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丘陵山地红壤广泛分布于我国江南,由于地处优越的自然生物气候条件,而成为发展柑桔等亚热带果树的重要基地。然而,这些园地土壤仍不同程度表现出自然土壤的基本特性,即所谓的“瘠、酸、粘、旱”,故改良红壤,促进土壤熟化,是创造柑桔高产、稳产、优质的基本条件之一。为此,探讨红壤柑桔园土壤熟化问题,是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红壤果园土壤改良熟化,是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作者曾对柑桔、龙眼、菠萝等果园的土壤熟化进行过研究[1-5]。近年来,着手探讨荔枝的上述问题,旨在为制定红壤丘陵荔枝园的土壤改良熟化以及高产优质的培肥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系此项研究的部分内容,初步报道了红壤丘陵地高低产荔枝园土壤化学性状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壤柑桔园土壤熟化与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垦植年限红壤權柑园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讨论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土壤酶活性与红壤柑桔园土壤熟化度的相关性,以及土壤酶在红壤果园土壤定向培肥进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作为红壤柑桔园土壤热化度的重要指标,进而探讨了以土壤酶活性指标作力表征红壤果园土壤熟化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南靖地处南亚热带,大部分属红壤丘陵山地,具有发展柑桔等亚热带果树生产的优越生态条件,许多自然条件理想的丘陵柑园已取得高产稳产优质的经济效果。然而,生态条件的某些因素(诸如水湿、温热、土壤等)在局部地区对柑桔生长结实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必须予以改造方能充分发挥柑桔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红壤果园土壤熟化与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热带果区大多分布于红壤丘陵地,由于红壤具有强烈的富铝化作用,对其果园土壤的改良熟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果树业的发展。业已证明,红壤果园土壤熟化与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研究亚热带红壤果园土壤熟化规律及定向培肥途径,对提高果树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5—198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红壤柑桔园采用有机和无机肥料配施,明显改善果园土壤性状,既可增强多种土壤酶活性,又可使土壤养分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红壤柑桔园有机肥的施用量(指氮素)占总施肥量的一半左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下丘陵赤红壤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几种植被下丘陵赤红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丘陵赤红壤的结构随着植被的演退而退化.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容重增加和较大孔径的孔隙减少.自然赤红壤容重增加、较大孔隙减少更为明显;耕型赤红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表土砂化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揭示,由植被演退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减少,是丘陵赤红壤结构退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的种植,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本文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是福建省柑桔全爪蠕(红蜘蛛)Panonychus eitri MeGregor的优势种天敌,控制作用显.已在我省柑桔产区大面积应用成功。为了使柑桔全爪蠕生物防治持续发展,古螨瓢虫自然种群基地的建立至关重要.本将多年来在闽清白中柑桔场、福建农业大学金山柑桔园、福州北郊峙头柑桔场、长泰柑桔园等地进行食螨瓢虫自然种群基地建立的研究,进行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10.
广西典型土壤上不同林分的土壤肥力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山地黄壤、棕色石灰性土、赤红壤3种类型土壤上不同林分林下0—30cm土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量N、P、K,速效N、P、K及CEC(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因子的比较和综合评价,研究了3种类型土壤不同林分下的肥力演变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不同,山地黄壤上松木林和成年桦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自然林的2.55和3.16倍,而新植桦林土壤速效养分明显高于自然林;棕色石灰性土上任豆林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CEC含量均为较高,而枇杷林的pH值明显比另外3种林分的低;赤红壤上种植第2代的速生桉林碱解氮含量明显比马尾松针阔叶自然林低,而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均略高于自然林。不同类型土壤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地黄壤上自然林松林西南桦林;棕色石灰性土4种林分土壤的综合评价是任豆林≈竹林枇杷林=银合欢;赤红壤上马尾松针阔叶自然林≈第2代速生桉林。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对中国果园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是维持土壤基础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推动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有关生草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定量改变,及其对果园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共搜集了1990—2020年间发表的62篇文献,定量分析土层深度、生草种植年限和生草植物种类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果园生草对中国果园可持续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1990—2020年间,与不生草果园相比,果园生草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可分别提高18%、11%、27%,土壤容重降低20%;当气温低于10 ℃时,果园生草可使土壤温度增加23%;当气温高于10 ℃时,果园生草可使土壤温度平均降低8%左右。与一年生草相比,果园连续多年生草,无论是自然生草,还是人工生草,都显著提升了果园土壤质量、产量和果实品质(如可溶性固形物)。因此,果园长期生草对中国果园可持续生产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2个苹果园和2个葡萄园根际捕食线虫真菌2年的季节性变化调查,共分离到199个捕食线虫真菌菌株,隶属3个属16个种,Arthrobotrysdactyloides分离频率最高,其次是A.oligospora,A.conoides和Stylopagesp.。捕食线虫真菌的数量在晚春夏初最丰富,秋季次之,冬夏最少。通过统计分析,捕食线虫真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线性相关,而与线虫总数S形相关,与土壤湿度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邓泽龙  金代钧   《广西植物》1997,17(4):379-382
本文报道了马尼拉草生态习性、生长特性的观察和建坪的技术措施研究。证明马尼拉草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坪块、绿期长、耐践踏的优良草种,其建坪技术措施是:合理选择铺植方式,把好整地、改土、植栽、管理技术关,就可在广西各地建成景观效果佳的草坪。  相似文献   

14.
