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牡丹科国产野牡丹属(Melastoma L.)4种植物和从国外引种的蒂牡花属(Tibouchina Aub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对4种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为二倍体植物,蒂牡花属的蒂牡花(T. urvillean)和银毛野牡丹(T. heteromall)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野牡丹(M. malabathricum) 2n=10m(2SAT)+14sm;毛稔(M. sanguineurn) 2n=10m+12sm+2st;地稔(M. dodecandrum) 2n=12m+12sm;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2n=12m+10sm+2st。核型分析表明国产野牡丹属植物染色体为小染色体,绝对长度为0.43~1.79 µ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47~62.91,均属2B型。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报道了广东省野牡丹科具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广东省野牡丹科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 14属6 5种 (包括变种 ) ,占全国野牡丹科属、种的 5 6 %、35 .1%。其中多数种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选择其中花叶优美、观赏价值大的 15种作了重点介绍 ,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红梅  陈浒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10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广州地区6个野牡丹科植物野生种及国外引进4个园艺栽培种进行物候学、抗寒性系统观察,综合评价观赏价值和适应性后对其打分,筛选出7个野牡丹科植物可大规模应用于广州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丰富了本市园林植物品种种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本地区维管植物共有58科、149属、22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属、9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18种。从科、属、种三个层次对其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该区植物多样性贫乏;区系属的分化程度高;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无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为调查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重点区域11个样地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记录到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有120科421属755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21种,种子植物113科412属734种。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科属分布为优势主体,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33.11%),海淀区西北部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65.56%),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该调查结果可为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福建省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源自福建省的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实生后代共34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条多态性引物对34份种质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2条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条,多态性比率为92.9%,表明野牡丹属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4份种质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5~0.93,平均相似系数为0.71,表明这些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表明34份材料可划分为3个类群5个亚类,主坐标散点分析可分为4个类群,这与亲缘关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福建省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具备优良园艺性状实生后代的亲缘关系,为该属植物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西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岭山脉植物区系发生历史悠久,对研究我国早期种子植物演化、动植物迁徙、物种分布格局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成因和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利用,该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合经典植物地理学方法,对该山脉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九岭山脉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11科956属2928种,占江西种子植物1064属4028种的比例分别为89.8%和72.69%。(2)该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科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不含世界分布科)的81.35%,但缺乏典型热带成分科,区系中的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数量接近,显示该植物区系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这与九岭山脉地处重要的气候和生态交错地带有一定关联。(3)该地区共分布中国特有植物6科33属41种,特有属主要为古特有属,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推断该山脉在第四纪冰期环境较为稳定,为众多植物提供了“避难所”。(4)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中有30科63属10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15种,极危植物3种、濒危植物11种、易危植物20种。该山脉中的九岭山、官山和大围山已有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发挥生态保护作用,而其余的山地则未建立有效保护,应对相关濒危植物所在区域加以监管,可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等措施,建立相关的种质资源库,确保濒危保护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伞形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伞形科植物有100属614种,资源丰富,但在园林中应用近于空白。本文介绍了我国伞形科植物的资源概况和观赏利用现状,对我国伞形科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推荐了国内有观赏价值的种类21属29种,并对伞形科植物的园林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是对该科属植物近40多年来相关研究的首次较系统的归纳总结,为相关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雾岭保护区穿山甲冬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穿山甲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林型选择的先后次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最偏爱针阔混交林,最不喜爱针叶林.多选择陡坡(30~ 60°);干扰源距离较远(>1 000 m),干扰程度小;林下草灌层盖度高(81% ~ 100%),隐蔽程度好;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中低海拔(760 ~ 1 500 m);中下坡位;水源距离较近(<500 m);乔木郁闭度适中(31% ~ 70%)的生境.较少选择上坡位,林下草灌层中低(0 ~ 50%),乔木郁闭度偏高(71%~ 100%)或偏低(0~ 30%),阴坡的生境.对洞口设置的要求是多朝南,而且要求隐蔽条件好,多数为全隐蔽或半隐蔽;最不喜爱将洞口设置在裸露、隐蔽程度差的生境,强力避免洞口向北.坡度、干扰源距离和林下草灌层盖度是影响穿山甲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对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下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182科637属1 069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4科44属6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50科589属1 000种.(2)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  相似文献   

13.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乃群 《植物研究》1999,19(1):10-16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2771种,隶属223科, 1002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分布区亚型。通过科属分析,本区植物区系具有以温带成分为主,呈现多方交汇和一定古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千佛山自然保护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的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丰富,共153科767属2494种;(2)优势科、属明显;(3)区系起源古老;(4)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吴征镒划分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15大分布类型在千佛山均有分布;(5)种子植物区系在科和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温带性质,温带分布属475属,占总属数的61.9%;(6)特有属、种丰富。  相似文献   

15.
广东始兴南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山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79科565属1039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9种,其他珍稀濒危的种类7种。由此可见,南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野生维管植物及珍稀保护植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蕴藏量较大,而且不少种类具有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2006,26(3):261-267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17.
河南鸡公山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华中、华东和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之一,木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木本植物71科、181属、54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点:1)区系成分比较丰富;2)古老和孑遗成分繁多;3)区系成分过渡性明显。该区木本植物可分为14种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属占35.0%,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0%。  相似文献   

18.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不同生境内蝗虫区系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经过多年的调查,并参考其他研究成果,在所设的8个样点中统计出蝗虫7科,39属,107种。分析了东北地区蝗虫的群落结构、各蝗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种属分配,并讨论了该区蝗虫的地理分布关系等。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蝗虫古北种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种类数的87.85%,在所调查的8种类型的生境中,长白山地区的蝗虫种类最为丰富,向海自然保护区的蝗虫种类最少,并且和其他各生境蝗虫组成的相似性指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白冰  周伟  李伟  刘钊  朱明育 《四川动物》2007,26(2):370-373
2006年8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开展了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赧亢片区共有鱼类4种,隶属2目4科4属;两栖动物10种,隶属2目4科8属,其中云南特有种4种;爬行动物9种.隶属2目3科8属。赧亢片区的物种全为东洋界种,区系成分为西南、华南区,或者两区所共有的成分组成。将赧亢片区与邻近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片区)的多样性对比,赧亢片区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亦是连接两个保护区物种交流和基因流动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