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眉斑并脊天牛幼虫龄数及各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开平  陆温  刘德星  骆峥嵘  高鹏宇 《昆虫知识》2008,45(1):138-140,F0002
测定头壳宽度室内观察结果表明,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Fabricius)幼虫有4龄。1~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66±0.20),(1.45±0.20),(2.22±0.23),(3.26±0.29)mm。其龄数(Y)与幼虫头壳宽(X)度符合关系式Y=0.2975+1.1606X。在25℃条件下,1~4龄幼虫的平均龄期分别为(5.25±0.60),(4.94±0.58),(5.98±0.63)d和(22.92±1.28)d,整个幼虫期为(39.09±2.14)d。还对眉斑并脊天牛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世界并脊天牛属的区系分析:(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乔 《动物分类学报》1992,17(4):439-453
  相似文献   

3.
我国脊虎天牛属幼虫记要(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89,32(3):337-340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中国云南省的1天牛新种淑氏并脊天牛Glenea shuteae sp.nov.。对与之最相似的变色并脊天牛G.decolorata Heller,1926进行了补充描述。提供了2个相似种的整体照片及外生殖器图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淑氏并脊天牛,新种Glenea shuteae sp.nov.(图1~6,16)新种淑氏并脊天牛与变色并脊天牛斑纹相似,但可以通过以下特征区分:雄虫3对足的爪均有且仅有外侧齿的外侧基部具小而尖锐的附齿(图16),而不是单齿式(图17);前胸背板具清晰的纵条纹;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正常(图4),没有不对称;腹部第8背板末端更加尖突(图5)。正模♂,云南西双版纳小勐养,海拔850m,1957-06-14,臧令超采(IZAS)。副模:2♂♂,西双版纳勐阿,海拔1050~1080m,1958-06-01,蒲富基采(IZAS);1♀,西双版纳,勐阿,1958-10-01(IZAS);1♂,西双版纳勐遮,海拔870m,1958-07-06,王书永采(IZAS);1♂,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北37km,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海县过门山(22°1...  相似文献   

5.
系统整理了中国脊筒天牛属失一部种类,共31种,给出了所有种类的分类检索表,记述了新种暗背脊筒天牛Nupserha fuscodorsalis Wang et Chiang,sp nov。及2中国新纪录种三斑脊筒天牛Nupserha multimaculata Pic和黑肩脊筒天牛Nupserha nigrohumeralis Pic,新种正模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副模共5号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刺脊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连山刺脊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蒲富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汪有奎李晓明(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73400)1995-05-25收稿,1995-12-26收修改稿·82·在1991~1994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沟胫天牛亚科楔天牛族2新种,即黑斑双脊天牛Paraglenea nigromaculata sp.nov。和黑缘并脊天牛Glenea nigromarginell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天牛亚科脊虎天牛属1新种及1新亚种,即十四斑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ttuordecimmaculatus,nov.sp.和侧线脊虎天牛侧断点亚种Xylotrechus lateralis fracturis,nov.ssp.。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Ⅰ:生活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2002—2004年在厦门同安设立试验点对松墨天牛进行饲养及观察。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厦门以2a发生3代为主,少数1a发生2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几乎全年可见幼虫,以3—5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或以低龄幼虫在韧皮部越冬。2a发生3代的松墨天牛有3个羽化高峰,1a发生2代的有2个高峰期,二者的第1个羽化盛期在4月相叠加,所以4月份的成虫数量最多,占全年羽化成虫总数的31%,此后一直到8月下旬,都有较多的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10.
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主要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红  严善春  徐波  李杰  彭璐 《昆虫知识》2008,45(2):223-23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rusticus L.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结果表明,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共有7类16种常见的感器类型:4种锥形感器、1种凹槽钉形感器、5种刺形感器、1种芽形感器、1种剑形感器、1种齿形感器、1种钩形感器、3种指形感器。根据这些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分析各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Breuning(1956)提出的Glenea fainanensis 种团重新进行了研究,并为G.fainanensis,G.inlineata和G.subregularis指定了选模.两个种的地位得到了订正:G.inlineata Pic star.nov.由种下地位G.fainanensis v.inlineata Pic,1943提升为种级阶元,G.subregularis Pic stat.nov.由种下地位G.internedivisa v.subregularis Pic,1943提升为种级阶元.G.tenuivittata Gressitt,1951被确认为G.subregularis Pic的新异名.编制了上述3个种的检索表、给出了成虫整体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东洋区五种并脊天牛的一些国家级新记录。常卿并脊天牛Glenea changchini Lin&Lin,2011是越南新记录种;郎氏并脊天牛G.rondoni Breuning,1963是泰国新记录种;窄条并脊天牛G. subregularis Pic,1943是老挝新记录种;拟绿缝并脊天牛G. subviridescens Breuning,1963是中国、越南和泰国新记录种;绿缝并脊天牛G. viridescens Pic,1927是中国和老挝新记录种。提供了相关种类的模式标本照片和新记录证据标本照片。  相似文献   

