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苦的东西     
美国阿托梅吉克化学公司报告了迄今所知最苦的物质。这家公司已对这种叫做denatonium sacharide的物质申请了专利。它是一种白色晶状粉末,即使稀释二千分之一,仍有一种经久不去的苦味。这种具有恶劣味道的物质,可以添加在有毒的家用物品中,以防儿童的意外摄入。他们还在调查这种新的化学物质是否能用于鲨鱼、河狸、啄木鸟与麝香鼠的驱逐剂中。  相似文献   

2.
鲨鱼真有那么可怕吗?广西自然博物馆莫运明有的动物给人的印象很坏,鲨鱼就是其中一种。一提起鲨鱼总是自然而然地与“凶残”两字挂上钩,什么吃人的“海中霸王”、“海洋里的恶狼”等等。那是由于多少年来受书本或传说的影响,和人们对这种动物的一知半解有关。布鲁斯·...  相似文献   

3.
鲸鲨     
1956年5月6日,广东省北海外沙渔业生产合作社渔民,在防城县企沙港外三墩:捕到两条极罕见的大鲨鱼,其体型及各部的结构与一般习见鲨鱼不同。当这种鲨鱼被拖到外沙海滩时曾轰动全市,许多渔民都从未见过。现经我们鉴定为鲸鲨,在过去关于我国产鲨鱼的文献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纪载过这种鲨鱼,因此把它的形态及特征等简单介绍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昆虫利它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近年来,在化学生态领域中,对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已弄清某些化学物质在这种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与昆虫;昆虫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例如昆虫求偶、寻找食物、定向栖息场所,搜索寄主、受到侵扰时向同伴告警等过程中都存在化学物质的作用,这类化学物质称为“信号化合物(Semiochemical)”。根据它们的作用过程不同,信号化合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种内信号化合物,或者叫做信息素(Pheromone),它是由一种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同种昆虫的其它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当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的昆虫性信息素就是属于这一类化合物。另一类是种间信号化合物,或者叫做交互化合物(Allelochemics),它是由一种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异种昆虫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鲨鱼和鳐鱼这两种软骨鱼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但近年来,在广西南宁的左江,发现一种“鳐鱼”,当地人称之为“左江(鱼甫)鱼”。经科学家鉴定,它是鲨鱼的近亲,鳐鱼的族弟。它的正式学名叫赤红(Dasyatis akajei),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鳐目、虹科、(鱼工)属,也是一种软骨鱼类,但却生活在左江的淡水中。为何(鱼工)属的鱼类都生活在海洋中,唯有赤(鱼工)却在淡水中生活呢?有些人曾提出:这种鱼是否和某些溯河性的海洋鱼类(如鲥鱼)一样,从南海溯珠江而上,来到了广西南宁的左江进行生殖洄游,继而残留下来。这种推理是  相似文献   

6.
东太平洋中部中上层鲨鱼群落营养生态位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鲨鱼在大洋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地位,其作为顶级捕食者,通过下行效应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目前研究摄食生态学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可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在食物网中的特性分别指示鲨鱼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本研究选取8种130尾采集自东太平洋中部的中上层鲨鱼,应用稳定同位素绘制其种群生态位图谱,比较不同种群间的生态地位及资源分配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鲨鱼种群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8种鲨鱼在东太平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为4.3~5.4,大青鲨、尖吻鲭鲨与其他6种鲨鱼存在摄食隔离,表现出独特的营养生态地位.这些结果充分证明大洋性中上层鲨鱼并非生态系统的冗余种,其营养生态位的独特性不会被其他捕食者简单地替代和弥补.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8,(5):111-111
提起海中霸王——鲨鱼,人们往往会想到它那狰狞的面貌,锋利的牙齿,让人不寒而栗。不过,锋利的牙齿不仅仅是鲨鱼的专利,它还属于另一种看似弱小的动物——蜗牛。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鲨鱼是海上霸王。全世界的鲨鱼有30科、368种。鲨鱼的寿命一般为25岁,但有些鲨鱼可以活到100岁。鲸鲨是鲨鱼种类中体形最大的,也是海里最大的鱼类,身体直径比人还高,最大体长可达18米,体重40吨。最小的鲨鱼是侏儒鲨,最大只能长到11英寸。根据化石记录,鲨鱼发生于4亿年前,在至少经历过地球上四次生物大灭绝,其中80%地球上生物灭绝的情况下,鲨鱼劫后余生,本性不改。历经沧桑几亿年,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鲨鱼现在却由于其肝、鳍和骨头有益于人类而走向毁灭的厄运。  相似文献   

