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师的使命是神圣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与人文密不可分,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现实矛盾的凸现及医疗行业的发展也要求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医学人文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明日医师的医学生们在学习妇产科学时更应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笔者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医学人文融入PBL教学,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原则和方法,为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为此如何在医学教育尤其是解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实践,探讨了在解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培育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培育路径的探讨,旨在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为更好地践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在理论课堂采用案例导学、问题导学、角色转换导学和专题讨论导学,实践教学过程针对课堂实验、实验选修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层次化导学。综合运用思维导图、问卷星、成长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思政案例库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结合小组过程性考核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该模式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该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可为基础医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开展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学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汲取儒家文化的精华,对医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医疗教育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各大医学院校已经将见习教学提上日程,而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困难重重,还需要掌握其中的问题,并将其改进,这样方能够提升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本文从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困难入手,提出了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落后和缺乏实践教学三方面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在保证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方面给出了建议,望对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人文科学与医学的关系,指出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对人文教育、课程、教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医学遗传学是广泛涉及基础与临床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对于医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程。现代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学诊疗模式从最初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医生不仅精通医术,更要理解患者的心理,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现代医学成为了一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科学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仍然是生物医学知识和技能占据主导地位,人文课程不受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艳  姚东云  卢楠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8):1167-1170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家已经认同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非常核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在生化工艺课程教学中产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内容与就业面向相结合,学校课堂与生产车间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人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学校科研与工厂研发相结合,为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对高校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具有天然的"课程思政"建设优势,本文从实验教学重在实践、理论教学融入人文素养教育、联系科学前沿启发科学精神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即时导入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以达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于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建杰  罗文哲  董航  姜广宇  王茉琳 《生物磁学》2014,(9):1756-1758,1789
当前,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和期望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这使得医学生缺乏爱伤观念,对待病人冷漠、和不负责任,功利心较重,缺少奉献精神,从而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把医学生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过程,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完美的整合,才能培养出同时具有精湛医术和人文智慧、德才兼备的医生。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也是医学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实验技术发展迅猛。本文从医学免疫学专业理论课、实验课、考核等不同环节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免疫学专业教育的整合,进一步地寻找医学免疫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本文提出了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可融入人文教育的几项知识点,希望对该课程的医学人文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大专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病案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病案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知识和分析表达能力的提高。结论:应用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逐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我们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中尝试以绪论教学为基点,重视开篇第一讲,巧妙设计教学内容,着重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三方面进行讲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外,还通过绪论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等育人工作,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创建了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内容选择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关键性环节,探讨了高职高专微生物学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学习其它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但是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总处于被动机械学习状态。为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实验教学的驱动力,我们充分利用新校区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科学调整教学环节,尝试生命伦理学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性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帮助每一位医学生及早建立正确的生命伦理价值观,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综合能力,我们对医学基础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把"服务学习"理念融入教学中。在传授"系统性"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构建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服务学习"型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关注科学教育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医学教育而言,加强临床实习医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已成为社会及医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育的依据,现实要求进行阐述,并对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人才,以构思-设计-实施-操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育理念为核心,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教学理念思路转变、教学模式方法革新、实践教学引进科研项目、教学基地融入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对考核评估体系进行了模式创新。实践证明,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教学改革和考核模式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了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素质双优的专业人才。以期为同行提供有效的专业改革理念,给同类高等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