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鲤科鱼类之一新属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似鲴属Xenocyprioides,新属 模式种:小似鲴Xenocyprioides parvulus,新种。 体长而侧扁。吻短,口亚上位,背视为一横裂。下颌稍突出,边缘具锐利角质。下咽骨宽短,略呈三角形;咽齿3行,内行6个,侧扁,咀嚼面斜长,顶端尖,略弯曲。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无硬刺。鳞片较大,无侧线。  相似文献   

2.
经整理我国缨鱼属鱼类仅有1种,原属于此属的种Crosscheilus bamaensis Fang和Crossocheilus liuchengensis Liang则归并于另一新属拟缨鱼属Pseudocrossocheilus gen.nov.,其上唇消失,吻皮与下唇相连,上颌与下唇相连以及口角须发达等特征与缨鱼属不同,同时其口角须发达,下唇两侧有纵行的颏汉以及下唇前缘具有显著的乳突状角质突起等  相似文献   

3.
鱖属鱼类一新亚种(鲤科:雅罗鱼亚科)罗云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新亚种,属ANEWSUBSPECIESOFFISHESOFPHOXINUS(CYPRINIDAE:LEUCISCINAE)¥LuoYunlin(Instit...  相似文献   

4.
5.
赵俊  李文卫 《动物学研究》1997,18(3):243-246
本文记述采自湖南吉首的鲤科鱼类1新种,命名为吉首光唇鱼Acrossocheilus jishouensis sp.nov.。新种有以下与同属其他种类相区别的特点:下唇两侧瓣间隙小,几相接触;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柔软不加粗,后缘光滑;背鳍及臀鳍鳍条间膜有黑色条纹;体侧具不规则的大块黑斑或具模糊不清的垂直或纵行条纹等。新种与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 hemispinus和带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 cinctus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1981—1983年,我们在拍摄、编写《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时,从广西采集一批鱼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二新种。  相似文献   

7.
广西鲤科鱼类二新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81—1983年,我们在拍摄、编写《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时,从广西采集一批鱼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二新种。正模标本,编号83-IV-0388,全长183毫米,体长147毫米。副模标本7尾,编号83-IV-0008,83-IV-0085,83-IV-0384-0387,83-IV-0389,全长152一227毫米,体长121一184毫米。  相似文献   

8.
Luciocyprinus langsoni Vaillant是Vaillant于1904年发表的新属新种。作者通过查看保存于巴黎博物馆的该种模式标本,认为产于广西,云南的Fustis vivus Lin(1932)和Barbus normani Tchang(1935)都是本种的次异名。属级名称Fustis是Lnciocy-prinus的同物异名。文中根据这三个种级名称的原始描述作了量度和可数性状的比较。比较结果,三者只有微小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与标本大小悬殊、计数和量度的方法不同有关,故认为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首次发现于柴达木盆地早渐新世晚期至晚渐新世早期(距今27~29 Ma)的鲤科鱼类化石。材料包括咽骨、咽齿、匙骨、腹鳍骨及一些零散的鳍条。咽骨及咽齿化石与原始鲃亚科鱼类及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鱼类的相似;腹鳍骨化石与原始鲃亚科鱼类的更相似。鲃亚科鱼类现今分布于北纬35°以南的亚洲、欧洲南部及非洲北部;裂腹鱼属鱼类分布局限于青藏高原东、南、西面的边缘区域,在柴达木盆地没有分布。柴达木盆地水系现生鱼类仅见适于高寒环境的高度特化等级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及鳅科高原鳅属鱼类,鱼类组成与早渐新世晚期至晚渐新世早期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于怒江二级支流镇康县境内的大叉河中采获一批墨头鱼属(Gar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怒江墨头鱼(G. nujiangensis Chen and Yang, sp. nov.)。该新种主要鉴别特征:围尾柄鳞12~14;侧线鳞48~50;在小个体中有一对微小的吻须;背鳍分支鳍条 8~9;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3~4;体高小于头长;臀鳍起点处的小于眼后至吻端的距离;腹鳍前长为体长的50.0%~53.7%;肛门前长为体长的58.9%~63.9%;体宽为体长的 16.7%~19.6%;体高为体长的19.2%~22.6%。本研究证实,在缺须的墨头鱼属的一些物种中,如高体墨头鱼(G. alticorpora)和怒江墨头鱼(G. nujiangensis),其幼体中往往具有一对很小的吻须。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2月,在云南瑞丽江采到一批小型鱼类的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三种为我国鱼类区系中的首次纪录,简征如下:长须Danio rerio Hamilton(图1)  相似文献   

