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将连续生产并已申报人体接种反应观察的三批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分别于4~8℃、18~22℃、37℃贮存半年、1年、1年半和30天,然后以小鼠法或豚鼠法对该制剂进行安全稳定性、效力稳定性以及毒性逆转等测试。其毒力安全稳定性试验表明,三批混合制剂中的精制百日咳菌苗在4~8℃贮半年、1年、1年半后、它们的BWDU/ml、LPU/ml、HSU/m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在4~8℃贮存半年,1年、1年半以及18~22℃贮存半年和37℃贮存30天后,三批测试组的豚鼠均健存且体重增加。在效力稳定性试验中,4~8℃贮存1年和1年半后精制百日咳菌苗的效力与贮存前(分别为26.73IU/ml、21.02IU/ml、19.17IU/ml)无显著性差异(t=0.114;P>0.05);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4~8℃贮存长达1年半后,效力仍在2~3.2IU/ml,动物保护率仍可达80~100%。三批混合制剂在37℃贮存30天后,通过Schick毒性试验及测定BWDU/ml、LPU/ml、HSU/ml各指标显示,精制百日咳菌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无毒性逆转。说明该吸附精制百、白、破混合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地区9份疑似百日咳病人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抗-PT和抗-FHA抗体)的检测中,有7份血清中抗-PT和抗-FHA抗体两者或单个高于百日咳病患者恢复期20-30Eu/ml的抗体阳性指标。结果表明,在未免疫或免疫不完全以及学龄前儿童和免疫过的青少年人群中仍有百日咳疾病的感染。建议考虑对学龄前儿童或中小学生进行百、白联合疫苗或无细菌百日咳疫苗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3.
调查青海省0~14岁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抽样评价预防接种质量。在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各选择1个县,对0~14岁健康儿童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42%、94.96%和92.93%。不同地区0~14岁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虽有差别,但都达到较高的抗体水平;个别地区抗体水平低,说明青海省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扩大生产,采用500立升发酵罐培养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细胞浓度增高,培养液的pH值上升,PT、FHA活性、血凝效价逐渐增加、O2溶压下降、CO2溶压上升。pH值达82时,PT活性最高为300EU/ml,较现用扁瓶培养方法高5倍。pH值继续上升时,PT活性开始下降。FHA活性及血凝效价具有相似的变化。通过测定培养液pH值以确定收获时间,可获得富含PT、FHA、且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5.
人血丙种球蛋白中的白喉和麻疹抗体检测报告肖在澜钱秋娟(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分类号R371.6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人血丙种球蛋白中所含的白喉抗体应≥2HAU/g蛋白质,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其效价应为原料血浆的1...  相似文献   

6.
应用鼠-鼠杂交瘤细胞技术建立了三系稳定分泌抗重组人α2a型干扰素(rHu-IFN-α2a)单克隆抗体细胞系1A5、1B5和27A7。细胞连续传代和在液氮中冻存后复苏,分泌抗体能力不变,并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细胞培养上清效价1∶256~1∶4096,腹水1∶26×105~1∶27×108。Ig亚类测定,1A5和1B5McAb为IgG1,27A7为IgG2a。三系McAb均识别rHu-IFN-α2a和-α2b,与rHu-IFN-α1和正常大肠菌体裂解液无反应。竞争ELISA试验,三系McAb分别针对rHu-IFN-α2a上三个不同表位。同McAb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对rHu-IFN-α2a和-α2b均可检测到150pg/ml,约10IU/ml的敏感度。用提纯的单抗制备亲和层析柱,单抗偶联率95%以上。三系单抗亲和层析柱均可将粗制rHu-IFN-α2a提纯到97%以上纯度。平均回收率为:1A5单抗柱902%,1B5单抗柱953%,27A7单抗柱947%。比活性平均值依次为194×108IU/mg,197×108IU/mg和164×108IU/mg,残余鼠IgG量均符合规程要求。纯化rHu-IFN?  相似文献   

7.
