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洲  李其斌 《蛇志》2013,25(1):64-65
眼镜蛇(Naja naja atra)是我国常见毒蛇,在广西其蛇伤发生率占所有蛇伤病人的26.3%[1],而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目前,眼镜蛇已经在国内人工繁养成功,且在南方已进行规模家庭养殖,是南方地区农民致富产业之一。特别是广西,作为中国养蛇大省,从业人员时有被眼镜蛇咬伤的事故  相似文献   

2.
眼镜蛇     
眼镜蛇又叫万蛇、扁头风、饭铲头、吹风蛇等,是我国常见剧毒蛇之一,该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眼镜蛇头部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眼镜状白色斑纹。全身背面呈棕褐色或黑褐色,间有十多条横纹,也有无横纹而通身呈黑色、黄色、白色的。该蛇受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扁、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相似文献   

3.
《蛇志》1989,(3)
中国蛇协桂南实验养殖场在收取毒蛇时发现一条全身雪白色的眼镜蛇,该蛇除全身雪白外其它均同眼镜蛇。现该蛇饲养在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越边境属山岳丛林地区,多雨潮湿,尤其近20年来,因战争遗留下众多雷区,人畜不敢步入,树林杂草丛生,有利于蛇类生长繁殖。经调查发现,目前广西中越边境主要的毒蛇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竹叶青蛇等。作者从1984~1995年共收治37例蛇...  相似文献   

5.
冯德进 《蛇志》2013,25(1):4-5,35
灵山县地处广西南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濒临北部湾,总面积3558.6km2,辖18个镇389个行政村,人口约162万,属南亚热带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十分适合蛇类的生长繁殖。如滑鼠蛇和眼镜蛇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均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其中滑鼠蛇为蛇目游蛇科鼠蛇属动物,自古以来是著名的大型食用蛇,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眼镜蛇属眼镜蛇科动物,是一种剧毒蛇,是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Chinese cobra)俗称吹风蛇或饭铲头,从属眼镜蛇科,是我国的十大毒蛇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1]。中华眼镜蛇咬伤病情急,变化快,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由于其毒性成分复杂,故临床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局部肿胀、坏死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预后不良者需要植皮或截肢,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的防治中华眼镜蛇咬  相似文献   

7.
毒蛇咬伤66例药物治疗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伟乾 《蛇志》2009,21(3):214-215
毒蛇咬伤病例在南方地区较常见,其中以眼镜蛇及银环蛇咬伤为多,占80%左右.其余依次为五步蛇、蝰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眼镜王蛇、金环蛇、海蛇、蝮蛇。而一旦被毒蛇咬伤,病情凶险复杂.必须及时救治。本文对我院2007~2008年度收治的66例毒蛇咬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追命眼镜蛇     
眼镜蛇是一种既美丽又危险的蛇,至少在2000万年前就出现在亚洲和非洲。由于它特有的"皮兜",最初发现它们的葡萄牙探险家把它们称作"戴着帽子的蛇"。我国境内分布的眼镜蛇有两种:中华眼镜蛇,又称蝙蝠蛇、吹风蛇、饭匙蛇,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灌丛、草丛、竹丛、农田耕地和住宅附近,主要吃鼠类、蛙类,也食鸟类、蜥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蛇类目前已知有173种,其中毒蛇48种。有10种毒蛇为后沟牙毒蛇,其毒性弱,且毒牙不易咬到人体,实际上无危害。海蛇在我国已知有15种,生活于海水中,毒性虽强,但人们接触机会少。其它23种陆生毒蛇,有很大一部分种类其分布范围狭窄或数量少而罕见。所以,对于人们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只有10种左右,如:蝮蛇、眼镜蛇、竹叶青、尖吻蝮、银环蛇等。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蝮蛇除了青藏高及北纬25度左右以南地区尚无报道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余几种主要毒蛇均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我国民间对于蛇伤防治工作已有很多经验。解放以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蛇伤防治  相似文献   

10.
陈坤  邓立普 《蛇志》2010,22(3):255-257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蛇类有2700多种,其中毒蛇有600多种。我国的蛇类有200多种,其中毒蛇类有50多种,包括10多种剧毒蛇如眼镜王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人后能致人于死亡。在我国,蛇伤病人较常见,  相似文献   

11.
蜈蚣被蛇吃     
蜈蚣被蛇吃在中美洲、美国的一些地区及整个南美洲,广泛分布着几种极毒的性呆惰喜隐居的小尾眼镜蛇,属新大陆毒蛇,这几种蛇有鲜红色、黑色、黄色或白色带纹。人们在这里首次观察并记录到蛇食蜈蚣的现象。在一个斜坡上。有一条约30多厘米长的小尾眼镜蛇,它把头伸进一...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3)
正中华眼镜蛇(Naja najaatra)俗称饭铲头或吹风蛇,是我国十大毒蛇之一。其毒素成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主要为皮肤软组织局部肿胀、坏死,严重者可致心脏受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目前,研究认为抗蛇毒血清为毒蛇咬伤治疗的唯一有效解毒剂,但使用抗蛇毒血清并非毒蛇咬伤治疗的全部,因其只能中和循环中未与靶器官结合的蛇毒素,而对已与靶器官结合并激活或未激活下游毒理反应的毒素则无中和效应~([1])。  相似文献   