渭北塬区不同龄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卓亭  张蓓蓓  张掌权  周旗  郑晖 《生态学报》2015,35(21):6965-6973
以渭北塬区塬面5、10、15和20龄苹果园为对象,距树干1.0、1.5、2.0 m处用土钻法分层采集0—30 cm土样,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平行测定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分析不同龄果园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与土壤碳、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真菌数量随树龄增大而增加,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农田相比,各龄果园放线菌数量及5龄和20龄果园细菌数量偏低,10龄和15龄果园细菌数量偏高;各龄果园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就相同深度土层而言,真菌数量随果园年限增大而增加,细菌则以10龄和15龄果园较多,同深度土层的放线菌龄间差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沿树干向外的径向水平方向上,真菌数量随果园年限的增加相应增多;10龄和15龄果园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高于5龄果园和20龄果园。5龄果园土壤总氮有沿树干向外、沿表层向下逐步降低的趋势,果园从5龄经10龄到15龄,其"高氮点"则逐步向外、向下移动。塬区果园土壤C∶N比偏低。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湾苹果产区老果园与连作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树泉  沈向  毛志泉  尹承苗  王峰  王青青 《生态学报》2010,30(16):4445-4451
应用类群多样性、类群丰富度、个体密度和功能类群指数等群落参数,于2009年5-10月分3次对环渤海湾苹果栽植区老果园不同位置和连作果园取样研究了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苹果连作对果园土壤生物环境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连作果园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对功能类群指数的统计表明,苹果连作明显改变了果园土壤中植物寄生性线虫r-选择和k-选择的比例,与自由生活线虫比较,连作对植物寄生线虫影响更明显;连作提高了果园的土壤线虫PPI/MI,说明连作对果园土壤健康的扰动最大;土壤不同食性线虫数量统计结果显示,环渤海湾苹果栽植区植食性线虫数量未达线虫伤害阈值,线虫不是引起环渤海湾地区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邹邦基  王海廷 《生态学报》1990,10(3):226-230
采集2887个样品分析制图,揭示出大庆地区土壤有效态Cu、Zn、Fe、Mn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对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微量元索含量和有效性做了分析评价,肯定了大多数土壤普遍缺Zn和一定程度上Fe、Mn供给不足,是营养障碍发生的直接土壤因素。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导致微量元素供给不足的原因;土壤沙化、盐碱化、高pH值、多石灰质和重碳酸盐等起主导作用。提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推行合理种植制度、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及选择栽种耐缺植物种和品种等整治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典型苹果园地深层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黄土高原6个苹果生产基地县21个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县区果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6个试点21个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全量分别为0.54、0.53和6.79 g/kg,土壤氮磷钾速效量分别为102.66、7.95和102.75 mg/kg,不同苹果产区果园土壤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差异明显,除全氮含量外均以中部高塬黑垆土苹果产区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最高,而以北部丘陵黄绵土苹果产区最低.(2)不同苹果产区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特征类似,除全钾和速效氮外其余养分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具有明显“表层积聚效应”.(3)6个试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呈现缺或较缺,土壤速效氮含量丰富或中等或缺,土壤速效磷含量中等或缺,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或较丰富,应该增施有机肥,氮磷肥配合,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植被恢复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国勇  高成杰  李昆 《生态学报》2015,35(15):5157-5167
土地退化和土壤恶化是我国干热河谷主要环境问题。树种筛选及树种与土壤关键限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22年间不同时期(1991、1997、2005和2013年)5种人工林(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苏门答腊金合欢Albizia kalkor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和1种自然恢复样地中土壤主要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处理和取样时间对土壤性质有显著影响。在22a的植被恢复期内,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幅度为3.0%—20.2%,远不及土壤微生物和化学性质。通过自然恢复机制改良的退化土壤,其改良率(63.6%)高于印楝(54.9%)、苏门答腊金合欢(54.3%)和赤桉(53.2%)人工林,但改良率不及新银合欢(68.2%)和大叶相思(67.3%)人工林。研究得出造林树种类型决定干热河谷土壤改良进程。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植被恢复(如造林)并不一定能加速退化土壤改良。新银合欢和大叶相思适合作为改良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先锋树种,而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也可作为改良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一种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