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分别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24例,并发症发生率37.5%,行择期手术48例,并发症发生率7.14%,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5);47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4%,2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并发症预防,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老年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及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行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7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减少,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2%,低于对照组的17.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和NK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的比值与术前1 d相比有所减小(P0.05),且术后1 d的CD4~+/CD8~+的比值和NK细胞低于术后3 d(P0.05);两组术后1 d及术后3 d外周血中CD8~+所占比例与术前1 d有所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 d的CD8~+所占比例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天外周血中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和NK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 d及术后3 d血清CRP、sIL-2R、IL-6、IL-8水平与均较术前1 d增高,术后3 d治疗组血清中CRP、sIL-2R、IL-6、IL-8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治疗组术后1 d及术后3 d血清中CRP、sIL-2R、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近期疗效更好,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可应用于老年结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结肠癌所致肠梗阻采取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以及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由于结肠癌而导致的肠梗阻临床患者病例5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56例患者采取一期肠切除吻合术28例,其中实施结肠减压灌洗(ICI)者15例,未行减压灌洗(CPA)者13例Hartmann’s手术18例,行结肠全切或者是次全切(TSC)者10例;各术式组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吻合口瘘、复发率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及时的早期诊断以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治疗可以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A组)和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B组)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标本病理情况。结果:1相比B组,A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少,肠道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切除标本长度、肿瘤距远切断、标本切缘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直肠癌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TME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辅助化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病理降期情况、根治性切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2.50%(9/40),高于对照组的5.00%(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降期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有效,病理降期情况良好,完全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L-OHP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53.3%)显著高于对照组(36.7%)(P<0.05);治疗组中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63.2%)显著高于复治患者(36.3%)(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初诊患者治疗有效率(38.9%)(P<0.05).对照组中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38.9%)和复治患者(30.0%)相当(P>0.05),复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复治患者相当(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出现口腔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和肾毒性的发生率均相当(P>0.05).结论: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初治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但其远期疗效和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全反式维甲酸联合m FOLFOx6方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m FOLFOx6方案化疗),每组89例。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KPS评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近期有效率为67.8%,对照组为50.6%,显著低于试验组(P=0.021);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9.3%,而对照组为57.4%,显著低于试验组(P=0.002)。试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进展期分别为14.784、7.502个月;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12、6.244个月,均较试验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两组其它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延长其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且能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者中复发率分别为22.22%、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疗效确切,药物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妊高症采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妊高症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妊高症患经硫酸镁治疗后者血压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发生率显示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产后出血3例(4.1%),产后子痫2例(2.7%),无一例新生儿窒息,未见其他严重病发症。结论:对妊高症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其临床症状,且治疗后病发症发生率较少,药物安全性较高,不会对孕妇及胎儿或新生儿造成危害,可作为临床治疗妊高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每组各选取93例。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质量。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35.48%)(P0.05);切口相关感染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发生率(11.83%)低于开腹手术组(30.11%)(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均达到完整系膜切除标准,肿瘤组织、系膜等均整块完整切除且系膜未发现损伤,切除标本质量分级达到C级及以上,切除肠管均距离恶性肿瘤上缘10 cm、下缘15 cm,且对切除肠管上切缘及下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TNM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还有待优化,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我院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的有效率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在结肠癌术后CapeOx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对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6例,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仅给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21天为1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50ml/次,每天1次,第1~5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KPS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CapeOx化疗方案可增强中晚期结肠癌的抑制作用,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肠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值、CD4+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乳糜漏、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CD4+细胞含量分别为36.34±7.83%和33.66±9.82%,都明显高于术前的30.33±6.49%和30.49±5.33%(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术后14 d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NF-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其应激反映,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结肠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和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种植转移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有效、安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尤亮  蒋峥 《蛇志》2014,(3):290-291
目的探讨坦洛辛缓释片对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0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于术后30min口服坦洛辛缓释片0.2mg,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使用坦洛辛缓释片和其他预防尿潴留的药物,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和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洛辛缓释片在缩短第1次排尿时间和减少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尿潴留发生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1例,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方案中加用贝伐单抗,用法为5mg/kg,每2-3周1次,与化疗方案同步。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为基础,完成2-3周期治疗后评定疗效,观察毒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PR1例,SD11例,PD9例,客观缓解率为4.8%,疾病控制率为57.1%,中位TTP为3.7个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贝伐单抗所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3%(3/21),鼻衄发生率为4%(2/21)。结论:二线治疗中使用贝伐单抗,对一线治疗进展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有限,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脱水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4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5d、30d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美  陈升杰 《蛇志》1999,11(4):37-39
目的 为评价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制剂为对照药 ,从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共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 (发病 7天内 )病人 30例 ,对照组 1 4例。 结果 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第 1天 ,临床症状即出现明显改善 ,其疗效在治疗后第 1天、第 7天、第 1 4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认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是肯定的。从实验室检查发现 ,降纤酶可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并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表明降纤酶是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而改善临床症状的。本组研究资料提示 ,降纤酶可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因此 ,我们认为在有凝血指标监护下使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灌注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000至100,000/μl)表现的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分别为A级或者B级),每周给予10个单位血小板输注治疗,疗程共12周,在给予最后一次治疗后坚持随访9个月。在血小板输注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9个月时,应用腹部超声检测腹水、CT观察肝脏肿瘤及肝脏体积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激活时间。结果:2名患者由于皮肤瘙痒中断血小板输注治疗,2名患者治疗后随访丢失,最后共6名患者的数据纳入研究。在接受完最后一次血小板输注治疗后,6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提高。最后一次血小板输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后1周,3个月以及9个月时,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在均显著增加。结论:尽管血小板输注治疗对一部分患者存在不良反应,但其可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的一些肝功能指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肝硬化的新方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