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洋参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当西洋参细胞培养在Ms培养液中,KN03含量提高一倍而去掉NH4NO3。时细胞生长速率和皂甙产量分别比在正常培养液中提高65.1%和166.2%。黑节草寡糖素和人参寡糖素均有利于西洋参细胞的生长和皂甙含量的提高,尤其能增加Rg组皂甙的含量。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以生产皂甙收获的最佳时期为培养25天以上,其合成皂甙的高峰在细胞生长的对数期稍后出现。细胞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过程中均未见pH值回升的现象。pH值稳定的发酵培养和pH值任其变化的培养相比,其皂甙含量,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均要高。最后对细胞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西洋参细胞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不同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细胞生长、皂甙和多糖合成,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理效应。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经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nicoltianae)丝体诱导子处理后,总皂甙产率可由对照的296mg/L增加到679mg/L(约占细胞干重的(16.3%),比对照提高约1.3倍,而且总皂甙的85%排放在培养液中;经黑曲霉(Aspergillusnigran)诱导子处理后,细胞多糖含量可达到11.79%(细胞干重),比对照增加1倍多。初步纯化的刺盘孢菌丝体诱导子和尖孢镰刀菌(Fusuriumoxysporum)滤液诱导子在诱导处理前期能明显促进西洋参细胞生长,同时细胞内及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和酶活性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细胞液体培养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对西洋参细胞在改良MS培养液中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生长动力学为:dXdt=μmax·s Ksx,式中μmax=o.1613d-1,Ks=47.59g/L,基质消耗动力学为。-dsdt=1.75dXdt。西洋参细胞液体培养收获最佳期23天以上,皂甙累积的高峰期为25天以后。液体培养时,细胞中大部分皂甙释放到培养液中,经薄层层析后仅含Rg1;而愈伤组织中则含Rg1、Rb1、Re、Rd、Re五种,其总皂甙含量比人工栽种西洋参提高23%。  相似文献   

4.
黄芩细胞生长特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4种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液对黄芩细胞进行悬浮培养.结果表明。在各培养液中黄芩细胞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培养周期仅为9d;在M2[MS 2.4-D(0.5mg/L) 6-BA(1.0mg/L)]培养液中,黄芩细胞的总黄酮积累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它处理。是进行黄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总黄酮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5.
三七细胞大量(发酵)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Panax notoginseng)细胞发酵培养的皂甙含量为干重的11.21%,皂甙产率为1513.3mg·L~(-1),细胞培养物产率为每月13.58g干重·L~(-1),均比悬浮培养高。接种量的增加能明显地提高生长速率、皂甙产率以及细胞培养物产率。通气速率0.8vvm较适合于三七细胞的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过程中pH值由5.8逐渐降至3.92,没有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生产,采用500立升发酵罐培养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细胞浓度增高,培养液的pH值上升,PT、FHA活性、血凝效价逐渐增加、O2溶压下降、CO2溶压上升。pH值达82时,PT活性最高为300EU/ml,较现用扁瓶培养方法高5倍。pH值继续上升时,PT活性开始下降。FHA活性及血凝效价具有相似的变化。通过测定培养液pH值以确定收获时间,可获得富含PT、FHA、且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7.
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5mol/L的铜离子,滇紫草愈伤组织中色素含量提高了5.5倍,悬浮细胞中色素含量提高8.1倍。细胞培养第21天,加入浓度为10-5mol/L的L-Phe,色素的合成量最大。浓度为10-6mol/L的抗坏血酸,能明显地促进培养细胞中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兔肝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兔肝细胞培养过程。方法:采用非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肝细胞,分别采用RPIM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计数法观察原代细胞增殖变化,MTF法观察传代细胞增殖情况。培养细膨采用PAS染色法鉴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分离的肝细胞细胞活率大于85%;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肝细胞生长状态较另两种培养液中的肝细胞强,DMEM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中的细胞增殖能力较RPIM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可获得较纯的肝细胞,而且操作简便实用。DMEM培养液较RPIM1640培养液更加适宜原代培养肝细胞生长,胎牛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新生牛血清。  相似文献   

9.
