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COX-2与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性,通过体外酶反应筛选实验,测定姜黄素、青藤碱、牡荆素、芹菜素对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的活性抑制作用,使用选择性指数(COX-1的IC50/COX-2的IC50)评价其COX-2活性的选择性,该实验结果显示:这四种物质对COX-2选择性指数依次为:牡荆素128. 71、姜黄素16. 24、芹菜素8. 45、青藤碱3. 55。并首次用分子对接相关数据中对接分子的对接内能及其与分子酶结合能差异性大小比较,评价了这四种物质对COX-2选择性活性,所得分子选择性结果与体外酶反应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抑制活性和对COX-2选择性指数综合评价,牡荆素为较优化合物,可作为新的对COX-2有更高选择性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5)
探索黄酮类化合物抗环氧合酶-2的分子机理,筛选鸡血藤中选择性抗环氧合酶-2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应用Autodock 4.2软件对环氧合酶和环氧合酶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建立阳性抑制剂结合自由能与抑制活性关系模型,并筛选鸡血藤中选择性抗环氧合酶-2的黄酮类化合物。阳性抑制剂与环氧合酶的对接模型R2分别为0.96997和0.84171,建立了预测能力较好的对接模型,可用于指导环氧合酶抑制剂的筛选。筛选结果表明,3',4',7-三羟基黄酮、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具有较强的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活性,可作为母体用于新型抗炎药物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流行病学、药理学动物模型和体外药理学三个方面列举了COX-2作为肿瘤发生限速步骤的证据,分析了COX-2促进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探讨COX-2同时表达于炎症和肿瘤的意义,最后对COX-2与肿瘤发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4.
吴吉英白玉霞斯日棍其其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8):1225-1228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X-2的表达与卵巢癌生物学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12例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卵巢肿瘤、70例卵巢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70例卵巢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62例,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COX-2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与病理类型无关。结论:COX-2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可作为观察卵巢癌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癌中上调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 5组 ,增生期组 2 5例 ,分泌期组 2 5例 ,内膜炎组 2 5例 ,非典型性增生组 2 3例 ,子宫内膜癌组 34例 ,应用免疫组化和定量RT PCR方法 ,检测其中Cox 2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结果 6 7%的子宫内膜癌表达Cox 2 ,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子宫内膜癌组的Cox 2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四组 (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 :增生期组 5 4 6± 0 12 3,分泌期组 3 2 0± 0 176 ,内膜炎组 4 78± 0 12 ,非典型性增生组 6 10±0 2 5 ,子宫内膜癌组 8 70± 0 93,相应mRNA含量依次为 92 8± 8 2 2fpg/ μg ,6 4 9± 11 0 8fpg/ μg ,79 4± 5 83fpg/ μg ,2 99 3± 10 6 8fpg/ μg ,4 93 0± 2 9 5 8fpg/ μg)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内膜癌中 ,高分化细胞Cox 2表达高于低分化细胞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非典型性增生组Cox 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和内膜炎组 ,增殖期组Cox 2表达高于分泌期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ox 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为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预防和化疗的辅助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一重要的限速酶,COX-2的过度表达及其前列腺素产物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致癌物的代谢,减弱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调节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环氧合酶非依赖抑癌途径,对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响等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为针对COX-2的抗肿瘤策略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一重要的限速酶,COX-2的过度表达及其前列腺素产物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致癌物的代谢,减弱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调节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环氧合酶非依赖抑癌途径,对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响等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为针对COX-2的抗肿瘤策略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5-脂氧合酶酚类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7个抗5-脂氧合酶阳性酚类抑制剂分子库,利用Autodock 4.2和iGEMDOCK 2.1软件包对受体与抑制剂进行模拟对接研究并计算结合自由能。结果:用Autodock 4.2、iGEMDOCK 2.1计算得到的结合自由能与抑制剂的抑制活性之间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它们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856 64和0.784 41,标准误差(SD)分别为0.430 92和5.323 35,P值分别为0.002 79和0.007 98;配体与受体之间形成的氢键在决定配体在受体活性部位的构象及定位中起重要作用,但两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为范德华作用力;具有碳氧双键及与该双键共轭的碳碳双键的多环酚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5-脂氧合酶活性。结论:Autodock 4.2比iGEMDOCK 2.1预测抗5-脂氧合酶酚类抑制剂的能力强;具有碳氧双键及与该双键共轭的碳碳双键的多环酚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5-脂氧合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5-脂氧合酶(5-Lox)抑制剂齐留通及Cox/5-Lox双酶抑制剂利克飞龙对酒精相关性口腔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66只C57BL/6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4NQO组)、阳性对照组、齐留通干预组、塞来昔布干预组和利克飞龙干预组。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饮用50μg/m L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溶液16周后,阳性对照组及各干预组以8%酒精溶液代替饮用水喂养8周,同时开始分别用三蒸水和同等药量的齐留通、塞来昔布、利克飞龙(100 mg·kg-1·d-1)灌胃8周;于24周处死动物,取舌行组织病理学观察、BrdU免疫组化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舌组织中5-Lox、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饮用酒精后,口腔癌发生率从16.7%增加到58.3%,5-Lox、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癌组织中BrdU阳性率显著升高。齐留通干预后,口腔癌发生率(41.7%)显著降低,5-Lox表达显著减少,Cox-2表达显著增加,Brd U阳性率显著降低;塞来昔布干预后,口腔癌发生率(50.0%)显著降低,Cox-2表达显著减少,5-Lox表达显著增加,BrdU阳性率显著降低;利克飞龙干预后,口腔癌发生率(25%),Brd U阳性率与阳性对照组、齐留通干预组和塞来昔布干预组相比均显著降低,5-Lox、Cox-2蛋白表达比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酒精促进口腔癌变的过程可能与5-Lox和Cox-2的表达上调关系密切;齐留通和塞来昔布可以分别抑制5-Lox和Cox-2活性,使口腔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利克飞龙对口腔癌的抑制作用优于齐留通和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11.
