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及其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焱  宋松泉 《植物学报》2006,23(4):418-430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 因其良好的环境效应而倍受关注。植物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植物油作为最经济、最有利于种子传播和萌发生长的能量和碳源物质, 贮存和积累于植物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之中。本文综述了植物种子油体的亚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生物合成与降解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及其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因其良好的环境效应而倍受关注.植物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植物油作为最经济、最有利于种子传播和萌发生长的能量和碳源物质,贮存和积累于植物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之中.本文综述了植物种子油体的亚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生物合成与降解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油蒿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植物固定沙丘的优良植物之一。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油蒿的抗旱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1988年9月底和1989年10月初,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站植物固沙区进行。分别选择在1964年秋(25A),1981年秋(8A)和1988年春(2A)栽的三种年龄油蒿生长区,定点定株,测定以下生理指标:用压力泵法测定当年生枝水势Ψ,用 F-M4冰冻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技术,对台琼海桐蒴果皮的水蒸气蒸馏油样,以及蒴果籽的索氏提取油样的甲酯化样品进行分析。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在实验条件下,果皮油样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17个,占总峰面积的94.70%。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4.27%)、γ-榄香烯(8.30%)、β-榄香烯(17.13%)、α-榄香烯(16.02%)、长叶龙脑(15.52%)和α-松油醇(2.17%),α-石竹烯(1.88%)。果籽油的甲酯化样品共分离出16个峰,鉴定了12个,占总峰面积的96.69%,其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34.83%)、反油酸(26.63%)、14-甲基-十五烷酸(17.08%),十八烷酸(1.88%),十四烷酸(1.61%)。分析结果说明台琼海桐蒴果皮富含挥发性芳香油,而蒴果籽油含有多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鸡油菌属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油菌属(Cantharellus)真菌种类众多、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食药用菌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药用和科研价值。本文回顾了鸡油菌属真菌资源与分类学、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历程,概述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药化、生态习性和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类混乱、重名异名等问题,展望了亚洲和非洲地区资源挖掘的潜能与重要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杜仲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不仅脂肪酸GC指纹图谱较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含量基本相同),而且外观、气味、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也非常相近。说明了杜仲籽油具有与紫苏籽油同样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西双版纳产依兰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分离检出了5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2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5.27%。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33.00%),γ-穆罗烯(19.82%)。α-(艹律)草烯(7.69%),乙酸香叶酯(6.21%),香柠檬烯(5.40%),苯甲酸苄酯(5.33%),金合欢醇(4.75%),金合欢烯(3.29%),香叶醇(2.48%),对甲酚甲醚(2.41%)。并讨论了如何提高国产依兰油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樟树叶油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 innam 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 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芳樟醇含量(95.34%±1.10%)较高,可作为优良芳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117°03′~118°16′)和W 3(26°42′~25°54′)交叉区域桉樟叶油含量(1.36%±0.48%)和1,8-桉叶油素含量(10.44%±17.28%)较高,可以作为优良桉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和W 2(27°30′~26°42′)交叉区域樟脑叶油含量(1.13%±0.65%)和樟脑含量(4.80%±13.97%)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脑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4(119°29′~120°43′)和W 6(24°18′~23°31′)交叉区域黄樟叶油含量(1.05%±0.34%)和黄樟油素含量(9.01%±16.73%)较高,可以作为优良黄樟选育的重点区域。樟树叶油含量和主成分类型及含量呈明显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袁爱萍  陆建荣  丁立生   《广西植物》1990,10(4):369-371
采用气—质—计算机联用法对云南柠檬草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22种成份,占全精油含量的98.23%,鉴定了其中的15种成份,其中主要成份是:月桂烯(14.61%),顺-β-罗勒烯(0.61%),芳樟醇(1.98%),香茅醛(0.65%),柠檬烯氧化物(6.43%),反-柠檬醛b(35.24%),顺-柠檬醛a(36.69%)。  相似文献   