王红  季维智 《动物学研究》2000,21(6):446-451
在两种培养体系下对牛胚胎早期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把屠宰场收集的牛卵本外培养至成熟,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将受精卵置于下列两种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①Buffalo rat liver细胞与改进的TCM199培养液共同培养系统(BRL/mTCM199);②半确定培养液两步培养系统「无血清的金黄地鼠培养液与改进的TCM199培养液(HECM-6/mTCM199)」。结果表明:后者的囊胚率(50%)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Sf21昆虫细胞在悬浮培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长代谢特征,提出以培养液中残糖浓度作为控制参数,并利用限制性基质(葡萄糖和蛋白水解物)的间歇补加技术调控细胞生长的方案。实际控制表明:与批培养相比,Sf21细胞在两种具代表性的昆虫细胞培养基(IPL-41和TC-100)中的生长期和稳定期都得到了有效的延长。TC-100培养液中最高细胞培养密度由3.0×106 cells/mL提高到6.5×106 cells/mL;IPL41培养液中最高细胞培养密度则由7.05×106 cells/mL提高到9.0×106cells/mL。由于限制性基质的间歇补加技术是利用较确定的营养成分来代替复杂昂贵的补料培养基,因此更适合于昆虫细胞的大规模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进行NSCs体外培养。用DETA/NO作为NO供体,用L-NAME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志物-8Ⅲ型微管蛋白(Tuj-1)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还检测了神经元型NOS的表达。用Greiss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总NO的浓度。结果:培养的神经球均为nestin阳性、BIdu阳性和nNOS阳性。NSCs和40μmol/L、50μmol/L、60μmol/LDEFA/N0共培养5d,实验组培养液中N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和星型胶质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和P〈0.05)。NSCs和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L-NAME共培养5d,实验组培养液中NO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相应实验组分化的神经元数和星型胶质细胞数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NO能直接促进大鼠SVZ体外培养的NSCs分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在2.5LcelliGen细胞培养器和国产20LcellCul-20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微载体技术培养细胞的情况。分析了用cellcul-20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培养时细胞的生长、代谢规律,研究了从2.5L扩大到20L规模的细胞转移条件。采用微载体球间直接转移技术。提高了接种效率,减少了接种步骤和污染机会。当国产GT一25微载体用量为5g/L,采用连续灌注工艺培养vero细胞,在国产20L cellCul—20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中,连续培养5天,细胞数增加7倍,细胞密度超过1.0×107 cells/m】。本文开发的细胞培养工艺,对于中试及工业规模的动物细胞大量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杂交瘤细胞培养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杂交瘤细胞培养中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动力学原理,采用灌注培养方式、添加醋酸钾和丰富营养物培养的途径,对反应器放大培养过程进行了优化。每天灌注l/2反应器工作体积,与分批培养相比,细胞密度由4 5×105/ml提高到l1×105/ml,单抗浓度由19mg/L提高到28mg/L;添加1g/L醋酸钾,细胞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单抗浓度增加到38μg/ml;用丰富营养物培养后,细胞密度和单抗浓度分别进一步提高到42×105/ml和94mg/L。抗B型红细胞单抗的血凝滴度,由分批培养的1:32.最终提高到l:256  相似文献   

14.
李永成  陶文沂 《植物学报》2008,25(5):552-558
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Fusarium mairei)先培养在B5液体培养基中, 然后制备成内生真菌培养液。在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细胞悬浮培养的不同阶段(5、10和15天), 用不同剂量的内生真菌培养液(2、4和6 mL)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用4 mL内生真菌培养液处理的植物细胞中可获得最高的紫杉醇产量(5.88 mg.L-1)与释放率(67%), 分别是对照的1.9 倍与5.6 倍。添加时间方面, 在植物细胞培养周期的第5天添加4 mL内生真菌培养液, 可获得最佳效果, 紫杉醇产量与释放率分别为6.1 mg.L-1与75%, 分别是对照的2倍与6.8倍。与其它诱导子相比, 4 mL内生真菌培养液不仅可提高紫杉醇的释放率, 而且不会引起东北红豆杉细胞膜的明显伤害, 说明内生真菌发酵液激活了紫杉醇主动运输过程中的相关酶类。  相似文献   

15.
