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放射线对于消化道机能的影响,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最初 Regaud 等研究了 X 线对于胃分泌机能的影响,他们认为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对 X 线不如皮肤那样敏感。Szego等用一条具有食道瘘及胃瘘的狗进行实验,发现在小剂量 X 线全身照射后,对于胃分泌机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较大的剂量则可引起胃分泌暂时升高,接着出现较长时间的胃分泌减少;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及凝乳酶等也同时下降;最后胃分泌机能又可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大流行已对全球人类健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其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表现出多器官系统受累的特征,包括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新近的研究显示,SARS-CoV-2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包括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令人担忧的是所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持续半年甚至更久。虽然SARS-COV-2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病症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发现一些病毒可能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途径。现就SARS-CoV-2感染引发的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疾病及病毒可能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途径及机制作一概述,对COVID-19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或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低水平辐射诱导的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露  刘树铮 《遗传学报》1991,18(2):109-114
先用0.01GY x-射线(剂量率:0.01GY/分)体外照射人、兔外周血,经不同时间后再用1.5GY X-射线(0.44GY/分)照射,发现在G_0、G_1、S和G_2期受0.01GY X-射线照射后再给大剂量照射者,其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单纯受1.5GY X-射线照射组(P<0.01)。这一适应性反应能持续3个细胞周期,在接受小剂量照射后超过3个细胞周期再受大剂量照射者,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减少。若在第三细胞周期以后再次给予小剂量照射,可再次诱导适应性反应。用小鼠整体小剂量照射后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亦出现这种适应性反应。另外也探讨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剂量率的预先照射对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及动物受到急性放射损伤以后,胃肠道机能的变化是明显而严重的,表现在(口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消失,腹泻、血便及全身消瘦等。因此研究胃肠机能的变化,对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有重大的意义。最近数十年来,放射线对胃分泌机能的影响,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与研究。Ivy 等用具有巴甫洛夫小胃的狗研究 X 线照射后胃液分泌的变化,他们观察到当胸部受到大剂量 X 线照射时,小胃的分泌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如以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机体在大剂量电离幅射作用下很快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可能迅速导致死亡,其原因尚未得到阐明。由于在形态学上未见神系统有明显而严重的病理变化,故人们认为与神经系统机能紊乱有关。其中,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的血脑屏障的改变很早(1926年起)就引起注意。早年的工作主要用色素法研究大剂量X线头部照射后较晚期的血脑屏  相似文献   

6.
重离子射线照射对家蚕的生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振力 《生态学报》2010,30(18):5098-5105
