脊椎动物化石发现极少,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1930年,李捷、朱森曾把鄂西北的几个盆地的地层统统归为早第三纪-白垩纪,名为范庄群。这次,我们分别在房县找到了属于晚中新世的利齿猪、安琪马等化石;属于渐新世的囚兔以及晚始新世的两栖犀、雷兽等化石;在竹山找到了早更新世的剑齿象、上新世的嵌齿象以及属于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化石;在郧县发现了湖北南部洞穴中习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均县发现了属于始新世的宽臼兽;在随县发现了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和小型恐龙的趾骨。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几年,云南省华宁县法味地区曾三次在含褐煤地层中发现脊椎动物化石:在法味向阳煤矿发现两次,葫芦冲小煤窑发现一次。这批标本包括鱼类和哺乳类,它们为该煤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实物资料。经初步鉴定,哺乳类包括似小龙潭嵌齿象(Gomphotherium cf.xiaolongtanensis)的下第三臼齿一枚,獏类(Tapirus或Fal-aeolapirus)的带P_4—M_3的下颌骨一件,猪类(?Listriodon sp.)的下第三臼齿一枚。鱼类脊椎骨数件。法味地区的动物种属与开远含古猿的小龙潭动物群相应种属十分相近,两地含哺乳类化石的地质时代很可  相似文献   

20.
系统记述了在2007年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马山洞出土的奇蹄目和偶蹄目化石: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马鹿(Cervus(E.)elaphus)、普氏原羚(Proca praprzewalskii)、恰克图转角羚羊(Spirocerus kiakhtensis)、裴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peii)和岩羊未定种(Pseudois sp.)。并对马山洞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年代进行了探讨, 指出马山洞动物群含有的北方种类较多, 与北方区的很多动物群可以比较, 属于典型的北方区动物群。其生态环境为以山地原草地为主, 镶嵌有零散的森林, 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似低于现在。马山洞动物群中绝灭种类不多, 主要为晚更新世的类型, 在组成上与古龙山、小孤山和阎家岗这3地的动物群最相似, 其时代似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 其绝对年龄估计在5k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