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净化级别不同室内麻醉药物残留浓度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麻醉操作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Tedlar采样袋采集麻醉医生及麻醉恢复室人员呼出气20 mL,双盲法送30 min内相关人员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层流净化级别室内医务人员呼出微量麻醉气体的浓度不同。十万级恢复室内医护人员呼出气体的浓度高于百级和万级手术间。结论:麻醉废气污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心理行为及操作能力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定期监测手术室环境污染的程度,制定预防和减少麻醉废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路运本 《蛇志》2003,15(2):45-45
我院自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 ,为 60例合并有高血压患者施行了麻醉手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2 4例 ,女 36例 ;年龄 35~76岁 ;其中食管癌根治术 2 6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 2例 ,腹部及四肢手术 1 2例 ;高血压 期 35例 , 期 1 9例 , 期 6例 ;心电图异常 1 7例 ,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 ,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例 ;血压 2 6.7/1 6.0 k Pa以上者 1 0例。2 麻醉实施及处理2 .1 麻醉前给药 安定 1 0 mg,阿托品 0 .5 mg。2 .2 麻醉实施 全麻诱导多给硫喷妥钠 5~ 7mg/kg,琥珀胆碱 1~ 1 .5 m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高血压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3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细胞亚群、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气腹后10 min(T3)、术中探查(T4)、术毕气管导管拔出2 min后(T5)时间点HR、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1~T5时间点HR、MAP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1、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T4和T5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1d(T6)、术毕3d(T7)时间CD4~+、CD4~+/CD8~+均较T1较低,CD8~+较T1升高,但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行LC时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方法:拟行剖宫产手术待产孕妇150例,年龄22-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50),包括腰硬联合麻醉组(CSE组);25G腰穿针蛛网膜下腔麻醉组(S组);全身麻醉组(G组),观察并比较术后2天、7天、30天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2天、7天,S组与G组腰背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这两组腰背痛发生率低于CS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三组腰背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G腰穿针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可降低剖宫产术后近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长保 《蛇志》2003,15(1):31-32
小儿年龄范围自出生至 1 2岁 ,年龄越小 ,其解剖、生理与成人的差别越大。小儿麻醉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和适合小儿的麻醉方法 ,才能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现扼要介绍其中的几个问题。1 禁食问题  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 ,以防麻醉中的呕吐、返流、误吸 ,以致窒息。而小儿长时间禁食不仅因饥饿哭闹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还因小儿代谢旺盛 ,体液丧失快 ,容易造成脱水及低血容量。目前认为禁食时间可以缩短。建议 6个月以内婴儿 ,麻醉前 6h停止进奶及食物 ;6~ 36个月小儿麻醉前 6h停止进奶及食物 ;36个月以上小儿麻醉前 8h停止进奶及食物 ,但小…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追求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也重视医疗质量和成本的控制。传统的静脉、吸入麻醉药物的给药方式没有反馈控制,麻醉医生根据手术刺激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状态等监测指标来进行药物调整。由于临床环境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即使是临床技能高和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也难免发生给药过多而导致心血管或神经损伤等事件,或是药物不足而发生术中知晓。因此研究人员把临床麻醉和自动控制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7.
路运本 《蛇志》2003,15(3):46-47
近年来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3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在 65~ 78岁 ,ASA ~ 级 ,其中 1 8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行全髋置换术 4例 ,股骨头置换术 2 6例。1 .2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安定 1 0 mg,阿托品0 .5 mg,入手术室后侧卧位 ,于 L2 -3 或 L1-2 硬膜外穿刺 ,头向置管 3~ 5 cm固定导管 ,改平卧位。硬膜外腔先注入 2 %利多卡因 5 ml试验量 ,观察5 min,测平面无腰麻现象 ,再注入 2 %利多卡因与0 .75 %布比卡因对半混合液 1 0 ml。所有病例都持续监护心电…  相似文献   

