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华叶虫Colasposoma metallicum Clark,床鞘翅目,叶(虫甲)科,农民称此成虫为“红苕绿绿虫”、“小绿绿虫”、“红苕金花红虫”等。称幼虫为“小老母虫”、“老母虫”、“牛屎虫”、“腬虫”、“红苕蛀虫”、“红苕钻心虫”等。该虫为南充、达县、绵阳、内江、江津等专区危害甘薯最严重的害虫;省内其他专区亦局部发现。湖南、浙江省等也有危害。 甘薯华叶虫在薯苗和薯块的整个生长期中均为害,成虫害薯苗的腋芽、嫩梢、叶柄、叶脉及茎蔓的韧皮组织,致使养分不能运输,经日晒即变黑枯死(图1)。  相似文献   

2.
<正> 甘薯卷叶螟Dichocrocis diminutiva(Warren)又名甘薯会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已知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浙南地区多有发生。幼虫吐丝卷叶,啃食叶肉,为害颇重。1979年春,温州市郊郭溪公社有几块被害较重的甘薯苗床,株被害率达85%以上,叶被害率30%左右。甘薯卷叶螟常与甘薯麦蛾并发,造成薯叶大量缀卷,严重时一片焦枯。近年来此虫在温州一带为害程度有加重趋势,为此我们对其生活习性等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见图) (一)成虫 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3毫米。全体桔黄色,复眼紫红色。前翅外缘线黑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之间有黑斑一个呈肾脏形;翅基附近有2个小黑斑,顶角和臀角内  相似文献   

3.
<正> 粟叶甲Oulema tristis(Herbst)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在陕北主要为害谷子和糜子,偶而为害小麦、高粱、玉米。 该虫在延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产卵于谷子、糜子叶背面,卵期  相似文献   

4.
甘薯天蛾又名旋花天蛾,是本地区间断性大害虫。常为人们所忽视,一到大发生年,出于不备的蒙受灾害,使薯叶全被吃光,减产甚巨。据当地群众说,此虫除1961年猖獗发生以外,1948年也曾成灾。为了摸清此虫在本地区的发生代数、时间以及各代与天敌之关系,供今后防治时的参考,我所于1962年对甘薯天蛾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一、发生代数及时间 甘薯天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三—四代,如为三代,主要是以第二代的部分蛹(占第二代总蛹数的46.6%)在土室内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开始发生,中旬达产卵盛期,幼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开始发生,卵于8月上旬初见,中旬达产卵盛期,幼虫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三代成虫于9月中旬出现,此期由于气温渐低,幼虫生活期也相应延  相似文献   

5.
林伯欣 《昆虫学报》1984,(4):476-477
甘薯潜叶虫Bedellia somnulentella(zeller)俗名甘薯飞丝虫,成虫名甘薯潜蛾或旋花潜蛾,属鳞翅目,潜蛾科。各期形态见图1。 本虫发生于我国南方各地,但体小在薯田里一般发生不多,所以受注意较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曾见许多温室在冬季和早春有此虫猖獗为害,妨碍杂交育种的顺利进行;1966年后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的不少地区,不只限  相似文献   

6.
旋花天蛾(Herse convolvuli L.)又名甘薯叶天蛾,群众叫它“花豆虫”,是我区甘薯上的重要害虫。我们进行了发生规律的观察,现将几年来的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活习性 1.生活史及各虫态历期 旋花天蛾在阜阳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1964年黑光灯下出现了明显的四个高峰,初步认为该年发生不完全的4代(表1)。越冬蛹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羽化最多,6月中、下旬幼虫为害春甘薯,第一代成虫在7月中旬盛发,主要产卵于春甘薯,少数产在旱插的夏甘薯(即麦茬甘薯)上,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时期,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盛发,8月中、下旬幼虫严重为害春、夏甘薯,第三代成虫于9月上旬盛发,9月中、下旬又进入暴食为害。从近几年观察来看,旋花天蛾在我区主要以8、9月为害最重,个别年份,7月份也能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7.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6,(4):294-30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8.
甘薯小龟甲(Cassida sp.)属鞘翅目、叶(虫甲)科。浙南山区农民叶青龟甲、番薯蛄、南风蛄等。它的分帽,调查已知的有平阳、瑞安、永嘉、青田、丽水、云和、泰顺、乐清、文成等十余个县,局部地区为害相当严重。据调查:1955年平阳山门区青街乡有一片干南山地,约有40余亩早插薯地,因越冬小龟甲集中为害,食尽全叶,不得不重新播插,但仍有严重缺苗。1956年5月在白沙乡沿海涂园中检查:亦有4—5块早插薯地被小龟甲食尽全叶,造成严重缺株。1957年  相似文献   

9.
螽蟖(东北蚕区通称(虫乖)子)属于直翅目螽蟖科(Tettigoniidae)。其种类很多,据已发现为害柞蚕的有:(1)土(虫乖)子;(2)青(虫乖)子;(3)叫蝈蝈(又名豆(虫乖)子);(4)长翅(虫乖)子(又名飞(虫乖)子);(5)红(虫乖)子(又名紫(虫乖)子);(6)班灶马(亦称蚕儿黄螽蟖)等6种以上。 螽蟖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辽宁地区每年发生一世代,以卵态越冬。若虫通常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中、下旬渐多,经过几次蜕皮后,于7月上、中旬变为成虫进行交尾,产卵于土中越冬。成虫于9月中旬以后渐渐死去。 螽蟖是柞蚕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广,全国饲养柞蚕的省区普遍发生。在二化柞蚕放养地区,主要为害4—5龄春蚕和1—3龄秋蚕;同  相似文献   

