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沼螺在自然条件下的雌雄性比为1:0.69。交配期为10月底至次年6月。2、3月开始产卵,8月结束。5月初卵开始孵化。性腺一般当年成熟,次年螺可繁衍后代。幼螺经过4—5个月的生长,到10月份可达13—15毫米高。随后水温下降,螺停止生长,次年5、6月水温上升再继续长高。最大个体为18毫米左右。3个采集点的螺在繁殖、生长方面无明显差异。壳高与壳宽呈直线相关,而壳高、壳宽与湿重呈指数相关。本文首次报道了大沼螺是吸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觿螺科的一新种及一新记录。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旋沼螺,新种Parafossarulus anomalospiralis sp.nov.(图1—3) 正模(JL 838301)壳高18.0毫米,宽9.5毫米;壳口高7.0毫米,壳口宽6.0毫米。 副模10个标本,壳高15.0—17.5毫米,宽9.0—9.5毫米;壳口高6.0—7.0毫米,壳日宽5.0—6.0毫米。吉林海龙。1983年7月24日。  相似文献   

3.
海伦闭螺Clea(Anentome)helena(Phillippi) 本种为蛾螺科中较小型的种类。壳高约20毫米,壳宽7毫米,个体大的壳高可达30毫米。有6—8个螺层,螺层缓慢均匀增长;壳坚固,外形呈长圆锥形。壳面呈黄褐色或绿褐色,各螺层具有1—3条红褐色色带及粗的纵肋,体螺层上约有12条纵肋。壳口具有短而宽的前沟。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63年3月至1964年6月间对武昌东湖的铜锈环稜螺的某些生态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自然种群中铜锈环稜螺的性比为1∶1。成熟雌螺全年怀胚,月平均怀胚数以5月初最高,7、8、9月最低,生活于池塘中的雌螺的怀胚数又高于湖泊中相应壳高组雌螺的怀胚数。生殖季节自4月中旬至11月底,其中以6月份产螺达高峰,其临界水温为16—18℃,最适水温在26℃左右。雌螺生长至壳高15—16毫米开始生殖。在自然种群中,每一雌螺每年平均产螺49.7个。雌螺所产仔螺的大小与年龄有关。对铜锈环稜螺的生长规律,提出了有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铜锈环棱螺繁殖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于1963年3月至1964年6月间对武昌东湖的铜锈环棱螺的某些生态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自然种群中铜锈环棱螺的性比为1:1。成熟雌螺全年怀胚,月平均怀胚数以5月初最高,7、8、9月最低,生活于池塘中的雌螺的怀胚数又高于湖泊中相应壳高组雌螺的怀胚数。生殖季节自4月中旬至11月底,其中以6月份产螺达高峰,其临界水温为16—18℃,最适水温在26℃左右。雌螺生长至壳高15—16毫米开始生殖。在自然种群中,每一雌螺每年平均产螺49.7个。雌螺所产仔螺的大小与年龄有关。对铜锈环棱螺的生长规律,提出了有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奥斯扭螺Camptocerus austeni Blanford:1979年5月采自湖南省华容县(夏全斌)。本属种类在我国为首次发现,以往仅报道分布于日本及印度。主要特征是:贝壳微小,壳高3.2毫米,壳宽1毫米,壳口高1.4毫米,亮口宽0.7毫米。贝壳左旋,外形呈狭长扭曲形。壳质薄,易碎,半透明,有2—3  相似文献   

