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十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ICTH)于1985年7月15~19日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召开。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约2100人。会议采取大会学术报告、专题报告会、论文布告(Poster)和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了72个专题报告会,432位代表作了论文报告,另外以布告形式展出的论文有1140篇。这些论文的摘要都刊登在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会刊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1985年54卷第1期。这次学术会议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80年11月19日至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全国水稻花培科研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9个省(市、区)的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共75人;会议收到了水稻花培育种科研方面的论文和资料90余篇;有25人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和发言。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第二次农业生态经济讨论会于1985年12月17日至19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全省的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农学、林学、水利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实际工作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9篇。  相似文献   

4.
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血红蛋白分子病学术会议于1981年元月16—19日在广西南宁召开。 16个省、市、自治区62个单位,来自遗传、生化、生物、内科、外科、儿科、检验等专业的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12篇,其中普查资料51篇;新发现的异型血红蛋白分析资料19篇:探讨血红蛋白病检查技术13篇;有关临床诊断及治疗9篇,其他20篇。在会上交流了47篇。  相似文献   

5.
<正> 第18届国际昆虫学会议于1988年7月3日至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3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美国882人,日本200人,我国42人(包括台湾省17人)及来自荷兰、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可谓一时之盛! 会议共收到论文2486篇(此数只是会刊列出的,与下数有不符之处),其中在开幕和闭幕大会上特邀宣读的论文各1篇,在各个专题小组上宣读的有近2000篇,其中包括我国台湾学者4篇,大陆学者18篇;另外作为墙报展出的有590篇(我国学者3篇)。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际抗病毒研究会议于1988年4月10—14日在美国威廉斯堡召开。到会代表有500多人,来自18个国家,参加会议论文有168篇,我国参加的论文有8篇。除美国外,我国参加的论文数占第二位。这说明我国在抗病毒研究工作上有一定的实力和水平。会议主席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GeorgeJ.Glasso教授担任,付主席由Utah大学医学院EarlR.Kern教授担任。会议安排每次研究论文报告前均有两篇综述性报告,如蛋白质晶体应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10日至1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Davis召开了第二十二届国际园艺学会议。会上发表了1700篇演讲报告和墙报。有110多篇集中于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方面,其中大部分论文涉及由离体培养物再生植株的问题。其它主要的论题包括:1)重组DNA与分子生物学;2)离体选择系统;3)原生质体培养;5)合成种子技术。下面是几篇有关进展的报告。 1.原生质体培养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生理学会、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和上海神经科学学会共同发起的“第一届全国神经科学学术会议”1992年11月9~12日在上海生理所举行。大会收到论文摘要480余篇,内容包括从形态到功能、从基础到临床的各个方面。350余人到会。会议第一天举行大会报告。B.S.McEwen:脑的性别分化;KW Yau:视网膜光感受器的视觉信号转导;吴建屏:神经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神经科学研究。论文宣读分五个会场进行,内容分19个方面:离子通道26篇;肌肉11篇;  相似文献   

9.
1985年5月19日—24日在意大利北部Riva delGarda举行第10届国际神经化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800余人,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来自美国,1/3来自西欧国家)。我国仅有本文作者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瑾副研究员两人参加。此外,还有外籍华人十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与神经化学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821篇(我国代表带去论文共3篇)。全部论文分别在五天内以大型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圆桌讨论和大字报展示等方式介绍,先后共分为24个专题分别进行报告和讨论。此外,还在会议的前后组织了七项卫星会议(兴奋性氨基酸,胶质细胞的生化,DNA在脑  相似文献   

10.
1984年5月14—18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举行了这次学术讨论会,邀请43名学者向大会做专题报告,分七个方面进行。会议期间还进行六个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18篇);展出墙报五个方面(115篇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化学学会185届年会期间,石油化学分会于1983年5月21日在西雅图举办了“关于采油的生物学过程”讨论会。会议由南加州大学的晏德福教授主持,宣读了12篇论文,其中美国6篇,苏联  相似文献   

