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从GenBank下载了31种鸡形目鸟类、2种雁形目鸟类、1种戴胜目鸟类、1种佛法僧目鸟类和1种犀鸟目鸟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1384bp,其中有400个变异位点。A+T平均含量为54.2%,C+G平均含量为45.8%。贝叶斯系统发生分析揭示出鸡形目和雁形目分别形成单系。研究表明:(1)珠鸡科是鸡形目中较为原始的一个类群;(2)传统分类中的雉亚科和鹑亚科并非分别形成单系;(3)吐绶鸡科和松鸡科与雉科的亲缘关系较近;(4)孔雀属、Francolinus和Bambusicola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山鹑属与多个雉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5)雉科内各个属的属内分化主要发生于后中新世-更新世期间。  相似文献   

2.
世界鸡形目鸟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世界上鸡形目鸟类的分布、分类、形态特点、栖地类型及生活习性。世界鸡形目鸟类分为7个科,共计281种。中国鸡形目鸟类包括松鸡科8种和雉科52种。介绍了中国鸡形目鸟类种的分类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鸡形目鸟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形目鸟类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观赏价值。近 40多年来我国鸟类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湖南省的鸡形目也进行过广泛调查。 195 7年梁启等首次记录了竹鸡和环颈雉 ;196 5年梁启等又在桑植发现白冠长尾雉 ;1981年李焕宁报道绥宁产红腹锦鸡 ;1984年沈猷慧报道鸡形目 9种雉及其习性产地 ,其中有 5种是省的新记录 ,它们是鹌鹑、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白鹇指名亚种、勺鸡 ;1990年李金声报道吉首发现白颈长尾雉 ;1993年邓学建报道了白鹇福建亚种新记录。鉴于湖南省的特殊动物地理位置 ,许多珍稀雉类分布区范围延伸到湖南境内为止。查明雉…  相似文献   

4.
研究使用了从1997~2005年四川省58个生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的鸟类野外调查记录、国内外从1908年到2005年有关四川省鸡形目鸟类野外物种调查公开发表的60篇文献,以及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标本馆共386号鸡形目标本,共1103条记录,对四川省鸡形目的资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四川省鸡形目鸟类计2科18属25种,占全国鸡形目(63种)的39.68%,其中,国家I级保护鸡形目5种,国家II级保护鸡形目11种,分别占全国保护鸡形目总数(I级21种、II级21种)的23.81%、52.38%;特有种7种,占全国鸡形目特有种(14种)的50%,分布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居多,以东洋界成分占绝对优势。②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为平武县、松潘县、九寨沟县、绵竹县、冕宁县、康定县、青川县和宝兴县,保护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为平武县、九寨沟县、宝兴县、松潘县、青川县、冕宁县;③四川省159个县(市)中有鸡形目调查记录的有73个,没有记录的县86个,这86个空白区域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5.
谢凡  李昌林  鲁碧耕  杨孔  杨楠 《四川动物》2022,41(2):233-240
鸟巢是鸟类繁育后代的场所,巢址选择对鸟类的生存和繁衍意义重大.许多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了解其巢址选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本文从影响鸡形目鸟类巢址选择的植被、地理和温度3个因素综述了其巢址选择特点,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探明巢址选择的机制、从不同时空尺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鸡形目鸟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鸡形目是一个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鸟类类群 ,其保护工作受到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鸡形目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加强该类群鸟类的保护工作不仅是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家林业局“十五”期间将要实施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对我国鸡形目鸟类的多样性、特有性和分布特点进行了阐述 ,对该类群的濒危状况和致危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以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在该类群研究与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探讨了目前保护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The Site Record Database for Chinese Galliformes,SRDG)是以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点的有关信息为数据源的综合性资源数据库,于1996年初步建立,2005~2006年进行了更新维护和完善,由中国鸡形目鸟类物种代码库(WZDM)、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状况库(FBZK)和信息来源库(XXLY)三部分构成,包括中国鸡形目全部63个种的5859条分布信息和1027条相关文献记录。本数据库操作简单,各库之间通过共有字段相链接,具有信息查询、修改和维护等功能。本数据库的物种信息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鸡形目鸟类资源的了解,可为中国鸡形目鸟类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在数据库基础上,可以进行有关我国鸡形目鸟类分布状况的分析,如鸡形目鸟类地理区划研究、分布区与占有面积的比较、物种濒危状况评估以及热点地区分析和GAP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八种鸡形目鸟类卵壳及壳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种鸡中,高原山鹑卵壳仅由乳突层和栅栏层构成,缺少护膜层,表面无裂纹,外气孔开放。其它种类由乳突层、栅栏层和护膜层构成,表面有裂纹、外气孔有覆盖。栅栏层都有与飞翔相适应的气泡,飞翔能力强,速度快的种类产卵壳气泡密度高的卵。  相似文献   

9.
中国鸡形目鸟类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运用GIS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鸡形目鸟类的水平、垂直分布状况和分布中心。中国鸡形目鸟类63种,分属2科26属,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在动物地理亚区上表现为西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35种),其次是青海藏南亚区(30种)、喜马拉雅山亚区(22种);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从1100m到2900m的中、高海拔地区。中国鸡形目鸟类物种多样性具有2个分布中心:喜马拉雅-横断山中心和滇南山地中心。我国鸡形目鸟类主要涉及以下3个分布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东洋型和南中国型。其中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型的种类最多,其次为东洋型和南中国型,其他类型较少。  相似文献   