7.
东方次睾吸虫尾蚴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州地区检获自然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尾蚴的阳性纹沼螺的时间是4—10月份。尾蚴从阳性螺的肛孔逸出,具趋光性。尾蚴逸出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以8—14时显著高于其它时间,高峰在12时左右。经试验证实,光照、温度等因子对东方次睾吸虫尾蚴的逸出有较大影响,夜间施加光照、加温以及在低温环境中提高水温均可使尾蚴逸出数量显著增加。尾蚴存活力与水温呈曲线相关,较适宜的水温在22—27℃之间。尾蚴钻入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体内约需5分钟。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稻田养殖模式下铜锈环棱螺的繁殖特点及仔螺的生长规律, 于2019年5—11月对稻田养殖的铜锈环棱螺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稻田养殖铜锈环棱螺的产仔高峰期为6月, 仔螺的产出规律为2个月1个周期。最小繁殖体重为0.9 g, 最小繁殖月龄为2月龄。不同体重规格的性成熟雌螺, 其怀胚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随体重增加, 怀胚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组间, 体重为1.00—3.99 g的铜锈环棱螺间的怀胚量没有显著差异, 而其他各体重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仔螺生长特性, 6月和7月为铜锈环棱螺仔螺的快速生长期, 壳高相对增长率分别为47.95%和36.99%, 体重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80.60%和128.43%。铜锈环棱螺仔螺壳宽、壳口宽与壳高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壳高和体重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 壳高-体重拟合方程为W=0.0005H2.785, 壳高生长方程为Ht=19.368/(1+3.608e–1.056t), 拐点壳高为9.684 mm, 拐点月龄为1.215月, 最大月增高5.113 mm。体重生长方程为Wt =2.012e–5.051exp(–0.753t), 拐点体重为0.740 g, 拐点月龄为2.151月, 最大月增重0.557 g。综上, 稻田养殖铜锈环棱螺的产仔高峰期为6月, 2月龄达到性成熟, 6月和7月是仔螺的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中街山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年4月—2014年2月厚壳贻贝Ⅰ龄个体跟踪调查和2013年8—12月Ⅱ龄个体取样调查数据,利用Taylor公式、线性函数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中街山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样本间壳长、壳高、壳宽、体重、贝壳重和软组织湿重差异不显著;壳长与壳高、壳宽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壳长与体重、贝壳重、软组织湿重之间有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壳长生长方程为Lt=87.48(1-e-0.348(t+0.9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79.51(1-e-0.348(t+0.913))3;8—10月是厚壳贻贝生长旺季,8月下旬为性成熟拐点,建议厚壳贻贝春季苗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壳金品系与壳黑品系分别是壳颜色为金色与黑色的选育群体, 为了评估选育效果与选育差异, 分析了F3群体的生长、存活、性腺发育和生化成分(糖元、甘油三酯、总蛋白)含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浮游幼虫与稚贝期(9—40 dph)壳黑品系的壳高显著大于壳金品系(P<0.05), 而幼贝与成贝期(180—450 dph)壳金品系的壳高、壳长、总重、总体积、软体重大于壳黑品系, 并且总重呈显著性差异(P<0.05), 表明成贝期壳金品系具有较全面的生长优势。15—450 dph壳金品系的存活率均高于壳黑品系, 360与450 dph(6月与10月)壳金品系的成活率分别为55.35%与42.22%, 是同时期壳黑品系成活率(25.27%与12.12%)的2.19倍与3.49倍(P<0.05), 成贝期壳金品系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优势。成贝期壳金品系与壳黑品系雌雄比接近1﹕1, 性腺发育同步, 6—9月(360—450 dph)为配子排放盛期。180—450 dph(12月至次年10月)壳金品系闭壳肌、外套膜、鳃和性腺中的糖元与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壳黑品系(P>0.05), 随着卵子发育成熟, 性腺中糖元含量逐渐升高, 而甘油三酯含量逐渐降低; 两个品系总蛋白含量无组织与时间差异。研究表明熊本牡蛎的生长、存活以及生化成分含量与壳色相关联。研究为经济性状与壳色的协同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钉螺螺壳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中国9省34个现场点的钉螺16项壳形指标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主要成分分析结果壳体大小、壳形和壳厚为描述钉螺壳的主要特征。光壳螺组内,壳形特征较壳体大小和壳厚特征更重要,而肋壳螺组内三者的重要性基本相同。其中,壳顶角度为壳形的主要指标,第三螺层宽、壳高和壳缘胼胝长度为壳体大小的主要指标,唇嵴厚度为壳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经过连续7代人工选育壳白长牡蛎品系为素材, 通过巢式设计, 成功构建了12个半同胞家系和29个全同胞家系, 同时以未经选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 评估了各家系和对照组幼体在不同日龄下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 不同日龄, 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 壳高和存活率分别提高3.65%—14.58%和1.11%—19.26%; 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不同壳白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 其中G11、G15和G35家系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均有较大优势, 在19日龄, 与壳白家系平均值相比, 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11.87%、17.03%和30.32%, 存活率分别提高38.35%、33.41%和51.07%; 与对照组相比, 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34.09%、28.18%和49.31%, 存活率分别提高65.00%、59.11%和80.18%。同时对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81、0.42—0.88, 均属于中高遗传力; 壳白长牡蛎幼体不同日龄壳高和壳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 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35—0.81、0.57—0.85。研究为培育生长性能优良和存活率高的壳白长牡蛎品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EST_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F2代家系10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标记位点与生长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在2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9—430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0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1个,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504,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43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4。经卡方检验,3个位点SSR11,SSR164和SSR213的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了孟德尔定律(P0.01)。运用SPSS 20.0对20个微卫星位点与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家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SSR9位点与壳高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SSR135和SSR164位点与壳宽呈显著相关(P0.05),SSR142位点与体重呈显著性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问:钉螺蛳的构造与普通田螺或其他的小螺蛳有什么不同?是外壳不同呢还是螺体内部不同? 答:钉螺蛳和田螺以及其他常见的小螺蛳如川卷螺、扁卷螺等虽然都属于软体动物门,但它们却是属于不同的种或属,它们不仅外壳不同,内部形态也有差别,生态等也不—样。例如,钉螺蛳属于Oncomelania属,是长圆锥形,一般有8个螺旋,长7—8毫米,宽3毫米;壳较厚,壳的表面有一类钉螺蛳不平滑,有隆起的纵肋(图1);有一类钉螺蛳表面光滑,没有纵肋(图2)。但无论那一类,在壳口外唇的背侧都有一个隆起的嵴;在眼的上方有—些黄色的斑点——假眉;雄螺在颈部有一个扁的长大的阴茎。田螺属于Viviparus属,是卵圆的圆锥形,一般有4—5个螺旋,长2—5厘米;壳较薄,壳的表面光滑或有轻微隆起的綫;雄螺触角不等长,右侧的有阴茎的作用;颈部有两个叶.不同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田螺科Viviparidae一新种——滇池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dianchiensis。模式标本采自滇池西南部的白鱼口湖区。本种贝壳大,最大个体壳高25.4mm、宽50.2mm。壳顶尖,有7个螺层,除顶部螺层外,各螺层中部均外凸呈角状,上部具宽阔的阶区。体螺层具7—12条螺棱。相似种长螺旋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longispira(Heude)各螺层中部均不外凸呈角状,上部亦不具阶区,且体螺层只有5条不大清楚的螺棱,两者有明显的区别。齿舌公式:3—4(1)3—4·4(1)4·4(1)4·11—13。幼体4个螺层,壳顶尖,第3和第4螺层上具2—4条螺棱,其上列生角质毛。本种分布仅局限于滇池西南隅。根据湖泊演变状况和湖内田螺科其他属种现行的分布格局推测,它可能是属于分布范围缩减和种群趋衰的种。  相似文献   