9.
鲛人传说     
正鲛,单独来讲是鲨鱼的意思。但鲛人不是鲨鱼人,它有个我们更耳熟能详的名字:美人鱼。鲛人算是混血界知名人士——它们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而且各取所长,混得十分有美感。不服是吧?那我们来看看,即便是一半鱼一半人,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拼接"法,比如下面这样——是不是比较之后,深深地觉得鲛人的这种长法简直美得不像话?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中旬浙江省乐清县岐蒲镇渔民在中国东海南部(靠近台湾北部)海域捕获一条体长4 560 mm的鲨鱼.经鉴定为大口鲨Megachasma pelagios Taylor,Compagno et Struhsaker,1983,为我国大陆沿海鲨鱼1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1.
鲨鱼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种群衰退的风险,开展鲨鱼保护优先区研究是鲨鱼保护行动的重要工作.将气候速度引入鲨鱼保护优先区的识别过程,旨在阐明中国周边海域鲨鱼现状保护成效和保护空缺,并预测气候速度影响下的鲨鱼保护优先区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趋势.以集成物种分布模型模拟的146种鲨鱼栖息地作为保护对象,以2015年至2100年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气候速度作为保护的机会成本,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模拟现状和未来情景下的鲨鱼保护优先区选址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以南至台湾海峡和北部湾近岸海域为鲨鱼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区域,台湾海峡区域亦为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分布区;(2)在两种气候情景下,南海中南部将面临较高的气候变化风险,而长江口以南至珠江口的近岸海域气候速度均相对较低,提示了这些区域或能成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物避难所;(3)现有保护区仅保护了1.33%的海域和不到4%的鲨鱼物种,尚存在较大的保护空缺.当保护海域比例提升至10%时,可覆盖绝大多数鲨鱼物种.而当比例提升至30%时,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将得到有效保护;(4)气候变化影响下保护优先区选址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在中国南海区域,如在保护规划时兼顾气候速度,可在满足相似保护目标的前提下减少保护优先区内25%以上的气候压力,以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对气候变化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鲨鱼是海洋中的主要捕食者。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猎杀,多种鲨鱼濒临灭绝。一项新研究发现,鲨鱼数量减少会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其他鱼类的形态会发生明显改变,如眼睛变小。此前研究发现,海洋中的许多小鱼都有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但是,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鲨鱼数量明显减少后,小鱼的眼睛及尾鳍也随之变小。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2006,18(4):379-379
美国科学家正在尝试利用干细胞疗法对一种致命脑病进行临床治疗。他们于日前宣布,经过实验,患病小鼠模型的生存时间得到了延长。 2005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的StemCells公司,利用人类神经干细胞对患有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着症,或者叫贝敦氏症的婴儿进行治疗。患有这种遗传性脑病的婴儿由于缺乏一种关键的蛋白质,因而无法分解一种名为脂褐质的化学物质。一旦患上此类疾病,这些化学物质将杀死人体的脑细胞,并最终导致患儿死亡。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昆虫生态学的一种血清学检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血清学方法应用于昆虫生态学,主要是用于研究害虫与其捕食性的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确定天敌的种类;估计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等,这一方法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主要原理是:每一种昆虫都是由许多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一些物质是这个种所特有的。根据免疫学原理,如果以这种物质来免疫一种动物,就可能使这种动物体内产生专门针对这种物质(抗原)的抗体,而这种抗体能和抗原产生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80及其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鲨鱼软骨中提取、纯化出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80(shark carti-lage-derived angi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80,SCAIF80),SDS-PAGE银染分析显示一条带,分子量为80kD。利用血管内上细胞增殖、迁移抑制实验,证明SCAIF80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均有剂量依赖性。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分析,证明SCAIF80能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动物抑瘤实验结果表明SCAIF80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93.83%。上结果提示鲨鱼软骨含有一种新的蛋白质,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并因此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6.
<正>鲨鱼妈妈已经转了好几个圈,终于在附近的海草丛中选定了一个绝佳位置作为"产房",好产下它美丽又有趣的卵。身为海洋准霸主,即便还是一枚卵,也不能有失霸气本色。鲨鱼卵的个头很大,产下来的时候就被厚厚的卵鞘紧紧包裹。鲨鱼妈妈为了保证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供给,还为孩子们准备了美味的卵黄作为食品保障。卵黄与鲨鱼宝宝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鲨鱼宝宝慢慢长大,卵黄则会越来越小——它们要为小鲨鱼长身体腾地方。  相似文献   