10.
用模糊聚类法处理四川20县(市)的鸡形目鸟类资料。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部中山-平原区,西部中山-高山区,以及川西北山原区的鸡形目鸟类区系彼此差异较大,进面对鸡形目鸟类区系的结构特点作了比较和记述。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 revision of the phasianids (Aves, Galliformes) from the Lower Miocene of St-Gérand-le-Puy (Allier, France) has been carried out. Palaeortyx brevipes Milne-Edwards, 1869, Palaeortyx gallica Milne-Edwards, 1869, Palaeortyx phasianoides Milne-Edwards, 1869, and Palaeortyx intermedia Ballmann, 1969 have been known before from this locality. St-Gérand-le-Puy is the type locality of the first three species. The four species of Palaeortyx represented at St-Gérand-le-Puy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size. Their separation and validity have recently been doubted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systematics of Palaeortyx . Our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e separation and validity of the four species, whereby Palaeortyx intermedia was recognized to be a junior synonym of Palaeortyx prisca and is synonymized with the latter here. These results are supported by investigations on variability statistics on some recent quails and partridges ( Coturnix, Perdix, Alectoris ). Comparisons with fossil phasianids from Quercy, Sansan, and La Grive (all France) and Wintershof-West (Germany) are made. New morphological and size differences between Palaeortyx and some species of Palaeocryptonyx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2.
"古翅类"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进展(昆虫纲,有翅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古翅类的系统发育问题是六足总纲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现存古翅类(孵蝣目 蜻蜒目)与新翅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有3种主要观点:古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蜻蜒目 (蜉蝣目 新翅类)。第1种观点得到化石、形态和部分基因证据支持,第2种观点得到较多形态特征支持,支持第3种观点的证据较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更多昆虫种类、化石以及分子证据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细胞分裂中口器发生的类型、形态结构特征及近祖-衍化性状的推断,利用简约性原理及聚类分析方法对盾纤目纤毛虫的目下系统关系做了探讨和修订.主要结论包括:1)确认该类群为一目级的单源发生系,下含3个亚目:嗜污亚目、帆口亚目、触毛亚目;2)嗜污亚目经廓清认定了52个有效属,分别隶属重新调整后的13个科;3)帆口亚目经厘定共有20个有效属,调整入7个科中;4)触毛亚目3个科,包含13个地位明确的属.文中对前人所建系统中不尽合理、存疑以及混乱之处做了讨论和建议性修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姬鼠属的系统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姬鼠属分布在欧亚大陆及其邻近的岛屿上, 种类及数量均较多。但对该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尤其近几年对姬鼠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产生了一些与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不同的结果。文章综述了姬鼠属系统学研究的一些工作, 根据所归纳的初步论点, 试拟定了中国现生种类的系谱; 并对中国姬鼠属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 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鹅观草属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联炳  王玉金 《植物研究》2001,21(4):554-560
根据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禾本科鹅观草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鹅观草属传统分类上的18 个系被确定为终端类群, 来自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和孢粉学的23 个性状被选作建立矩阵的依据;雀麦族中的短柄草属作为外类群被用于外部性状的极性识别, 过去分析过的性状资料被用于微观特征的极性判断;采用PAUP 程序对矩阵进行运算, 共获得6 个同等简约的谱系分支图, 其中具最低f-比值的图被选作分支分析的基础。结果表明, 分支图上显示的组、系划分与传统分类的基本一致, 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与过去凭借单一证据所作的零散推断也基本吻合。所不同的是半颖组各支类群不是共祖起源, 可能具有复杂的内部组成;在个别系间, 分支图展现的类群位置与宏观分析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在云南富源中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发现的新材料,对关岭贵州空棘鱼(Guizhoucoelacanthus guanlingensis)进行了补充描述,并修订了鼻骨、顶骨、后顶骨、额外肩胛骨、眶后骨、偶鳍、鳞片等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空棘鱼属与Whiteia+Piveteauia构成姐妹群,其共有离征包括:两对顶骨的大小相近,第一背鳍鳍条数小于8。建议将贵州空棘鱼属归入怀特鱼科(Whiteiidae)。  相似文献   

17.
鞘翅目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生鞘翅目类群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由4个亚目组成。形态学研究表明,鞘翅目是一个单系,但在加入了分子数据之后,其结果证明鞘翅目为并系类群。最早的甲虫起源于二叠纪,与现生的原鞘亚目具有许多相似特征。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鞘翅目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脉翅类昆虫,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鞘翅目与捻翅目互为姐妹群。本文对鞘翅目高级阶元4个亚目的系统关系和有关鞘翅目的起源和演化等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lekking, lek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cooperative and coordinated lek display in the manakins (Aves: Pipridae) demonstrate that variation in social behavior in the group has a strong, phylogenetic component. Two of the three classes of social behavior examined also show significant phylogenetic constraints. Current adaptive plasticity models are in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phylogenetic variation in these behaviors in the manakin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vertebrate reproductive social behavior has an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that it is not determined solely by adaptive individual plasticity to current conditions.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r, particularly through sexual selection, can have historical consequences that can limit subsequent behavioral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