运用行为测痛结合蓝斑(LC)灌流液去甲肾上腺素(NE)的高压液相(HPLC)测定;观察 大鼠痛阈(PT)与LC灌流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l)视上核 (SON)内注射 10μmL-谷氨酸(L-glutamicacid, L-Glu)后 30分钟,大鼠PT较注射前增加133. 2± 21.4%,此时LC 灌流液中NE含量从注射前的437.3±20.4ng/ml降到229.2±11.9ng/ml,注射 后60分钟PT仍比注射前高83.9±14.7%,而灌流液中NE的含量为328.6±28.0ng/ml,与人工 脑脊液(ACSF)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5~0.001)。(2) SON注射L-Glu后,电 针足三里30分钟(L-GIU+EA组)增加到注射前的188.2±23.9%,同ACSF电针组(ACSF+ EA)的 94.9±7.1%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此时LC灌流液中NE的含量虽较注射前都明显 降低、分别为137.6±7.5ng/ml和 151,1±11.5ng/ml,但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停针后30分钟L- Glu+EA组的PT仍比注射前高133.8±27.9%,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8.
利用抗体免疫沉淀技术研究了血管紧张素II,δ受体激动剂和k受体激动剂对大鼠脑组织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mol/L AⅡ可显著刺激脑组织中Fos蛋白的表达,0.1μmol/LDPDPE和0.1μmol/L NDAP对Fos蛋白的表达亦有一定的诱导作用。AII与DPDPE或NDAP共同处理组织,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II单独诱导的水平,结果表明阿片肽可抑制AII对Fos蛋白  相似文献   

9.
应用蛋白dotblot技术检测了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和常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ECCM)内PDGF相对含量,并利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HECCM和NECCM及加入特异PDGF抗体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ECCM中的PDGF含量明显高于NECCM;HECCM能明显增强PASMC内DNA合成,促进PASMC从Go/G1期进入S期;当预先加入PDGF-B链抗体时,则会明显地抑制HECCM对PASMC的DNA合成,阻止PASMC从Go/G1期进入S期。结果提示,低氧时PASMC增殖与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释放PDGF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和内皮素-1(E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以及胰岛素与bFGF或ET-1促MC增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bFGF(5-200ng/ml)和胰岛素(0.1-2.4U/ml)均显著升高MC的3H-TdR参入值(cpm值)(P<0.01)。ET-1对MC的cpm值的影响依剂量不同呈现两种不同的效应,在10-9-10-7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MC的cpm值明显升高(P<0.01),并以10-8mol/L作用最强;当升高到10-6mol/L时,MC的cpm值出现降低趋势。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ET-1(≤10-8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1),与高浓度ET-1(>10-7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小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5)。上述结果说明,胰岛素、bFGF和ET-1均能显著促进MC增殖;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的ET-1促MC增殖具有正协同作用,与高浓度ET-1呈现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及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应用3H-TdR参入、Northernblot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放射免疫分析(RIA)、和紫外比色法等技术观察了人主动脉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hASMC和hUVECDNA合成的作用及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PDGF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内皮素-1(ET-1)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和肾素-血管紧张系统(RAS)的影响,结果显示,HSPG明显抑制培养的hASMC基础的DNA合成(cpm值为:10385±3263vs,25541±6421,P<0.01)及外源性PDGF诱导的DNA合成(cpm值为:9878±1947vs.13481±44l0,P<0.05);抑制PDGFA链、TGF-Bp和ET-1mRNA表达,提高PDGFa和β受体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hASMC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推测HSPG抑制PDGFA链、TGF-β及ET-1mRNA表达,降低ACE活性及AngⅡ浓度是其抑制hASMC增殖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原抗HFRSV衣壳蛋白McAbF3^1株轻链可变区基因,由连接肽体外连接获得单链抗体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从鼠源抗HFRSV衣壳蛋白McAbF3株细胞中分离总RNA,以oligo(dT)18为引物逆转录成cDNA,通过PCR扩增出抗体的轻链(VL)和重链可变区(V11)基因,由连接本外连接获得单链抗体(SeFv)基因。将此单链抗体(SeFv)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3.
