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0例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1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分析三者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对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HCC患者术前VEGF、HMGB1及HIF-1α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化程度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随访1年,240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42%(61/2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甲胎蛋白≥400 μg/L、血管侵犯和VEGF、HMGB1、HIF-1α升高为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VEGF、HMGB1、HIF-1α单独预测。结论: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升高与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有关,三者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7例,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化疗不敏感组(38例)和化疗敏感组(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PN、HSP90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Wip1 mRN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因素。随访3年,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化疗敏感组比较,化疗不敏感组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Ⅳ期和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3年,137例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15.33%(21/13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OPN、Wip1、HSP90α水平升高与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下降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海地区135例NSCLC且行EGFR基因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突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GFR突变型组(64例)与野生型组(71例)。检测PLR、NLR、SIRI、HSP90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NLR、SIRI、HSP90α联合应用预测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效能。结果:EGFR突变型组血浆HSP90α水平高于野生型组(P<0.05),PLR、NLR、SIRI低于野生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腺癌、高HSP90α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P<0.05),高PLR、NLR、SIRI是保护因素(P<0.05)。PLR、NLR、SIRI、HSP90α预测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0.826、0.815、0.811,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青海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PLR、NLR、SIRI降低,HSP90α增高。联合PLR、NLR、SIRI,HSP90α对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后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行白内障Phaco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67例作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组,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黄斑水肿分为黄斑水肿组35例和无黄斑水肿组132例,另选取同期87名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Phaco后黄斑水肿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Phaco后黄斑水肿的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组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高于T2DM组(P<0.05)。167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Phaco后3个月黄斑水肿发生率20.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2DM病程延长、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HbA1c、sE-sel、HIF-1α、MCP-1升高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Phaco后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联合预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Phaco后黄斑水肿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大于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单独预测的0.768、0.775、0.773。结论: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升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Phaco后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E-sel、HIF-1α、MCP-1水平联合预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Phaco后黄斑水肿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6(klk6)、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PD轻度认知障碍(PD-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5例PD患者(PD组),根据修订的Hoehn-Yahr分级将PD患者分为早期组(1.0~2.5级,59例)、中期组(3.0级,65例)和晚期组(4.0~5.0 级,41例),根据是否存在PD-MCI将PD患者分为PD-MCI组(66例)和非PD-MCI组(99例),另选择同期72例于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klk6、HSP70水平,比较不同分组血清klk6、HSP70水平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发生PD-MCI的因素。结果:PD组血清klk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晚期组血清klk6水平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且中期组血清klk6水平均高于早期组(P<0.05),晚期组血清HSP70水平低于早期组和中期组,且中期组血清HSP70水平低于早期组(P<0.05);PD-MCI组血清klk6水平高于非PD-MCI组(P<0.05),HSP70水平低于非PD-MC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修订的Hoehn-Yahr分级晚期、高水平klk6是PD患者发生PD-MCI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HSP70是PD患者发生PD-MC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D患者血清klk6水平增高,HSP70水平降低与修订的Hoehn- Yahr分级增加以及PD-MCI有关,检测血清klk6、HSP70水平有助于评估PD病情以及PD-MCI风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三叶因子1(TFF1)、热休克蛋白70(HSP70)、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H)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PHC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9例以及未复发组34例。比较两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差异,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有血管侵犯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血管侵犯及术前TFF1、HSP70、ASPH高水平是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FF1、HSP70、ASPH联合检测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明显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704、0.713、0.707。结论:术前TFF1、HSP70、ASPH与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水平与肺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组),另选取50例COPD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和肺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与肺功能、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较COPD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升高,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升高与肺功能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均存在相关性,对COPD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1q对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5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无效组(32例)和有效组(153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5-HT、TNF-α、补体C1q水平,收集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TNF-α、补体C1q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价值。结果: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TNF-α、补体C1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5-HT较治疗前增高(P<0.05),TNF-α、补体C1q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低于有效组,血清TNF-α、补体C1q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高TNF-α、高补体C1q是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高5-HT是其保护因素(P<0.05)。联合5-HT、TNF-α、补体C1q三项指标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32、0.658、0.677。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抗抑郁治疗后无效患者血清5-HT偏低,TNF-α和补体C1q偏高,且与抗郁治疗无效有关,联合检测血清5-HT、TNF-α和补体C1q可预测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与糖脂代谢、肾功能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2DKD患者为T2DKD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选取我院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IF-1α、ChREBP和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FBG(2hFBG)、血红蛋白A1c(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2DKD患者血清HIF-1α、ChREBP水平与糖脂代谢、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ChREBP水平对T2DKD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T2DM组、T2DKD组血清HIF-1α、ChREBP、FBG、2hFBG、HbA1c、HOMA-IR、TC、TG、LDL-C、UACR水平依次升高,HDL-C、eGFR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KD患者血清HIF-1α、ChREBP水平与FBG、HbA1c、HOMA-IR、TC、TG、LDL-C、UACR呈正相关,与HDL-C、eGFR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ChREBP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T2DK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87、0.882,HIF-1α、ChREBP水平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T2DKD患者血清HIF-1α、ChREBP水平升高与糖脂代谢紊乱和肾功能降低有关,血清HIF-1α、ChREBP水平联合诊断T2DKD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连蛋白(zonul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l(MCP -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CD患者,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将CD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分别为42例、69例和51例,另选同期15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C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zonulin、MCP-1、HIF-1α与CDAI评分、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普拉梭菌相对丰度轻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与CDAI评分、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普拉梭菌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5)。联合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高于单独zonulin、MCP-1、HIF-1α的0.706、0.693、0.747。