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绵阳地区野生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川绵阳地区野生猕猴抽样100只,分别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沉淀集印法检查粪便中寄生虫卵,监测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感染当地野生猕猴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8种,总感染率为78.0%,分别为:吸虫50.0%,毛尾线虫48.0%,蛲虫41.0%,钩虫32.0%,蛔虫26.0%,泡状带绦虫16.0%,球虫4.0%,后圆线虫4.0%,感染强度为毛尾线虫“++++”,蛲虫“++++”,吸虫“+++”,钩虫“+++”,蛔虫“++”,泡状带绦虫“+”,球虫“+”,后圆线虫“+”。表明该地区野生猕猴寄生虫感染较普遍,感染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毛发是评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慢性活性变化很好的样品,毛发皮质醇的提取方法非常重要。为保证毛发皮质醇提取过程的可靠性,实验使用了液氮冷冻研磨;设计了空白对照组(磷酸缓冲液(PBS))(n=3)、原管组(n=10)和新管组(n=10),以检验缓冲液、离心管对提取的潜在干扰;对同一动物样品(n =16)两次独立提取的结果及毛发皮质醇浓度与受到的极端攻击量(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间接指标)(n=16)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测量结果为0 pg/mg;新管浓度值与原管无显著性差异(F(1,19)=0.041, P=0.843,one-way ANOVA);两次独立提取结果高度正相关(r=0.893,P=0.000);皮质醇浓度与受到的极端攻击量中度正相关(r=0.591,P=0.008)。因此,离心管、缓冲液对实验没有显著性干扰,溶液中皮质醇来源于毛发样品;提取操作流程可靠,所得数据可信。  相似文献   

3.
野生猕猴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冯敏  江海声 《兽类学报》1996,16(1):7-13
本文通过在华南四省区对四个野生种群猕猴声行为的观察和现场录音,对它们的叫声声学特性,行为模式和其它个体对其相应的行为反应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并得出11种不同的声行为,这些声行为有相互不同的声学特性,不同的行为模式并引起其它个体相应的行为反应,从而起着通讯的作用。叫声在猕猴的声行为通讯中,一些借助视觉提示,至少以不同的刺激度来“表示”某一类事物,并得到个体间的“共识”有些甚至无需视觉提示而单独传递  相似文献   

4.
猕猴毛发皮质醇测量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是评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慢性活性变化很好的样品,毛发皮质醇的提取方法非常重要。为保证毛发皮质醇提取过程的可靠性,实验使用了液氮冷冻研磨;设计了空白对照组(磷酸缓冲液(PBS))(n=3)、原管组(n=10)和新管组(n=10),以检验缓冲液、离心管对提取的潜在干扰;对同一动物样品(n=16)两次独立提取的结果及毛发皮质醇浓度与受到的极端攻击量(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间接指标)(n=16)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测量结果为0pg/mg;新管浓度值与原管无显著性差异(F(1,19)=0.041,P=0.843,one-wayANOVA);两次独立提取结果高度正相关(r=0.893,P=0.000);皮质醇浓度与受到的极端攻击量中度正相关(r=0.591,P=0.008)。因此,离心管、缓冲液对实验没有显著性干扰,溶液中皮质醇来源于毛发样品;提取操作流程可靠,所得数据可信。  相似文献   

5.
6.