云南红豆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适宜的培养基为B5,接种量为0.5~0.8g干重细胞/100ml培养基,2,4-D浓度为1.0mg/L;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约30d;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蔗糖(40g/L)可提高紫杉醇含量;添加的椰子汁(CM)、酪蛋白氨基酸(C)和水解乳蛋白(LH)3种有机添加剂均能提高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但只有CM和CA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于B5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4NO3对培养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中皂甙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七种真菌菌丝体诱导因子中,六种促进培养细胞的皂甙生物合成。尤其葡枝根霉作用更为明显,提高皂甙含量二倍。人参寡糖素是一种既能诱导皂甙生物合成,又能促进细胞生长的新型诱导因子,浓度为50mg/L寡糖素既能维持细胞较好生长又能提高皂甙含量,因而得到较高的皂甙产率。用四种条件培养液进行培养,结果均促进悬浮培养细胞的皂甙生物合成,其中丹参条件培养液使悬浮培养细胞的皂甙含量提高二倍多。加入皂甙生物合成主途径的三种前体,都不同程度地促进皂甙的生物合成,前体中以角鲨烯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累积及培养液的电导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随着细胞生物量与紫杉醇含量的增加,培养液的电导率逐渐下降,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累积曲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曲线恰成镜像相关,当生物量达到最高时电导率达到并稳定于最低;紫杉醇累积的高峰滞后于细胞生物量的高峰2~3 d;电导率可作为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确定生物量和紫杉醇累积高峰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人参寡糖素对三七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烦远  郑光植   《广西植物》1994,14(1):70-73
从人参培养细胞的细胞壁中分离纯化到不同分子量的单体人参寡糖素。试验结果表明命名为人参寡糖素Ⅶ和人参寡糖素Ⅷ的两种寡糖素对三七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长率分别为19.34%和10.58%,人参寡糖素Ⅶ的适宜浓度为5—10mg/l。在高浓度下(大于25mg/l)稍抑制培养细胞生长。在细胞培养22天(指数生长期)后.加入10mg/l的人参寡糖素Ⅶ.然后再培养2天。其生长速率即提高,加入人参寡糖素Ⅷ后.缩短了三七细胞悬浮培养生长的延缓期.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和指数生长期,并在对数生长期和指数生长期作用最明显,因而最终收获时培养细胞的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限制性细胞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新的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即限制性细胞培养(constraint cell culture)。常规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将其低密度种植,维持在添中低量血清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在长时期内不给予更换或补加培养液。利用波形蛋白(vimen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ary acidic protein)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最初的5天之内有一定程度的增殖,未出现过度增殖导致的细胞相互融合现象;接下来的3-5天内细胞形态明显分化,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细长、胞体明显缩小、形态多样,最后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星形胶质细胞网络,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实验结果显示在限制细胞种植密度和限制给予培养液的培养条件下星形质细胞的体外形态发育与在体的情形基本一致。提示该细胞培养方法可能有助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低密度和条件培养对红豆杉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豆杉种胚来源的细胞,在改良B5液体培养基中继代培养的临界接种密度为鲜重40g/L.低密度培养下,10-16d的条件培养液(CM)与新鲜培养液按57:43的比例混合时,能显著缩短细胞生长的延迟期,提高生长率,100L生物反应器中,按45.5%体积分数添加条件培养液,在鲜重27g/L低接种密度下培养5周,生物量增长9倍,达干重14.3g/L.对内源植物激素、精胺、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的比较分析表明,吲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