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Ⅰ.水龙骨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是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及表面纹饰进行了描述。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孢子都为单裂缝类型孢子,孢子外壁表面具有皱状、细孔状、蠕虫状、瘤状、光滑、索状条纹和颗粒状纹饰7种纹饰类型。讨论了各属、种间的差异,为水龙骨科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Ⅰ.水龙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是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及表面纹饰进行了描述。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孢子都为单裂缝类型孢子,孢子外壁表面具有皱状、细孔状、蠕虫状、瘤状、光滑、索状条纹和颗粒状纹饰7种纹饰类型。讨论了各属、种问的差异,为水龙骨科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Ⅳ.铁线蕨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了掌叶铁线蕨配子体的发育。孢子四面体形,三裂缝。扫描电镜下见其外壁具大小不等的片状扁平突起。孢子萌发为向心型,丝状体一般为2-5胞细,单列,有时细胞多列。原叶体发育铁线蕨型。原叶体为裸露的心脏形,长倒卵形成宽倒卵形。雌雄异株。精子器长圆状圆球形,盖细胞不分裂。颈卵器较大,颈部细胞高。掌叶铁线蕨的孢子形态和萌发、生殖器较大等特点,均表现为原始形式。但铁线蕨属中的精子器盖细胞,有的种分裂,有的种不分裂,而掌叶铁线蕨的则为不分裂,可能是该属种演化水平较高的种。  相似文献   

4.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Ⅱ.卷柏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卷柏科仅一属,在东北共记载有10种。卷柏属为异型孢子蕨类,配子体在其大小孢子壁内萌发,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采到其配子体,室内培养也较困难,关于配子体的发育和受精的时间场所,至今不十分明确。Wetmore Morel等(1951)曾将卷柏属中的两个种即Selaginella pallescens(presl.)Spr.和S.flabellata Spr.的大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获得雌配子体,但文章中未涉及各发育阶段的细节,也没有附图和相片。Slagg(1932)做了卷柏属的一种、S.kraussiana(Kze.)A.Br.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Yuasa(1933)对S.involvense Spr.的精子形态有过报告,该种为本文研究的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同物异名,但对其雌雄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发育工作未见有过报导。  相似文献   

5.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Ⅲ.紫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萁科东北记载有2种,笔者采到的孢子仅紫萁属的亚洲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此为分株紫萁(O.cinnamomea L.)分布于亚洲的变种。Yuasa(1935)观察过分株紫萁的精子结构。Momose(1942)做过日本紫萁(O.japonica Thunb.)孢子萌发的研究。Hasegawa(1955)一般地报导了产于日本的紫萁属3个种的有性世代。Stokey(1956)对紫萁科3属中的7个种做过其配子体的培养研究,其中有分株紫萁(O.cinnamomea L.)。  相似文献   

6.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1998,18(4):407-413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的岩蕨科2属4种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了解该科在配子体发育上的特征,来说明建立岩蕨科的合理性和种属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Ⅵ.中国蕨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包文美  王全喜 《植物研究》1995,15(3):373-376
本文研究了无粉银粉背蕨配子体的发育,孢子四面体,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带蕨型,丝状体2-12个细胞长,单列或多列,原叶体裸露,心脏形,生殖器较大,该配子表现为原始的性状,原叶发育为铁线蕨笄哉水蕨型,或两者之间的类型,在发育中的变异大,体现中国蕨科配子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Ⅶ.金星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文美  王全喜 《植物研究》1994,14(4):409-415
本文研究了金星蕨科的2属,各属中1种即卵果蕨(PhegopterispolypodoidesFee)和沼泽蕨(Thelypterispalustris(Salib)Sochott)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比较了该2种的特征,以表明秦仁昌(1963)将它们分为2属的合理性。并观察到印果蕨配子体后期,中脉区域出现细胞壁由螺纹加厚的维管细胞,连成维管系统。  相似文献   

