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普通的实验动物都受到自然界微生物或寄生虫的侵袭,有的外观健康其实却隐藏着某种疾病。用普通动物做实验,敏感性差,实验结果缺乏再现性。要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就要对实验动物在遗传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加以控制,努力提高其均一性。由兄妹间近亲交配繁殖20代以上建立的纯品系动物,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用纯品系动物做实验还没有排除自然感染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药物的价值如何,不仅要看它的疗效和毒性,而且要从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如果一种新药能通过和老药不同的机制影响某种生理功能或治疗某种疾病,那么它就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能够促进人们对机体功能调节或对该种疾病的发病学和治疗学的原则产生新的理解。即使其疗效和毒性比老药并无特殊,那么此种新药也是很有价值的。药理研究工作,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本文拟就药理研究工作中有关动物实验问题,浅谈几点意见。一、初筛实验的质量与效率无论是合成的新药还是从生物中提取的药物,在初筛时应该采用多指标来作实验筛选,这是比较公认的  相似文献   

3.
拍摄动物活动照片,要求首先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方式,丰富和验证课堂知识;第二是培养耐性,要待时机成熟、恰到好处时,才能按下快门,取得满意的结果;第三,还要考虑艺术效果,突出画面,避免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4.
真菌病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肺部真菌病往往发生于免疫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动物模型不仅为真菌病病因学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还能在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及可能的疫苗的研究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动物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可能对发病机理的探索有所帮助。实验动物研究有助于我们明晰各种参数的作用机理,比如抗原、暴露途径、基因背景即反应修饰在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基因缺失或插入或结合,我们有可能了解某种特定的细胞、受体、介质在发病过程中的机理,其结果可能应用到人类疾病上。  相似文献   

5.
水貂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有关水貂的染色体研究国外Shackelford和L.Wipf等人曾有报道,但都是采用睾丸压片或利用肝、肾、肺、脾、骨髓等经过组织培养进行观察的。在国内还未见有报道。我们应用人类外周血培养技术对水貂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利用同位素技术和免疫反应以测定痕量蛋白质激素的一种新方法,这就是放射免疫测定法。大家知道,在这以前,要测定蛋白质激素的活力或效价,唯一的方法只有通过生物检定:选择相当数量的某种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某一蛋白质激素,看它对动物靶器官的效应怎样?比方说,测定促滤泡激素(FSH),可用未成年雌大鼠的子宫或卵巢重量  相似文献   

