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朗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省平武县西北部,气候冬寒夏暖,年平均气温10℃左右。其自然景观由下而上可分为:次生杂灌、桦木、云杉林;次生阳坡灌木草丛;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禅岩流石滩。1987年5月至9月,我们用矩形网格式样地捕捉法,调查了该保护区境内的小型兽类资源。共调查样地60个,面积67.5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24%。得小型兽类标本1396号,隶属于3目7科27种。其中,食虫目2科10种;兔形目1科2种;啮齿目4科15种。王朗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名录分布(栖息环境:1.示次生杂灌、桦木、云杉林;2.示次生阳坡灌木草丛;3.示针阔…  相似文献   

2.
鼠亚科一新种——显孔攀鼠 Vernaya foramena sp.no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在四川北部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采得一组鼠亚科小兽,经鉴定系Vernaya属之一新种。特订名为显孔攀鼠Vernaya foremena sp.nov.,现报道如后。 显孔攀鼠Vernaya foramena,sp.nov. 正模 标本号75003,♀性,成体,1975年6月15日采于平武王朗,海拔2,490米。存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3.
最近12000年来青藏高原植被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 30个点湖泊的孢粉记录综合研究显示 :在进入全新世之前 (12kaBP以前 ) ,除最东南部外 ,高原从东到西均发育为荒漠草原植被。全新世早期 (12 .0 - 9.0kaBP)高原东南部 (10 4° - 98°E)为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中部 (98° - 92°E)为草甸或灌丛草甸 ,再向西至 80°E左右为草原植被 ;全新世中期 (9.0 - 3 .2kaBP)高原由东向西古植被依次发育为针阔混交林和硬叶阔叶林 (10 4° - 98°E)→针阔混交林 (98° - 94°E)→灌丛草甸 (94° -92°E)→草原 (92°- 80°E) ;全新世晚期 (3.2kaBP以后 )由东向西古植被依次为硬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荒漠。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30个点湖泊的孢粉记录综合研究显示: 在进入全新世之前(12 ka BP以前),除最东南部外,高原从东到西均发育为荒漠草原植被.全新世早期(12.0-9.0 ka BP)高原东南部(104°-98° E)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中部(98°-92° E)为草甸或灌丛草甸,再向西至80° E左右为草原植被; 全新世中期(9.0-3.2 ka BP)高原由东向西古植被依次发育为针阔混交林和硬叶阔叶林(104°-98° E)→针阔混交林(98°-94° E)→灌丛草甸(94°-92° E)→草原(92°-80° E);全新世晚期(3.2 ka BP以后)由东向西古植被依次为硬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荒漠.  相似文献   

5.
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调查,对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小寨子沟大熊猫生境的植被类型有2种:阔叶林和针叶林;(2)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青川箭竹、缺苞箭竹、华西箭竹、冷箭竹等多种箭竹,这些作为大熊猫食料的箭竹广布在各种植被类型中,尤其是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3)大熊猫对生境的群落结构有较广的适宜性,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均可作为它的适宜生境;(4)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是随海拔的升高而自然过渡的,呈现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6.
Kang DW  Zhao ZJ  Guo WX  Tan LY  Kang W  Li JQ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519-525
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2009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利用分布频率法和Bai-ley法,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结构和主食竹3个方面研究了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特征.结果表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对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地形上,多选择海拔在2500~3000 m的山体脊部、上部和中部的均匀坡和凸坡,坡向西南,坡度在6°~30°,与水源距离>300 m的环境;森林群落结构上,多选择起源为次生林、针阔混交林,微生境为竹林的生境,乔木平均高度在20~29 m,灌木盖度在0~24%;主食竹多选择平均高度在2~5 m,竹丛盖度>50%,混生,生长状况良好的缺苞箭竹.  相似文献   

