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纹克丽虾虎鱼 Chloea mororana Jordan et Snyder,1921 标本12尾。体长52—58毫米。采自辽宁省庄河、丹东、旅顺。 背鳍Ⅶ,Ⅰ—12—14;臀鳍1—11—14;胸鳍21—23。纵列鳞85—91,横列鳞23—28。体长为体高的5.7—6.3倍,为头长的3.6—4.6倍。头长为吻长的3.3—3.7倍,为眼径的4.7—5.7倍,为上颌长的  相似文献   

2.
对波氏吻鰕虎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时序.在水温23.7~26.1 ℃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9 h 28 min 孵出,所需积温为1480.7℃.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3个发育时期.孵化率约50%.初孵仔鱼平均全长3.61 mm.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62年3月30日在南海九江及同年5月在广州河南暨南大学谈水鱼试验场两地获得国内前所未报导过的最小鰕虎鱼多尾,经研究认为是鳍鰕虎鱼属(Gobiopterus)的一新种,取名为: 大鳞鳍鰕虎鱼Gobiopterus macrolepis,新种(图1,2) 鉴别特征 本种与Gobiopterus brachypterus(Blkr.)接近,但后种的纵列鳞25,横列鳞8,且上唇黑色,臀鳍有黑色斑点;而本种的鳞片较少,纵列鳞为17—19,横列鳞5—6  相似文献   

4.
(鱼叚)虎鱼类为暖水性和温水性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绝大部分栖息于沿海,少数种类生活于河口及江河淡水中。据近年调查,我国淡水(鱼叚)虎鱼类约30种,较邻近国家为盛。 浙江省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淡水(鱼叚)虎鱼类的种类不少。最早对浙江淡水(鱼叚)虎鱼类进行研究的是Sauvage,H.E.和Dabty(1874)在“中国淡水鱼类记述”一文申报道二种(鱼叚)虎鱼类新种,一为采自宁波的戴氏塘鳢Eleotris davidi,另一为采自浙江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裸项栉缎虎鱼作为实验动物的可行性。方法进行裸项栉缎虎鱼天然分布水域环境调查、生物学参数测定、性腺组织切片观察及室内人工繁养殖试验。结果裸项栉缎虎鱼体形小、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便于实验室饲养管理。结论裸项栉缎虎鱼符合实验动物培养对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裸项栉鰕虎鱼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裸项栉缎虎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方法 对裸项栉鰕虎鱼进行解剖,并测量和计算肠道系数、食道长度等数据;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光镜技术对消化系统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裸项栉鰕虎鱼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咽部上皮和食道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和黏液腺,食道肌层为横纹肌.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底腺主要位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肠黏膜向肠腔突起形成许多皱襞,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有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IC)约为0.30.胃和肠的肌层都为平滑肌.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滴,在HE染色标本中因脂滴被溶解而呈大小不等的空泡.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是浆液腺,内分泌部又称胰岛,主要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结论 裸项栉鰕虎鱼的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与其杂食性相适应,本研究可为裸项栉鰕虎鱼的实验动物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及鉴定感染实验用鰕虎鱼的病原菌。方法将病料分离培养,纯化培养后,用16s rRNA及生理生化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分离到了革兰阴性弧菌,命名为:GDLAMI-1210株,显微镜下观察为逗点样形态,电镜下可看到菌的一端钝圆,一端长杆弯曲的鞭毛,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弧菌一致,16s rRNA测序结果与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27562T)等聚为一类菌,回归实验证实该菌对裸项栉鰕虎鱼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裸项栉鰕虎鱼感染创伤弧菌初报。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1979年1月在江苏省沭阳县征集展出动物时,购得鹤类一只。经鉴定为Gruscanadensis Linnaeus,系我国鹤科鸟类种的新纪录。现提出报道。 量度(毫米):1(活鸟),全长850,翅长457,尾长190,跗跖180,中趾(连爪)81。 形态:上体几为石板灰色。翼上覆羽较淡,羽缘锈棕色,羽轴深黑色;尾羽石板灰色;整个颈部都为灰蓝色;眼下、颊、颏及喉部为白色;胸部及腹部浅棕色,且具灰色羽缘。眼先及头部裸出部分为朱红色;  相似文献   

9.
Aedes(Finlaya)alboniveus Barraud,1934(银雪伊蚊)是我国发现的又一种白雪伊蚊亚组(niveussubgroup)种类。本种的成蚊外表与本亚组的novoniveus Barraud,1934(新雪伊蚊)近似;幼虫则与albolateralis(Theobald,1910)(侧白伊蚊)和watteni Lien,1968(鳞雪伊蚊)不易区分。但这种伊蚊雄蚊器具有明显的特点,即抱肢基节的背脊作时子状,末端并有一典型的粗弯刚毛。这与本亚组所有种类都尾不同,因而是鉴别本种的良好特征。 采集地:福建(谭璟宪等,1958)。幼虫孳生在树洞。  相似文献   

