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犀科白蜡树属椒叶梣组(Fraxinus sect. Sciadanthus)由自然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S.Z.Qu,C.B.Shang&P.L.Su)、喜马拉雅西部的椒叶梣(Fraxinusxanthoxyloides(G.Don)DC.)和非洲北部的Fraxinus dimorpha 3个物种组成,呈现出特殊的间断分布模式,目前该组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利用ITS、psbA-trnH、rpl32-trnL和matK 4个标记对白蜡树属42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ITS序列构建的贝叶斯系统树支持Wallander的分类方法,即属内再分成6个组,对节白蜡、椒叶梣和F. dimorpha都属于椒叶梣组,且该组与欧梣组(sect. Fraxinus)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成姐妹组;(2)椒叶梣可能是F. dimorpha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3)BEAST分化时间图显示,白蜡树属最早起源于42.05 Ma,椒叶梣组最早分化于21.86 Ma,对节白蜡最早分化于11.87 Ma。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可能是导致椒叶...  相似文献   

2.
中药秦皮植物资源的研究邬家林(四川省中药学校峨眉614201)秦皮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据考,唐代以前的秦皮原植物可能是小叶(Fraxinusbun-geana),宋代以后白蜡树(F·chinensis)逐渐起而代之。近代使用者尚有大叶格(F·-rhyn...  相似文献   

3.
中国梣属植物的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三省 《植物研究》1985,5(1):37-70
梣属(Fraxinus L.),隶属于木犀科(Oleaceae)木犀亚科(Oleo-ideae)的梣族(Fraxineae),又称为白蜡树属,包括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乔灌木,有许多质地优良的用材树种以及绿化、观赏树种。白蜡树Frxinus chirensis Roxb。  相似文献   

4.
秦岭毛茛属植物(毛茛科)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亮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60-2366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细长喙毛茛。经研究认为,《秦岭植物志》原记载的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在秦岭无分布。给出了秦岭毛茛属植物分种(变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及种下等级的产地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白蜡树卷叶绵蚜(Prociphilus fraxini Fabricius)是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的重要害虫,白蜡树叶被害后卷曲皱缩,发生数量多时全株树叶大部受害,影响白蜡虫种虫的培育和白蜡生产。近年来,此虫为害区有蔓延扩展趋势。为了防治其为害,我们在1976年片断观察的基础上又在1979—1981年在四川峨眉县定点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观  相似文献   

