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共有蕨类植物39科87属247 种(含变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36科62属121种,观赏蕨类大约102种,土壤指示蕨类植物11科15属25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表明成分具有多样性并有热带亲缘性,是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地区,是联系中国-日本的桥梁,可能该地区是东亚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尺度的蕨类植物分布信息和野外考察资料, 探讨了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结果表明, 滇西北地区分布有蕨类植物50 科, 136 属, 624 种, 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主要包括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 等; 优势属主要包括鳞毛蕨属Dryopteris、耳蕨属Polystichum 和铁角蕨属Asplenium 等。在科、属、种的水平上, 热带区系成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表明研究区域内蕨类植物的区系起源可能与热带蕨类区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科水平到属和种的水平, 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有所降低, 这可能与不同分类阶元所代表的地质历史和研究区域的地壳抬升历史有关。研究区域内分布着中国特有蕨类植物物种205 种, 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地区, 这暗示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云南地区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科和属的层次上, 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本研究在搜集文献、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共有39科96属380种,其中中国特有种106种;该地区蕨类植物起源古老,物种分化水平较高,优势科属明显、物种丰富、组成多样,是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地区之一。(2)该地区稀子蕨属、荚果蕨属、黔蕨属和骨牌蕨属种类齐全、分布广泛,是这些属的分化和分布中心。(3)该地区蕨类植物生活类型齐全,以土生为主(占81.36%)。(4)恩施地区在中国蕨类植物地理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蕨类植物科属以泛热带区系成分相对较多,总体偏热带区系成分;物种以温带亚洲、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型为主(占60.79%),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性质。(5)恩施蕨类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联系广泛,过渡性比较明显,尤其与四川地区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粤东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凤尾蕨属、鳞毛蕨属等10个属为优势属。从种的区系成分来看,粤东蕨类植物区系主要是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为最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特有程度低于当地种子植物区系。与相关的6个地区的比较,说明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区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苍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西部苍山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192种.该蕨类区系最大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最大的属是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经分析研究,苍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点:①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②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与横断山蕨类植物区系具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③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地区关系较为密切;④苍山蕨类植物区系具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铁岭共有蕨类植物117种,隶属40科、71属.含6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叉蕨科、陵齿蕨科、膜蕨科和凤尾蕨科,它们是组成铜铁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根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的蕨类植物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的95.31%和75.21%,说明了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热带性较强;本区蕨类植物大多数是林荫湿生或附生类型.七指蕨种群是该区珍稀蕨类植物,应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相邻地区的浙江、安徽和山东等地进行了比较。江苏共有蕨类植物35 科67 属140 种( 含变种和亚种); 世界分布类型有18 科、19 属、5 种; 热带分布类型有16 科、34 属、16 种; 温带分布类型有1 科、14 属、102 种; 中国特有分布17 种。江苏蕨类植物区系组成比较简单, 本区不是近代种系分化中心; 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通过与邻接地区的比较发现, 江苏蕨类植物区系与安徽有较大的亲缘关系, 它南承浙江, 北接山东, 同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在中国蕨类植物分区中, 华东- 华中地区含江苏、安徽、浙江, 而不含山东的分区方案较合理; 水热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种类丰富程度的重要因素, 复杂的地形变化是引起一个地区种系分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江苏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相邻地区的浙江、安徽和山东等地进行了比较。江苏共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40种(含变种和亚种);世界分布类型有18科、19属、5种;热带分布类型有16科、34属、16种;温带分布类型有1科、14属、102种;中国特有分布17种。江苏蕨类植物区系组成比较简单,本区不是近代种系分化中心;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通过与邻接地区的比较发现,江苏蕨类植物区系与安徽有较大的亲缘关系,它南承浙江,北接山东,同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中国蕨类植物分区中,华东-华中地区含江苏、安徽、浙江,而不含山东的分区方案较合理;水热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种类丰富程度的重要因素,复杂的地形变化是引起一个地区种系分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 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0个科中含30种以上的有13个,含5个属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该蕨类植物区系属、种数的56.5%和79.2%,特别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金星蕨科,这4个科共拥有70属761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6.3%、49.7%;193属中含30种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总属、总种数的5.7%和41.7%,最具优势的是鳞毛蕨属和耳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这5个属共有403种,占总种数的26.3%;该区系中无云南特有科,但具有4个亚洲特有科:雨蕨科、稀子蕨科、柄盖蕨科和骨碎补科;该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科的区系成分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66.6%,热带成分的属有112个,占68.7%(除世界分布类型);该区系是东亚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分布31属和中国特有分布6属,分别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9.0%和3.7%;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西藏、台湾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的背景,属的相似性系数约为70%,种的相似性系数约为30%,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的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8.7%和27.6%,存在一定的区系过渡性;该区系科的分化强度为3.2,属的分化强度为7.9,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湖南植物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对岳麓山蕨类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①分布有蕨类植物共23科,包括40属73种.②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和铁角蕨属.③分布区类型以亚热带为主,属中国-日本区系.结论:岳麓山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1.
