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RD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关节背伸、关节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桡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尺骨移位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疼痛、心理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RDOF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石膏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并采用Jakim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石膏固定组主观指标评分为(26.7±2.2)分,支架组为(22.3±2.6)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组优良率为83.3%,支架组为86.3%,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石膏固定疗法更易被老年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这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41例患者进行T形钢板内固定,其余35例患者进行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并借助X线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后及临床愈合时桡骨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等数据,并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T形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组的疗效(P<0.05);而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两组之间的优良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而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法整复合夹板固定,术后两周研究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估两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及治疗第4、8、12周后X线骨折愈合评分,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和12周时研究组X线骨折愈合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有利于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15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和研究组(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例数分别为77例和75例。对比两组优良率、临床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X线相关影像学指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研究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背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扩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增加,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有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就诊时间、基础疾病、骨折类型、固定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骨质疏松、无功能锻炼、掌倾角偏小、桡骨高度偏短、骨折端不稳定、受伤能量为高能量、利手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改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骨折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此外,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还受到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的影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慢性疼痛、骨折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创伤小且安全性高的特点,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及关节面恢复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桡偏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明显比外固定器治疗有效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腕关节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安全性较高、治愈效果理想的骨折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0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水平均升高(P0.05);与闭合复位组相比,切开复位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评分水平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较高(P0.05),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相比,切开复位能够明显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但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外固定支架和锁定钢板的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本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评价指标有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的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并且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在手术进行情况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具体为表现为手术进行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对照组则为24.39%(10/4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似。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均能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腕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肢腕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6.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腕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开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6.3个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本组45例中,优23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是一种实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祛瘀消肿汤联合骨康胶囊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FA)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DFA患者,共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骨康胶囊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祛瘀消肿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关节活动度、骨代谢标志物、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外展、背伸、掌屈、桡偏角度活动范围扩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消肿汤联合骨康胶囊治疗老年DFA术后患者,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0以来对8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行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0-68月,平均22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肿胀消失,3~4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自我感觉5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基本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87.5%。结论: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是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晓华  冯世龙  张友  李楠  刘峰 《生物磁学》2014,(8):1542-154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以便能够获取更好的功能康复。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1例,其中采用外支架撑开复位外固定5例,后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前路钢板固定17例,前后路联合固定6例,术后均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X片提示均已骨性愈合。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其中外支架固定,优1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40%;后路固定,优12例,良6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8-3%;前路固定,优9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8.2%;前后路联合,优2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50%。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正确的手术策略能够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其中前路手术固定效果优于后路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为本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6.8%,对照组为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骨折稳定者选择闭合复位较为合适,而不稳定骨折患者宜选择切开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59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进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进行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所用时间、VAS、手术前后椎体高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4.31±2.867.13±4.41,4.72±3.9811.57±4.72,P0.05),术前Cobb角两组患者无差异,而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6±3.477.25±5.29,5.17±4.3311.21±6.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显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5.68±2.371.86±1.4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降低术后痛感,提高固定即时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修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研究组给予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获得改善,且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