13.
中华眼镜蛇咬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Chinese cobra)俗称吹风蛇、饭铲头,系前沟牙毒蛇,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致伤蛇种之一.蛇体长一般在0.6~1.5 m之间,其一次咬物排毒量约为79.1 mg,是5倍人体致死量[1];其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类等多种毒性组分,约占干毒的85%,其中细胞毒素(或称心脏毒素)含量较多,约占干毒的50%,可引起咬伤部位疼痛、红肿、渗出、组织疏松水肿及水泡形成,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14.
黄周  王威  李其斌  李恬  黄东凌 《蛇志》2016,(2):136-138
目的总结我院近十年毒蛇咬伤的发病情况,揭示我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5年期间收治毒蛇咬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华眼镜蛇咬伤占首位,其次为竹叶青蛇咬伤,其他蛇类咬伤发病情况相对较少;中华眼镜蛇和竹叶青蛇咬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他蛇类咬伤的发病率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呈散发趋势;2015年新发印度眼镜蛇咬伤病例。结论广西境内毒蛇咬伤发病率最高为中华眼镜蛇,第二位为竹叶青蛇,但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发病种印度眼镜蛇咬伤毒性高,易误诊,临床上需警惕。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伤后局部化脓性感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英华  陈康德 《蛇志》1999,11(2):34-35
磐安位于浙江中部,是一个纯山区县,属亚热带地区,适宜蛇类生长,全县已查明的主要毒蛇有银环蛇、眼镜蛇、烙铁头蛇、五步蛇、蝮蛇。浙江省的6种主要毒蛇在我县都有分布,毒蛇咬伤为农村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劳动人民的生命安全[1]。由于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条...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勃海湾有个蛇岛,由于岛上生长着千万条蝮蛇而闻名于世.但是,要说全国集中活蛇最多的地方,那并不是蛇岛,而是我们广西梧州食品进出口支公司小动物仓(也称蛇仓)。夏天,正是蛇类出口的旺季,我们访问了这个驰誉东南亚蛇类出口集散地。这座位于梧州市东白云山下石鼓冲里的蛇类仓库。建于一九五六年,现有蛇类散养场七个,箱养库房三座,还有用人防工事建立的蛇洞三十三个.每年管养着五、六十万条蛇。既有眼镜蛇,金、银环蛇,五步蛇等毒蛇,也有象南蛇、索蛇、水律蛇、广蛇等无毒蛇,其活蛇出口量占  相似文献   

17.
荀建宁  卢惠萍 《蛇志》1996,8(2):24-26
蛇伤治疗与急救专题讲座荀建宁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530011卢惠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第三讲我国主要十种毒蛇和毒性我国的毒蛇种类较多,但是有些毒蛇毒性较小,或者与人类的接触机会较少,如泥蛇,水泡蛇,繁花林蛇,绞花林蛇,紫沙蛇,美丽金花蛇,...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2,(1):F0002-F0002
南宁市光环蛇类科技繁育基地目前养殖眼镜蛇及水律蛇20000余条。南宁桂港养殖有限公司陈颢方经理通过录像监视蛇的进食活动。该公司目前养殖眼镜蛇及水律蛇2000余条。武夷山康耀蛇类养殖有限公司利用箱养五步蛇。目前该公司养殖眼镜蛇、大王蛇及五步蛇25000余条。广西横县利东蛇场的水律蛇长势喜人,目前该蛇场养殖眼镜蛇及水律蛇20000余条。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萍乡地区毒蛇咬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的蛇伤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通过1993~2012年萍乡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蛇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年份、季节、职业、蛇伤种类和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蛇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眼镜蛇;蛇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职业以农民、市民、野外工作及蛇类作业者为多;咬伤部位以下肢多见。危重症与就诊时间及咬伤蛇种有关,治愈好转率为99%。结论了解本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宣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及急救知识,对降低本地区毒蛇咬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思雄  陈清梅  董永盛 《蛇志》2021,(1):8-9,27
目的 探讨茂名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9年我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625例的临床资料,对毒蛇种类、性别、年龄、咬伤部位、咬伤地点、伤后就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茂名地区主要致伤毒蛇为竹叶青蛇和眼镜蛇;受伤患者以41~70岁男性多见;被咬伤部位主要为腕关节、踝关节以下;咬伤地点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