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20,(2)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基层尿毒症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尿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地西泮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失眠疗效与口服西药的效果相当,且无不良反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根据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24例)、ST段压低组(64例)、ST段无偏移组(20例),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和冠脉狭窄程度,比较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ST段抬高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99例,占79.84%,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病变25例,占20.16%,其中侧支循环开放19例,开放率为15.32%。在ST段压低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非闭塞病变6例,占9.38%,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56例,占87.50%,单支血管闭塞病变2例,占3.13%,其中侧支循环开放34例,开放率为53.13%。在ST段无偏移组中,单支血管闭塞病变15例,占75.00%,单支或多支血管非闭塞病变5例,占25.00%,其中侧支循环开放7例,开放率为35.00%。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重度狭窄为主,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三组患者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躯体受限评分、精神及活动评分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压低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偏移组(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密切相关,且ST段压低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究其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清中γ-GGT与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三组患者血清γ-GGT、Hs-CRP水平比较:患者血清γ-GGT水平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冠脉64排螺旋CT检查阴性组γ-GGT、Hs-CRP水平比较: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中γ-GG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冠脉64排螺旋CT检查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γ-GGT、Hs-CRP浓度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与病变支数成正向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γ-GGT、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临床上可根据两者水平变化,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由于血清γ-GGT、Hs-CRP变化较为敏感,可根据观测两者水平,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7例CAD患者和28例对照组人群的血清CRP,将CAD患者进一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肌梗死组(AMI)三组.另外,将97例CAD惠者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AD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CRP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均显著升高(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与2支病变组比较,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1)CRP可能与CAD有关;(2)CRP异常升高可能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和CA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发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及Apo B/A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以心绞痛症状就诊患者185例,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早发冠脉三支病变103例)和对照组(冠脉正常82例),比较两组ox-LDL、Apo B、Apo A1及Apo B/A1水平,分析其与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的关系。结果:研究组ox-LDL、Apo B及Apo B/A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o A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x-LDL是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ox-LDL、Apo B及Apo B/A1水平与早发冠脉三支病变密切相关,ox-LDL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术(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先行CAG,后经ECG检查,通过CAG检查的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与ECG检查结果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结果,评价ECG与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CAG诊断冠心病的阳性诊断率82.0%,ECG诊断冠心病阳性诊断率为79.0%,两组阳性诊断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CG对三组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5.0%,92.6%,96.9%,冠脉狭窄程度50%-70%时,灵敏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CAG诊断为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采用ECG诊断时,组间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G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CAG与ECG诊断灵敏度相当,可直观反映冠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γ- 谷氨酰转移酶(γ-GGT)、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究其水平 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 例。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 绞痛组30 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0 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 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清中γ-GGT 与 Hs-CRP 水平进行比较。结果:①三组患者血清γ-GGT、Hs-CRP 水平比较:患者血清γ-GGT 水平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 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s-CRP 水平 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冠脉64 排螺旋CT 检查阴性组酌-GGT、Hs-CRP水平比较: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中 γ-GG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冠脉64 排螺旋CT 检查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 γ-GGT、Hs-CRP浓度在 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与病变支数成正向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γ-GGT、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临床上 可根据两者水平变化,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由于血清γ-GGT、Hs-CRP变化较为敏感,可根据观测两者水平,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 严重程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者脑钠肽、和肽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51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比较各组患者脑钠肽、和肤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Gensini评分相关性.结果.AMI组、UAP组脑钠肽、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钠肽、和肽素水平可反映冠心痛患者临床症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和双嘧达莫混合物)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组48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杏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控制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66.67%(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合用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四黄水蜜对输液性静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输液治疗的输液性静脉炎(1~3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50)采用四黄水蜜外敷,对照1组(n=50)给予50%硫酸镁外敷,对照2组(n=50)给予喜疗妥涂擦。观察比较3组不同方法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并采用VAS评分法评价静脉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8、24、48、72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水蜜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疗法,疗程30天。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指标判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H-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指标比较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6.9%,对照组8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据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差异,在阳性结果基础上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2.ROC曲线下面积>0.5。结论:针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关系密切,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万山 《蛇志》2001,13(4):20-21
蝮蛇抗栓酶已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但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报道较少。为了观察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 ,作者用蝮蛇抗栓酶加常规药物治疗 3 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并与用常规药物治疗的 3 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并研究其对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 1 979年 WHO推荐的及 1 994年南京召开的有关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治疗研讨会诊断标准 ,并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 ,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及使用蝮蛇抗栓酶禁忌症者 ,选出 6 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蝮蛇抗栓酶组3 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心绞痛药物治疗以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回顾性方法对8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80名心绞痛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跟踪调查的一年内,80名患者都没有死亡发生,生存率为100%。20名(25.00%)患者发生了心血管事件,12名(15.00%)患者的心绞痛复发,1名(1.25%)患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1名(1.25%)心绞痛患者出现了非致死性的心肌梗死,还有1名(1.25%)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的问题。结论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大多是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同时利用药物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缺血症状以及其他症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发现,药物治疗对心绞痛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方法: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50mg,每天1次,连用4周。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24h动态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79.6%),有效5例(9.3%),对照组显效23例(48.0%),有效10例(20.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24h动态心电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UAP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低剂量氯吡格雷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治疗肝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及常规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将随机对照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其中临床疗效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为评价标准。结果: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来评价疗效,试验组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80.0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治疗临床辩证为肝气郁结型的广泛性焦虑症,较单独使用常规针刺疗效显著,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使用孙氏腹针治疗肝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可显著改善精神性焦虑,较单独使用常规针刺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黄月初  韦孟怀  李娜 《蛇志》2014,(4):444-445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确诊支气管结核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纤支镜灌洗并向病变部位注入药物。经纤支镜镜下治疗3个月、抗结核治疗1年以及随访1年,通过肺部CT,纤支镜刷检找抗酸杆菌,纤支镜直视下观察支气管黏膜改变,症状体征等方面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经纤支镜灌洗及滴药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结论经纤支镜局部治疗能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气道通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及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1组共40例,进行自体PBMNCs移植;对照2组共40例,进行PTA治疗;联合治疗组共40例,在进行PTA治疗的同时于缺血部位注入PBMNCs。观察3组的血管疏通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记录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1组的40.00%(16/40)、对照2组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跛行距离、ABI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1组的37.50%(15/40)和对照2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自体PBMNCs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方法,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疏通和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左主干/三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运重建程度(revascularization extent,RE)及其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1例,按其血运重建程度分为三组:低血运重建程度组(Low RE group,RE≤65%),中等血运重建程度组(Medium RE group,65%RE85%),高血运重建程度组(High RE group,RE≥85%),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血运重建程度RE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左主干/三支病变患者MAC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RE的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左主干/三支病变患者MACCE(25.0%、9.1%、6.0%,log-rank p=0.002)及再次血运重建(22.1%、7.6%、4.5%,log-rank p=0.002)的发生率增加,而其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行完全再血管化治疗,以减少术后早期再血管化事件率及MAC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冠心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介入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05例,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A组)、双支病变组(B组)和多支病变组(C组),同时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正常时照组35例(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洲定术前术后血清MCP-1和VEGF水平.结果:1.血清MCP-1水平测定结果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支架置入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VEGF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的升高和VEGF水平降低,监测血清中MCP-1和VEGF水平变化可了解治疗效果和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