17.
马荣全 《化石》2003,(1):38-38
有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它们的叶子会昼开夜闭,这是什么原因呢?日本一个科研小组对豆科植物叶子的昼开夜闭现象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发现这种有规律的开闭运动,是由不同的两种化学物质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两年前,他们从豆科的臭草和决明属植物中分离出了使叶子闭合的催眠物质。它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白屈菜酸的钾盐。最近,他们又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出一种使叶子展开的物质,这也是一种钾盐。通过实验证明,正常情况下,豆科植物中的这两 种化学物质保持平衡存在。专家们认为,豆科植物叶子的开闭运动,是由于叶子柄部的运动组…  相似文献   

18.
《昆虫知识》2009,(5):677-677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一种产自中国海南岛的兰花(Dendrobiumsinense)会释放出一种蜜蜂通常在遇险时才会发出的信息素。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吸引亚洲大黄蜂—野生的大黄蜂会用蜜蜂喂食自己的幼虫。其他的昆虫并不会上当,但大黄蜂却很容易中招—它会猛扑向兰花,并在这一过程中粘上一部分花粉。  相似文献   

19.
灯刷染色体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Flemming(1882)在蝾螈(Salamander)卵母细胞,以及Rückert(1892)在鲨鱼卵母细胞的先驱性工作,但只有Gall研制出一种新的分离和观察方法后,这方面的研究才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已为考察真核染色体的结构和组织,基因的转录活性,提供了许多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这种巨大而纤细的染色体,由于其外形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中国石黄衣(X. mandschurica)和刺盘石黄衣(X. alfredi)的共生菌,尤其是刺盘石黄衣共生菌的分离培养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对于上述三种地衣体及其共生菌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石黄衣地衣体化学物质,即蒽醌类化合物完全一致。此外, Lindblom从15种北美石黄衣地衣体中检测出了彼此一致的5种蒽醌类化合物。因此,该作者认为石黄衣属的蒽醌类化合物不具有种级分类学意义。本文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本文对于通过子囊孢子释放法获得的中国三种石黄衣共生菌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其结果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刺盘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与丽石黄衣和中国石黄衣共生菌所含的化学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刺盘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在该种地衣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文章亦检测和分析了丽石黄衣的10株共生菌化学物质。供试菌株均在相同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下获得。其化学物质的TLC图谱,除Nos. 5, 7, 及10稍有差异外,几乎完全一致。由此看来,它们稳定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地衣系统生物学研究中,除了对于地衣体化学物质进行常规检测与分析之外,对于分离培养的各种地衣共生真菌化学物质的检测与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