为解明重离子射线的生物影响,调查了氖、碳及氦(20Ne8+,LET=300keV/μm;12C5+,LET=116keV/μm和4He2+,LET=16.2keV/μm)等重离子射线照射家蚕(Bombyxmori)后的存活率及形态变化。重离子射线照射不同发育时期的幼虫后所引起的生物影响不同,幼虫的发育时期越早,照射后引起的生物影响越大;对同一时期的幼虫,随着剂量的增加,照射的生物影响加大;以化蛹率和羽化率为指标的放射线感受性在供试的3种射线间具有相似的变化倾向,只是射线的射程越长,照射的生物影响越大;对熟蚕卵巢存在部位的局部照射也显示相似的结果。同一射线的不同LET轨迹位置对家蚕的卵巢及真皮细胞的生物影响不同,用Mylar薄膜覆盖调节碳离子射线的射程,卵巢及真皮细胞越是接近射线高LET的Bragg峰,照射个体的鳞毛及卵的形成被强烈抑制。因此,重离子射线对家蚕的生物影响与细胞及植物种子等小个体不同,对于全体照射,重离子射线的射程长短所造成的生物影响比射线的LET大小所引起的生物影响要大;而对于局部照射,目的器官越是接近射线的高LET轨迹,照射的生物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自从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研究电离辐射对于动植物染色体的影响,到现在为止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染色体为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染色体或者它所包含的基因物质如果起了改变就会影响到后代的性状。Muller(1927)首先发现了X射线可以引起基因突变。Sax(1938)发现X射线可以使紫鸭跖草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理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同器官和不同生理机能的协调中起主导作用。进化过程中,动物越是处于进化的高级阶段,神经系统就越复杂,而且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特别是大脑皮质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更加广泛的干预机体的各项活动,对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就发生更有成效的影响。巴甫洛夫学派及其后继者曾沿着这个方向在生理学领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 ,观测不同功率、不同照射时间的 He- Ne激光 (脉冲频率 1Hz)对大鼠离体颈上神经节后神经元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 EPSP)期间膜电导的影响。功率密度为 2 m W/ cm2 的 He- Ne激光在照射初期 (1min~ 2 min)引起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 EPSP)幅值增大 ,同时膜电导增大 ;而在激光照射后期 (后 3m in~8m in)引起节后神经元膜电导减少。功率密度为 5 m W/ cm2 的 He- Ne激光照射期膜电导无明显变化 .结果表明 :功率密度为 2 m W/ cm2 的 He- Ne激光照射初期引起膜电导 (Gl=34.6± 5 .4 n S)较照射前 (Gf=2 6 .8± 6 .2 n S)有明显增大 (P<0 .0 5 ) ,照射后期膜电导减少。提示 :He- Ne激光照射可能是通过两时相效应改变节后神经元膜电导来影响交感神经节内兴奋传递过程。这可能是低功率激光对神经细胞的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重离子射线及同一射线的不同剂量照射后引起的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R1的DNA二条链的切断损伤修复时间。结果表明,抗辐射菌经重离子射线照射后所引起的DNA二条链的切断损伤经过培养能被修复;切断的DNA二条链的修复时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高LET的重离子射线照射所引起的损伤修复比低LET的重离子射线需要更长的时间,损伤修复的时间与射线的LET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性。由此认为:抗辐射菌经照射后引起的DNA二条链切断损伤与射线的种类及照射的剂量有关,照射的剂量越大,射线的LET越高,则DNA二条链的切断损伤越多,损伤修复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成熟金鱼受1,000伦琴X射线照射后,所产的卵降低了受精率及孵化率,延长了孵化时间。在雌雄同时照射的一组中,孵化时胚胎全部是畸形,受照射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所产仔鱼孵化时有40%以上为畸形。畸形胚胎的外部变态为胸腔膨大,卵黄囊积聚体液,脊尾短或弯曲,头部分化不完整,眼分化不完整或缺少色素,下颚扩大等。X射线影响下,胚胎产生的主要缺陷为神经系统特别是脑部和尾部的组成物质受损伤,这些结果表明:胚胎的分化可能在生殖细胞时期已开始,生殖细胞受到了损伤,影响了某些控制以后器官分化的物质,使受精后细胞的分化发生了失调,得不到正常的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12.
吗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 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 :①吗啡可明显增强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 ,加吗啡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sEPSC)的发放频率增加了 ( 2 0 7.8± 2 0 .9) %。此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 (P <0 .0 1) ;②吗啡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mEPSC)的发放频率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度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 ;③吗啡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sIPSC) ,纳洛酮可拮抗吗啡作用 (n =13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吗啡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不是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 ,而是可能由于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间接产生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3.