科学分析动物种群增长动态,合理确定环境容量是管控城市半野生动物种群激增危害的根本途径。本文对贵州贵阳黔灵山公园半野生猕猴种群特征、种群增长、环境容纳量以及猴群对公园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较之野生种群,园内栖息种群密度高、猴群大。现有8个稳定猴群共计1067只[最小群:47只;最大群:226只,平均:(133±67)只],总体雌雄性比为1.33;全区种群密度约达251只/km2,但猴群主要栖息于游道及其周边,导致主分布区密度高达 2134只/km2;(2)种群增长迅速、繁殖力旺盛。自1992年以来,种群呈指数型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08%,增长函数为y=30.6789*exp[(x-1987)/8.7894+ 64.0193),当前种群总体年龄结构为成年猴>青年猴>幼年猴,虽青幼个体数量较成年个体少,但成年雌雄性比达到1.50,性成熟个体较多,有效种群数大,仍保持旺盛的繁殖力;(3)种群Logistic增长曲线(y=792/(1+2.8495E+183*exp-0.2104x)表明园内环境容量(K值)为792只,与该区猕猴伤人事件频率曲线进入高位平台期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文中还对猴群栖息对当地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监测表明,种群过大且集中栖息导致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猴冲突、公共健康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建议应通过节育、分流等相关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即400只左右为宜。本文可为黔灵山公园猕猴保护管理及其他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灵长类学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之后,而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猕猴(Macaca mulatta)是世界及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在中国境内分布于17个省(市、区),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迄今为止,学者们已对猕猴进行了包括地理分布、种群动态、食性、社会生态、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对国内有关猕猴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综述,以期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汇总,梳理关于猕猴的研究线索与动态,并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雄性猕猴血清中促黄体素的分泌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促黄体素(LH)体外生物测定法,对不同年龄组雄性猴血清中促黄体素分泌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幼年组为5.4±1.7ng/ml,成年组为45.6±12.8ng/ml,老年组为69.2±21.5ng/ml。提示雄性猕猴LH分泌模式与人很相似。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的天坛山管护区,基于个体识别和野外跟踪,观察了一个野生太行山猕猴群(王屋1群, WW-1)的社会结构,采用随机取样法(Ad libitum sampling)记录了该群内成年个体之间、母系单元之间的竞争行为过程,进而依据"David得分法"构建了WW-1群内成年个体及母系单元间的优势等级, 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Instantaneous andscan sampling)记录了成年个体到达投食区的移动顺序, 分析了平均移动序位与社会顺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WW-1群体大小为41只个体, 由7个成年雄性和13个成年雌性以及21个未成年猕猴组成, 群内的成年雌性个体分别隶属于3个母系单元; 2)群中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年雄性、亚成年雌性、青少年雄性、青少年雌性、婴幼猴雄性、婴幼猴雌性的比例为1∶1.86∶0.29∶0.43∶0.86∶1.29∶0.14∶0, 且未成年个体占全群的51.2%; 3)WW-1群表现出严格的优势等级结构, 成年个体优势顺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豁鼻>次红>白鼻>痞子>红脸>尖脸>小白脸>皱眉>光鼻>长毛>黑颊>小不点>斑点>斑眼>灰头, 母系单元间的优势顺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红脸单元>长毛单元>斑点单元。研究结果提示, 太行山猕猴的社会结构为多雄多雌型; 成年雄性个体之间优势等级较成年雌性严格, 而成年雌性的社会顺位受所在母系单元社会顺位的影响; WW-1群的α位为成年雄性, 其在获取资源上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11.
藏酋猴精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间首次对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藏酋猴的精子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藏酋猴精子在大体结构上,如头的形状,顶体大小,核的结构等,与猕猴属其它种类相似,其主要特征是顶体发达,总长(79.96±0.29)um,及头长(5.97±0.05um),尾中段(11.98±05um)与尾主段的长度(62.01±0.32um)与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及猕猴属其它种类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果表明藏酋猴与红面猴应分属于不同的种组,与Fooden关于藏尊猴分类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TRBC受体不同于已知的全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CD3/TCR复合物,CD5,CD6和CD7。CD2分子不参与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也不是介导E花结的唯一分子。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质与TRBC玫瑰花结和E花结的形成有关,其中有的分子为E受体和TRBC受体所共有。因此,很可能有不同于CD2的分子参与了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植物对水分胁迫(包括干旱、盐害和低温)响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水分胁迫中诱导的植物基因产物的种类、功能及其相关的基因工程作一简要的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野生和栽培马蹄金抗旱性比较及其抗旱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鉴别野生和栽培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的抗旱性,探讨其抗旱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对野生和栽培马蹄金进行了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系统测定了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NO2- /NO3-含量以及总DNA片断化程度。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在抗旱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野生马蹄金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升高幅度,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及积累速度均高于栽培马蹄金,而叶片含水量下降的程度、DNA片断化程度低于栽培马蹄金,其中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NO2- /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差异尤其显著,野生马蹄金叶片内的NO2- /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栽培马蹄金,二者最大含量分别相差10和2.2倍。研究结果说明了野生马蹄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栽培品种;在干旱逆境下马蹄金叶片内的NO2 /NO3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内源NO的变化,内源NO浓度的高低可能是野生和栽培马蹄金不同抗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蚕豆 ( Vicia faba L.)根中 ABA的定位结果表明 ,在原分生组织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基本分生组织或伸长区前部皮层细胞的质膜附近有较多的金颗粒标记 ,维管柱特别是维管组织的质外体中发现有大量金颗粒标记。伸长区中部及根毛区细胞也有较多的金颗粒标记。水分胁迫可导致初生分生组织或伸长区前部细胞金颗粒标记密度大增 ,伸长区中部及根毛区细胞的金颗粒密度也明显增加。对根中 ABA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分布及其与运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为 ABA有可能作为由根向地上部分传递的逆境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栽培与野生射干的药材性状、根茎及根的粉末特征、组织特征、薄层扫描、薄层层析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质量基本一致,为推广应用人工栽培射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野生和栽培防风根系的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智  刘鸣远 《植物研究》1997,17(3):344-347
研究了野生和栽培防风根系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形态上,栽培防风根系颜色较浅,侧根较多。在内部结构上,二者大致相同。二年生栽培防风主根与野生多年生防风主根中油室数目、韧皮部/木质部相近,建议生产上适当采收二年生植株根系。  相似文献   

18.