10.
11.
食用植物油脂的代谢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子油可提供人类营养所需的多种脂肪酸,也是工业用油的原料之一。文章结合我们对植物种子发育、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和大豆油脂遗传改良的研究,重点论述参与脂肪酸合成及其调控的一些关键酶的基因、代谢工程改良植物油脂营养价值的技术策略及其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应用油料作物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有重要营养价值和特殊用途的脂肪酸的问题及技术“瓶颈”,讨论未来植物脂肪酸代谢工程主攻方向以及在培育可再生资源和推动人类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籽油的制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山松籽有机溶剂萃取出油率为41%。油的相对密度(25℃)0.9243、折光率(25℃)1.4770、皂化值153.4、酸值0.24、碘值142.1,过氧化值9.9。油的主要脂肪酸有:亚油酸(44.60%)、油酸(22.42%)、亚麻油酸(19.14%)、异油酸(4.68%)、棕榈酸(4.62%)、硬脂酸(1.87%)、花生酸(2.02%)和其他酸(2.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90.9%)。与药用沙棘籽油进行了性质和脂肪酸组成比较,初步证明其质量指标优于沙棘油,脂肪酸组成与沙棘油相似。推断华山松籽油可作为医疗保健、食品工业等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索氏提取法为对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萃取韭菜籽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韭菜籽油成分进行分析,NIST 02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SC-CO_2萃取压力为22.25 MPa、温度为40.40℃条件下萃取86.7 min时,萃取得率为17.52%,共分离鉴定出17种物质,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6.25%)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 9.05%;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69.71%)和油酸(19.53%),占脂肪酸总量的90.50%.采用索氏提取得率为16.50%,共鉴定出10种物质,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22%)为主,占总脂肪酸量的9.84%;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69.34%)和油酸(20.12%),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16%.另外SC-CO_2萃取韭菜籽油还检出单不饱和脂肪酸7-棕榈烯酸、角鲨烯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4.
生姜油树脂微囊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生姜为原料,经连续渗漉抽提的油树脂为心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均质、乳化、喷雾干燥获得生姜油树脂微胶囊,对其主要技术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含水率为3.81%,心材包埋率为96.76%,收得率为92.1%。姜油酮含量为1.7285%(WW)。溶剂残留量为4.5ppm。研究中用日立S-450扫描电镜研究了微胶囊的外形结构,未发现微胶囊破裂情况,在姜油酮检测中,用电位滴定法发展和完善了羟胺法。  相似文献   

15.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选育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低油莱品种油研2号的天然不育可遗传突变株,采取田间选择和品质筛选相结合、不育株后代连续兄妹交保持纯化的定向培育方法,育成甘蓝型油莱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田间性状和遗传鉴定表明:其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该不育系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含油量达40%以上;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具有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配合力较强等优点,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a)油因含有多种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70%)、γ—亚麻酸(90%),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必需脂肪酸也称维生素F,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功能、运送和氧化胆固醇、形成前列腺素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人们称之为“生物繁殖和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MS技术,对台琼海桐蒴果皮的水蒸气蒸馏油样,以及蒴果籽的索氏提取油样的甲酯化样品进行分析.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在实验条件下,果皮油样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17个,占总峰面积的94.70%.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4.27%)、y-榄香烯(8.30%)、β-榄香烯(17.13%)、α-榄香烯(16.02%)、长叶龙脑(15.52%)和α-松油醇(2.17%),α-石竹烯(1.88%).果籽油的甲酯化样品共分离出16个峰,鉴定了12个,占总峰面积的96.69%,其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34.83%)、反油酸(26.63%)、14-甲基-十五烷酸(17.08%),十八烷酸(1.88%),十四烷酸(1.61%).分析结果说明台琼海桐蒴果皮富含挥发性芳香油,而蒴果籽油含有多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好好芭的生物学特性,好好芭特色高经济价值产品——好好芭油的合成机制,并跟踪介绍了好好芭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如好好芭油脂合成特异基因的转基因研究和盐调控基因的克隆等。  相似文献   

19.
两种海桐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了海桐属 2种植物 (海桐和皱叶海桐 )的籽油 ,使用气相色谱法 (GC)分析鉴定了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 2种籽油均含有 6种脂肪酸 ,主要脂肪酸成分均为软脂酸 (C16∶0 )和油酸 (C18∶1)。其含量 ( % )分别为 :软脂酸 (C16∶0 ) 2 9.66,3 4 .72 ;油酸 (C18∶1) 66.4 3 ,62 .54。这两种油脂中 ,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优势 ,因而品质优良。提示海桐属植物籽油可作为保健型食用油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柔毛月见草(Oenothera villosa)。经我所植物园多年培育,已在北京扩大栽培成功。种子含油量和油中的γ-亚麻酸含量均高于月见草。为使柔毛月见草油应用于生产,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脂肪酸成分曾有过报道,但非皂化成分,本文尚属首次报道。作者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含油量为28.1%。按参考文献方法,分析脂肪酸成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