7.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地下茎具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当楠竹蔓延至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时,即形成竹针、竹阔和竹针阔混交林。过去,本县竹林绝大部分是混交林,天然的混交林是竹针阔混交林,即楠竹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Schima superba)及槠栲类(Castanopsis spp.)常绿阔叶树的混交。半天然混交林是竹针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殷正  范秀华 《生态学报》2020,40(7):2194-2204
为了解次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植物对幼苗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基于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Ⅰ)和阔叶红松林样地(Ⅱ),以246个1 m×1 m幼苗样方中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去除草本植物的对照试验探究草本植物对乔木幼苗高度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落水平上,草本植物去除有助于林下乔木幼苗的高度生长。次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红松林中幼苗高度生长量在除草后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且阔叶红松林中幼苗高度增长在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均高于次生针阔混交林。(2)去除草本植物对不同年龄级水平乔木幼苗高度生长影响不同。次生针阔混交林中,去除草本显著促进四年生及以上幼苗高度生长,对一至三年生幼苗影响不显著;阔叶红松中去除草本显著促进一至三年生幼苗高度生长,对四年生及以上幼苗影响不显著。(3)除草处理后,水曲柳幼苗高度生长量在两处样地均显著增加,假色槭幼苗高度增长量只在次生针阔混交林中显著增加,而其他幼苗高度增长量只在阔叶红松林中显著增加。(4)次生针阔混交林中,幼苗存活率与草本多度和物种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草本盖度无相关关系;阔叶红松林中幼苗存活率与草本物种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多度和盖度无相...  相似文献   

9.
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蓝马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 Pallas)在国内的分布,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外,还见于四川北部的若尔盖、阿坝、松潘、茂汶和平武等地,是典型的森林灌丛鸟类。有关四川蓝马鸡的生态生物学至今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为了给保护、增殖、驯养和利用这一珍贵雉类资源积累资料,作者于1983—1984年间,在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数量统计5月间,曾选择5个不同林型和坡向的样地作了蓝马鸡绝对数量统计,结果为:样地(面公顷积)坡向生境日期数(只量)(平只均/公密顷度)王朗王朗洗澡圹沟楚家磨沟竹根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对周围森林群落的影响,作者于2005-2011年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7年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毛竹入侵地森林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入侵对周围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了不利影响: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的Simpson指数小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针阔混交林,而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则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针阔混交林.植物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时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毛竹入侵的森林群落其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P<0.05),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P<0.05),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毛竹-针阔混交林去除毛竹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增加,草本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下降.可见,毛竹入侵使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造成了重大影响.由此可见,要使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除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需要控制毛竹蔓延.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在卧息时喜欢选择平均海拔在591 m,位于阳坡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郁闭度和隐蔽水平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的针叶树下卧息,避开选择阴坡、针叶林和裸岩.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针叶树、雪深、裸岩和海拔是影响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林型、坡向和隐蔽水平是次要因子.由这7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Z=32.628+11.675×坡向(1) +9.741×坡向(2)-5.486×林型(1)-7.933×林型(2)-7.496×裸岩(1)-9.906×针叶树(1)-0.043×海拔+0.170×隐蔽水平+0.220×食物丰富度-0.429×雪深.模型选择利用概率为P(z)=ez/1+ez,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6.1%.  相似文献   

12.
美盾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美盾蚧属Formosaspis1新种:王朗美盾蚧F.wangl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箭竹(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acc)竹杆和分枝上。鉴别特征是雌成虫臀板背面有8个高度骨化的硬疤,围阴腺5群,每群数量远远多于同属其它种。二龄若虫的中臀叶与第3臀叶之间有缘管腺2对,第3臀叶的上侧有缘管腺3枚。  相似文献   

