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 SifA-突变株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鼠伤寒沙门氏菌SifA^-基因突变株的特点是能进入真核细胞的胞液。利用P22噬菌体转导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SL7207的SifA^-突变株SL7207,该突变株与SL7207有着相似的体外生长曲线和细胞侵袭力,SL7207。在MDCK上皮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增强,但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生存能力减弱。小鼠毒力试验显示SL7207。在BALB/c小鼠体内毒力下降。仅SL7207在体外可向RAW264.7巨噬细胞递送真核表达质粒。SL7207的构建为重组沙门氏菌疫苗载体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反复检查1980~1993年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收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菌株,发现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phase variation)。在4774或4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变异,有的变为4000(第1相),有的变为0776或0774(第2相)。这种4000和0776(0774)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4774(或4776);有时,4000噬菌体型(第1相)可以变为0776(第2相),而0774噬菌体型(第2相)也可以变为4000(第1相)。在7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也有一小部分可以变为7000(第1相)或0776(第2相)。7000(或7002)和0776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7776(或7774)。从完全型培养物变为第1相或第2相的变异率为156%,从第1相或第2相培养物变为完全型的变异率为532%。这一现象的阐明,将有助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全长hpaA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构建表达HpaA蛋白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并探讨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构建H .pylori疫苗株的意义 ,应用PCR法从H .pylori基因组DNA中扩增 783bp的hpaA基因 ,经酶切 连接反应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的NcoⅠ SalⅠ位点 ,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 2 6 1 ,提取重组菌质粒 ,PCR和酶切鉴定 ,筛选阳性克隆。用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HpaA表达分析和鉴定 ,用薄层扫描分析HpaA含量。重组菌C5 7BL 6小鼠喂灌 ,分批两d和 1 0d后处死小鼠 ,取脾和末段回肠进行细菌培养 ,挑菌落提质粒鉴定。结果表明 ,经PCR和酶切证实 ,构建了含 783bphpaA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 ,并将后者成功转化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重组菌能表达约3 0kDHpaA蛋白 ,重组HpaA量约占全菌体蛋白量的 3 8 9% ,Westernblot证实其有免疫反应性。小鼠重组菌喂灌两d或 1 0d后 ,脾和末段回肠均发现携目的基因的菌落。这些结果提示 ,构建了表达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  相似文献   

6.
鼠伤寒沙门氏菌I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从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中克隆phoQ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pUC18重组质粒,测定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787014),并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进行高效表达。对重组菌株、野生菌株进行毒力检测对比实验,通过口腔注入45日龄健康无菌KM小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发现:重组菌株与野生菌株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其半致死量分别为3.981×107 cf u/ mL and 5.012×102 cf u/ mL,PhoQ基因重组菌株的毒力远远低于非重组菌株。说明phoQ基因是调节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机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选择压法以不同水平的萘啶酮酸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从鼠伤寒沙门氏菌野株中选择出一株抗萘啶酮酸的抗药菌株,并对其应用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
【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多种食源性疾病。ybiH基因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尚未确定。【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ybiH基因的缺失株和回补株,研究ybiH基因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 ybiH基因缺失株STΔybiH,同时构建该基因缺失株的回补株STΔybi H/pybiH,并对缺失株STΔybiH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化特性和毒力情况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标准株和回补株相比,缺失株STΔybiH生长速率略快,而其运动性、生化特性、耐药性均无明显差别。但是,ybiH基因的缺失明显提高了鼠伤寒沙门菌对IEC-6细胞和RAW264.7细胞的黏附力和侵袭力,qRT-PCR实验结果显示,缺失株中Inv H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表明ybiH基因的缺失使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侵袭力也有所提高。此外,在胞内存活实验中,标准株与缺失株在胞内的增长率变化不明显,表明ybiH基因的缺失对沙门氏菌在RAW 264.7细胞中存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提纯的鼠伤寒沙门氏菌8705染色体DNA为材料,经EcoR Ⅰ消化,过SepharcylS-400柱,得到大于400bp的酶切片段;然后随机克隆到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LC2a(hag~-,recA~-);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共得到6013个转化子,从中筛选出1个有动力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DNA,经酶切电泳鉴定,该克隆的外源片段大小为15.3kb,将其命名为pGI4015。动力、动力抑制试验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试验证明pGI4015中载有鼠伤寒沙门氏菌Ⅰ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利用其BamH Ⅰ和Sal Ⅰ位点删除与鞭毛蛋白表达无关的序列,构建亚克隆质粒pGI4015BS,使得fliC~I定位于更小的区域——3.8kb的BamH Ⅰ/Sal Ⅰ插入片段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能分型者147株,分型率高达97.35%;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分成14个噬菌体型,其中4774型(46.26%)、7777型(24.49%)、6774型(11.56%)、4000型(6.80%)。上述4型为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优势噬菌体型(89.12%)。辽宁省各种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均以4774型最为常见,肠炎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型别众多,医院交叉感染病人型别相对集中,食物中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型别为4774型和6774型。  相似文献   

