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衰弱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R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比衰弱组、非衰弱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38例老年RA患者有91例存在衰弱,47例无衰弱。根据是否衰弱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91)和非衰弱组(n=47)。衰弱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CD3+、CD4+、CD4+/CD8+低于非衰弱组,CD8+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低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衰弱可以增加老年RA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还可导致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63例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及痛风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组。同时选取6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身心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结果:RA组及GA组身心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RA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C3)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少于GA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及补体4(C4)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差,易出现炎症、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程度较深,免疫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粘蛋白1(MUC1)、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到2021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包括轻度组患者50例与中重度组患者28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MUC1、SCD-1、NLRP3水平与凝血指标,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三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HGB)对比无差异(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血清MUC1、SCD-1、NLRP3含量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对比也存在差异(P<0.05)。在病例组中,Pearson 分析显示血清MUC1、SCD-1、NLRP3表达水平与凝血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显示MUC1、SCD-1、NLRP3等都为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随有血清MUC1、SCD-1、NLRP3的高表达,也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MUC1、SCD-1、NLRP3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微循环指标[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期峰值速度(EDV)以及收缩期峰值速度(PSV)]、MMP-1、MMP-3、类风湿因子滴度(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RI、MMP-1、MMP-3、CRP、RF、ESR、ASO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EDV、PSV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痹胶囊可有效缓解RA病情,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MMP-3、MMP-1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0例作为抑郁症组,另选取同期精神健康老年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将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30)、重度组(n=28),比较不同分组研究对象血清ghrelin、NLRP3水平变化。另根据老年抑郁症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未损害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发生损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hrelin、NLRP3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轻度组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中度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轻度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大生活事件(意外事故、破产、至亲去世等)、合并糖尿病、血清ghrelin水平、独居、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以及社会支持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NLRP3炎症小体、ghrelin单独以及联合诊断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23(0.506~0.922)、0.782(0.619~0.917)、0.863(0.721~0.981)。结论: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呈高表达、ghrelin水平呈现低表达,二者均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二者水平可辅助诊断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保护素DX(PDX)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诱导RA大鼠模型,建模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2):正常SD大鼠;RA组(n=12):RA模型大鼠;低剂量PDX处理组(n=12,L-PDX组):接受10 μg/kg/d PDX治疗的RA模型大鼠;高剂量PDX处理组(n=12,H-PDX):接受20 μg/kg/d PDX治疗的RA模型大鼠。各组大鼠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A、IgG、IgM、TNF-α、IFN-γ、IL-4和IL-10的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大鼠踝关节病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或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Bcl-2、Bax、LC3-I、LC3-II和Becline-1的表达。结果: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的关节炎指数(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炎性细胞浸润、软骨破坏程度及滑膜上皮细胞增生减轻。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均降低(P<0.05)。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的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均降低,IL-4和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和Bcl-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而Bax、LC3-II/LC3-I和Becline-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DX可有效减轻RA大鼠症状,其机制与调节B淋巴细胞活化和体液免疫、纠正Th1/Th2失衡、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潘昉祝丽华王倩孙巍贾会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7):3287-328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以16例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6例正常人及该30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D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在活动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DF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注射罗格列酮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小鼠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经尾静脉注射重组鼠源促红细胞生成素5.0 mg/kg与罗格列酮5 mg/kg 100 μL,模型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检测细胞免疫功能与Caspase-3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的肿瘤体积高于治疗第1 d(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低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治疗第14 d与治疗第28 d的脾脏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比例对比高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高于红细胞组(P<0.05)。红细胞组与罗格列酮组治疗第14 d与治疗第28 d的脑黑质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罗格列酮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结论:注射罗格列酮在多发性骨髓瘤小鼠的应用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脑黑质Caspase-3的表达,同时也能促进小鼠体重恢复,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肠上皮化生组织及31例异型增生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组织(P0.01);PIG1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明显表达下调,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胃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PIG11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拔河针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改良拔河针法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改良拔河针法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分别于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改良拔河针法组临床有效率86.67%,略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拔河针法组治疗后3个月的ODI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普通针刺法相当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或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PDN)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老年R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EF组(n=28)、MTX组(n=28)、LET+PDN组(n=28)、MTX+PDN组(n=28),治疗3个月后统计四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VAS评分、RF、晨僵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MTX组和LEF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MTX+PDN组与LEF+PDN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MTX+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MTX组(P0.001);LEF+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EF组(P0.001);MTX+PDN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57%,高于LEF+PDN组的4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26,P=0.119)。结论:四组对RA均有治疗效果,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且服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0 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治疗前后MMP-3、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39/43)比65.12%(2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缩短,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A、抗-CCP抗体、抗Sa抗体、AKA、ANA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7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R1、CD59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RF、CRP、ESR、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R1、CD59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分组,将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35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将65例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并对比三组受检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比有差异,且活动期组CD3+、CD4+、CD4+/CD8+水平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低,CD8+水平较高(P<0.05);三组受检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且活动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低,血小板水平较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4+/CD8+、血红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CD8+、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4+/CD8+升高、血红蛋白升高及血小板降低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活动期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且与其活动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以CD4+/CD8+升高、血红蛋白升高及血小板降低情况可独立判定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因此临床上对于上述指标升高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及时改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3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Ig G、Ig A、Ig M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DAS-28积分和症状体征指数积分,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DAS-28积分、症状体征指数积分、CRP、RF、ESR、CD8+及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CD3+、CD4+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数积分、DAS-28积分、RF、CRP、ESR、CD8+及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D3+、CD4+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明确,有助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