结论: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升高,且与CD疾病活动度增加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能是重度CD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的表达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ROP早产儿8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ROP轻度组(n=40)和ROP重度组(n=40),并选取同期健康早产儿为对照组(n=40)。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STAT3、HIF-3α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STAT3、HIF-3α水平与RO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RO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危险因素预测ROP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ROP轻度组、ROP重度组血清STAT3、HIF-3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ROP重度组高于ROP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STAT3、HIF-3α水平与RO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2、0.7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AT3、HIF-3α水平是ROP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06、3.21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AT3、HIF-3α水平变化在预测ROP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随着病情加重,ROP患儿血清STAT3、HIF-3α水平升高,该两项指标在预测ROP患者病情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应用Gensini评分法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将≤20分的30例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20~50分的45例患者分为中度病变组,≥50分的25例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依照PCI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79)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ox-LDL及HIF-1α的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病变组ox-LDL、HIF-1α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和轻度病变组(P<0.05),而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ox-LDL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PCI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HIF-1α、ox-LDL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前列腺素E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C-myc基因(C-myc)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作为肝细胞癌组,另选同时段健康人群50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前列腺素E2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P90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相对表达量,并对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肝细胞癌组研究对象(P<0.05);肿瘤体积<5 cm3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肿瘤体积≥5 cm3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浸及浆膜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未浸及浆膜的患者;低分化的患者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中、高分化的患者;Ⅰ+Ⅱ期的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低于Ⅲ+Ⅳ期的患者(P<0.05)。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三者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异常,而且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前列腺素E2、HSP90α、C-myc在肝细胞癌中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联合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对牙髓炎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水平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74例牙髓炎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87例。两组均接受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对照组使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填充,研究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填充。观察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咬合力、咀嚼效率、CD14、HIF-1α、CX3CL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VAS评分降低,咬合力增加,咀嚼效率提高, 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降低(P<0.05)。结论:牙髓炎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后采用氢氧化钙填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咀嚼功能,提升咬合力,调节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热休克蛋白9Oα(HSP90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H HIF-1α和HSP90α蛋白在65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HIF-1α和HSP90α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P<0.01),HSP90α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P<0.01)。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提示HIF-1α和HSP90α表达阳性程度呈正相关(r=0.536,P<0.01)。结论:HIF-1α和HSP90α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起协同作用,可能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性激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8例PCOS患者(PCOS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PCOS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161例)和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107例),另选择135例于妇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水平以及性激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COS组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01)。PCOS患者超重/肥胖组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T、TC、LDL-C、FPG、FINS、2hPG水平,HOMA-IR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1)。PCOS患者血清IMA、HIF1α水平与T、HOMA-IR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pin、IGF-1水平与TC、LDL-C、FPG、FINS、2hPG 、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水平均升高,IMA、HIF-1α、Vaspin、IGF-1均与PCOS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7例晚期NSCLC患者,均行抗PD-1治疗,根据治疗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67例)和疾病进展组(20例)。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AP、PDCD-5、TNF-α水平,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P、PDCD-5、TNF-α水平对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疾病控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AP水平降低,PDCD-5、TNF-α水平升高(P<0.05);疾病进展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AP、PDCD-5、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疾病控制组患者血清TAP水平低于疾病进展组患者,PDCD-5、TNF-α水平高于疾病进展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TAP水平以及远处转移是 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PDCD-5、TNF-α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治疗前血清TAP、PDCD-5、TNF-α评估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649、0.647、0.787。结论:晚期NSCLC患者抗PD-1治疗前血清TAP、PDCD-5、TNF-α与治疗疗效相关,可用于辅助评估抗PD-1疗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C类趋化因子5(CCL5)对该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EHS患者,入院时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善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检测。以康复或死亡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32例)和死亡组(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TNF-α、HMGB1、CCL5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院时体温、心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血钠、血钾、血钙、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指脉氧均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较高是EH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联合检测血清TNF-α、HMGB1、CCL5三项指标预测EHS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0.95CI)为0.869(0.739~0.975),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入院时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较高是EHS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上述三指标对患者的死亡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创面肉芽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rh-bFGF凝胶治疗,实验组给予湿润烧伤膏联合rh-bFGF凝胶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率、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创面肉芽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肿胀、疼痛、红斑、水疱、渗液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与实验组的5.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rh-bFGF凝胶治疗相比,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浅Ⅱ度烧伤患者可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还可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创面肉芽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多点针刺对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热休克蛋白90(HSP90)、食欲素A(OX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n=55例)及对照组(n=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点针刺,时间分别为:术前30分钟(采血后)、术后4-6小时、术后两天,每日两次,每次留针30 min;取穴为双侧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合谷、百会、印堂穴。检测两组术前30分钟(针刺前)、术后30分钟、术后第3 d的血清NO、MPO、HSP90、OXA水平的变化;记录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肛门自主排便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观察术后48 h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0 min,与术前相比较,NO、MPO、HSP90升高,OX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与术后30 min相比较,NO、MPO、HPS90下降,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与术后30 min相比较,OXA升高,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及腹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针刺可显著促进全麻LC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及腹痛缓解;显著降低全麻LC术后患者血清NO、MPO、HSP90水平,升高血清OXA水平。我们推测,OXA信号通路增强,可能是多点针刺治疗全麻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