12.
进境鸡腿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沈阳某公司从美国进口鸡腿肉5200余t,依据GB6869-2000鲜、冻禽产品检验标准及国检动函(2000)4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境内类检验检疫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微生物检测。从送检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强致病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1,4,12:Ⅰ:1,2。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种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其多重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双组分系统可调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目的]通过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baeR过表达株及回补株探究BaeSR双组分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在BaeSR双组分系统和AcrB外排泵双缺失株(CRΔbaeSRΔacrB)的基础上构建baeR过表达株(CRpbaeRΔbaeSRΔacrB)及baeR回补株(CRcbaeRΔbaeSRΔacrB),测定双缺失株、回补株和过表达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对其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及运动性进行分析。采用转录组学技术筛选与耐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RT-qPCR验证耐药相关基因。[结果]构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baeR过表达株和baeR回补株。与双缺失株相比,过表达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乙酰甲喹、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MIC分别升高2-256倍,对大观霉素、安普霉素的MIC下降了50%;与双缺失株相比,回补株对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14.
一株猪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鉴定及其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源鼠伤寒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17Y,检测其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耐14种抗生素。用高温及高浓度SDS处理后,获得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该菌株命名为17S1。PCR检测证明,大部分耐药基因存在于质粒上,包括I型整合子携带耐药基因,且随着质粒的消除而被消除。所鉴定的耐药基因有blaTEM、blaOXA-1、cat1、tet(B)、aacC2、aadA8b、dhfrXⅡ和sul1等。喹诺酮类药物的靶基因gyrA与parC位于染色体上。GyrA在耐药决定区第87位氨基酸突变(N78D),导致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逆转。敏感菌中扩增不到质粒毒力基因spv与rck。耐药性消除后的菌株17S1对小鼠的毒力降低(LD50增加10倍),在小鼠体内的增长与散速度也显著降低(P<0.05)。以上证据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主要由质粒决定,研究开发新型质粒消除剂将对克服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选择压法以不同水平(10-120μg/ml)的萘啶酮酸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从鼠伤寒沙门氏菌野株中选择出一株抗萘啶酮酸的抗药菌株,并对其应用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16bp PUR box中除第3位的G与第14位的C外,余下6个完全保守碱基的4个在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中的功能,对它们分别做了定点突变,使其分别从C、A、A和T突变为G、G、G和C。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含上述指定突变的:PURbox均不能与PruR阻遏蛋白结合。由此证明,这4个保守碱基对维持PUR box的功能是必须的,其中任一改变都导致PURbox功能的夹失。  相似文献   

17.
短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梓雯  杨虹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0):2673-2688
【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利用益生菌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微生态疗法。【目的】研究筛选出的短双歧杆菌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短双歧杆菌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亚抑制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并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膜完整性以及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同时检测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粘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HT29的影响。【结果】YH68 CFS (3×109 CFU/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22.27±0.4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L/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机制是通过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其完整性,形成难以修复的孔洞,最终达到抑菌的目的;亚抑制浓度为62.5μL/mL时YH68 CFS并不能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但仍然能通过下调毒力基因表达的方式抑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入侵。【结论】短双歧杆菌YH68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8.
以鼠伤寒沙门氏茵标准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用PCR的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氏菌的asd基因并克隆入质粒pUCl9,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与献报道一致。同时将质粒pYA248上的链球菌asd基因进行了置换,观察了分别含有链球菌asd基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asd基因的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072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的asd基因的高拷贝质粒pUCl9的菌株生长情况更好。为完善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构建减毒鼠伤寒沙门氏活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16bp PURbos中8个完全保守的碱基中的2个碱基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中的功能,对它们分别作了定点突变,使其分别从C,G突变为G,A。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含上述保守碱基突变的PUR box均不能与purR^+阻遏蛋白结合。证明这2个保守碱基对维持PURbox的功能是必须的,其中任一改变都导致PURbox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超声破碎TritonX—100和超速离心技术提取了鼠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TM)的外膜蛋白(Outermembraneproteins,OMPs),并发现OMPs中脂多糖LPS的含量约为5%,OMPs经SDS—PAGE显示10余条蛋白带。对OMPs诱发BALB/C小鼠产生典型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和IL—2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经腹腔免疫的小鼠用500LD50鼠伤寒杆菌(50115)攻击,100%可得到保护;用500LD50伤寒杆菌(E686)攻击,33.3%可得到交叉保护。免疫BALB/C小鼠的T淋巴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给非免疫小鼠,可使后者得到85.7%的被动免疫保护,上述结果说明OMPs能诱发BALB/C小鼠细胞免疫和保护性免疫,并提示成为分子疫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