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科学评价Gluma脱敏剂对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Ovid 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Gluma脱敏剂和75%氟化钠甘油对牙本质过敏症治疗研究的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7个试验研究共1898颗牙齿纳入分析,合并RR值为1.51,95%可信区间为[1.44~1.59],合并效应检验值Z=15.68,P<0.00001。结论:表明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效果优于75%氟化钠甘油。  相似文献   

2.
应用一种小型的DesensitronⅡ脱敏仪将氟离子导和牙本质以治疗30例牙本持过敏症患者。结果显示:DesensitronⅡ脱敏仪快速、安全、有效地降低牙齿敏感性,其即刻有效率达90%,三月复查有效率为86.7%,表明DesensitronⅡ脱俯敏仪的治疗疗效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方法。  相似文献   

3.
观察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自酸蚀粘结剂堵塞牙本质小管的效果,为治疗牙本质过敏提供理论依据。收集新鲜的离体第三磨牙42颗,制备成牙本质敏感症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3M SinglebondTMUniversal组(n=12)、极固宁组(n=12)、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组(n=12)。从涂布脱敏剂的3组中各随机抽取6个样本进行刷牙实验。分析所有分组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效果,并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极固宁、高露洁抗敏牙膏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的封闭效果最佳。经过刷牙实验3M SinglebondTMUniversal仍具有较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而脱敏牙膏组有大量牙本质小管再次开放。这说明3种脱敏剂都具有良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的封闭性和抗磨耗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年轻恒牙作为基牙制备后脱敏处理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年轻活髓牙牙体制备后脱敏处理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23例双端固定桥义齿以两侧活髓牙为基牙中的23颗活髓牙作实验牙,临床虎体制备后给以脱敏处理,于制备后24小时、一周及二周进行随访统计,并与另外23颗牙作对比;结果:经脱敏剂脱敏处理的年轻活髓牙牙本质过敏症状明显低于不做脱敏处理的活髓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离体牙根管模型进行根管消毒模拟试验,就应用不同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对根管的消毒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并进行根管预备,自釉牙骨质界处将离体牙截去牙冠,在距截冠处5 mm去除根尖,仅留5 mm长牙根,筛选获得经制备的模拟根管120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各20颗牙齿。将4个试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共100个根管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4个试验组根管内分别放置使用生理盐水、甘油、葡萄糖酸氯己定、樟脑苯酚等4种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阳性对照组20个感染根管中仅放置生理盐水,而空白对照组20个根管不接种细菌,仅置入无菌生理盐水。所有标本牙置5%CO2,95%N2,37℃环境下培养,每组分别于第3、7天取10个根管使用G钻均匀磨取根管内层牙本质粉末,置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测定并分析各根管中残留细菌量。结果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3 d时,4个试验组根管中残留细菌量均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1),葡萄糖酸氯己定组、甘油组和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7 d时,试验各组均有消毒效果,但生理盐水-氢氧化钙组牙本质小管中有少量均残留细菌,葡萄糖酸氯己定组、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离体牙根管消毒实验中,使用4种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均能有效抑制粪肠球菌生长,葡萄糖酸氯己定组、甘油组和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根尖诱导术治疗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年轻恒牙根管感染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52),研究组接受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根管治疗期间疼痛(EIP)程度、牙根尖孔直径、根尖闭合时间和检测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6个月、1 年和2 年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EIP程度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龈沟液中IL-1 β、IL-8、TNF-α水平以及根尖孔直径、根尖闭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7.06%(66/68)、97.06%(66/68)和95.59%(65/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80.77%(42/52)和76.92%(40/52)(P<0.05)。结论: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患儿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氢氧化钙糊剂根尖诱导术,其可缓解患儿疼痛程度,降低龈沟液中IL-1 β、IL-8和TNF-α水平,促进根尖闭合,缩短根尖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自固化磷酸钙充填根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做根管治疗的患牙12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和氧化锌西香西油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治疗,随机观察12个月,结果: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治疗组根充后反应明显轻于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牙胶尖根充治疗组,临床治疗成功率高于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牙胶尖根管充填组(P<0.05)。结果: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是一种良好的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8.
