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滇金丝猴下颌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汝亮  彭燕章 《动物学报》1991,37(4):389-396
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判别分析和异速生长对我国特有的滇金丝猴下颌研究表明,由于雄性比雌性具有相对更长的下颌,导致了整个下颌结构在两性间的差异。在所分析的8个变量中,4个被选为性别鉴别的重要特征,判别式为:D=-27.65-0.729CONM1+0.596MANDL+1.204MANDSYM-1.778MANCORPW。与猕猴和长鼻猴相比,滇金丝猴具有相对短的下颌骨,较宽的下颌髁和较高的下颌体。这些特征保障了下颌齿,特别是颊齿列更有利于叶类食物的咀嚼,即有利于咀嚼过程中消除下颌的疲劳。  相似文献   

2.
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雄性中,无论是线性还是面积与颅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较雌性的更为紧密。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雄性牙齿的近中远中长(M/D)也比雌性的增长较快。在上、下颌中,上颌牙齿与颅长的关系表现出更强的相联性。与其他灵长类相比较,金丝猴在取食和咀嚼过程中主要利用颊齿;大的个体具有大的犬齿及一定比例的臼齿面积和齿弓(牙合)面面积;上齿弓(牙合)面面积大于下齿弓(牙合)面面积。也就是说上齿弓提供了比下齿弓更大的咀嚼面积。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关系位于猴类和人猿类之间,更接近于大猩猩(Gorilla)、疣猴(Colobus)和猕猴。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猕猴牙齿与颅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太行山猕猴牙齿有关变量做了测量,统计,并就其与颅骨长间的异速生长和相关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牙齿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牙齿的变异程度在犬齿和中央门齿表现尤为突出。在线性型或面积方面,雄性牙齿的异速生长均快于雌性和雄+雌,此与其生活史对策相适应,在雄性,雌性或雄+雌,下颌齿变量与颅骨长的相关程度比上颌更为密切,与有关资料的比较表明,太行山猕猴与金丝猴之间的差异小于与菲氏叶猴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狒猴属的颅骨差异性,从面探讨种间在形态、功能和系统分化方面联系,测定了111个猕猴种类的77个颅骨变量,用于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应用巢式分析方法,分析过程包括3个步骤。所有变量根据功能和部位的不同首先分为7个单位:下颌、下颌齿、上颌齿、上面颅、下面颅,、面颅后部和颅腔。第2步根据它们所揭示的相似性(具有相同的种间及种内差异性类型)合并为3个解剖区域:咀嚼器官(下颌、下颌齿、上颌齿),面颅  相似文献   

5.
懒猴的牙齿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云南所产懒猴的牙齿形态作初步观察。恒齿式为(2.1.3.3)/(2.1.3.3)=36;上门齿为异形齿,中门齿比侧门齿阔大,形态亦不同;上犬齿有性别差异,下犬齿特化为门齿形;前臼齿无论齿数和齿尖分布都与猕猴、金丝猴和长臂猿有较大差别,但齿尖分布却与树鼩有某些相似之点;下颌第1前臼齿犬齿化;在臼齿的齿尖分布方面,与猕猴、金丝猴相似,上颌M~3次尖架消失,只具3个齿尖。  相似文献   

6.
猕猴颊齿大小的性差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8例太行山成年猕猴(♂10,♀18)的上、下颌颊齿齿冠面积进行测量。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的多变量分析,选择有关颊齿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结果表明:猕猴颊齿具有明显的性差。选择不同的变量和选择不同的判别函数其性别正确判别率不同。上、下颌颊齿的性差有一定差异。使用逐步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其性别正确判别率上颌颊齿为89.3%,下颌颊齿为92.3%。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点方法,对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有关变量作了测量、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太行山猕猴下颌生物力学、异速生长的研究表明,雄性下颌相对较长,与此有关的生物力学特点是下颌髁后缘至M1近中侧长、下颌髁后缘至M3下次小尖长和下颌支高等阻力臂减小,而下颌髁长、下颌髁宽、下颌体高Ⅱ、下颌体宽Ⅱ、下颌联合长等变量则增强,使咀嚼力增加。这些特点均与其生态对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还与有关材料进行了比较,表明太行山猕猴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猕猴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Grueter CC  Li DY  Feng SK  Ren BP 《动物学研究》2010,31(5):516-522
原则上,食叶的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杂食的猕猴(Macaca mulatta)是可以同地共栖的,但这两种灵长类究竟是如何同地共存却一直是一个鲜见涉足的问题。该文初步通过分析它们的食性和生境需求来阐明两者共存的可能性。在猕猴取食约22种植物中,有16种也是滇金丝猴的取食对象。两种灵长类都显示出喜食果实。人们尚未发现滇金丝猴涉足人类作物等相关资源,但发现猕猴经常侵食庄稼。这与其生活海拔不同有关:滇金丝猴一般生活在平均海拔为3218m的山林中,而猕猴活动在平均海拔为2995m的林地。猕猴也会涉足牧场,而滇金丝猴回避这种场地。对于这两个种,混合的落叶阔叶/针叶林是最频繁使用的森林类型;滇金丝猴很少进入常绿阔叶林(青冈属群落,利用率仅3%),而猕猴相对进入这类林型的机会远比滇金丝猴高(36%)。两个物种的群体间常相互远离(2.4km)。当其相遇时,常是猕猴主动回避。上述结果提示滇金丝猴和猕猴是通过大生境分化利用和空间避让来共存的。尽管不同的生境利用策略一定程度上会反映种间竞争的存在,但这种不同更可能反映着它们不同的生理/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9.
菲氏叶猴和黑叶猴的齿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成年头颅的上下齿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说明,在黑叶猴中,由于与颧骨眶低点相连,垂直于M~3根部齿弓的距离非常显著地大于菲氏叶猴,因而其面颅体积显著性地大于菲氏叶猴,而且菲氏叶猴的面颅比黑叶猴更为凸出。在对齿弓的对称性研究时发现,除黑叶猴的上齿弓向右偏离外,别的都向左侧发生偏离。这种偏离似乎与用手优势相联系。在进行多变量分析时发现,两种叶猴所研究的变量下颌的比上颌的发生了更大的变异。进一步证实了运动的器官比固定的器官易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金丝猴长骨的异速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14副成年金丝猴骨架(包括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黔金丝猴R.brelichi)对其长骨与体重间的异速生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金丝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肢的生长速度大于后肢。这种形态特征与金丝猴在运动过程中攀爬垂直支撑物相联系。从肢间指数和生长系数看,金丝猴的前后肢与其它灵长类相比较,相对于体重来说比较短。这是在树上攀缘过程中使重心更接近支撑攀物和使身体稳定的一种适应。对躯干长(STL),肱骨、桡骨、股骨和胫骨经多维变量分析说明了金丝猴的长骨与体重之间的关系,长骨的结构特征与狮尾狒(Theropithecus)、狒狒(Papio)、叶猴(Presbytis)、猕猴(Mcaaca)及长鼻猴(Nasalis)更为接近。在金丝猴的运动特征上,我们据此推测,它们有一部分时间在地上活动,但休息、睡觉、寻食及逃避敌害等时在树上。因此,在运动中,跳跃、臂摆荡和悬吊不是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