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样因子(IGF-I)对绵羊毛囊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胰岛素样因子(IGF—Ⅰ)对毛囊形态影响及生长调控机理作了初步研究,分别采用0.1ng/mL、1ng/mL、10ng/mL、100ng/mL浓度梯度和对照组,结果表明10ng//mL IGF—Ⅰ对毛囊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生长速度为0.26mm/d,对其作毛囊生长长度与培养关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前8d毛囊生长长度与培养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该试验仅从细胞水平上对体外培养毛囊生长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了IGF—Ⅰ有刺激毛囊生长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向的基因导入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号及Ⅱ号的受体 (IGFⅠR ,IGFⅡR)在人原发性肝癌中过量表达 ,以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多种人恶性肿瘤过量表达 ,设计和合成了针对IGFⅠR及IGFⅡR的 1 4肽E5和针对EGFR的 1 6肽GE7,以及流感病毒血凝素功能域 2 0肽HA2 0作为内吞小体释放寡肽 (Endosomereleasingoligopeptide,EOP) ,将它们分别与多聚阳离子多肽 (Polycationic polypeptide ,PCP)———多聚赖氨酸 (Polylysine ,PL)或鱼精蛋白 (Protamine,PA)共价连接 ,藉静电效应与DNA形成一个复合体 (E5 PCP/DNA/PCP HA2 0 ,GE7 PCP/DNA/PCP HA2 0 ) ,即构建的新的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相对靶向且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恶性肿瘤细胞并得到预期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及其突变体与IGF结合蛋白 3(IGFBP3)的相互作用 ,针对IGF1的第 3、4、15、16位氨基酸残基 ,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 [Y15L16 ]IGF1和 [Q3A4Y15L16 ]IGF1。然后分别将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cDNA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GBT9和pACT2中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检测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IGF1与其结合蛋白的结合力是可行的 ,构建的这两个IGF1突变体与IGFBP3的结合力 ,与天然IGF1相比 ,结合力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出生当天、3、2 0、30、4 5、90、12 0、180日龄随机屠宰二花脸公、母猪各 4头 (30日龄仅有公猪 ) ,于 2 0、30、90、12 0、180日龄随机屠宰大白猪公猪 4头 ,采集背部皮下脂肪组织。用RT PCR方法 ,以 18SrRNA作内标 ,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 (GH 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IGF Ⅰ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并进行品种和性别间比较。结果表明 :脂肪组织中GH R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差异 ,二花脸母猪GH RmRNA水平出生时较低 ,4 5日龄达到高峰 ,之后维持稳定 ;二花脸公猪GH RmRNA水平在出生时较高 ,至 4 5日龄达到最高值 ,之后显著下降 ,但总体上没有性别差异 ;大白猪公猪GH RmRNA水平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 (P <0 0 1)。脂肪组织中IGF 1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性别和品种差异 ,二花脸母猪显著低于公猪 (P <0 0 5 ) ,大白猪公猪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 (P <0 0 1) ;脂肪组织中IGF ⅠR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 ,但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和品种差异。结果提示 :猪脂肪组织中GH R、IGF 1和IGF ⅠR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发育模式 ,IGF 1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可能正是两品种猪脂肪沉积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黄鳍鲷 (Sparuslatus)为研究对象 ,利用GeneRaceTM 技术 ,从其肝组织中克隆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Ⅰ )cDNA ,并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了半胱胺盐酸盐 (Cysteaminehydrochloride)和LHRH A对其肝组织IGF Ⅰ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鳍鲷IGF ⅠcDNA全长为 84 0bp ,编码 185aa多肽 ;序列分析表明 ,黄鳍鲷IGF 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的同源性为 75 8% ,与牙鲆的同源性为 86 5 % ,与同属鲷科的黑鲷同源性高达 10 0 % ,证明鱼类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是非常保守的 ,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黄鳍鲷IGF Ⅰ属Ea 4型。在饲料中投喂CSH、LHRH A等添加剂 ,实验组黄鳍鲷鱼种的相对生长率、垂体GH含量、肝脏IGF Ⅰ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 :CSH、LHRH A能促进黄鳍鲷生长激素的合成和IGF Ⅰ基因的表达 ,从而促进鱼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的优化及胚胎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输卵管收集获得的 2 细胞、原核受精卵和体外受精得到的胚胎。 2 细胞胚胎在所有培养浓度下均达到较高的囊胚发育率 ,而ISF和IVF受精卵在减低培养浓度后发育率显著降低 (p <0 .0 1 ) ,ISF受精卵从高密度 (1 /μl)下约 82 .5 %的发育率到低密度 (1 /1 0 0 0 μl)下 2 2 .3 %的发育率。而IVF胚胎的这两个值分别为 46 .3 %和5 .2 %。2 细胞胚胎与其他两种受精卵相比 ,每个囊胚所含的细胞数目差异显著 (p <0 .0 1 )。添加 1ng/ml(1 /1 0 μl)和 1 0ng/ml(1 /1 0 0 μl)的PAF显著增加了IVF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p <0 .0 1 )。在胚胎密度为 1 /1 0 μl的培养密度下 ,添加 1 0ng/ml以上的IGF Ⅰ同样改善IVF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p <0 .0 1 )。