10.
张富琪 《昆虫学报》1955,(2):191-198
桑蓝叶(虫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或称黄叶虫)属鞘翅目叶(虫甲)科(Chrysome-lidae),在浙江是桑树的严重害虫之一。成虫食虱复杂,除为害桑叶外,苎麻、大麻、梧桐及榉树的叶子,亦常见食害。在国内分布於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浙江省的杭县、於潜、新登、诸暨、嵊县、新昌、鄞县、临海、黄岩等地都有发现,一般在山陵地区发  相似文献   

11.
为害玉米的新害虫——玉米旋心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南部地区,水地回茬夏玉米上,有一种害虫为害严重,当地群众土名叫旋心虫、黄米虫、钻心虫等,发生为害已有很长历史。经鉴定属鞘翅目、叶(虫甲)科,学名为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在晋南,如洪赵县1954年玉米受害,一般缺苗23.4%,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特将这种害虫发生为害的情况加以介绍,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辣椒缘蝽。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在河南发现于鸡公山下。此虫在豫南以成虫在土缝、砖缝、石块及枯枝落叶下越冬,一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年4~7月主要为害蚕豆和马铃薯;8~10月则主要为害辣椒和茄子,尤以辣椒受害最重。成  相似文献   

13.
<正> 榆卷叶象甲Atomapoderus ruficollis Fabr.是榆树的一种常见害虫。该虫鞘翅深蓝色,复眼黑色,额部有一圆形黑斑,虫体其他部分均为黄色。其卵、幼虫及蛹皆呈黄色(图:1、2、3、4)。 该虫在西安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在寄主植物附近枯枝落叶下、砖石或土缝内越冬,翌年6月下旬越冬成虫才出来取食和繁殖后代。 雌虫产卵前,先选好叶片,而后用口器从叶片的一侧横着咬断到叶中脉附近,再用头管和足把咬断的半个叶片卷折成筒状(图:5)。叶筒的一端与未被卷的半片叶贴紧,另一端待产卵后再将口拆封好。每个叶筒内仅产卵一粒。卵、幼虫及蛹期都在叶筒内生活。卵期5—6天;幼虫期12天左右,共三龄;蛹期4—5天;成虫寿命20—50天(多在25天以上)。 成虫羽化后,咬破叶筒从一端钻出爬上枝  相似文献   

14.
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属鞘翅目芫菁科,是我国南方各省发生普遍的害虫,在四川有的地方称此虫为鸡公虫或苋菜虫(因为害苋菜),其成虫主要食害大豆、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叶片和花瓣,据报导尚可为害甜菜、雍莱、甘薯、棉、茄、桑、稻、麻等作物,但未见报导为害榿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作者于1959年6月上旬在四川简阳曾在红塔耕区节约大队的沟边上发现大量的豆芫菁成虫,群集于榿木上为害叶片,受害榿木倾食一光,呈现枯黄,当时曾对此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十四种检疫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块茎蛾(图1)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南部,计陕西二县,四川九县市,湖南四县,贵州十四县,云南八县,台湾本来就有,据最近报告安徽也有发现。它的寄主都是茄科植物,如:马铃薯(俗名马铃薯蛀虫,洋芋绣虫)、菸草(菸潜叶蛾)、茄子、番茄、蔓陀萝、刺蓟、酸浆等,而以为害马铃薯最占主要。成虫产卵在  相似文献   

16.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m Fabr.)又名红薯象鼻虫或红薯小象甲,是华南地区红薯的重要害虫,著块经其幼虫钻蛀为害即变黑发臭,人畜均不能食用。据两年来观察结果:在柳州地区,此虫第1、2代主要在红薯育苗地为害;第3代为害早薯;第4、5代则为害晚薯。  相似文献   

17.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又名甘薯象鼻虫或甘薯小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南方甘薯产区里一种重要甘薯害虫。它在广州发生甚多,容易猖獗为害,被列为急待解决的一个虫害问题。 我们于1955年9月间在广州开始进行此虫的调查观察,并着手作小规模的药剂杀除试验,  相似文献   

18.
葱黄寡毛跳甲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秀美  夏玉堂 《昆虫知识》1994,31(2):109-109
葱黄寡毛跳甲LuperomorphasuturalisChen属叶甲科,文献记载,国内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据1987~1991年调查,该虫在山东潍坊发生普遍,主要为害韭菜、大葱。成虫喜食幼嫩韭叶,一般沿叶缘的一边取食大部分韭叶,残剩下另一边叶片,粪便呈黑色小点附着其上;取食大葱幼嫩叶片多在叶尖部位,导致葱叶干枯。幼虫为害根部,不为害鳞莫,根受害后地上症状不明显。葱黄寡名跳甲形态围据调查,该虫以不同龄期幼虫在上下10cm左右韭根内及根际处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上旬上移至5一10cm处活动为害,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  相似文献   

19.
甘薯捲叶出 (Brachmia triannuella Herrich-Schaf-fer)属鳞翅目、麦蛾科,是福建地区食害甘薯叶子最凶、发生及普遍的害虫之一。据文献上记载,此虫分布遍及全国甘薯产区,然以往对此虫的报导不多,现把我们于1958年以来,在晋江地区对此虫的发生习性的观察与药剂防治试验的初步结果,整理介绍于下,以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华萝藦叶甲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属于鞘翅目肖叶甲科,广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青海、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北方为常见优势种。此虫的食性复杂,主要取食萝藦科的鹅绒藤、地稍瓜、雀瓢,夹竹桃科的茶叶花,豆科的紫云英,旋花科的香藷等。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为害较重。由于此虫幼期生活于土中,生活习性过去未见系统报道,因此我们在北京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