12.
1970年当英国治蝗研究中心成立25周年之际,于7月6—16日在伦敦召开了关于近代和将来蝗虫学问题的国际研究会议。这是继1938年于比利时召开首次国际蝗虫会议之后的一次非政府性的国际蝗虫学学术会议,有39个国家近200人参加。会上宣读论文63篇,进行了21次讨论,并于1972年出版了会议论文专集。在64篇论文中,关于蝗虫分类学与蝗虫危害问题方面的各5篇,蝗虫种群研究方面的24篇,生理学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5日~9日,美国激光医学学会(ASLMS,网址为http://www.aslm s.org)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召开了第26届年会。该会吸引了很多的学者专家、研究生和医用激光设备公司。会议代表来自20多个国家。我国程蕾获得ASLMS旅行资助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录用了282篇论文,其中美国179篇、日本12篇、巴西9篇、德国和中国各8篇、韩国和以色列各6篇、英国、法国、荷兰和中国香港各5篇、斯洛文尼亚、加拿大和意大利各4篇、西班牙3篇、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比利时、沙特阿拉伯和阿根廷各2篇、新西兰、奥地利、捷克、瑞士、丹麦、多明尼加共…  相似文献   

14.
<正> 第9届蜕皮激素专题讨论会于19819年9月11日至14日在法国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会议厅举行。将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主要来自西欧和美国,我国有2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10多篇,主要内容有:(1)蜕皮激素生物合成;(2)蜕皮激素代谢;(3)非甲壳类动物体内的蜕皮激素;(4)  相似文献   

15.
1988年7月25—30日,亚太地区兽类学界近400人聚集北京市怀柔县,举行了学术讨论会。此次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大型的一次兽类学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共同组织。参加大会的中方代表约25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卫生防疫部门等(其中有四川代表17人),外方代表约15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共收到论文308篇,中国兽类学会主席夏武平教授等4人在大会发言,小组宣读论文140篇,其余均以板报(英文)形式展示。其中有关大熊猫方面的论文40篇,有17篇来自四川,3篇来自外国代表提交。…  相似文献   

16.
首届全国病毒学学术会议于1986年7月15—19日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全国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地区的高校、科研、生产等225个单位的各级技术人员465人。大会收到论文554篇。会议交流了各省、市、自治区病毒学研究概况和最新科研成果;各专业病毒学进展情况;病毒学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19日—24日在意大利北部Riva del Garda举行第10届国际神经化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800余人,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来自美国,1/3来自西欧国家)。我国仅有本文作者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瑾副研究员两人参加。此外,还有外籍华人十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与神经化学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821篇(我国代表带去论文共3篇)。全部论文分别在五天内以大型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圆桌讨论和大字报展示等方式介绍,先后共分为24个专题分别进行报告和讨论。此外,还在会议的前后组织了七项卫星会议(兴奋性氨基酸,胶质细胞的生化,DNA在脑活动中的作用,脑在发育期和衰老期的生化改变,微量元素,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节苷脂,神经系统中磷脂  相似文献   

18.
由中日双方联合举办的中国鹿类动物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hal Symposium on Deer inChina)于1992年11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外学者共有81名,其中中国代表46名,国外代表35名,他们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斯里兰卡等15个国家。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盛和林先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本次会议共采纳了77篇论文,63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其中41篇在会上宣读,21篇以壁报形式进行了交流。大会以中国鹿类动物研究为中心,分7个专题报告会:1.形态和分类;2.系统和进化;3.分布、栖息地和取食习性;4.行为;5.生态;6.保护与管理;7.饲养、生理和生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一个题为“梅花鹿与马鹿杂交近况以及主要问题”的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19.
初夏蓉城,气候宜人。1985年中国生理学大会于5月25日至31日在这里举行。会议收到论文六百多篇,到会人数五百余人,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我国生理学界的一次空前盛会,也是我国生理学研究工作的一次大检阅。通过交流,大家对我国生理学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会议的论文汇编刊入了15篇专题报告、468篇论文摘要和115篇论文题目。从所载论文分析,中枢、神经、肌肉等方面213篇,占45%,其中又以中枢(83篇)和痛觉与镇痛(85篇)为主。血液、循环和呼吸生理方面共170篇,占36%,其中循环生理有87篇。消化、内分泌、生殖生理共98篇。以上数字表明:大量研究工作仍侧重在心血管、中枢神经如痛觉与镇痛生理方面,后者仍是过去全国大规模针刺镇痛研究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会务消息     
中国生理科学会西安分会于7月25—26日举行了1963年年会。大会收到论文55篇:生理专业19篇,生化专业12篇,药理专业6篇,病理生理专业18篇。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陕西地区各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共130余人。 2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分会副理事长孙国祯主持。分会秘书长王复周致开幕词,并作了关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