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与粒级叶绿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4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采集浮游植物水样,用Utermöhl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同时进行叶绿素a粒级分离研究,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46属64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33属45种(不包括未定名种),甲藻12属18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定鞭藻1属1种,硅藻在细胞丰度和物种丰富度上占有优势.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主要以温带近岸种为主,优势物种为多尼骨条藻(Skeletonema dohrn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颗粒直链藻狭型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同时调查区也出现少数的半咸水种和大洋种.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13447.7 cells·ml-1,平均为1142.385 cells·ml-1,硅藻的细胞丰度显著高于甲藻.细胞丰度高值区位于调查区的中部偏北区域,以多尼骨条藻为主.垂向上在表层出现最大值,随着深度的增加丰度降低.调查区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面分布基本一致,并且与细胞丰度呈镶嵌分布,即在细胞丰度高的调查区中北部较低.表层叶绿素a浓度介于0.34~29 g·L-1,平均为3.30 g·L-1.叶绿素a的高值区主要位于调查区的中部偏北区域,其分布趋势与浮游植物和硅藻细胞丰度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粒级组分为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而其他靠近外海一侧的站位则以微型浮游植物(2~20 μm, nanophytoplankton)和超微型浮游植物(<2 μm, picophytoplankton)为主.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春季长江口影响最优势物种多尼骨条藻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硝酸盐、pH和微型浮游动物,而包括甲藻在内的其他各物种则主要受盐度、磷酸盐和硅酸盐影响.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定量研究方法与以往不同,在长江口今后需要加强骨条藻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Ⅱ.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松嫩草原上分布的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9个种群进行了15个引物的RAPD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两类种群的扩增片段数和多态位点比率明显不同,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其值分别<90与>100,<50%与>70%,比较了7种不同统计方法据RAPD表型或基因型频率估算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几种统计结果都揭示,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种群,用F1s值矫正种群对Hardy-Weinberg平衡的偏离后,估算等位基因频率,通过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计羊草种群间分化分别为37.6%和35.7%,高于等位酶的分析,讨论比较了等位酶和RAPD分析结果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4.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6.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7.
日益加剧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严重威胁种群的生存, 因此预测多种胁迫下种群的命运至关重要。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PVA)是评估种群所受威胁、灭绝或衰退风险以及恢复可能性的有效方法。基于物种及环境数据和建模, 种群生存力分析能够整合不同类型变量, 为目标物种的保护提供建议。然而,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个体数据难以获取, 种群参数估计困难, 这导致传统种群生存力分析方法在此类种群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在此, 本文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生存力分析的潜在方法: 小样本非统计分析法及环境变化下的种群适应力分析。小样本非统计分析法有益于提高种群统计学参数的估计精度, 而立足于生态进化生物学的种群生存力研究有助于从生物学机理方面了解和预测种群动态, 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供更适宜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关于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描述和系统进化等方面,对种群密度量化的研究较少。为研究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睑虎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种群的资源现状,2019年7—9月,在保护区内选取2个不同海拔梯度的样区(A样区551~688 m和B样区289~448 m),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分别采用Schnabel法和Lincoln指数法进行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显示:采用Schnabel法估算的种群密度A样区为501只/hm2,B样区为1 999只/hm2;采用Lincoln指数法估算的种群密度A样区为583只/hm2,B样区为1 403只/hm2。结果表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甘肃鼢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头骨无机盐含量与其已知年龄大小存在的正相关系,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该种年龄的指标,并选择体重、体长、头骨颅全长及额宽检验头骨干重鉴定年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头干重是鉴定甘肃鼢鼠年龄的较为准确的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陕西旬邑县子午岭的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寄生于子午岭优势种和建群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上。该文通过调查子午岭北桑寄生的年龄结构, 编制了北桑寄生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 分析了种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 II型, 有较为稳定的死亡率, 消失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有两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5龄, 另一个出现在10龄, 危险率曲线在6龄出现一个波动, 生存率曲线和累计死亡率曲线分别呈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 均表现为前期高于后期, 北桑寄生在8龄后进入衰老期。由生存函数曲线年龄阶段看出,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具有前期、中期稳定, 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紫萁地下根状茎长度、叶残基痕迹及叶柄基径等与年龄相关的性状特征,该文建立了紫萁年龄判断模型,用以计算广西越城岭地区紫萁种群个体年龄,并采用年龄结构图方法,探讨该地区紫萁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紫萁这种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达到一定年龄后,地上部分性状趋于稳定,对其年龄判断,只能选择地下根状茎作为研究对象;蕨类植物没有活跃的维管形成层,不能形成完整的次生维管结构,其地下根状茎的直径与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判断其年龄可根据地下根状茎的长度确定。越城岭山脉一带的紫萁种群趋于老龄化,幼龄级个体缺乏,更新能力弱,大量采摘或挖掘紫萁植株,极大地影响了紫萁天然更新和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2.