郭莉  陈曦  李佩  林彤  冯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7):5287-5289
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在根管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给予Vitapex糊剂充填,对照组(92例)给予氧化锌碘仿糊剂充填,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充填质量、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根管充填质量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根管适充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痛觉减轻且观察组痛觉感受更轻微(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成功104例,成功率96.3%;对照组治疗成功80例,成功率87.0%,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pex糊剂填充过程简易,易于填充,对乳牙根尖周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减轻患儿牙痛,远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患牙进行临床分析。地塞米松和甲硝唑根管内封存,1周后用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行根管充填;术后随访一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根管治疗期急症的发病率为11.62%(48/413),牙髓炎组4.6%(7/150)与牙髓坏死、根尖炎组15.59%(41/463)的急症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1),前牙和后牙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随访一年后疗效评定为成功率89.58%。结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与术前患牙的牙髓状况、牙位等有关;用地塞米松和甲硝唑行根管内封存及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行根管充填,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ApexitPlus氢氧化钙糊剂和氧化锌碘仿糊剂结合牙胶尖在慢性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一次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110例(124颗)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询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pexitPlus氢氧化钙糊剂组(A组,n=55,63颗)和氧化锌碘仿糊剂组(B组,n=55,61颗)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一次性根充疗法,行为期12-24个月随访,比对其术后根管填充效果及临床疗效差异,记录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分析术后急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根管填充效果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治疗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B组的91.8%(P0.05);B组患者随访第24个月时治疗成功率为83.6%,显著低于A组的96.8%(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治疗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A组患者术后7 d内急症反应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B组的38.2%(P0.05)。结论:对慢性牙髓炎患者以ApexitPlus氢氧化钙糊剂+牙胶尖为填充材料行一次性根充治疗,疗效确切且根充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其术后急症反应发生风险,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5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D打印聚醚醚酮修复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修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两组治疗3个月的牙龈指数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感染、刺激痛、出血、修复体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治疗后3个月与4个月,观察组的美学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牙周清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碧兰糊剂和碘仿糊剂根管充填后的疼痛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者139例,共162颗患牙,将其分为碧兰糊剂组(A组)和碘仿糊剂组(B组),分别采用碧兰糊剂和碘仿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充填后疼痛情况。结果:A组患者共有9例患牙疼痛,占总患牙的比值为11.11%,B组患者共有27例患牙疼痛,占总患牙的比值为33.33%,且B组患牙疼痛持续时间长于A组,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糊剂根充后的疼痛发生率低于碘仿糊剂,疼痛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硝唑合剂(以替硝唑为主药,辅以地塞米松、头孢噻啶)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替硝唑合剂联合甲醛甲酚暂封一周并于一周后进行永久填充治疗,对照组患者用甲醛甲酚暂封一周并于一周后进行永久填充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暂封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2.4%)(P0.05)。观察组6个月内的病症复发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替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能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给予口腔种植修复,随访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龈沟液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8.15%vs87.04%)(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分别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41%vs22.22%)(P0.05)。结论:牙列缺失患者经口腔种植修复方式治疗的效果更好,对于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并发症,值得关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对种植义齿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2例(70枚)作为观察组及同期接受牙种植的牙周健康患者49例(69枚),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修复1、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MBL)、改良菌斑指数(m 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SBI)、探测深度(PD)以及种植体龈沟液IL-1、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1年后,对照组的种植成功率为97.10%(67/69),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为91.42%(64/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的m PLI、m SBI、PD以及MB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种植6个月后,观察组的m SBI、PD以及MB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 PLI仍无明显变化。此外,种植1个月、3个月时,对照组的IL-1β未检出;6个月后,观察组的IL-1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种植3个月后,观察组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可降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疗效,可能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在牙本质中的渗透效果,评价三种光敏剂在牙本质中的渗透性。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离体单根管牙9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颗。A组为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组;B组为甲苯胺蓝组;c组为亚甲基蓝组。A、B、C三组实验根管内分别用浸有饱和的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的棉捻在根管内停留60秒。沿牙体长轴颊舌纵向劈开,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Photoshop8.01软件测量三种光敏剂渗透入牙本质的平均深度。结果: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553.25μm,甲苯胺蓝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350.75μm,亚甲基蓝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168.25μm。结论: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在牙本质渗透性明显优于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牙本质渗透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全瓷冠、高嵌体与覆盖体对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修复效果及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全瓷冠组、高嵌体组与覆盖体组各48例。全瓷冠组给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高嵌体组给予高嵌体修复治疗,覆盖体组给予覆盖体修复治疗,观察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GI)与探诊出血(BOP)阳性率低于修复前,高嵌体组、覆盖体组低于全瓷冠组(P<0.05)。全瓷冠组、高嵌体组、覆盖体组修复后3年的龋齿、牙周炎症、牙体修复体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1 %、16.7 %、8.3 %,对比有差异(P<0.05)。高嵌体组、覆盖体组随访3年的修复体固位、修复体外形、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评分都高于全瓷冠组(P<0.05)。随访3年,三组修复体固位对比无差异(P>0.05),但修复体外形、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对比有差异(P<0.05)。全瓷冠组、高嵌体组、覆盖体组随访3年的满意度分别为87.5 %、97.9 %和100.0 %,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全瓷冠、高嵌体与覆盖体在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修复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对牙周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0%硫酸镁甘油溶液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外敷40%硫酸镁甘油溶液,两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 qd、碳酸氢钠1.0 Tid,每天饮水1500至2000m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小时关节疼痛程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差别。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40%硫酸镁甘油溶液外敷有助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冲洗技术在磨牙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到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可复性牙髓炎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超声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冲洗,超声组给予超声冲洗,对比患牙边缘状况、术后不良反应、钙化桥形成与手术成功率。结果:(1)超声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 %、100.0 %、98.4 %,对照组分别为100.0 %、95.1 %、86.9 %,超声组术后12个月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超声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的钙化桥形成率分别为51.6 %、98.4 %和100.0 %,对照组为18.0 %、50.8 %、100.0 %,超声组术后3个月、6个月钙化桥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超声组术后12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 %,低于对照组的16.4 %(P<0.05)。(4)超声组术后12个月的患牙边缘染色完整性、边缘完整性分别为98.4 %、98.4 %,高于对照组的85.2 %和88.5 %(P<0.05)。结论:超声冲洗技术在磨牙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能改善患牙边缘状况,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促进钙化桥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TPNPA)治疗高原地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地区D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LTPNPA术式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R值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间隙高度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高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DLBP患者应用LTPNPA术式治疗,具有明显疗效,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考虑在高原地区推广LTPNPA术式,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