8.
9.
黑猩猩应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可平稳地进入麻醉状态。黑猩猩于肌肉注射6.2—11.9mg/kg氯胺酮后,3—7min进入麻醉状态,可持续15—20min,麻醉追加量为首次剂量的1/2。麻醉诱导快,黑猩猩无兴奋及挣扎现象,清醒快,无呕吐及躁动等现象,麻醉期,黑猩猩心率增快,呼吸次数变化不明显、睁眼、唾液分泌量多。氯胺酮应用于黑猩猩的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意识与麻醉     
<正>意识可以定义为"个体觉察自我与环境存在的脑功能状态"也就是说,意识是脑对"存在"的觉察,感知"存在"就是对真实自我和环境的觉察、发生在清醒状态下,对"存在"的觉察是脑的基本功能,也是注意、学习、认知、思维等功能的前提.国际上许多实验室,研究麻醉导致的意识丧失以及麻醉后意识的重启动,来揭示意识的神经基础.最近,Solovey等(J Neurosci,2015,35(30):10866)发现,不同麻醉药物诱导的脑活动模式不同,如果忽略那些具体活动的特征,意识丧失与  相似文献   

11.
朱本仁  王杰 《动物学报》1992,38(2):230-232
本文用氯胺酮和氯胺酮合用安定、二甲苯噻嗪或芬太尼四种配方进行38例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麻醉,并通过比较显示合用后优点。麻醉期间监察心率,呼吸率和体温以及观察大熊猫麻醉体征,进一步探明氯胺酮麻醉大熊猫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 材料和方法 大熊猫15头(4 11),均为动物园中健康观赏动物,年龄5—16岁。性平均体重 115kg(109—141);性平均体重88.6kg(79—105)。药物有四种:(1)氯胺酮是一种环己酮衍生物,起分离麻醉作用;(2)芬太尼是一种短效强麻醉性镇痛剂;(3)安定是苯二氮(十卓)类衍生物,具有镇  相似文献   

12.
在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时,常常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是实施麻醉。任何麻醉都会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因此对医护人员来说,需要进行必须的前期和后期准备工作,做好相关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围术期指标、应激激素指标、肺功能指标和不同时间点血清NSE、S100β浓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肾上腺素、皮质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手术1 h时、手术时2 h时、术毕时血清NSE、S100β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的(MVV-VE)/FEV1、MVV/FEV1指标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RV/TLC水平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的(MVV-VE)/FEV1、MVV/FEV1、RV/TLC等指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更有效改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手术指标,并控制机体应激反应和降低麻醉过程对脑部的损伤,且对其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付英勇  徐学芹  杨微  付崇勇  刘芳婷  袁红斌 《生物磁学》2014,(8):1539-1541,1549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O.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 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 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 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 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 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 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 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 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良燕 《蛇志》2010,22(3):225-22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M组),每组30例。L组选择T12~L1点硬膜外穿刺,M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停气后10 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肛门排气恢复时间(TP)。结果 L组气腹后5 min(T1)、15 min(T2),HR明显降低(P0.05),30 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M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M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 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L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L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M组,L组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而硬膜外麻醉对于患者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50例,腰硬联合镇痛组(S组)50例。观察两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但均为轻度,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E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腔镇痛模式可以快速、有效进行镇痛,但是瘙痒和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无痛分娩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无痛分娩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30例采用单纯连续硬膜外进行麻醉;乙组患者32例,采用腰麻联合连续硬膜外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可靠性。结果:乙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满意度、剖宫产比例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产妇和新生儿均没有发生因麻醉操作及麻醉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用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进行无痛分娩的麻醉,麻醉效果好、麻醉起效迅速、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性高,适宜临床广泛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48只健康恒河猴在非麻醉状态下及30只健康恒河猴在麻醉状态下的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两种状态下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自动清洗旋转型粘度计测定及分析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结果血液生化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GGT、AST、CREAT、TBIL、DBIL、P3+、TF;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有ALT、ALP、LDH、HBDH;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UA、Ca2+、CK-MB、ALB,较明显高(P<0.05)的项目有TPROT.血常规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RBC、Hct、MCV、MPV、RDW、NEUTRO,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MCH、MCHC、PLT、LYM、MEDIAN.血液流变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低切,血沉K值,聚集指数;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变形指数,电泳指数.结论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恒河猴在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讨论分析了两组数值之间的差异和原因,了解应激反应和麻醉剂对动物生理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