7.
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转基因技术是发生工程学或胚胎操作技术中的一部分。这一技术包括有受精卵的采集,受精卵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转基因动物制作是其应用技术之一,它是将外源DNA片段用显微注射法直接注入受精卵原核,使外源DNA随机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中而形成转基因小鼠。我们建立完善这一技术的目的是在实验动物的生产中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保证。我们将pCXTGAP、pCSLN等基因分别注入受精卵原核制备相应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并从中总结较佳的操作技术。结果经检测阳性转基因小鼠占出生幼鼠的1638%。我们认为不仅要有精细的微注射技术、动物的选用和饲育、严密的胚胎操作都是转基因动物制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洪尤  张爱丽 《遗传》1981,3(6):17-18
水貂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有关水貂的 染色体研究国外Shackelford[5]和L. Wipf等人 曾有报道,但都是采用辜丸压片或利用肝、’肾、 肺、脾、骨髓等经过组织培养进行观察的。在国 内还未见有报道。我们应用人类外周血培养技 术对水貂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 下。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脑膜炎球菌必须在含有天然动物蛋白(血液、血清、腹水及鸡蛋)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而我们用黄豆代替动物蛋白用于脑膜炎球菌培养和鉴别,结果满意。培养基制备方法分离用培养基(黄豆—玉米淀粉抗菌素培养基):(1)基础培养基(g):胰胨6、胨6、牛肉膏3、氯化钠3、葡萄糖1、琼脂25、蒸馏水800ml,加热溶化。(2)玉米淀粉液:玉米淀粉3g(或玉米粉5g),用10ml蒸馏水拌成糊状,再用90ml煮沸的蒸馏水边倒边搅拌,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2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采集到的3只皮肤真菌感染病兔样品经由沙氏平皿法和沙氏试管斜面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结果在3只真菌感染病兔中应用试管斜面法我们只检测到1例皮肤病原真菌阳性,而采用沙氏平皿法3例阳性全部检出。结论结合临床检测经验,我们认为本研究的沙氏平皿法优于沙氏试管斜面法,在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常规检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与早期发育密切相关的儿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能力,但部分患者却伴有某种超常的技巧或才能,即所谓"孤独偏才"现象。与此相关的另一罕见现象是,某些人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伤后也表现出某种特殊的技巧或才能,即所谓"获得性偏才"现象。研究资料表明,这两类偏才的神经生物学变化原理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简介这两类偏才现象,并进一步分析其神经生物学原理,以帮助人们对这些特殊大脑功能活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存活曲线类型的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的存活曲线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凸型(Ⅰ型或A型)、直线型(Ⅱ型或B型)和凹型(Ⅲ型或C型)。存活率曲线与存活曲线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存活率要经过对数转换(或者直接采用对数标尺)后才能得到存活曲线类型,从动物的存活率曲线上直接判读存活曲线类型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鉴于存活曲线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在进行物种存活曲线类型的分析时,务必先进行对数转换。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口服疫苗的动物和临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亚单位疫苗用于口服主动免疫具有安全、廉价和方便等优点。植物可以正确地表达细菌和病毒抗原基因,对动物及人类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表达某种抗原的转基因植物可在实验动物或人群体内激起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结果表明了植物口服疫苗的可行性。此外,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等方面,植物口服疫苗也具有值得关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40年代发现豆科植物中存在蛋白酶蛋白抑制剂以来,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已发现普遍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蛋白酶抑制剂(PI)。人们往往是为了研究某种蛋白酶的作用机制或出于某种应用目的去分离和研究PI的,对PI的真正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除防止体内不必要的蛋白降解作用、调节蛋白代谢及调节各种蛋白酶的生理活性外,很多植物的PI还具有抑制某些病源微生物及某些昆虫体内蛋白酶的作用,从而对植物有防卫功能。Hilder等和Johnson等已分别将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豇豆蛋白酶抑制剂及马铃薯PⅠⅠ和PⅠⅡ基因转入烟草,结果转基因烟草对烟芽夜蛾(He-  相似文献   

15.
营养琼脂培养的白喉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经硬琼脂,20%血清琼脂,血琼脂及12%,20%,30%明胶培养基传代培养或注射动物体内均不能返祖。但L型—细菌型接触培养具有促沙门氏菌L型返祖作用,可能同细菌型的某种“促返祖因子”传递给L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说的动物行为,一般是指动物有机体用来应答生活环境影响的外观作为和活动。动物不能报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体验,人们只有通过它们的外部表现,也就是通过行为才能客观地研究它们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事细胞的培养、冻存、特征化以及质量和污染的控制的机构叫细胞库。通过细胞培养或核移植等一类技术,我们的后代可以从冷冻动物园的细胞中,再建当时地球上已绝灭的动物。本文介绍了细胞库的研究内容、以及我国和世界各国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房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房颤的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房颤医学模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对实验动物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并且影响较大。这样,实验动物优化,即实验动物福利的改良与发展就显得重要,是促进建模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从伦理与法规支持,饲养管理,替代方法和福利技术四个方面综述心房颤动医学模型中实验动物福利的改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植物超微结构的研究日益与生理功能密切地结合起来。为了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对某种特殊的化学成分(如核酸、蛋白质、酶或多糖等)鉴定或定位,发展了诸如酶的细胞化学、核酸的细胞化学等各种细胞化学方法。电镜的细胞化学尚处于初期阶段,对植物组织尤其如此,已用于动物组织方面的许多化学反应不能用于植物材料。核酸的细胞化学方法已有许多报导,但都是以动物组织为材料发  相似文献   

20.
一类新型疫苗—核酸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基因免疫。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因此也称为裸DNA疫苗。1核酸疫苗的发现裸DNA疫苗最早是由沃尔夫(WOllf)等人于1990年在一次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意外发现的。他们用化学试剂处理小鼠骨骼肌细胞,以提高其摄入质粒DNA的能力。结果发现,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动物,其骨骼肌细胞也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