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京  李仕泽  程彦林  陈龙  张霞  魏刚 《四川动物》2021,40(2):189-195
2016年4-6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46′8.07″E,27°50′56.77″N,海拔539 m)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11′47.2"E,26°22′42.24"N,海拔1 687 m)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武陵掌突蟾Leptobrachella wulingen...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境内海拔2150m亚东河岸边的沟谷常绿阔叶林中(N27°18′37″,E89°00′27″)拍摄到1只咬鹃目(Trogoniformes)咬鹃科(Trogonidae)鸟类。此鸟前额两侧及眉纹为橙黄色,眼周蓝灰色,头至背部橄榄褐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白斑,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外缘,初级覆羽黑色,次级覆羽褐色有细碎的黑色斑纹,喉至胸部灰褐色,腹部柠檬黄色(封面及图1)。经鉴定,此鸟为红腹咬鹃(Harpactes wardi)的雌鸟。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于2010年2月22日在陕西省榆林地区调查陕北冬季鸟类时,在榆林市农业生态示范园(N38°15′06.9″,E109°44′39.0″,海拔1072m)发现10余只集小群活动的巨嘴沙雀(Rhodopechys obsoleta)并拍到照片(图1)。此处  相似文献   

4.
河北张家口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遗鸥繁殖群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4月14日在张家口市康保县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东经114°35′06″~114°36′32″,北纬41°49′05″~41°50′33″)发现遗鸥(Larus relictus)3 000余只。同年7月在湖边发现新繁殖的遗鸥幼鸟觅食。2015年4月底发现遗鸥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同年6月采用国产大疆精灵3四轴航拍飞行器航拍法及样方法统计湖心岛遗鸥种群数量,共记录遗鸥成鸟2 100余只,806巢,出壳雏鸟2 080只。此次发现属于我国遗鸥繁殖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5.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6.
鹅喉羚     
<正>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栖息于海拔1 000~2 500 m的平原、丘陵等高原开阔草原地带。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北部等地,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照片2014年拍摄于甘肃省马鬃山北山羊省级自然保护区(N41°31′37″,E97°05′11″,海拔2 268 m)。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3~2005年和2007年4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小黄鱼产卵场分布和产卵场环境特征等.结果表明,目前小黄鱼产卵场范围较过去有扩大,范围已经扩展到外海海域,产卵场可分为黄海南部产卵场和东海产卵场;其中黄海南部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3°00′~34°00′N,122°30′~124°00′E,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9.65~12.17℃,最适盐度范围为32.25~34.54,最适水深范围为29.74~76.49m;东海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0°30′~31°00′N,124°00′~125°00′E海域和30°30′~32°30′N,125°00′~126°00′E海域,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10.13~16.64℃,最适盐度范围为32.50~34.37,最适水深范围为40.23~85.61m;黄海南部和东海产卵场水温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小黄鱼产卵场较过去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过度捕捞等扰动因素的影响下,小黄鱼对环境适应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作者在山西进行野外调查期间,曾在不同地区多次发现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的活动。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期间,在两个地点(38°46′38.16″N,111°54′51.33″E,海拔2 237 m;38°46′39.54″N,111°54′54.39″E,海拔2 298 m)拍摄到灰头鸫的照片及视频,拍摄  相似文献   

9.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31°46′55.5″N,78°52′5.1″E,海拔2 977 m)观察并拍摄到1只雄性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另一组调查人员曾于2015年5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岗嘎村遮磨岗(29°18′28.15″N,94°21′44.23″E,3 000 m)听到过噪鹃的叫声。  相似文献   

10.
四川老君山灰胸薮鹛繁殖巢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nsis)是全球性近危鸟类,中国中西部特产种。偶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400m范围有限的山区森林中。有关其野外繁殖方面的资料还未见有报道。2007年5月9日,我们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E104°01′59.1″,N28°42′00.8″)发现一个灰胸薮鹛巢(封4图片)。巢筑于一颗较小的棱木(Melliodendronsp.)树上,巢址生境为常绿阔叶林林缘。巢距地面高1.6m,距小路0.7m,坡向172°,坡度14°。发现当天巢的外形已基本筑好,巢的内径6.6cm,外径11.1cm,深5.1cm,高10.8cm。该巢呈碗状,外层以竹叶和草茎为主编织而成,…  相似文献   

