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5,(1)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给予病情观察、高热护理、饮食护理、腰椎穿刺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优质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9例患儿治愈出院,2例患儿因其他原因自动出院。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同时也提高了家属满意度,对新生儿化脓性脑炎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在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考虑中枢感染的4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所有患儿标本同时进行培养,并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脑脊液培养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脑脊液培养的灵敏度为21.7%,特异度为100.0%;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5.0%;两者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结论: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且受抗菌药物影响小,可为临床早期提供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依据,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和(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化脓性脑膜炎62例记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31例记为病毒性脑炎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治疗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脑脊液CRP、PCT、TNF-α、MMP-9水平及阳性率,并计算血清和脑脊液CRP、PCT、TNF-α、MMP-9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脑脊液CRP、PCT、TNF-α及MMP-9水平及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脑脊液CRP、TNF-α及MMP-9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血清、脑脊液PCT水平及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或脑脊液CRP+PCT+TNF-α+MMP-9联合检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CRP、TNF-α、PCT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PCT水平高于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或脑脊液CRP、PCT、TNF-α及MMP-9联合检验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明确母体危险因素,为新生儿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下称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8年4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8例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发现18例产妇中15例有临床症状,以发热及不规则腹痛最为常见;患儿中13例有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呼吸窘迫和发热;89%患儿发生血流感染(61%为化脓性脑膜炎、28%为肺炎);影像学检查提示,存活患儿中56%有神经系统后遗症,50%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14例在明确李斯特菌感染后调整抗生素治疗,所有产妇经治疗均预后良好;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3例要求出院外,其余14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有发热、腹痛及早产症状的孕妇,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目标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肖志华  钟健 《蛇志》2011,23(2):150-151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肠穿孔的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新生儿肠穿孔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 对20例经手术证实肠穿孔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治愈出院,患儿家属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 新生儿肠穿孔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主,临床上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有效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特点和近年来细菌学演变情况.方法对57株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病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生~7天25株(44%),擦"马牙”31例(54%),脐部红肿或分泌物18例(32%),硬肿症16例(28%),均有不同程度黄疸.分离出77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17株(22%),表皮葡萄球菌18株(23%),L型细菌35株(45%).治疗前血清疸红素(TBS)为(318.6±67.8)μmol/L.结论早期新生儿,擦"马牙”及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败血症发病率高.可引起黄疸.金葡菌和表葡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细菌L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4±3.6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8.95%)、呕吐(81.58%);首次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46例(60.53%),首次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21例(27.63%),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好转率(74.19%),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好转率(6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漏诊,反复、多次腰穿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是抗真菌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诊断、积极降颅压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仇诗奖 《蛇志》2010,22(3):250-25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年2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2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所有患儿经合理治疗后,遗留残疾11例,占4.68%;死亡1例,占0.42%;痊愈出院223例,占94.89%。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但以围产期因素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对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诊断为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两例儿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此两例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起病,脑脊液培养均为LM生长,早期经头孢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无效,换用氨苄青霉素联合效果显著。LM脑膜炎在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发生率低,但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发病多以发热、呕吐、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使用氨苄青霉素效果较好,脑脊液培养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损害与脑脊液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7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伴颅神经损害和不伴颅神经损害两组,对其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外观、压力及细胞学、生化、免疫球蛋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神经损害者占所有病人的22.5%(39/173),视神经损害占61.5%(24/39),外展神经损害占53.8%(21/39),动眼神经损害占15.4%(6/39),听神经损害占15.4%(6/39);颅神经损伤组较无颅神经损伤组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Ig G、Ig M、Alb明显升高(P0.01或0.001),且颅神经损害者头颅MRI脑膜强化较无颅神经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脑脊液外观、白细胞计数及比例两组间并无发现显著差异。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伴颅神经损害时,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部分免疫球蛋白较无颅神经损害者明显升高,这将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对于有颅神经损害的结核性脑膜膜炎患者加强并早期启动抗结核治疗,以减少蛋白质沉积,从而降低颅神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化脓性脑膜炎98例,检测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并计算比值。