12.
小鳔(鱼句)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5月,我们在进行辽宁西部诸河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小凌河采到16尾鲤科鮈亚科鱼类,经鉴定,认为是小鳔鮈Microphysogobio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凌河小鳔鮈,新种Microphysogobio linghensis sp.nov. 正模标本:编号8222011,体长44.0毫米,1982年5月30日采自辽宁锦州;副模标  相似文献   

13.
光唇鱼属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采自湖南吉首的鲤科鱼类1新种,命名为吉首光唇鱼Acrosocheilusjishouensissp.nov.。新种有以下与同属其他种类相区别的特点:下唇两侧瓣间隙小,几相接触;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柔软不加粗,后缘光滑;背鳍及臀鳍鳍条间膜有黑色条纹;体侧具不规则的大块黑斑或具模糊不清的垂直或纵行条纹等。新种与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hemispinus和带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cinctus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以盘鮈属鱼类作为内群,以巴马拟缨鱼作为外群。通过形态比较共筛选出85个稳定的特征,形成形态特征状态矩阵表。以PAUP4.0b软件,采用均权方式,在无序和有序状态下分别按Heuristic、Branch-and-Bound以及Bootstrap等3种方式计算和构树。每种方法计算均得到唯一的1棵树,最大简约树与严格一致树、Bootstrap值检测树呈现微小差异。但仅最大简约树体现了各种之间先后分化的次序以及各姐妹群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最大简约树作为盘鮈鱼类的系统发育树。其结果显示,盘鮈具小吸盘的种类与具大吸盘的种类分别构成了A、B两支。B支又可分为C、D两支。其中,C支的种类以吻端形成1对明显珠星,甚至形成吻突而区别于同属中具大吸盘的其他种类。运用Component(2.0)软件计算,得到盘鮈属种类分布河流的唯一分支树,其结构基本与水系的地理分布成对应关系。盘鮈属鱼类祖先的形成时期应为第4纪中期之初或更早。古云贵高原是盘鮈属鱼类的起源、分布和分化中心。云贵高原面的抬升与河流的袭夺促成了盘鮈属鱼类的多次分化和扩散,由此形成了该属鱼类的现今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鲤科、Qu亚科的Hua属鱼类分类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除增补和作必要更动外,还描述二新种,间Hua,新种和短鳍Hua,新种Hemibarbus breuipennus sp.nov.,重整后本属共计8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鲤科、亚科的属鱼类分类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除增补和作必要更动外,还描记二新种,间,新种Hemibarbusmediussp.nov.和短鳍,新种Hemibarbusbrevipennussp.nov,重整后本属共计8种。  相似文献   

17.
白鱼属鱼类的系统发育(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鱼属(Anabarilius Cockerell)是我国特有的鲤科鱼类,主要分布于云南东部、中部和四川南部。分布范围不大,但种的分化强烈。 Regan(1904,1908, 1918)最先报道四种白鱼,但均置于Barilius属。尔后,Cockerell(1923)以Barilius andersoni Regan为模式种建立白鱼属;Nichols(1927)、张孝威(1944)、易伯鲁、吴清江(1964)、刘振华、何纪昌(1983)先后记述了部分种和亚种。陈银瑞、褚新洛(1980)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澄清了白鱼属属级分类上的混乱,记述了三新种和一新亚种。何纪昌、王重光(1984)用数值分类法探讨了白鱼属的分类,报道了二新种和一新亚种。至此,白鱼属共包括15个种和亚种。  相似文献   

18.
白鱼属鱼类的分类整理(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鱼属Anabarilius Cockerell [模式种]Barilius andersoni Regan Anabarilius Cockerell, 1923, Bull. Amer. Mus. nat. Hist. 48: 531—532. Nicholsiculter Rendahl, 1928, Arkiv. Zool. Stockholm, 20A(1): 118(模式种:Hemiculter andersoni Nichols) Rohanus Chu(朱元鼎) 1935,Biol. Bull, St. John's Univ.(2): 40(模式种:Ischikauia transmontana Nichols)  相似文献   

19.
中国鲤科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嗅觉器官(olfactory organ)是鱼类重要的化学刺激感受器。不少学者研究过鱼类嗅觉器官的功能。在形态方面,国外也有许多研究报道(如Harder,W.1975;Pfeiffer,W.1963),国内对中国软骨鱼类(如孟庆闻等1981a,b)及纯形目Tetrodontiformes(苏锦祥等,1982)鱼类嗅觉器官也作过比较研究。有关中国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