11.
应用空间点模式方法研究大兴安岭雷击火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福涛  胡海清  马志海 《生态学报》2009,29(12):6741-6747
林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于林火发生预测以及理解林火在森林景观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空间点模式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5年间雷击火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确定雷击火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成聚集分布,并存在雷击火热点地区,其核心区地理坐标分别为123°06′E,52°20′N;123°41′E,51°34′N;124°08′E,50°48′N.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11日,在陕西秦岭太白山南坡海拔3150m的药王殿(N33°55′40″,E107°46′02″)进行鸟类调查时,捕获1只雌性成体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ata)。其主要特征描述如下:额苍白,头顶深灰色,头侧、颈侧、颏和胸灰色。背、肩、下背暗栗色。尾暗灰褐色,两翅暗褐色。腹至尾下覆羽栗红色。虹膜外圈橙色,内圈黄色;嘴黑色;脚肉色。量衡度为体重19g,体长138.5mm,嘴峰11mm,翅76mm,尾56mm,跗23mm。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采集号:太白山270。栖息地为稀疏的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林,林下着生高山草甸和灌丛。该鸟具明显的孵卵斑,解剖…  相似文献   

13.
黄秦  林鑫  梁丹 《动物学杂志》2016,51(5):906-906
正2015年6月在湖南省桂东县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54′02″~26°06′59″N,113°37′39″~113°50′08″E,900~2 048 m)发现两种雀形目鸟类,通过查阅文献(郑光美2011,邓学建等2012),确认为湖南首次发现。1灰冠鹟莺Seicercus tephrocephalus2015年6月16日傍晚,在湖南桂东八面山保护区金银铺保护站到主峰之间,海拔1 400 m处的矮林中发现1只小型的莺。该莺体长约11 cm,上体灰绿色而下体黄,黄色的眼圈显著,具黑色的头侧线,顶冠灰色。通过外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下段的派镇段(29°31′9″N,94°52′12″E,海拔2 897 m),6月在米林段(29°12′1″N,94°5′16″E,海拔2 947 m),2017年7月在里龙段(29°8′32″N,93°54′34″E,海拔2 960 m),使用定置刺网共捕获到15尾疑似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us)的鱼类标本(图1a,b)。2017年4月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29°18′10″N,95°16′52″E,海拔682 m)采集到一批黄斑褶标本(图1c,d),并与中游的黄斑褶进行了形态学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7月7日,西藏生物影像保护(TBIC)组织的"世界之巅"环珠峰地区自然科学考察队的一个拍摄小组(组员董磊、彭建生、熊娟、徐波、余天一),在从中尼边境朗吉措垭口(海拔4 300 m)驾车返回吉隆镇途中,在海拔3 400 m处(北纬28°23'32″,东经85°24'27″)发现一只犬科动物正从山坡往下移动。该动物穿越公路后,停下来观望数秒,迅速转头进入山坡下的灌丛。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发现寒露林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6年5月,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刀村(26°21′N,108°20′E,海拔1 400 m)采集到2只林蛙标本,经鉴定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记述多距石蛾科中国1新纪录属,隐刺多距石蛾属Pahamunaya Schmid,1958,同时描述1新种,中华隐刺多距石蛾Pahamunaya si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中华隐刺多距石蛾,新种Pahamunaya sinensis sp.nov.(图1~5)本种与越南种Pahamunaya directmis Malicky,1995雄性外生殖器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新种第9节下附肢背部具长度约相等的2个分枝,前分枝棒槌状并多毛,后分枝扁叶状,亚长三角形,其外侧缘具2个耳状突起,内侧缘具1排细刚毛,基部的2根极为粗长;而后者下附肢背部的前分枝短小,末端三叉状,后分枝简单,腹面观呈弧状突,无粗刚毛.正模♂,广东省五华县(23°49′N,115°22′E;海拔431 m),七目嶂,大田镇东北9km,水坝上游600 m无名溪西支流,2004-05-30,周欣采.副模:1 ♂,广东省五华县(23.83°N,115.40°E;海拔426 m),七目嶂,大田镇东北9km,水坝上游300 m无名溪东支流,2004-05-30,杨莲芳、J.C.Morse采;1♀,广东省肇庆市(23.16°N,112.53°E;海拔132 m),鼎湖山保护区东沟,2004-05-24,杨莲芳、周欣采;1♂,广西上思县(21.89°N,107.91°E;海拔392m),十万大山保护区石头河二级支流,距保护区入口西南3.4km,2004-06-06,杨莲芳、C.J.Gerad采;l ♂,浙江天目山(30.4°N,119.5°E;海拔500 m),后山门,1998-07-03,吴鸿采;l♂,浙江临安天目山山门藻溪(30.32°N,119.44°E;海拔293m),2011-07-26,孙长海采.  相似文献   

20.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2015,50(1):141-144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