6.
广东樟木头5种桉树的能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林场5种6 a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柳桉(E.saligna)、大花序桉(E.cloeziana)、粗皮桉(E.pellita)和托里桉(E.torelliana)的能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桉树不同组分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灰分含量为0.16%-8.37%,其中巨桉、柳桉、粗皮桉和托里桉均是叶>皮>枝>根>干,而大花序桉为皮>叶>枝>根>干;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为15.12-18.85 kJ g~(-1),均以叶最高、皮最低,巨桉与粗皮桉为叶>枝>干>根>皮;柳桉与托里桉为叶>干>枝>根>皮;大花序桉为叶>枝>根>干>皮;去灰分热值为16.37~19.87 kJ g~(-1),除粗皮桉为叶>枝>皮>干>根外,其它4种各组分的去灰分热值均与干重热值的变化趋势相同.5种桉树的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以巨桉、粗皮桉最高,但均以托里桉最低.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王传宽  王兴昌 《生态学报》2015,35(19):6496-6506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存活和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冠层NSC不但是全树NSC的来源,也是全树NSC的重要储存库。然而,冠层NSC空间变异的研究较少,因而影响了树木NSC分配的估算精度。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5个温带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高度冠层叶和细枝(直径≤3 cm)NSC浓度,分析了粗枝(一级侧枝)枝皮、边材和心材NSC浓度轴向变化及其与枝径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了5月末兴安落叶松树冠中层叶淀粉浓度显著高于树冠下层,以及8月中旬树冠上层叶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树冠中层之外,其他树种冠层叶NSC浓度的垂直变化不显著。常绿树种红松叶龄对NSC浓度的影响在生长季中期显著,但在生长季末期和休眠季节的影响不显著。(2)除了5月末红松树冠上层细枝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树冠中层之外,其他树种不同高度冠层间细枝NSC浓度差异不显著。(3)在纵向上,阔叶树种蒙古栎、水曲柳和白桦粗枝的枝皮、边材和心材NSC浓度多随着距树枝基部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径向上,NSC浓度(除了水曲柳边材淀粉和白桦枝皮淀粉之外)多随着枝径增加而降低,表明树枝中的NSC浓度随着远离碳源而降低。总体上,5个温带树种冠层叶、细枝NSC浓度的空间变异不显著,但枝径和叶龄对NSC浓度的影响因树种、组织和季节而异,这在未来研究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研究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黄果厚壳桂群落元素含量特征 ,分析了其中 9个种不同器官的 6种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1 )群落中植物不同器官的元素含量大小为 ,N:叶 >皮 >根 >枝 >茎 ,P:叶 >枝、皮 >根 >茎 ,K:叶 >皮 >枝 >根 >茎 ,Ca:皮 >叶 >枝 >根 >,Mg:叶 >皮 >根 >枝 >茎。 2 )椎栗、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和双盖蕨是群落中含 N量较高的种 ;椎栗、云南银柴和双盖蕨含 P量较高 ;各个种的含 K量相似。 3)养分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差异 ,上层种叶子含 P量高于下层种 ,但含 K量区别不显著。上层种茎 N、P、K含量显著低于下层种。黄果厚壳桂种群 ,其不同层次个体养分含量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但下层个体茎养分高 ,上层个体茎养分低。 4)群落不同元素间具有许多显著相关的元素对 ,其中 N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 Mg、P,再次是 K,而 Na不与其它任何元素相关 ,Ca相关性很少。从器官角度看 ,茎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 ,而枝、皮最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Sun fire TM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52:48),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36 nm和220 nm,室温),对秦岭终南山产中药白鲜皮中主要药用成分梣酮、黄柏酮和白鲜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东北鸡西产白鲜皮为对照组,依据中国药典对秦岭终南山产中药白鲜皮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秦岭终南山产白鲜皮中梣酮和黄柏酮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标准,且秦岭终南山产白鲜皮中梣酮、黄柏酮和白鲜碱的含量均远高于东北主产区白鲜皮的含量。秦岭终南山产白鲜皮质量优良,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鸟类愈加依赖园林植物提供的栖息环境。与此同时,外来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比例逐渐增加,成为城市鸟类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是城市鸟类的主要夜栖场所,其合理配置可以为鸟类提供适宜的夜栖环境,并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研究城市鸟类对夜栖植物的利用,可以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2021–2022年,我们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观察北京城市鸟类夜栖行为,并对夜栖植物的种类、胸径、树高、冠幅和鸟类的栖枝高度进行测量与记录。共记录夜栖鸟类12科23种1,865只次,夜栖植物22科45种。调查地的本土植物数量占45.08%,外来植物数量占54.92%。夜栖于外来植物的鸟类数量约为本土植物的4倍。夜栖鸟类数量最多的植物为圆柏(Juniperuschinensis),之后依次为美国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旱柳(Salix matsudana)等。夜栖鸟类稀有度加权丰富度(rarity-weightedrichness,RWR)最高的植物...  相似文献   

11.
河南小秦岭忍冬属植物的分布及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有忍冬属植物16种(变种),约占河南省忍冬属植物总数的64.0%,占全国忍冬属植物总数的16.3%。按照Rehder(1903)的分类系统可分为两个亚属(忍冬亚属、轮花亚属),3个组(囊管组、空枝组、忍冬组)。还就忍冬属植物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层次植物和表层土壤(0~20 cm)四个微量元素(Cu、Fe、Mn和 Zn)的含量和分配格局。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Cu、Fe、Mn和Zn含量(mg/kg)平均值依次为0.72、140.85、 1.42和1.92;(2)所有植物叶片Cu、Fe、Mn和Zn元素含量(mg/kg)分别介于6.1~100.6、6.5~1027.5、46.3 ~1196.7和27.0~338.6,其中乔木层植物叶片微量元素含量(mg/kg)平均值表现为Mn(305.3)>Fe (259.3)>Zn(109.9)>Cu(19.3),而其它植物表现为Fe(586.4)>Mn(336.9)>Zn(141.4)>Cu(36.6);(3) 植物微量元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随元素和植物所在的层次不同而异:乔木层植物Cu含量高低排序为干> 根>枝>叶>皮,Fe为根>皮>叶>枝>干;Mn为叶>皮>枝>根>干;Zn为叶>根>枝>皮>干;(4)在 群落垂直结构上,Fe元素含量表现为自上而下递增的趋势,而Cu、Mn和Zn含量规律不明显;(5)植物和土壤 的微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间相关性均较差;(6)与亚热带其它森林相比,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u、Mn和 Zn含量较低,但乔木层植物因具有很强的吸收或富集能力而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秦岭百合科部分类群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布于秦岭地区的4属5种百合科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百合科植物均为二倍体,其核型公式分别为:大花韭(Allium macranthum),2n=14=8m 2sm 4st,“2B”核型;多叶韭(A.plurifoliatum),2n=16=14m 2sm,“2A”核型;山竹花(Disporum cantoniense),2n=16=8sm 8st(2SAT),“3B”核型;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2n=24=2m 2sm 20t(4SAT),“3B”核型;黄花油点草(Tricyrtis maculata),2n=26=8m 12sm 4st 2t,“3B”核型。除多叶韭和假百合外,其余各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均为秦岭地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lia Bunge)属无患子科木本油料植物,是中国特有种,种仁含油约60%,可食用或工业用。产于内蒙、东北、西北等地,现有面积达七十万亩。我国民间用文冠果叶医治风湿症、遗尿症,有的地区作代用茶、饲料等。关于文冠果叶的化学成分,M.victor plouvier等学者于1966、1968年先后报导了其小叶含杨梅树皮甙(myricitin)并分离鉴定了该化合物,而在叶子水浸液中未能分出梣皮甙(Fvaxin),1973年昭乌达盟林业科学研究所曾报导过文冠果叶的预试结果,文  相似文献   