庐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庐山共有蕨类植物39科87属247种(含变种、变型),其区系带有热带和温带双重性。其中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属种优势明显,共有38属160种,分别占总属数的43.7%和种数的64.8%,代表了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相互交错,其中热带性属占总属数的64.2%,温带性属占总属数的35.8%。东亚成分在该区系占有绝对优势,共有14属,占总属数的20.9%,中国特有属缺乏,特有种丰富,表明成分具有多样性并具有热带亲缘性,是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地区。该区与井冈山、武夷山关系密切,与鼎湖山、秦岭和横断山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诸广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资源组成、地理成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诸广山地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7科、87属、249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单种科有12个,单种属有39个,这些丰富度高的蕨类中既有古老孑遗种又有新生代年轻种,反映了该区蕨类植物的古老性与延续性。(2)从分布区类型来看,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中以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占绝对优势,分别占除世界分布类型外总科、属数的89. 3%和77. 6%,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但种的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略显优势,占50. 6%,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3. 3%;热带成分的种占26. 1%,以热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主。表明该蕨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亲缘性,是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3)该区以土生蕨类群落类型为主,树生蕨类与石生蕨类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物种丰富度在800-1 500 m处最高。  相似文献   

13.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现已知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7科,73属,173种,分别占重庆蕨类植物科的86.05%、属的66.97%、种的44.47%;(2)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6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个,含4种以上的优势属15个;(3)地理成分复杂,在科、属的水平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分别占总科属数的82.61%和74.51%,而种的地理成分则以温带性质为主,占总种数的51.21%,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以及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4)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鹤北地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捷  胡秉坤  杨逢建  徐辉 《植物研究》2001,21(3):360-364
鹤北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10 科, 412 属, 978 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14 科18 属41 种, 裸子植物只有1 科4 属6 种, 被子植物有95 科390 属931 种。其植物区系成分特征为:(1)植物种类繁多;(2)区系成分丰富;(3)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4)存在许多孑遗种;(5)区系主要是北温带性质, 具有"南北混合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巴山地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和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蕨类植物34科,79属,289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在属的水平上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约占总属数的60.87%,温带成分占39.13%,而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仅占总数的8.77%,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为91.23%,在温带成分中,东亚成分突出,加上中国特有成分共占总数的86.67%,显然应是东亚区系的一部分,因此巴山蕨类植物区系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垂直分布可以划分3个带,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m。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3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6科66属119种,裸子植物7科8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28属10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17属83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11属173种)。(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及茜草科Rubiaceae为主。在科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主要以少寡种的科、属为主,分别占67.88%、91.7%。(3)该区蕨类植物在属的组成上也较为分散,以5个种以下的属为主,占比为93.94%。(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8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80个科,占总科数的50.96%,而蕨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的科有23个,占蕨类总科数的63.89%;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热带成分有365属,占总属数的68.10%,而蕨类植物有7个类型及1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4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0.61%。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资料收集及野外调查, 得出幕阜山脉地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6科72属261种, 具有一定的东西过渡性, 为鳞毛蕨-铁角蕨植物区系, 最大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 (29种)。其中, 庐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高(224种), 以铁角蕨属(Asplenium)为主; 幕阜山的物种密度较大(2.09种/km 2), 以卷柏属(Selaginella)为主; 九宫山以瓦韦属(Lepisorus)为主; 三者共通种有95种, 新特有现象较丰富。该区属种分化限制明显, 表现在单种科、属及寡种科、属占总科数的60%及总属数的80%。从区系成分看, 该区科、属以热带成分为主, 科和属的热带性成分与温带性成分比值(R/T值)分别为2.6和2.3。与同纬度带山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的R/T值比较, 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带的蕨类植物属的R/T值在2.18-2.36之间; 种的R/T值为0.2, 为热带成分的5倍, 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 是罗霄山脉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与华东、华南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 表现出华东与华南两区系成分的交汇。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52%(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9.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对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区系分析。现已知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6科,71属,156种,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科、属、种分别占四川的69.2%、55.5%和21.4%;(2)物种具有古老性和特有性。残遗植物以及中国,四川特有种多;(3)物种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蓝山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表明:1)蓝山森林公园有蕨类植物13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28个科、59属.该区域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的44.44%,25.54%,5.35%;湖南蕨类植物的52.83%,39.60%,19.36%;2)科属的统计分析表明,蓝山森林公园的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蹄盖蕨属(Athyr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3)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综合表明该区是亚热带性质;4)在地区间比较中,得出该区归属于华中-华东大区,与西南、华南蕨类区系较易区别开来;在相似性系数比较中该区与西南地区相似性高于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