13.
仙湖苏铁种群年龄判断及年龄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苏铁类植株体残存的营养叶叶基数、开花痕数以及生长单元发生率等茎干特征, 建立了仙湖苏铁种群年龄判断方法,计算出该种群年龄. 进一步采用年龄结构图、年龄分布 曲线和曲线估计等方法,从基株和无性系水平探讨了仙湖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年龄结构 图显示,仙湖苏铁无性系种群为稳定种群,基株种群为衰退种群;年龄分布曲线和曲线估计结 果则表明仙湖苏铁无性系和基株种群均为衰退种群. 综合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仙湖苏铁 种群为衰退种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黑线姬鼠种群年龄和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1982-1986年,作者在北京农业区研究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和繁殖,共解剖标本1360号(684公, 976母)采用嗣体重划分出4个年龄组,研究睾丸重量与性成熟的关系,确定睾丸重0.5克为性成熟线。种群一年更新一次,个体年繁殖2—3胎,当年出生的鼠基本不参加繁殖,胎仔数有年度差异,1982年为6.18±0.35,1983年为5.29~0.13,1984年为5.97±0.13,1985年为5.69±0.20。 相似文献
15.
水毛茛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结果,讨论了东北山溪激流中整株越冬的草本植物─-水毛茛的有关种群生态方面的问题;诸如水毛茛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年龄区段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等;并利用观测数据编制了水毛茛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和死亡动态曲线,根据种群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利用逻辑斯蒂标准曲线对植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进行拟合.最后对年龄区段的划分及其在生命表中的作用、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迁入与迁出对水毛茛种群大小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利用标志重捕、夹捕解剖和笼养等三种方法于1989年1月至1995年6月对川西平原的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个体大小、生长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种群密度最高11.3只/ha,最低0.7只/ha,平均3.6只/ha,并显示出与农作物相同的季节变动特征。雌雄性比由幼年组和亚成体组约1:1到成体组1:0.78到老年组1:0.53。雌雄个体的平均质量分别为136g和114g,两性的个体质量和后足长有明显差异,体长和耳长差异不明显。饲养的幼体及亚成体个体质量和尾长均持续增长,并可分别用Logistic和对数方程较好地拟合。生物量则显示出比种群密度和个体质量更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种群结构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储备丰富,缺乏老树,林分较年轻,为增长种群。种群从Ⅰ~Ⅱ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中龄个体生命期望寿命较高,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Ⅲ(凹)型。轮台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幼苗相对较少,林相成熟,为稳定种群。种群从Ⅵ~Ⅶ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生命期望寿命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存活曲线经模型检验符合DeeveyⅡ(直线)型。不同生境种群的消失率与死亡率曲线变化一致,均出现两个高峰,峰值大小明显不同。种群数量动态是胡杨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黄腹角雉人工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南东南部、浙江南部和西南部、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自1997年通过对执法检查中获得的黄腹角雉个体进行收容、救护以及驯养繁殖工作以来,该人工种群已经成功繁殖4年,至2004年年底种群数量为131只。本文利用8年的驯养繁殖过程中获得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借助漩涡模型(Vortex9.51)对该种群100年内的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按照过去8年的生存情况,该种群在100年灭绝的概率为97%。成年雌性的高死亡率和频繁的灾害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成年雌性的死亡率降低到饲养后3年(2002—2004年)时的水平,种群的灭绝概率降低至5%,如果同时控制灾害的发生,其灭绝概率降至0。增加环境容纳量没有降低种群的灭绝概率和增加其增长速度,但增加环境容纳量对100年后的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度有明显的影响。在降低成年雌性死亡率和杜绝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种群进行收获(用作向野外放养),每次收获的数量应该控制在5只成年雄性和5只成年雌,开始收获时间为种群连续繁殖10年以后。降低成年雌性的死亡率、杜绝食物中毒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以及增加环境容纳量是该人工饲养种群长期存活和发展壮大的重要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标记-重捕技术研究果园异色瓢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记-重捕技术,对果园异色瓢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6月14日至6月28日生防美国杂交杏李园异色瓢虫的种群数量为1058.97头,存活率为0.5534,新增数量为525.48头,将理论标记异色瓢虫在种群中的总数和实际标记释放总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95%置信区间上下限相差不超过59.43头,试验结果和理论值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