16.
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常用带壳湿重表示,然而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宜计为生物量,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相对更接近真实生物量,但其测量过于繁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这2种干重生物量进行换算.选择长江流域常见的6种淡水螺类(环棱螺、长角涵螺、纹沼螺、大沼螺、方格短沟蜷和萝卜螺),对其螺壳的5个形态参数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螺类的5个形态参数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回归关系均为指数式(y=axb),其中,壳宽和壳长的换算效果(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百分误差率均值分别为22.0%和22.5%)好于其他参数;带壳湿重可通过方程直接换算为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百分误差率均值为21.7%).从概念的内涵和换算误差表明,无灰干重是表示螺类生物量的最适参数.  相似文献   

17.
1986年2月19日在调查为害蔬菜的蜗牛种类时,于杂草丛采得一左后触角中部具瘤状突起的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uida (Benson)。该个体为成贝,壳高12.68毫米,壳宽13.94毫米,重1.72克,螺层数为6,体型较正常次巴蜗牛见休略大,除左后触角中部具瘤状突起外,其它形态、习性无异常。该贝体3月25  相似文献   

18.
耳萝卜螺神经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实螺科的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Linnaeus)系我国常见的淡水螺类之一。本文对其神经系统做了解剖观察,结果叙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 解剖标本均为成体标本,于1978年3—11月分旬采自四川省夹江县城郊稻田、溪沟、池塘。螺壳高1.4—1.95厘米,壳宽0.8—1.15厘米,螺层3—4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5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500个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QEB-D15和CL-232两个微卫星标记与企鹅珍珠贝的壳宽呈极显著相关(P<0.01);位点QEBD15基因型是239/263的个体壳宽为最大值,基因型是239/273的个体壳宽为最小值,推测263 bp等位基因与壳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273 bp等位基因与壳宽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位点CL-232基因型为157/174的个体壳长、壳宽、总重的均值较同一位点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大值,该基因型推测为优势基因型;而基因型为177/192的个体壳长、壳宽、壳高和总重的均值较同一位点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小值,推测该基因型为劣势基因型,上述结果可为企鹅珍珠贝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蚬(Corbicula aurea Heude)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燕 《生物学杂志》2003,20(4):31-33
黄蚬隶属于直瓣鳃目、蚬科、蚬属,是中国特有的种类。通过对黄蚬个体生长情况以及年龄、壳长、壳宽、壳高等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黄蚬在蚬属中的分类位置提供依据和蚬属种类在水产养殖、医学研究及水域污染状况监测利用上提供一定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