野大豆种群转座子和转录因子的多样性和分子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理一直是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长期争论的核心课题。根据适应逆境的生态学和分子生理的最新进展,设想逆境诱导转座子的转座,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随即改变一系列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抗性种群快速适应形成;由此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进化理论。从黄河入海口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盐渍种群植株DNA扩增到一段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DREB)序列,称为GsDREB1。克隆了一个全长的类Gypsy逆转录转座子整合酶基因序列,称为GsINT。种群内各植株该序列有多个拷贝,植株间存在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根据所得的这两个序列,设计并合成包括GsINT 5'上游保守序列的Gs-1等若干引物,试图检测野大豆基因组中GsDREB1的5'上游是否存在逆转录转座子整合酶序列。将GsDREB1标记为探针,Southern杂交表明用Gs-1为正向引物GmDR1为逆向引物所扩增的产物既是多拷贝而又与GsDREB1高度同源。这一对引物扩增和部分测序的结果暗示逆转录转座子有的插入DREB的5'上游,种群内外植株间显现两基因间隔长度的多样性。据此提出抗性种群形成即适应进化分子机理的下列假说。正常种群主要由非抗性普通植株组成。当环境发生变化处于逆境条件时,种群内植株转座频率大大增加。转座子非定向地插入基因组。多数突变中性,不影响表型。少数插入到转录因子的5'上游或其编码区,可促进或阻抑其表达,由此引发转录因子所控制的抗性基因网络表达的增加或减少,抗性相应增加或降低。总的结果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积累包括高抗性植株在内的有各种抗性水平的个体;对逆境敏感的个体不断地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但逆境不断诱导其产生,少数植株有可能利用逆境减弱的较短时间完成发育得以生存下来。此假说可以解释逆境条件下的植物种群为什么能快速形成而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又为什么抗性种群在高抗性植株产生的同时有时存在敏感植株。逆境促进的转座改变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可能是植物生理和形态快速进化的一般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细小血管中,由于血细胞明显的趋轴效应,管中的血液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即具有血细胞的核心区和邻近管壁和血浆层。应用两相分层流模型,研究在相同的流量和管径下,当核心区中的血液分别为牛顿流体和Casson流体时,不同的血浆层厚度对细小血管壁剪应力和剪应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浆层的存在对壁剪应力和壁剪应力梯度有较大影响,当血浆层厚度仅为血管半径的1%和3%时,壁剪应力梯度分别下降约10%和20%。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报道黄斑蓝子鱼受到短暂(4min)浅水应激后鱼体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及应激后20、40、60、80min时的恢复情况,以及牛磺酸的抗应激作用。结果表明,浅水应激后,该鱼血清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P0.05),从应激前的(2.00±0.22)ng/mL达到应激后的(15.12±1.04)ng/mL,之后逐渐恢复到应激前水平;皮质醇和胆固醇浓度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在应激后20min达到最大值(7.10±0.38)mmol/L,是应激前(2.15±0.02)mmol/L的约3.5倍(P0.05)。应激后60min时,脑中HSP70 m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应激前的11.54倍(P0.05)。0.02‰牛磺酸浸泡能够显著降低蓝子鱼应激后的血清肾上腺素和葡萄糖水平以及脑HSP70 mRNA表达量(P0.05)。结果说明,交感神经-嗜铬组织系统可能是黄斑蓝子鱼的急性应激途径之一,鱼体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来提高血糖浓度以满足应激时的能量需求,同时通过提高细胞HSP70的表达水平来增强鱼体的保护作用;牛磺酸具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