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云南禄丰,过去以“恐龙之故乡”闻名世界,而今又将以“人类之摇篮”名传全球。重大的发现云南禄丰位于昆明西北60公里,在它的县城北面9公里的唐山坡上,有一个小煤窑叫石灰坝煤场,这就是禄丰腊玛古猿化石的产地。 1975年5月,禄丰县文化馆王正举同志根据当地群众的反映到石灰坝煤窑调查时,发现了一颗第三纪古猿的下臼齿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这一新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闵干,东南季风强度减弱,对应于新仙女木期;约自10000a.P.起,气候好转,气温明显上升,东南季风强度再次增强,约在9000—5000aB.P.温暖湿润,为东南季风强盛期。此外.还讨论了约在距今11000年前的海侵,全新世下限和哥德堡事件的年代问题,并确定哥德堡事件的年限为11000—1000aB。P。  相似文献   

3.
根据孢粉资料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 ,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  相似文献   

4.
云南禄丰发现的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在云南禄丰早上新世褐煤层中发现的两个古猿下颌骨化石:即禄丰腊玛古猿(Ramapithecus lufengensis)和云南西瓦古猿新种(Sivapithecus yunnanensis sp.nov.)。鉴于它们在形态上各自显示出接近于人属的早期类型和化石猩猩的性质,作者认为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人类和猩猩的直系祖先,而我国西南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中还对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湖南汝城文明司红色岩系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仁 《古生物学报》1958,(2):141-158
一.引言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紅色岩系在我國南部幾省(雲南、四川、廣西、廣東、湖南)分佈很廣,其地質時代,由於未經詳細研究,不能肯定。地質工作者在該區進行地質製圖和地質構造的研究時,每每對於紅層感到棘手。因此,它的地質時代,已成為南部地質調查進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遠在上一世紀,德國地質學者李希霍芬(F. Richthofen)到我國西南部旅行時,曾說廣東的紅色岩系是第三紀初期的產物。到了1917年,日人野田勢次郎(S. Noda)及飯  相似文献   

6.
禄丰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十年来采集的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阶段性研究,对这两类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提出进一步的看法: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在形态上表现出同种二形的性质,因此它们是同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它们的学名被修订为禄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lufengensis);禄丰标本的有些特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古猿,而相似于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因此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7.
作者曾由孢子花粉组合的研究推论酒泉下惠回堡系下部的地质时代和其古地理环境。本篇继续上文,对该系的顶部的孢粉组合、地质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作进一步的研究.一.材料的来源和分析的方法本文所讨论的岩石,系采自酒泉高台五乡下惠回堡系顶部的页岩系。岩层共厚约65—100米,作灰黑色,质细含沥青质和薄煤层而具有极薄的层理,有波纹。显属于广大的湖泊沉积,岩石外形与油页岩类似,富有机质。放入氯仿中,有机质溶解其内,氯仿  相似文献   

8.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甘肃酒泉下惠回堡系底部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古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古植物学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任务问题,徐仁同志已经在科学通报(1954年,第7号)中提出。他强调今日微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讨论今后微古植物学的研究方向以及孢子花粉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建设上和文化建设上所起的作用。作者根据上述的精神,在本文中叙述甘肃下惠回堡系下部岩石中的孢子花粉分析结果,并就该岩层的孢子花粉组合来推论该系下部的地质时代和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1日,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了腊玛古猿头骨,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这个头骨在地下沉睡了八百万年,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有何重大意义?下面谈谈这几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发掘队员到了石灰坝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组成的发掘队,在去年10月25日从昆明向目的地出发了。卡车在宽阔的滇缅公路上飞驰。不久,那耸立的群山就映现在我们的眼前。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这里的景色却如同春天一样宜人。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0.
吴玉书 《人类学学报》2010,29(2):208-213
元谋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是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还是茂密的森林? 气候是凉干还是温暖潮湿? 本文试图从云南6个最具代表性中新世沉积盆地取得的丰富植物大化石和孢粉资料分析, 论证了中新世时期云南曾广泛分布热带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至中新世最晚期, 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面积扩大, 气候变得凉干。与元谋古猿相邻的禄丰古猿生活时期及其前后正是经历了相同的环境变迁过程。由此推论元谋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为茂密的森林, 气候温暖湿润。最后, 就《元谋古猿》专著对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沉积物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古猿生活时期的气候变迁。即石灰坝组一段为干燥而凉爽气候;二段为温暖较湿润的气候;三段为湿热的南亚热带—热带气候;四段为古猿生活时期,已转变成干湿相间的南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庙山坡组(五段),初期气候—度变得相当干燥而炎热、到后期又逐渐为干温气候。  相似文献   