10.
王复振 《四川动物》1990,9(2):31-32
寄居蟹类隶属于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腹胚亚目Pleocyamata歪尾次目Anomura。最近整理标本,见尚有4新纪录种,今将4种的形态特征、采集地及地理分布并附图记述之。一、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 clibanarius(图1)形态特征头胸甲长45毫米,宽11毫米。眼柄细长,与第二触角柄等长。两螯足相等约头胸甲12/3长,背面散布圆锥突。第二、第三步足突粒不显著,但有刺毛丛,指节比前节略长。采集地广东蛇口。分布南海,新加坡,印尼,孟加拉湾,非洲西及东南沿岸。二、异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 inaequalis(图2)形态特征头胸甲长13毫米,宽10毫米。眼柄比第二触…  相似文献   

11.
鱼港内斑尾鰕虎鱼生物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是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分布很广,从黄、渤海,东海,台湾省以及朝鲜,日本直到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裸项栉鰕虎鱼全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为该鱼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胚胎和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地观察了裸项栉鰕虎鱼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水温25.8℃~26.5℃,裸项栉鰕虎鱼受精后约82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42~1.73mm,1d开口摄食,3d卵黄囊消失,23d第一背鳍形成,鳞片出现;33d全身被鳞;初孵仔鱼经97d发育成熟,繁殖周期约为36d;雌鱼性腺成熟系数可达40%,个体相对生殖力达每克8193.5粒。结论裸项栉鰕虎鱼具有个体小、性成熟早、生殖季节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等特点,可进行室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培育。  相似文献   

13.
14.
吴文贞 《昆虫学报》1988,(2):227-227
铁氏角头蚤Echidnophaga tiscadaea Smit,1967 铁氏角头蚤为我国蚤类新纪录。原始记述为Smit,1967根据蒙古1标本而记述,Scalon,1981又根据同地标本记述了雄性。本属的分类主要依据性特征进行鉴定。性具一细长的额增厚,颊叶及后头叶较发达。后足Ⅱ附节的最长鬃达爪之末端。各足5跗节约有4对等长的侧蹠鬃。Ⅶ腹板后缘直而无凹陷。Ⅷ背板后缘具一大而圆的凹陷,是本种的最主要的特征。 标本132,167,由我们于1965年5月至1984年7月先后采自青海省格尔木、乌兰、苏干湖、共和与西宁。宿主为子午沙土鼠(Meriones meridianus Pallas)、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iudatus Milne-Edwards)、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Pallas)、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Satunii)、根田鼠(Microtus occonomus Palla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  相似文献   

15.
兀鹫盖蚤Callopsylla(Callopsylla)gypaetina Peus,1978 是我国发现的一种盖蚤属盖蚤亚属的新纪录。原始记述中的标本5 4,为1959年5月采自西班牙哈恩省的胡兀鹫Gypactus barbatus巢中。两性前胸栉较短,仅为前胸背板长的1/2稍弱。前胸栉刺少,20—23根,19—22根(极少24—25根),可动突后端缘在两刺鬃和下面长鬃之间几呈直线  相似文献   

16.
多鬃鬃蚤Chaeptopsylla(Arctopsylla)lasia Rothschild;1906 该蚤原始描述仅根据2;后来1959(1960)又据采自伊塞克湖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的兰批标本(两性皆有,均采自大型食肉类动物狐和狼)作了补充描述。 我们于1984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南山,5月于乌鲁木齐南山的赤狐(Vulpes vulpes)  相似文献   

17.
本种直脚蚊采自云南景洪和孟连两地,海拔约600米的树洞积水(1982年9月和1983年8月),它是我国已知的第四种直脚蚊,与比较常见的类按直脚蚊 anopheloides(Giles, 1903)近似,但其有下列综  相似文献   

18.
特殊韧棒蚤Lentistivalias insolli (Traub,1950) 1985年7月6日于四川峨眉山清音阁附近(海拔约700m),在溪边巨石凹入处的不明鸟窝中获得雄、雌蚤各一只,经鉴定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9.
子陵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在嘉陵江中游南充段繁殖期在4~6月,产卵时间持续2~3h,每间隔1~2min交尾一次,每次交尾产卵30~50枚,累计产卵可达1000~1600枚.多数时间由雄性亲鱼负责孵卵,当雄性亲鱼出巢摄食时,由雌性亲鱼替代孵卵.成熟卵产出时为球形,卵径0.453~0.644mm,具黏性,呈淡黄色,半透明,油球1~30个,其中大油球1~4个.受精4min后吸水膨胀成椭圆形.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在水温22.3~25.7℃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共需109h52min.出膜前的器官分化程度高,胸鳍原基、鳃板、半规管、鳔、下颌及颌齿在出膜前均已存在,初孵仔鱼全长2.485~2.640mm,体高O.350~O.460 mm,初孵仔鱼至卵黄囊消失需要4d,至油球消失约6d.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子陵吻鰕虎鱼的一个入侵种群(抚仙湖)和两个原产种群(巢湖和洞庭湖)的繁殖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该物种在被引入抚仙湖后所作出的繁殖策略上的变化。入侵种群的产卵时间为7—10月份,产卵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而两个原产种群的产卵时间均为7—9月份,产卵持续时间达3个月。三个种群的个体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826.5±827.4(抚)、3657.9±366.5(巢)和3592.2±1160.5(洞)粒/g,两个原产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入侵种群的相对繁殖力显著下降(p〈0.05)。另外,入侵种群的月平均成熟系数最大值较两个原产种群出现明显下降。本文结合入侵地和两个原产地的水温年变化和营养状况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