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性别究竟是由什么来决定?过去人们常认为: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且主要由Y染色体所决定,即在人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以外,凡含有x和Y染色体的为男性,凡含有两个x染色体的为女性。但是也有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男性。据估计,具有XX性染色体的男性约在两万个男性中就有一个。为什么体细胞含有XX染色体的个体是男 相似文献
2.
3.
4.
5.
两栖动物的不同科或属,乃至同一物种不同的地理种群内具有两种不同的性别决定系统,这种系统发生分布特征显示两栖动物的性别决定系统经历了多次转换。同型性染色体在许多两栖动物中存在,"高频转换"假说和"fountain-of-youth"假说是其形成的两种可能机制。激素在两栖动物性别决定早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还重点介绍了两栖动物中迄今唯一确认的性别决定基因(DM-W基因)。该综述将增进对两栖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多样性及其起源的认识,并为濒危两栖动物的物种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养殖群体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金鱼性别的决定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鱼性别的决定经性转化试验和应用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及C-带技术研究证明,它的性染色体雌性为XX型,雄性为异型,属XY型,金鱼在幼鱼阶段经性激素诱导可以发生相应的性转化,根据遗传学原理,把已转化成功的鱼,通过繁殖选出YY型的雄鱼,用这种YY型的雄鱼与正常的雌鱼交配,就可以获得单一雄性的后代。这样人们就可以随主所欲地达到控制金鱼性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冯昌全(四川省岳池县教研室638350)动物有XX-xy型、ZW-ZZ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性。那么,植物也有这些特性吗?本文就植物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供参考。(一)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决定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是以SRY基因为主导,其他多个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SRY、DAX1、SOX3等性染色体基因和SOX9、MIS、WT1、SF1等常染色体基因都参与性别决定的级联过程。结合中学生物学教材及发育生物学相关原理,从性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阐述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并简述了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模型。 相似文献
11.
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近年来以多种植物为材料进行的性染色体观察,性别决定基因及调控方式的研究,对植物性别决定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性别决定机制:对于有性染色体的植物而言,目前已经从Y染色体上分离和鉴定了许多与雄性发育紧密相关的基因;部分性别决定基因和调控序列已利用构建减法文库,诱导突变体等方法从一些植物中获得。此外,还有研究表明,DNA脱甲基化,以及某些激素(如赤霉素、乙烯、Ace)都对植物的性别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鱼类性别异形和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及其生物技术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养殖对世界食品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持续供给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鱼类生殖对策的多样性,特别是单性雌核生殖方式的利用已开创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典型范例.不少鱼类在生长和个体大小等重要经济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异形.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和性别控制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增加鱼产量及其经济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途径.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鱼类性别异形的遗传基础逐步被揭示,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鉴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方向性和目标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植物也和动物一样具有性的差别,也就是有专门的性器官,甚至有严格的雌性 和雄性个体之分。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高等植物有性别之分。在1400多年前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 种麻子》篇中,就有“既放勃,拔出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的名句。在欧洲, 人类对植物性别的科学认识,始于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17世纪末,卡麻拉里斯(R.J.Came rarius)发现在雌性桑树生长环境里,若没有雄性植株存在时,雌株不能结实形成桑椹。后 来,他通过植株隔离实验,证实植物有性别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植物的性》的专著 …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中雌雄性别分化是一种进化的性状。雌雄异株在多个开花植物谱系中独立演化, 但各个支系的性染色体状态、性别决定区域与性别决定基因不尽相同。多样的植物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系统为研究植物性别相关基因的形成机制、性别决定区域和性染色体进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方法的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物种性别决定的相关分子机制得到解析, 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提升经济效益与城市环境等实际问题中。本文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性别决定单、双基因模型的建立, 植物性染色体进化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 对未来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提出四点建议: (1)研究方向逐步从基因研究扩展到调控途径研究; (2)从单一物种转向相关科属比较研究; (3)改进现有性别决定基因模型或探索新模型和性别模式物种; (4)加强性别鉴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研发工作。同时探讨性别决定理论研究未来在农业生产、园艺绿化种植中幼苗性别鉴别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性染色体进化及性别决定机制是脊椎动物进化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更是提出了性别组学的概念。脊椎动物各类群的性别决定机制呈现出多种形式,尤其是具有年青性染色体系统的类群的演化模式更为多样。由于年青性染色体在核型形态上差异不大,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识别,因此本文从细胞遗传学方法、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RNA序列及其表达、蛋白质表达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年青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系统的鉴定方法。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对性别决定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形成性别组学,并最终解答性别决定的方式多样性及其背后的进化动力和分子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胚胎的发育选择:性别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调控过程,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 雌雄二者必居其一的发育选择是胚胎性腺形成必须的发育决定。文章综述了动物性别决定的遗传系统、性腺发生、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 从分子进化的角度分析了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形成机制, 提示性别决定基因在进化中总是趋向异配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