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在中国青藏高原发现的野生二稜大麦的分布、生态、形态、遗传及其与栽培大麦的进化关系。对青藏野生二稜大麦的春性(Sh2)、小穗轴长毛(S)的遗传研究证明,它与中东的野生二稜大麦有区别,而与中国栽培大麦很近似,表明它是中国栽培大麦的祖先。根据穗轴碎性、侧小穗柄长短和外稃顶端形状的遗传研究证明,中国现代栽培大麦是由野生二稜大麦经若干过渡类型进化而来的。从考古、语言、宗教、民族传统和藏、汉、羌民族发展历史的研究,论证了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已在青海的黄河上游开始栽培大麦。  相似文献   

2.
卢宝荣 《生命世界》2005,(10):51-51
栽培稻在分类上属于禾本科(Poaceae)、稻族(Oryzeae)、稻属(Oryza)。稻属包含了两种栽培稻和20多种野生稻物种,广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见表)。亚洲栽培稻(O.sativa)就是我们通常食用的水稻,现已广泛地种植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种植的面积很小,只在西非的某些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它起源于非洲西部。因为它的产量很低,只有很少人食用它,但它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
安徽的省花,我认为木槿是当之无愧的,其理如下:(一)木槿栽培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我省大部分地区常以它作绿篱栽培。木槿属锦葵科落叶灌木,它适应性非常强,不管墙角、路边、沟旁都能长得很好,可见其栽培容易。其品种也很多,从纯白  相似文献   

4.
用 PCR技术从产于我国的 3种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的 2个亚种中特异地扩增和测序了 r DNA的第一转录间隔区。普通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药用野生稻 (O.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 (O.granu-lata)和栽培稻的两个亚种 (O.sativa ssp.indica,O.sativa ssp.japonica)的 ITS1序列为 1 93bp、1 94bp、2 1 8bp、1 94bp和 1 94bp,它们的 G/ C含量为 69.3%~ 72 .7% ,序列中位点趋异率为 1 .5%~ 1 0 .6%。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简约性分支分析的结果表明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药用野生稻与普通野生稻和与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的相似性都为 82 % ,说明它与 AA基因组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疣粒野生稻与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两个亚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它在稻属中可能是一个系统地位较独特的类群。以 ITS1序列构建的 3种野生稻和 2个栽培稻亚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前人用同工酶、叶绿体 DNA、线粒体 DNA和核 DNA资料重建的稻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蚕豆(Vicia faba L.),为豆类作物中重要的一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现我国南北各地,均大量栽培,特别是川、黔、湘、浙、闽等省。在世界上,现今欧洲各国,尤其是意、荷、德、英盛行栽培。亚洲的中国、印度、日本、朝鲜等国,栽培分布也极广。但是,它的栽培历史虽然悠久,种植面积虽然广泛,而关于它  相似文献   

6.
一、栽培植被的概念及其性质栽培植被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促使农业生产发展到稳定阶段的产物。经营栽培植被的目的在于通过人工栽培措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潜能,从而在一定的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一般通过改造环境和改造植物本身两方面的手段达到上述目的。因此栽培植被首先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同时它和自然植被一样,栽培植被也必须是在一定的生态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它有一定的结构与外貌,植物个体和群体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都是一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ATP酶 (mtATPase)复合体在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从栽培大豆 (Glycinemax (L .)Merr.)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mtATPase第六亚基 (EC 3.6 .1.34 )基因 (atp6 ) ,它编码具 2 2 3个氨基酸的ATP6亚基 ,是所有已克隆的atp6基因中最短的一个 ,并把它命名为atp6copy3(atp6_3)。通过对 9种栽培大豆的PCR分析及序列分析表明atp6_3广泛存在于栽培大豆中。以atp6_3为探针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的RFLP分析初步表明栽培大豆线粒体有父性遗传的可能性。水杨酸处理明显抑制atp6的表达 ,并对其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又名西洋红、墙上红、爆竹红等,是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年生栽培。一串红是重要的花坛花之一,更是"五一"、国庆等节日的主要花坛用花,它在国际上栽培已十分普遍,特别在欧美国家和日本,每年销售的一串红种子十分可观。我国一串红的栽培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历史虽然不长,但在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三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分别感染我国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子叶,诱发产生肿瘤.结果发现根癌农杆菌,A281、Chry5,Chry5C对我国的栽培大豆均有致瘤作用,且A_(281)对栽培大豆具有超毒作用.这一结果与其对美国栽培大豆的作用结果是一致的.而A281对半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较差,对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最弱.而根癌农杆菌Chry5C尽管其毒性已被弱化,但对我国的栽培大豆仍具有致瘤作用,这一结果与它对美国栽培大豆的致瘤作用是有差异的.说明我国的栽培大豆与美国的栽培大豆之间在致瘤方面存在差异.Chry和5Chry5C对我国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几乎是不致瘤的,说明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在Ti质粒致瘤方面与栽培大豆存在区别.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大豆品质和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的特性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也为今后进行大豆遗传工程选择适当的受体材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乌榄[Caoarium pimela(Koen.)Leenh.]是橄榄科(Burseraeeae)的一种栽培的经济植物。它盛产我国广东,以果实为主要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拟南芥(Arabulopsis thaliana L.Heych.)是进行高等植物遗传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好材料。它的植物体小至可在试管中栽培,生活史短,种籽数量多,栽培条件简单,染色体数目少(2n=10),突变类型多。与著名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一样受到人们重视。拟南芥种子寿命长,在干燥状态下保存5年最低发芽率仍可达20%。不需像果蝇那样常年保种,适于教学科研用。拟南芥的栽培技术 1.栽培通常用种籽繁殖,进行盆栽或试管栽培。盆栽时,一般用稍酸性的土壤,预先用火烧烤或用蒸汽消毒,防止其它植物混入。对于营养需求,可以用市售的草花用  相似文献   