13.
记述中国天牛亚科脊虎天牛属1新种及1新亚种,即十四斑脊虎天牛Xy-lotrechusquattuordecimmaculatus,nov.sp.和侧线脊虎天牛侧断点亚种Xylotrechuslateralisfracturis,nov.ssp.。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L.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共9种感器类型为首次描述:锥形感器Ⅲ、Ⅴ、Ⅶ、Ⅷ,刺形感器Ⅱ、Ⅲ,剑形感器Ⅱ,齿形感器和具壁孔的刺形感器。此外,还有3种特化的感器。根据样方内感器密度的统计结果,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分布较多的前3种感器依次是:锥形感器Ⅰ和刺形感器Ⅳ、Ⅱ,占总感器数量的95%以上。根据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分析各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雌雄成虫触角的性二型现象表现在:(1)长度不同,雄虫触角平均较雌虫长0.7mm;(2)同一类型的感器在雌雄触角上的分布模式不同;(3)同一类型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触角上的分布存在差异;(4)同一类型感器的形态在雌、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02—2004年在厦门同安进行松墨天牛的饲养及观察。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厦门以2a3代为主,少数1a2代,2a3代的松墨天牛有3个羽化高峰期,1a2代的有2个高峰期,二者的第1个羽化盛期在4月份相叠加,所以4月份的成虫数量最多,占全年羽化成虫总数的31%,此后一直到8月下旬,都有较多的成虫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圆形的羽化孔道飞出,有的当天即取食,有的时隔1—2d取食,最初喜食当年生松枝的嫩皮,个别也取食微量松针,性成熟后食1-3年生松枝、树皮补充营养,而且昼夜均取食。成虫补充营养5—7d后开始交尾,可多次重复交配,成虫的产卵与交尾是交错进行的,卵产于刻槽内靠形成层的韧皮部,一个刻槽一般产1粒卵,个别的有2—3粒,大多数无卵,无卵的刻槽约占60%-70%。雌成虫咬啃刻槽后常在树干上留下泪滴状松脂。幼虫孵化后取食松树内皮和韧皮部,在树皮外可见白色纤维状、褐色粉末状排泄物,3龄以后蛀入木质部,老熟后做一椭圆形蛹室化蛹,蛹期8—15d。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几乎全年可见幼虫,以3—5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或以低龄幼虫在韧皮部越冬。  相似文献   

16.
记述中国花天牛亚科1新种--裂跗脊花天牛Stenoconus schizotarsus,sp.nov.,模式标本存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台湾天牛新种林氏直脊天牛,给出了成虫整体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照片,并提供了生态照片.正模标本保存在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副模标本分批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数个私人收藏馆.  相似文献   

18.
记述中国花天牛亚科1新种--裂跗脊花天牛Stenoconus schizotarsus, sp. nov., 模式标本存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 0 3年 4~ 6月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对青杨脊虎天牛XylotechusrusticusL .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天牛幼虫在杨树人工林内呈负二项分布 ;采用 6种不同聚集指标测定结果均表明为聚集分布。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在树干高度上垂直分布研究表明 ,该天牛幼虫在树干上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 1~ 4m范围内 ;对该幼虫垂直分布与树干高度进行曲线拟合 ,符合立方曲线 ,曲线方程为y =0 0 68+0 41 7x -0 1 3 6x2 +0 0 1 1x3 ,由相关系数方值R2 =0 83 6验证  相似文献   

20.
双条杉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危害我国重要绿化树种侧柏的重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双条杉天牛的各虫态历期、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得到出蜇率与温湿度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该虫对颜色有不同的趋性,但总体而言,对绿色有较强的趋性,对无害防治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