12.
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偶蹄目化石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经9次发掘,偶蹄目化石与哺乳类其他目一样,不仅材料增多,而且发现了新的属、种。经初步研究,由已记述的12种增加到22个种类,其中一部分是与华北时代相当于保德期的动物群有密切关系的属、种,另一部分是与南亚印、巴次大陆中西瓦立克动物群有亲缘关系的类型,其地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相当于欧洲陆相地层哺乳动物分期的土洛里。  相似文献   

13.
和县猿人时代的气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徐钦琦 《人类学学报》1984,3(4):383-391
和县动物群包括47种哺乳动物。动物群的性质表明:与今日华北南部地区相应的气候带在和县猿人的时代已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平均温度约比现今低3—5℃,雨量则与今日相接近。  相似文献   

14.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4,23(2):111-118
对出自禄丰石灰坝的26个禄丰古猿下颌齿列的246枚恒齿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具有普遍的带状釉质发育不全(LEH)现象,个体LEH比例为100%,恒齿LEH比例为85%。乳齿几乎没有LEH现象,第一恒臼齿的LEH比例也很低仅57%。根据牙齿萌出顺序及现代大猿的牙齿发育年龄特征,作者推断2—3岁之前的幼儿古猿很少出现釉质发育不全现象,这可能与母体的营养关照有关。禄丰古猿的LEH的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合中新世晚期气候变化特征、古猿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及食性特征分析,作者推测:季节性营养不良可能是造成禄丰古猿釉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Growth curves consist, in all cases, of two major segments. The first major segment is, in the case of higher animals and plants, made up in turn of several (probably five) shorter segments during each of which growth takes place at a constant percentage rate.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the successive stages are abrupt, the abruptness being of the order of metamorphosis in cold blooded animals. It has been made clear in the first paper of this series that the time rate of growth following the major inflection declines at a constant percentage rate.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two major segments occurs at puberty in animals and flowering in plants. The two major segments are not symmetrical about the major inflection. The slope of the segment following the inflection is always less than the slope of the segment preceding the inflection. The major inflection does not occur in the center of the growth curve. The instantaneous rate of growth at the beginning of growth is of the order of 100–200 per cent per day (i.e. the body weight is doubled in from 7 to 17 hours). It may be mentioned that 2 months after conception the rate of growth in man is only 8 per cent per day. This is contrary to all the published statements. Thus, Minot concluded that growth begins at 1000 per cent per day; Jackson concluded that in man, growth during the 1st month takes place at 57.5 million per cent per month; during the 2nd month 990 per cent per month; during the 3rd month 390 per cent per month (8 per cent per day is only 240 per cent per month). The reason for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values derived, by the method adopted by the writer, and the values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is explained by Fig. 1.  相似文献   

16.
云南开远新发现的腊玛古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标本是1980年6月和1982年5月,在云南开远小龙潭晚中新世褐煤层中发现的古猿化石。标本有左下第一至第三臼齿列和一件带十二枚牙齿的上颌骨。从标本反映的形态特征观察,应归为腊玛古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枚禄丰古猿牙齿(恒齿)的釉质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牙齿釉质表面有明显的釉面横纹结构;釉面横纹的密度向牙颈方向逐渐增大;观察记数了4枚牙齿的釉面横纹数,进而推算出牙冠的形成时间和年龄。与化石人科成员、现代人及现生大猿比较,禄丰古猿牙冠发育模式及时间,与南方古猿纤细种比较接近或相似,明显长于南方古猿粗壮种,有别于现生大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与现代大猿类和其它同时代的古猿及南方古猿类的下颌骨的比较得出:禄丰的两类古猿有不少特征与猩猩相似,因此它们可能与猩猩有较密切的关系,两类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但另一方面,禄丰腊玛古猿又显示出一些与南方古猿相似的性状,因而另一种可能是腊玛古猿是与西瓦古猿不同的类型,它比西瓦古猿更接近于人猿的共同主干。  相似文献   

19.
20.
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 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 增加摄食时间; 提高摄食效率; 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 哺乳时间(Y = 18.757- 1.872X , R = 0.827, P < 0.01)、警戒时间(Y = 46.399- 3.427X , R =0.947, P < 0.001)、舔肛时间(Y = 12.013- 1.925X , R = 0.920, P < 0.01) 等母性投资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