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苦参EtOAc提取部分进行了分离,分得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sophoraflavanone G(Ⅰ),忽布素(Ⅱ),β-谷甾醇(Ⅲ),其中化台物Ⅰ为首次自苦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以枇杷叶为原料,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最佳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6.92%。 相似文献
13.
MK-801抑制福尔马林实验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2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鞘内注射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福尔马林实验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MK-801对福尔马林实验引起的第1相缩足反射仅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第2相缩足反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这种行为学的变化相对应,MK-801可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实验引起的脊髓背角COX-2表达的增加,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MK-801的剂量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在福尔马林实验中,NMDA受体的活动是引起脊髓背角COX-2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其发生机制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是研究重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淋巴转移、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COX-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的深入,COX-2已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新的靶点。近年来,针对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等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因此,以COX-2为特异靶点的治疗策略有望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几种不同黄酮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查尔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LOX)的抑制作用,并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不同结构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抑制作用的结构-活性抑制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黄酮化合物均可对LOX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橙皮苷外,它们的抑制效果均与加入量成正比,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它们对LO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芦丁>槲皮素>根皮素>大豆黄素>异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素,而橙皮苷的最大抑制率为0.47 μg/mL时的45.1%.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十二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兔心肌中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的动力学,表明它们都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的,并且还给出了它们的抑制常数Ki值;从Ki值大小可知,黄酮甙元比它们的相应甙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方法】构建了4个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和拟南芥的P450还原酶基因(ATR)融合表达质粒:SUMO-CsF3'H[7-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7-517]::ATR2[75-711]3 AA和SUMO-CsF3'H[28-517]::ATR2[75-711]3 AA,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菌株TOP10、DH5α和BL21,获得12个转化菌株S1–S12;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 YES-Dest52-CsF3′H,转化酵母菌株WAT11,得到转化菌株S13;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ES-URA-CsF3′H,及茶树黄烷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与拟南芥黄酮醇合成酶基因At FLS的融合表达质粒pES-HIS-CsF3H::At FLS 9AA,二者共转化酵母菌株WAT11,获得转化菌株S14。【结果】转化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质粒的TOP10菌株S6在25°C条件下发酵,转化效率最高,能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分别转化生成287.93μmol/L圣草酚、131.76μmol/L二氢槲皮素和188.62μmol/L槲皮素。发酵菌株S13能分别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最多能转化生成734.32μmol/L圣草酚、446.07μmol/L二氢槲皮素和594.64μmol/L槲皮素。喂食S14发酵菌株5 mmol/L的底物柚皮素,在发酵36–48 h中,最多能生成1412.16μmol/L圣草酚、490.25μmol/L山奈酚、445.75μmol/L槲皮素、66.75μmol/L二氢槲皮素和73.50μmol/L二氢山奈酚。【结论】本研究首次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应用于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白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胆管癌石蜡包埋标本80例纳为胆管癌组,另取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6、COX-2、VEGF的表达情况并做比较,分析胆管癌组织中VEGF、COX-2、IL-6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胆管癌组织中VEGF、COX-2、IL-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胆管癌组的VEGF、COX-2、IL-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中VEGF、COX-2、IL-6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其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的胆管癌患者的VEGF、COX-2、IL-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的胆管癌患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胆管癌组织中VEGF与COX-2、IL-6呈正相关(P0.05),COX-2与IL-6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IL-6、COX-2、VEGF均呈现高表达,并与胆管癌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检测IL-6、COX-2和VEGF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肺损伤是指各种致病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因素)作用于肺脏组织而引起的肺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肺功能的改变,多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了肺损伤的过程.环氧化酶-2(COx-2)为一种诱导酶,当细胞受到炎症等刺激时可高表达,是炎症介导的细胞毒性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损伤中,COX-2表达增多的现象提示COX-2在肺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OX-2作为肺损伤的治疗靶点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