13.
以粤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为对象,探讨了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系列上3个主要演替阶段的代表类型:针叶林(马尾松群落)、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吊皮椎+木荷+枫香群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粘木+小叶胭脂+光叶红豆+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林生物量为246.697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4.715t·hm^-2·yr^-1;针阔混交林生物量为287.367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7.179t·hm^-2·yr^-1;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为357.976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8.730t·hm^-2·yr^-1,可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3种森林群落的发展阶段已比较接近,即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较为成熟,常绿阔叶林相对年轻,在不受或低度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随着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其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土壤大团聚体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白秀梅  韩有志  郭汉清 《生态学报》2014,34(7):1654-1662
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4种典型森林(云杉-落叶松-杨桦针阔混交林(简称针阔混交林),杨桦阔叶林,沙棘灌木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和撂荒地(对照)0—20cm土层内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和撂荒地相比,林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不同林地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杨桦阔叶林沙棘灌木林华北落叶松林撂荒地。林地0.5mm湿筛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撂荒地。根据团聚体破坏率和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由大到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沙棘灌木林华北落叶松林杨桦阔叶林撂荒地。根据干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差值分析得稳定性顺序为:杨桦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沙棘灌木林华北落叶松林撂荒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粘粒含量与干、湿筛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粘粒含量与MWD(干)和MWD(湿)的差值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容重、土壤通气孔隙和毛管孔隙等也显著影响着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其MWD(干)和MWD(湿)的差值(P0.05)。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三种主要林型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浓度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浓度相对大气降水中 TOC浓度的增量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林 ;(2 )树干茎流平均 TOC浓度为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季风常绿阔叶林 ;(3)各林内土壤水 TOC浓度差异不明显 ,但根系层 (2 5~ 30 cm)土壤水 TOC浓度均大于母质层 (5 0~ 80 cm) TOC浓度 ;(4 )马尾松林的溪水具有较高的 TOC浓度和较大的月际波动 ;(5 )总体上 ,整个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3种林型 TOC浓度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 :树干茎流 >穿透水 >根系层土壤水 >母质层土壤水 >溪水 ,但变化幅度不同 :马尾松林的变化幅度最大 ,季风林的最小 ,而两个混交林居中。这表明 ,(1)森林演替过程中 ,林冠层结构、树种构成等的改变可能引起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TOC浓度的变化 ;(2 )森林水文学过程转运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内部 ;(3)成熟森林的抗干扰能力高于先锋群落  相似文献   

16.
广西亚热带中山针阔混交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苏宗明   《广西植物》1983,(1):33-42
广西亚热带地区没有很高大的山体,植被的垂直分布不出现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但在比较高大的山体,海拔1300米以上的地带,有中山针阔混交林的分布。这种类型有自己固有的群落学特点,在高级分类单位上应作为一种类型并在垂直带谱中给予应有的位置。广西中山针阔混交林有冷杉(Abies)混交林,铁杉(Tsuga)混交林、罗汉松(Podocarpus)混交林、银杉(cathaya)混交林四个群系组和七个群系。  相似文献   

17.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 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25.03%,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a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该研究表明,2013—2018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2009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利用分布频率法和Bailey法,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结构和主食竹3个方面研究了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特征.结果表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对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地形上,多选择海拔在2500~3000 m的山体脊部、上部和中部的均匀坡和凸坡,坡向西南,坡度在6°~30 °,与水源距离>300 m的环境;森林群落结构上,多选择起源为次生林、针阔混交林,微生境为竹林的生境,乔木平均高度在20~29 m,灌木盖度在0~24%;主食竹多选择平均高度在2~5 m,竹丛盖度>50%,混生,生长状况良好的缺苞箭竹.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名录Ⅳ针阔混交林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0-2009年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及露水河、松江河、长白县等地相同林带所采的1700余份标本,报道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68科209属49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8种,待定种3种,吉林省新记录种12种,所有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20.
选择能够拟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生境内针阔混交林的直径结构分布模型,为该区林分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龙荒沟林场15块东北红豆杉林分内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负指数函数和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2种直径分布模型拟合和χ^2检验,分析了15块样地的直径结构分布规律。15块样地的密度为400~981株·hm^-2,平均胸径变化范围为10.5~19.9 cm,各样地林分的直径分布的偏度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均往左偏,除了9~11号样地的直径分布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效果较好外,其他样地均适合用负指数模型拟合。两种模型均能有效描述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用来拟合不规则直径分布时效果较好,而负指数分布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好。该区东北红豆杉林分内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不合理,应加强该林区经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