15.
“傣百解”是傣医常用的一种解药,其基原植物最早记录是夹竹桃科苦绳(Dregea sinensis),后来被鉴定为夹竹桃科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为进一步澄清“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该研究结合形态与分子证据对“傣百解”基原植物及近缘种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3个DNA片段(psbD-trnT、trnL-trnF、ITS)重建牛奶菜属(Marsdenia)及其他牛奶菜族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显示“傣百解”样品与通光散样品构成1个独立的单系分支,并与灵药牛奶菜(M.cavaleriei)构成姐妹类群。(2)结合形态性状与模式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傣百解”基原植物与通光散模式标本基本一致,而其形态特征与姐妹种灵药牛奶菜存在明显差异。(3)进一步确定了“傣百解”的基原植物是通光散,其叶形态与花部性状差异可作为区分通光散和灵药牛奶菜的重要特征。该研究通过整合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完成了对“傣百解”的正本清源,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市场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为“傣百解”今后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研究了5个主要演替阶段红树植物群落优势种地上部分的7种元素 (N、P、K、Ca、Mg、Na、Cl)含量、群落元素积累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大小为:N、P、K均为花果>叶>枝>皮>干,Ca为皮>枝、叶>花果>干,Mg为花果>叶>皮>枝>干, Na、Cl为叶、花果>皮>枝>干;2)同一器官中各元素含量均以Cl、Na最多, 其次是N、Ca、K, 然后是Mg, 最少是P;3)随着进展演替, 红树植物群落优势种的N、P、K含量呈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4种白蜡的耐盐性响应特征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年半生绒毛白蜡、美国红梣、美国白梣和中国白蜡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为期28 d 的水培试验,通过测定4 种NaCl 浓度(0、40、80、120 mmol/L)处理下其形态、生长量、膜透性、抗氧化酶系统、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4种白蜡进行了综合耐盐性分析与评价,以明确盐胁迫条件下4种白蜡植物的生理响应特征及其耐盐性差异,为盐碱地绿化树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盐胁迫条件下,4种植物形态特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相对株高生长量都受到抑制;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 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2)不同盐浓度处理下,4个白蜡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在40或80 mmol·L-1NaC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4种白蜡树种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绒毛白蜡升降趋势较平缓,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3)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种白蜡树种的耐盐性大小为绒毛白蜡> 美国白梣> 美国红梣>中国白蜡,这与盐害形态症状表现的结果排序相一致。研究发现,4种白蜡树种在盐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明显不同,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绒毛白蜡和美国白梣在盐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更强,光合能力和生长受到的影响更小,具有更优异的耐盐能力,可优先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盐碱地造林绿化树种或抗逆育种的主要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又名绒毛梣,是木犀科落叶乔木。它喜湿耐涝、耐盐碱、抗病虫、树姿优美、材质好,为优良绿化树种。我们1983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作了引种、育苗和栽培试验。目前,绒毛白蜡已在当地沟渠、公路两侧和道路、庭院绿化中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主要下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生物量器官(叶、新枝、多年枝、细根、粗根)分配特征及其与物种和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下植物器官生物量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叶与新枝(0.924~1.055)、多年枝与粗根(0.917~1.024)和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1.064~1.125)近于等速生长,新枝与多年枝(0.585~0.700),叶与总枝(0.742~0.795),叶与总根(0.853~0.918),以及细根与粗根(0.658~0.750)的生物量相对生长表现为异速生长。2)林下植物生物量器官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叶、新枝、多年枝、细根和粗根等的生物量比例依次是5.83%~20.60%、0.83%~7.42%、36.25%~68.24%、1.32%~6.75%和16.38%~42.88%、根冠比是0.272~0.866。3)器官生物量比例与物种和植物大小等有关,各植物的器官生物量比例有差异,随植物生长,各植物生物量的叶分配、新枝分配、细根分配和根冠比明显减小、多年枝分配明显增加(P0.05),仅少数植物的粗根分配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续断属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依据野外调查所采集的大量标本,报告中国续断属植物共有16种2变种(其中2种为栽培种),并对照印度国家中心植物标本室(Central National Herbarium,BSI)所藏的印度原产种的标本进行研究,提出了对中国续断属某些被误定为印度种与印度原产种的区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