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NMDA)受体是中枢兴奋性氨基酸中兴奋性极强的一种。它与神经系统的一些最重要功能如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再生修复等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研究者本人设计的大鼠单侧气传导持续阻滞模型 (单侧外耳道皮下缝合术 ) ,应用RT PCR技术 ,研究环境变化对生后发育过程中听觉中枢神经系统下丘NMDA受体NR1、NR2A、NR2B和NR2C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期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可塑性的本质提供依据。1 方法(1)样本制备 怀孕SD大鼠取自上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X射线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用X射线照射不同发育时段的斑马鱼胚胎,统计死亡率和畸形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X射线对胚胎DNA损伤的影响;采用DCFH-DA测定胚胎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结果:X射线照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能够导致胚胎发育畸形如围心腔水肿、脊柱扭曲、尾部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检测X射线对斑马鱼胚胎DNA损伤时,发现X射线照射对胚胎中的DNA能够产生明显的损伤,且DNA损伤程度随胚胎发育的进行而减弱;胚胎经X射线照射后活性氧的产生增加;胚胎总抗氧化能力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而逐渐增强;结论:X射线照射明显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并造成胚胎细胞DNA损伤,发育早期胚胎敏感性高;发育后期胚胎对X射线敏感性降低,可能与胚胎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技术在昆虫机能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使昆虫体内某一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失去活性这一放射线显微手术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能性,用碳离子射线(12C5+,18.3MeV/u)对家蚕Bombyx mori幼虫进行了全体照射或局部照射。 研究结果表明: 与全体照射不同,局部照射后的个体与对照个体在存活率及茧质等性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由于照射剂量及照射部位的不同,在照射部位出现局部的影响。对4龄第3天幼虫的造血器官进行局部照射后,其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液中的游离血球数明显下降。因此利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技术能够替代某些传统的外科手术,破坏昆虫体内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以便进行该器官或组织的机能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引起胃排空延迟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800rad照射后胃肠肌电的变化及切斷内脏神经与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官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电离辐射引起胃排空延迟的机理。结果是:800rad照后大鼠胃肠肌电的峰波平均振幅胃幽部窦部照后1小时至第4天明显降低(P<0.05);幽门括约肌政变不大;十二指肠球部照后第3~7天明显下降(P<0.01)。切断内脏神经后照射大鼠胃肠肌电的峰波平均振幅胃幽门窦部变化不大,幽门括约肌照后1小时至第5天明显升高(P<0.05),十二指肠球部照后第3~7天明显下降(P<0.05)。800rad照后第4天大鼠胃对电刺激迷走神经的反应性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照后胃排空延迟的原因不仅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而且与射线损伤了平滑肌,使其兴奋性暂时的功能性降低有关。此外照后由于十二指肠球部运动的变化而使内感受器对胃运动的调节发生紊乱也是值得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观察了8Gy γ线全身照射正常和DEN诱发的肝癌大鼠其肝(癌)细胞核RNA合成的辐射生物效应,发现:<1>正常大鼠在受照射后4h出现一过性的RNA合成增高期,而后表现为抑制,出现双相效应;而肝癌大鼠在受照后4和18h均表现为強烈抑制;<2>在抑制了内源性染色质模板后,转录外源模板的游离型RNA聚合酶出现与染色质结合型酶相似的辐射效应,提示射线可直接影响RNA聚合酶;<3>在照射后4和18h,RNA聚合酶Ⅱ的活性变化率显著高于酶Ⅰ,提示酶Ⅱ及其复合体成分对射线更敏感;<4>肝癌大鼠在受照射后其核RNA合成的抑制与转录活性RNA聚合酶分子数目的减少以及酶的催化效率(延长速度)减低有关,而正常大鼠则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8.
垂体与性腺相互之间的内分泌关系甚为密切,而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丘脑下部,对垂体有调节性的影响;因此探讨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在激素失调诱发垂体肿瘤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于雌激素的长期持续作用下,垂体前叶的某些机能受到抑制,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的垂体前叶细胞增生,以至于有腺瘤的形成;叙利亚金色地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细胞形态学方面的多年观察,证明淋巴细胞是对射线最敏感的细胞之一。机体受电离辐射照射后,淋巴细胞的改变出现很早,而且显著,可直接从外周血中检查出来。因此,依据淋巴细胞的变化作为诊断射线损伤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虽然过去对射线照射所致的淋巴细胞变化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都是一般变化的观察,对淋巴细胞的特殊形态改变观察较少。有人报道在照射后的外周血中出现双叶核淋巴细胞增多现象,并将其视为射线损伤的血象特征。后来有人对双叶核淋巴细胞的意义提出怀疑,因为它的出现率不受射线照射的影响。近些年来,有些研究者应用遗传学方法,分析照射后离体培养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表明  相似文献   

20.
液压打击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脑损伤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并研究大黄素对神经元的超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的作用,应用液压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和细胞外记录方法提取诱发的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PSP)和群峰电位(PS),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损伤侧比非损伤侧的fPSP斜率明显升高,PS波峰个教显著增加,而PS潜伏期明显减小;在灌流液中施加大黄素,CA1区诱发场电位明显减弱。研究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可造成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迟发性过度兴奋;大黄素对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可能对颅脑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