9.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Ⅴ.球子蕨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研究了球子蕨科的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和球子蕨(Onoclea sensibilis L.)的配子体的发育, 比较了该两种的特征, 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其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0.
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曾汉元  丁炳扬 《植物研究》2003,23(2):154-158
研究了福建观音座莲、华南紫萁、粗齿紫萁、粗齿桫椤、溪边凤尾蕨、娱蚣草、狭翅铁角蕨、乌毛蕨等21种庆类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如下:(1)对孢子和配子体性状的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秦仁昌分类系统中亲缘关系近的种类在孢子和配子体性状方面相似性也高,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发育有许多共性,但也存在许多不同点;(3)配子体发育中出现的某些性状是稳定的,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9属54种1变种1变型和国外产水龙骨科1属6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或豆形,外壁较厚,光滑或形成疣状、波纹状或不规则块状纹饰,周壁较薄,具瘤状、颗粒状纹饰或光滑具附属物.根据孢子表面的纹饰可分为6种类型:(1)疣状纹饰,如东北多足蕨(Polypodium virginianum L.)和友水龙骨[Polypodiodes amoena (Wall.ex Mett.) Ching]等;(2)瘤状纹饰,如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和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hing]等;(3)颗粒状纹饰,如狭叶毛鳞蕨(Tricholepidium angustifolium Ching)和紫柄假瘤蕨[Phymatopteris crenatopinnata (C.B.Clarke) Pic.Serm.]等;(4)波纹状纹饰,如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和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C.Presl)等;(5)不规则块状纹饰,如有边瓦韦(Lepisorus marginatus Ching)和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 (T.Moore) Ching]等;(6)光滑具附属物,如丝带蕨[Drymotaenium miyoshianum (Makino) Makino]和瘤蕨[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 (Burm.) Pic.Serm.]等.从孢粉学的角度探讨了该科的属间系统演化关系,认为水龙骨科可能具有4条不同的演化路线,并对其与近缘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Ⅷ铁角蕨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过山蕨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孢子左右对称,单裂缝,具周壁,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7个细胞长,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的毛状体形状多样。性器官较小,在配子体上的此等特征说明过山蕨为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14.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用光镜较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蹄盖蕨科8属10种的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对蹄盖蕨科的系统分类,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蹄盖蕨科8属中仅有6属在配子体发育方面的属间区别明显,而假冷蕨属和短肠蕨属与蹄盖蕨属在配子体发育中未见甚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艳  石雷  刘保东  刘燕  李东 《植物研究》2005,25(1):34-38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色,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近极单裂缝,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6~8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形成3~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30 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幼原叶体短舌状,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60 d左右开始产生,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10 d左右形成,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培养基培养的片状体常在基部进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6.
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低头贯众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对低头贯众[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 (Christ) Cop.]孢子进行培养,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低头贯众孢子深棕褐色,二面体形,极面观椭圆形,孢子萌发不具假根或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由3~8个细胞构成;片状体上偏斜具毛状体,宽达10个细胞;原叶体的发育为叉蕨型(Asplenium-type).成熟的原叶体为对称心形,具乳头状毛状体,假根分叉,根尖膨大,精子器壁由3细胞构成和颈卵器弯曲等表现出进化的特征,但假根含有叶绿体又表现了原始的系统学特征.研究认为孢子萌发较慢,假根尖膨大和毛状体等似乎是该种配子体对石灰岩土壤特殊生境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开梅  沈羽  刘颖  方炎明 《广西植物》2016,36(4):419-424
蕨类植物配子体为单倍体,结构简单,独立于孢子体生活,在研究其对环境的响应以及揭示其机理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该研究从我国和国际两个分支出发,梳理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相关的文献资料,透视了蕨类配子体的发育和生理生态前沿科学和研究动态。在发育部分以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国内研究以传统植物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形态和发育的观察为主,而国外学者更关注于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传统学科中的运用,如X光透射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生理生态部分分为光合与呼吸作用、土壤逆境的响应、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化感物质的响应4个板块。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蕨类配子体会在光强的变化下产生自我保护机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是配子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指标。在土壤逆境的响应研究中,对砷有超富集作用的蜈蚣草配子体和耐高盐的铁角蕨配子体是配子体研究中较为突出的材料。荷兰地区广泛存在的耳蕨属蕨类,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20种蕨类植物及水生蕨类槐叶萍,成为了证明配子体成活率和温度之间重要关系的实验例证。在化感作用研究中,主要通过紫茎泽兰根、茎和叶水提液对扇蕨等4种蕨类配子体的作用,证明了入侵植物对于蕨类植物配子体生长发育具有危害作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一类爬树蕨也发现了同样的入侵植物现象。此外,还对几个新兴技术在配子体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已有技术进行了描述。该研究以多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配子体的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建武  刘宁 《植物学报》2001,18(2):149-157
作者概述了蕨类植物生活周期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水和温度等因素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成精子囊素、光、钙离子和其它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性器官形成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作者对蕨类植物性器官分化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目前蕨类植物性器官分化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说明蕨类植物作为研究系统在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杜桂森(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100037)蕨类植物既是高等孢子植物,又是低等维管植物。就植物体的结构而言,它比苔藓植物进化,比裸子植物原始。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为抱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有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在配子体上分化形成精子...  相似文献   

20.
黄芪的胚胎学研究Ⅰ、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燕  申家恒 《植物研究》1988,8(4):153-160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黄芪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 同时对花粉发育进行细胞化学实验, 其主要结果如下;1.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较小的半球形生殖细胞和一个较大的营养细胞。2.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暂短的细胞壁, 经PAS反应和苯胺兰荧光显微反应鉴定均为负反应。即:生殖细胞壁并未显示出纤维素或胼胝质性质的壁。3.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之间壁的解体及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过程。4.成熟花粉中的生殖核为孚尔根反应强阳性, 营养核为弱的正反应。5.雌配子体发育起源于珠心组织亚表皮下的孢原细胞其中只有一个孢原直接发育成为蓼型胚囊。 文中对黄芪花蕾外部形态及其内部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作了相关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