结果:两组患者脑脊液蛋白、糖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的氯化物含量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两组血浆糖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蛋白和氯化物含量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氯化物比值则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IL-6及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1例疑似宫内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影像学或细菌学方法对患儿进行检查判定感染类型,并检测患儿脐血中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在121例患儿中41例确定为细菌感染,IL-6(100ng/L)与CRP(10mg/L)联合对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6.9%,阴性预测率为91.7%,阳性预测率为71.9%;与PCT结合后,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升高至98.3%,特异性为67.8%,阴性预测率为99.2%,阳性预测率为57.0%。结论:脐血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可明显提高IL-6与CRP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陆美琼 《蛇志》2002,14(3):43-45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为了解目前新生儿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用药 ,现将我科 1 999年 1月至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 [1 ]的、资料完整的 9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6例患儿中男 73例 ,女 2 3例 ,发病时间 :0~ 7天 (早发性 ) 37例 (占 38.5% ) ,该组患儿中有 1 6例具有高危因素 (如胎膜早破、孕妇感染等 ) ,胎龄 <37周 8例 ,≥ 37周 2 9例 ;8~2 8天 (晚发性 ) 59例 ,(占 61 .5% ) ,胎龄 <37周1 1例 ,≥ 37周 48例。 96例中 ,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脊液检查在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腰椎穿刺检查的447例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等指标,根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儿167例与足月儿280例,再根据有无患发细菌性脑膜炎分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27例(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非细菌性脑膜炎140例(早产儿对照组)、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38例(足月儿观察组)、足月儿非细菌性脑膜炎242例(足月儿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对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同组对照组相比,足月儿观察组和早产儿观察组蛋白定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分离出11株细菌(16.9%)。足月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0.846、0.703。早产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11、0.705。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在足月儿和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以及5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进行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类患儿脑脊液乳酸(LA)、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LA、血清PCT及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均P0.05)。血清P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96.4%、90.9%,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100.0%)和特异度(95.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均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脊液LA、血清PCT及CRP与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脑脊液乳酸、血清PCT及CRP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孕晚期妊娠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定植率及其耐药性,评估GBS感染妊娠妇女分娩期给予产时抗生素预防(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I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行GBS筛查的691例怀孕35~37周的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将GBS筛查阳性妊娠妇女中采用顺产方式分娩的38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组,638例GBS筛查阴性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妊娠妇女给予IAP,对照组妊娠妇女不作处理。分析两组妊娠妇女GBS定植情况、GBS菌株耐药情况及给予IAP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691例妊娠妇女中有53例GBS培养阳性,GBS定植率为7.67%。全部GBS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及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1.48%和73.95%。研究组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7.8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63%,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为0.00%。对照组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3.1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63%,肺炎发生率为0.16%,新生儿脑膜炎及败血症发生率均为0.00%。两组新生儿在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脑膜炎、肺炎和败血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沈阳地区妊娠妇女GBS带菌率较高,青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上海地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890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2005年上海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和直接经济负担。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临床分析我院传染科确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890例门诊儿童和270例住院儿童临床资料。结果 流腮在上海地区全年均有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占全年的54.2%。270例住院患儿中,以外来儿童居多,占67.8%,有8例(3.0%)曾经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腮腺炎(MMR)疫苗。96.6%的门诊患儿和99.6%的住院患儿为3岁以上儿童。在890例流腮儿童中有并发症患儿234例,占26.3%,其中并发脑膜炎和(或)脑炎205例(87.6%),并发睾丸炎14例(6.0%),并发胰腺炎11例(4.7%),并发耳聋1例(0.4%),有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18例(7.7%)。无死亡病例发生,但有耳听神经损伤后遗症。每一患儿病程中就诊1~3次,平均为1.4次。门诊1次就诊的医疗费用为114.9~184.7元,平均为(142.9±20.5)元,住院患儿总医疗费用624.6~6190.2元,平均为(1897.8±744.2)元。结论 流腮仍是上海儿童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发症较高,幼托机构幼儿和学龄儿童是易感人群,应加强和推广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经济有效,可大大降低疾病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9.
陈伟贤 《蛇志》2003,15(1):46-47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中发生率最高的严重病症 ,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 5 %~ 1 0 % ,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 %左右 [1]。凡能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复苏术的患儿尽快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是减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所在。1 临床资料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 1 66例窒息复苏术后的新生儿 ,其中出生时重度窒息 72例 ,轻度窒息 94例。窒息复苏术后的患儿临床表现 :面色发绀 ,呼吸不规则 ,甚至停止 ,少数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皮肤苍白或灰白 ,四肢冰冷 ,…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流脑的流行早在16世纪即被发现,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我国的流脑发病情况为:全年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每年自11月、12月开始上升,次年3月、4月达高峰,5月、6月开始下降,7~10月降至最低水平。2~4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0%~90%。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14岁以下年龄、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婴儿流脑1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