培养液中添加EGF对囊胚的发育率没有影响。PAF和IGF Ⅰ协同作用的效果与IGF Ⅰ单独处理的结果并无差异 (p >0 .0 5) ,但高于PAF单独处理组 (p <0 .0 5)。结果表明 ,胚胎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在低密度培养条件下被稀释并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PAF和IGF Ⅰ作为自分泌性胚胎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由于低密度培养所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Ⅰ的3'UTR长度大于7 kb,结构复杂,有多种mi RNAs的结合位点,参与信号通路中MAPK及PI3K/AKT的调节和多种肿瘤的形成和发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知道其结构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分析表明儿童神经胶质瘤中IGF1R的3'UTR与mi RNAs结合位点突变率最高。分析IGF1R序列3'UTR的结构,mi RNAs结合位点,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建模。IGF1R三级结构与配体IGF1的三级结构模拟分子对接,得到2种蛋白相互作用的氨基酸位置及名称。因此,通过对IGF1R 3'UTR突变,降低与mi RNAs的结合,IGF1R表达上调,同时改变与IGF1的氨基酸结合位点,降低2种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IGF1R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为民  张利红 《动物学报》2003,49(2):266-271
The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rainbow trout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 Ⅰ) andⅡ(IGF Ⅱ) using the His6 fusion polypeptide technique and the mitogen ic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Rainbow trout IGF Ⅰand IGF ⅡB C A D domain cDNA were subcloned into expression vector pET 15b (Nova gen, USA) and expressed in host E. coli BL21 (DE3) as fusion polypeptides co ntai ning a stretch of 6 histidines at the N terminus (referred as His6 fusion polyp e ptide). The addition of IPTG (0 4 mmol/L)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polypeptide 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10 0 kDa. The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ammoniu m sulfate fractionally precipitated and further purified using a Ni 2+ His ·Bind R esin (Novagen, USA) affinity column. The reduced SDS PAGE showed that IGF Ⅰ w as of 80% purity and IGF Ⅱ was of 90% purity. The rainbow trout IGF Ⅰ His6 fusi on polypeptide showed dose dependent mitogenic effects on BALB/NIH3T3 cells in th e serum free medium culture, and rainbow trout IGF Ⅱ His6 fusion polypeptide al s o showed this kind of activity, but with lower potency. Taken together,thes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inbow trout IGF Ⅰ and ⅡHis6 fusion polypeptides pr o duced in E. coli were biologically active, with IGF Ⅰ His6 fusion polypept ide of higher potency.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IGF-Ⅱ、IGF-1R以及IGFBP-3等的阳性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5例结直肠癌、33例炎性息肉、40例腺瘤以及35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予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IGF—Ⅱ、IGF—1R以及IGFBP-3检测,并统计结直肠腺瘤不同组织类型和结直肠癌不同Dukes分期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GF—Ⅱ、IGF—1R以及IGFBP-3表达均呈高阳性率,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直肠腺瘤管状、混合型、绒毛状等不同组织类型IGF-Ⅱ、IGF—1R以及IGFBP-3表达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绒毛状腺瘤显著高于其他两型(P〈0.05)。45例结直肠癌中,Dukes分期A、B两期显著低于C期和D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Ⅱ、IGF-1R以及IGFBP-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及进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携带IGF2印迹系统的腺病毒载体,并验证其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中的功效,为IGF2印迹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人源的IGF2印迹系统启动子H19、增强子enhancer及甲基化区域CTCF克隆至穿梭质粒pDC-312中构建IGF2基因印迹系统,从pDC-315-EGFP质粒中扩增出EGFP片段插入到构建好的IGF2印迹系统中,然后与腺病毒骨架Ad5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有感染能力的腺病毒Ad-H19-CTCF-enlmncer-EGFP,命名为Ad-EGFP;构建好的腺病毒分别感染IGF2基因印记保持的细胞MCF-7和GES-1及IGF2基因印迹丢失的细胞HRT-18,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在三种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转染腺病毒载体的HEK293细胞表达EGFP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并且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EGFP在HRT-18细胞中有大量表达,在MCF-7和GES-1细胞中不表达或仅有少量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IGF2基因印迹系统的腺病毒载体,证明其在IGF2基因印迹丢失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在正常细胞及IGF2基因印迹保持细胞中不表达,为IGF2基因印迹系统应用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