用PEG沉淀法及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300凝胶层析提纯的抗急非淋M_5型白血病单克隆抗体IA_1(M_cAb1A_1),纯度为99.9%。用葡聚糖作中间体将M_cAb_1A_1与柔红霉素(DNR)偶联,制备的免疫偶合物仍保持较好的抗体活性及药物活性。在48小时杀伤实验中,此偶合物对U_(937)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游离DNR相近(P>0.05),明显大于对照偶合物(P<0.01);在1小时预杀伤实验中,此偶合物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游离DNR及对照偶合物(P<0.01)。在两个实验中,此偶合物对Wish非靶细胞的毒性都明显小于游离DNR(P<0.01);表明此偶合物在体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阐明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后D1受体的激动作用特性,本文应用反磷酸化在体内测定及放射配体结合方法,分别观察SPD对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DARPP32体内磷酸化作用及突触后D1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皮下给予SPD(20,40mg/kg,21d),损毁侧纹状体DARPP32体外[32P]的掺入量较健侧下降50%(P<001)。换言之,损毁侧纹状体内DARPP32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然而,SPD使损毁导致D1受体上调的作用减弱(Bmax从3850±261fmol/mg降至3197±201fmol/mg水平)。因此,SPD激动D1受体,使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磷酸化作用加强,而受体密度减少。这是SPD调节脑内D1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吸附精制百白破混合制剂的不同配方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新一代吸附精制百白破混合制剂最佳配方为:精制百日咳菌苗18μgPN/ml、精制白喉类毒素为30Lf/ml、精制破伤风类毒素为10Lf/ml。由该配方组成的吸附精制百白破混合制剂,其中百日咳菌苗的毒性试验BWDU/ml、LPU/ml、HSU/ml三种指标均符合制检规程要求。其效力单位(IU/ml)超过规程要求一倍以上,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的安全试验均符合规程要求,白类效力试验≥80-100%,破类效力试验≥0.5-4.5IU/ml。上述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配方作为新一代精制百白破混合制剂的配方是适宜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6.
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417~750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的CMV 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HCV E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E2。ELISA法检测pcE2 DNA免疫兔血清中的E2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免疫20d已有 抗体产生,30d后开始进入高峰,40d时达到最高值,至第90d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抗体滴度 达到1∶1600左右。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pcE2 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 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DNA3.1(-)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增幅达35.4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cE2的小鼠组织中有明显 的阳性着色,而注射pcDNA3.1(-)的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pcE2 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HCV E2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 是MHC-1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 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HCV E2 DNA免疫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沙洲上搁浅的中华白海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江沙洲上搁浅的中华白海豚STRANDINGOFANINDO┐PACIFICHUMP┐BACKEDDOLP┐HINONASANDBANKINTHEYANGTZERIVER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Osbeck)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肿瘤转移与细胞表面的糖结构的关系,对小鼠肝癌细胞的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和Hca-P进行了蛋白质电泳及经蛋白质印迹术后的5种凝集素(ConA、WGA、UEA、SBA、PNA)结合糖蛋白谱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低转移两株细胞的SDS-PAGE谱基本相同;ConA特异结合糖蛋白共有5种(~72,80~90,~104,~150,~200kD);其中较明显的差异为~72kDConA特异结合糖蛋白,它在Hca-P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Hca-F细胞.WGA特异结合糖蛋白1种(~150kD),在Hca-P细胞的表达略高于Hca-F细胞.此外,实验发现两种性质未明的蛋白质(~79,~130kD),后者在Hca-P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Hca-P细胞.结果提示Hca-F和Hca-P细胞不同的转移表型可能与其糖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抗结肠癌相关抗原单链抗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PCR扩增和酶切分别得到抗结肠癌相关抗原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序列,轻链可变区序列及连接肽序列,将它们构建成为VH-linker-VL形式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以pComb3为载体,在大肠杆菌JM83中,scFv未获得有效表达,而以pET-22b(+)为载体的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30℃诱导培养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占全菌蛋白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定点突变方法,成功地构建了抗HBsAgdsFv抗体的轻、重链突变基因,NdeI和EcoRI酶切后分别插入pET20b表达质粒,经测序证明在重链第44位氨基酸和轻链第100位氨基酸已突变形成半胱氨酸(Cys)。VH和VL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大肠肝菌BL21(DE3)中,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表明在12kD处有包含体蛋白表达,表达蛋白含量分别为28%和35%。VH和VL包含体蛋白经GuHCl变性后,等量混合在复性折叠液中结合,形成了一个约24kD并有一定活性的dsFv蛋白。抗HBsAgdsFv抗体表达及复性的成功,为今后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