12.
国兰兰艺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兰是兰科兰属中的部分地生兰。传统的国兰有五大类:春兰、墨兰、建兰、寒兰和蕙兰:我国兰花的栽培历史久远,何时开始很难考证,在宋朝就有关于兰花欣赏与栽培的专著问世:国兰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它具有植物的各种特性?它的生命活动,性状表现均受基因决定:基因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在兰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性状变异.有些变异经过人们的评品推敲,栽培固定.成为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兰艺,包括叶艺(也叫线艺)与花艺、兰艺内容十分丰富,只论述了其中一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ATP酶(mtATPase)复合体在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从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mtATPase第六亚基(EC3.6.1.34)基因(atp6),它编码具223个氨基酸的ATP6亚基,是所有已克隆的atp6基因中最短的一个,并把它命名为atp6copy3(atp6-3)。通过对9种栽培大豆的PCR分析及序列分析表明atp6-3广泛在于栽培大豆中,以atp6-3为探针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的RFLP分析初步表明栽培大豆线粒体有父性遗传的可能性。水杨酸处理明显抑制atp6的表达,并对其可能作用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4.
藕和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藕就是莲、荷,原产在亚洲南部和澳洲,而以我国、印度及日本等地栽培历史最久,而且栽培也最广。我国栽培藕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藕为盛夏至冬季的良好蔬菜食品,还可远销海外。它是荷花地下茎的肥大部分,除作蔬食外,还可经过加工制成蜜饯和藕粉。它的种实(莲子)可供食用,又可加工制成蜜饯。蜜饯制品“糖莲藕”及“糖莲子”都是春节佳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栽培稻 (OryzasativaL .)遗传图第四连锁群中与抗褐稻虱基因Bph3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Z6 9及筛选出来的BAC克隆 38J9作探针 ,对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WellexWatt)和栽培稻荧光原位杂交 ,供试标记RZ6 9及38J9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 4染色体的短臂上 ,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分别为 2 2 .12± 3.4 4和2 0 .0 0± 5 .4 0 ,而栽培稻均为 0。在栽培稻中 ,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 6 .2 9%和 5 6 .10 % ,在药用野生稻中则为 6 .14 %和 5 0 .0 0 %。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十分接近 ,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Z6 9都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由此推知 ,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Bph3的同源顺序就在第 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 ,药用野生稻的BAC杂交在多条染色体上具有信号 ,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_1DNA重复顺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药用野生稻第 4染色体是根据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的比较遗传图选用与Gm_6连锁的RG2 14通过FISH确定的。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比较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天麻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几年人工栽培发展较快,但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由于“菌柴”笨重,运输不方便;人工栽培天麻容易腐烂等,故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无根无绿叶的植物,它的块茎生长在地下,与蜜环菌共生,依靠蜜环菌来提供营养。老的栽培方法是将引进的“菌柴”按照一根新柴,一根“菌柴”依次排放在地窖里,然后放上“米麻”。(无商品价值的小块茎,形似花生米,)用这种方法栽培天麻,“菌柴”的用量很大。故不能大力发展。现介绍一种新方法:先将霜降(一定要霜降)以后砍伐的阔叶落叶树,(冬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哈尔滨市17块绿地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本土植物多样性对外来植物的影响规律。结果如下:哈尔滨市绿地有75种外来植物,外来栽培植物42种,外来非栽培植物33种。在哈尔滨市绿地植物群落中,外来栽培植物的平均盖度、平均重要值和平均出现频度均较高;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盖度、平均重要值较低,而平均出现频度较高。绿地本土植物物种数与外来栽培种、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显著负相关(P<0.05)。绿地乔木层本土植物的香农威尔指数、物种丰富度与外来栽培种、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均显著负相关(P<0.05),乔木层本土植物的均匀度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灌木层本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栽培种的平均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5);草本层本土植物的均匀度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相对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随绿地总面积的增加,外来栽培种和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增加,平均出现频度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随建成时间增加,外来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呈非线形变化,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应提高哈尔滨市绿地本土植物的多样性,严格控制新建成的、总面积较小的绿地中外来植物的引种栽培管理,以防止外来植物发展成为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18.
水稻栽培系统对三化螟种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德京  张坚 《昆虫知识》1991,28(4):203-205
<正>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很多因子都影响着它的种群数量,其中包括水稻栽培、农药应用、天敌、温度、降雨量、光周期等,而影响较大,易于人为控制的因素则是水稻栽培实践,即水稻栽培系统。广东的水稻栽培制度从50年代后期的单季稻改为早、晚造双季稻后,加上广泛地施用农药,三化螟的发生为害都得到了合理的治理。但是,从生物进化的潜进  相似文献   

19.
谈谈芦粟     
芦粟(Sorghum vulgare var.saccharatum)俗称甜秆、甜高粱、糖高粱,它是高粱的一个变种,为一年生栽培草本糖料植物。在我国分布比较广,尤其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栽培的更多,常常种在旱田、园地、房前屋后。芦粟虽然分布较广,但广大群众经常问我们,它是什么?芦粟为单子叶植物,属禾本科、高粱属。  相似文献   

20.
周仪  于明 《生物学通报》2004,39(2):61-62,F004
百合属(Lilium L.)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结构典型,已广为栽培,作为教学与研究用的材料是最为理想的。关于它的雌性生殖器官——百合胚囊的发育(贝母型),已于本刊2002年第8期中作了介绍。现就其雄性生殖器官——百合花药的结构与发育过程作一系列的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