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4):4801-4804
《病毒学期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获进展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陈新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2012,86(8),4658-4669.DOI:10.1128/JVI.06 353-11)。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病毒学研究无疑促进了整个生物学的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病毒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病毒学研究的另一个或许更为重要的目标是控制病毒性疾病,这从四五十年代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八十年代对艾滋病病毒的大量研究工作中可以得到证明。本学报刊登的大多数文章偏重于基础(包括应用基础)研究,但从1986年起,我们接受了许多编委的意见开辟了  相似文献   

3.
金宁一 《中国病毒学》2004,19(3):298-302
1我国动物病毒学领域50年的主要成就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动物病毒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建立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物高新技术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其中任一学科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带动动物病毒学的飞速发展.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先后创制了几十种疫苗,通过对免疫预防、诊断技术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近些年来,人们在病毒特性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病毒本身基因组结构分析、病毒培养技术、病毒诊断技术、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生物工程疫苗研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标志着动物病毒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基本成份所构成的一类最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严格地寄生于细胞内,以基因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因而又有“分子生物”或“寄生分子”之称。 病毒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学科的历史还不到40年,进展却比较迅速。这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由于核酸和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功能成份,所以,在病毒学研究中,对核酸和蛋白的分析显得特别重要。病毒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涉及病毒核酸和蛋白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发掘植物病毒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因其快速和灵敏的检测特点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NGS具有非序列依赖性的优势,能同时检测植物样品中可培养和不可培养的、含量高及含量低的所有的DNA病毒、RNA病毒以及类病毒,它的出现极大地变革和推进了病毒的发现历程.利用该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进行了植物病毒的发掘和病原鉴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围绕NGS及其在植物病毒发掘中的应用研究和前景进行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番茄丛矮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种植物RNA病毒载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番茄丛矮病毒(Tomato bushy stunt virus,TBS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番茄丛矮病毒属(Tombusvirus)的典型成员.TBSV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得利用TBSV构建稳定、高效的表达载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以人类为宿主的病毒研究历来是病毒学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人类病毒学是与动物病毒学一起发展的。这不仅是因为人类病毒本来就是动物病毒的组成部分,人畜又有许多共患的疾病,而且还因为人类病毒研究离不开实验动物,许多动物病毒又为人类病毒提供了理想的模型,例如对许多动物肿瘤病毒和慢病毒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疾病的目的而进行的。但是人类病毒学又有其本身的特点:首先,它与医学密切相关,因此对人的一生从胎儿到老年的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病毒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植物病毒质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复制增殖、自体装配等生化及物化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了植物病毒和寄主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植物病毒的病毒学技术和方法。介绍了在该领域内最近出现的一些新的概念和现象。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与这一技术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病毒学研究中,病毒基因组改造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病毒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研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传统的病毒基因组改造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起源、原理、发展以及在病毒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和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该系统在病毒学研究中已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现存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病毒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植物病毒质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复制增殖、自体装配等生化及物化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了植物病毒和寄主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植物病毒的病毒学技术和方法。介绍了在该领域内最近出现的一些新的慨念和现象。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一门新型技术,即病毒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技术,是一种反向遗传操作技术(reverse genetics),通常被称为"病毒拯救(the rescue of virus)",它解决了对RNA病毒基因组难以操作这一困扰研究者多年的难题.从cDNA克隆拯救出负链RNA全病毒是20世纪90年代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最振奋人心的突破之一,它开启了人们对病毒基因组进行人工操作和详细了解病毒基因及其产物功能的大门.该技术发展迅速,倍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1-5].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毒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并生  王敏 《中国病毒学》2004,19(3):309-312
1国内外植物病毒的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是病毒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病毒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最先是在植物病毒领域里取得的.这类病原物给很多重要经济作物造成巨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农作物的损失达200亿美元.20世纪初对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理学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病毒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尤其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病毒学发展焕然一新.我们的研究手段已经从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法、扫描投射电镜过渡到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如分子克隆、重组、体外表达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研究学者们对植物病毒的研究从形态、结构、组成及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深入到近年来的对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分析和氨基酸组成及结构功能上,进一步揭示了一些植物病毒的本质特征,使人们对植物病毒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是病毒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病毒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最先是在植物病毒领域里取得的。这类病原物给很多重要经济作物造成巨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农作物的损失达200亿美元。20世纪初对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理学领域,随着  相似文献   

14.
《分子病毒学》是一本系统分类的分子病毒学专著,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侯云德教授编著,预计1990年上半年出版。内容包括医学病毒学、兽医病毒学、昆虫病毒学、植物病毒学以及噬菌体学的主要成就,涉及38个病毒科和30个病毒组。本书共33章,其中6章为总论,27章为各论,分别就各类病毒包括亚病毒的毒粒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的转录与调节、病毒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繁殖机理、病毒感染的分子病理、分子流行病学、乃至病毒免疫和预防,干扰素,病毒与肿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也包括了作者长期从事实验研究的经验,基本上概括了国内外分子病毒学家的研究成就,反映了80年代分子病毒学的新水平。本书每章有前言,说明其地  相似文献   

15.
辛德毕斯病毒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巍  饶子和  梁国栋 《病毒学报》2000,16(4):383-384,F003
本文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该病毒无论在病毒形态、病毒结构与病毒复制等方面均集中体现了动物病毒的许多具有普遍性的基本特性.因此对该病毒的研究,尤其是病毒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不仅能够回答该病毒本身的分子致病机理,而且从中得出的信息对于其它动物病毒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1].近年来,通过对辛德毕斯病毒各功能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的研究,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积累了大量材料,取得重要进展,本文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座落于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 ,始建于 195 6年 ,是全国唯一的从事普通病毒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本所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面向生态环境和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 ,重点开展病毒学、微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所内设有病毒研究室、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中国普通病毒保藏中心、微生物学研究室、分析生物技术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室。病毒研究室主要从事病毒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有分子病毒学、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病毒杀虫剂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且涉及病毒与细胞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对研制抗病毒药物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单颗粒示踪技术是可视化研究生物动态过程的重要工具,能够研究病毒在活细胞中的侵染行为,现已成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此文综述了单颗粒示踪技术中病毒标记物、标记方法、活细胞成像及分析进展,以流行性感冒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为例阐述了该技术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此文旨在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介绍新的技术手段、推动病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阮力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4):540-543
朱既明,男,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学会荣誉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著名的医学病毒学和生物制品学家,在医学病毒学和生物制品学研究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促进我国病毒学研究和病毒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细胞膜是动物细胞与胞外环境之间的屏障。病毒只有与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特异性结合 ,才能进入细胞 ,进而启动其增殖周期。因此 ,病毒受体是病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离纯化病毒受体所在的细胞膜作为病毒受体研究的实验材料 ,已经在许多病毒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就动物细胞膜的分离纯化及其在病毒受体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确诊的主要依据是脑脊液的病原学诊断,但脑认中病毒含量甚低,其病毒培养检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差,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建立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础上的各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最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和病毒学诊断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学的基因诊断,本文对近几年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