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微滤膜技术在发酵工业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主要针对该技术在酒精类饮料(啤酒等),抗生素(头孢类、硫酸连杆菌类、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等)、有机酸(甘氨酸、谷氨酸、色氨酸、乳酸等)三大类发酵产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黄酒中酒液粒度与混浊沉淀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煎酒前后酒液品质进行了分析,并应用90°光散射实验考查煎酒前后,储存阶段酒液平均粒度和酒液沉淀物的平均粒度,发现酒液中沉淀物的出现和酒液平均粒径的一定大小存在耦合,当酒液平均径达到一定水平,沉淀过程就逐渐开始。  相似文献   

3.
一个时滞微分系统的稳定性与Hopf分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林 《生物数学学报》2002,17(2):157-164
给出了一个三维时滞微分系统的平衡点的全时滞稳定的代数判据。也讨论并给出了这个系统存在Hopf分支的条件,两个例子说明了本文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黄酒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预热时间、酒样添加量、盐添加量、解析时间等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条件为采用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20 mL顶空瓶中,加入6 mL黄酒样和2.0 g NaCl,萃取温度60℃,预热时间15 min,萃取时间30 min,解析温度250℃,解析时间6 min。本方法简单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左旋多巴甲酯在PLGA微球中的稳定性并探讨其稳定方法。方法:利用HPLC的方法考察了左旋多巴甲酯在不同pH值和光照的环境中和微球里的稳定性。结果:左旋多巴甲酯在pH3中稳定,在微球中也可以稳定一周。结论:包封左旋多巴甲酯在PLGA微球中,是一种有效地保护了左旋多巴甲酯在微球中的活性,可以实现长效缓释,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添加硅藻土、植物棉、活性炭等3种不同预处理手段来过滤铜绿微囊藻,并考察未预处理及预处理后的藻液过滤过程中的过滤特性、有机物分布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 3种预处理手段对过滤通量均有所提高并减缓膜污染。其中,硅藻土预处理提高平均过滤通量达915%,明显优于其他助滤手段。活性炭预处理能够有效吸附芳香族蛋白质类荧光污染物,显著降低污染膜的不可逆化学污染阻力。通过OCT及SEM分析可知未预处理的高藻水直接过滤造成的膜污染最严重,饼层结构的粗糙度最低并且厚度也最小,而硅藻土通过优化饼层结构以达到缓解膜污染的效果。最后基于XDLVO理论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硅藻土预处理手段对改善膜污染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未来蓝藻水华膜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手段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原普通砂滤池改造为活性无烟煤/滤砂双滤料滤池,当挂膜完成后,进入稳定运行期后活性无烟煤/滤砂双滤料滤池可削减氨氮约2.0~3.50mg/L,对CODMn的去除率为50%~60%,均远高于原普通砂滤池,实践证明,生物活性无烟煤滤池是处理氨氮4.0mg/L以下,CODMn(1.40~5.28mg/L)微污染原水的经济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热贮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维盐微乳剂,以甲醇+0.2%三乙胺溶液+乙腈(V:V:V=30:30:40)为流动相,采用Xterra RP18 4.6150mm色谱柱,检测波长245nm,测得54±2℃条件下14d分解率为3.42%.室内毒力测定热贮前后1%甲维盐微乳剂LC50分别为0.499 mg/L和0.524 mg/L,热贮分解率为4.78%.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维盐微乳剂,以甲醇+0.2%三乙胺溶液+乙腈(V:V:V=30:30:40)为流动相,采用XterraRP184.6150mm色谱柱,检测波长245nm,测得54±2℃条件下14d分解率为3.42%。室内毒力测定热贮前后1%甲维盐微乳剂Lc50分别为0.499mg/L和0.524mg/L,热贮分解率为4.78%,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以定量的大豆作为辅助原料配制复合甜酒酿。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的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并对发酵过程酵母数量、糖化酶活力、还原糖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8%(质量分数,下同)的大豆,拌进0.5%(体积分数,下同)酒曲药,在32℃下恒温发酵42 h,甜酒酿酒香协调且有特殊香味,滋味协调绵甜,达到最优品质。发酵过程中,酵母的数量在22~34 h内急剧增加,34~56 h后进入稳定期,菌数基本保持不变;糖化酶活力在发酵22~37 h内迅速增大,37 h以后糖化酶的活力逐渐下降;22~36 h内还原糖的含量快速增加,36 h以后还原糖的含量增加缓慢,64 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黄酒酵母菌种是影响大罐黄酒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发酵性能黄酒酵母的选育对于提升黄酒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方法】以一种药物抗性为基础设计快速初筛方法,对黄酒酿酒酵母XY进行诱变筛选得到克霉唑(CTZ)抗性的黄酒酵母突变株,进一步以酵母发酵性参数为指标筛选得到发酵速率提高的黄酒酵母新菌株XY-3。【结果】比较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酿造性能发现,XY-3菌株最大发酵速率较原始菌株提高5.21%。黄酒酿造小试结果显示发酵前4天XY-3菌株乙醇生成速率明显高于原始菌株,其最大乙醇生成速率从XY菌株的14.77 g/d提高到15.30 g/d。XY-3酵母菌株发酵速率的提高能够缩短黄酒发酵周期1-2天,有助于提高发酵设备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XY-3发酵速率的提升可能与XY-3菌株多药物抗性(PDR)有关。【结论】联合使用传统诱变和药物抗性筛选策略选育得到高效黄酒酵母新菌株,这种筛选策略也为发酵食品行业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了黄酒中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黄酒多糖的化学组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在低于80%时,粗多糖的提取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80%时,粗多糖的量变化不大;醇沉时间到达第8 h时粗多糖的提取量基本达到稳定;在醇沉温度为10℃时粗多糖的量达到最大值。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黄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醇沉时间为6 h,醇沉温度为5℃。进一步分析纯化后多糖的化学组分为中性糖含量为89.6%、糖醛酸含量为0.48%、蛋白质含量为4%。  相似文献   

14.
Thirty-nine key aroma compounds were newly identified or tentatively identified in the aroma concentrate of Japanese sweet rice wine (Mirin) by an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technique based on the 68 detected peaks. Among them, 3-(methylthio)propanal, 3-hydroxy-4,5-dimethyl-2(5H)-furanone, 3-methylbutanoic acid, 2-methylbutanoic acid, and 2-methoxy-4-vinylphenol were detected with the highest FD factor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优质糯米和椰汁为原料,通过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共生发酵研制出一种功能性的米酒.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得到了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最佳的共生发酵条件.结果 最佳的共生发酵条件是:发酵温度35℃、双歧杆菌接种量3%、酿酒酵母接种量2%、发酵时间16 h,再通过添加30%酿酒酵母单独发酵产物之后,研制出双歧椰汁米酒.结论 采用此工艺生产的功能性米酒既有椰汁的果香味又有米酒的醇香味,口感柔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凤窝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孝感地区3个凤窝酒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 rRNA为靶点,对其细菌菌群构成进行研究。结果 3个凤窝酒曲中发现9个优势核心属,其相对含量累计为78.15%,发现10个相对含量大于1.0%的分类操作单元,累计相对含量为60.62%。结论 3个凤窝酒曲共有大量的核心细菌菌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酶解和发酵的方法,将牡蛎酶解液有机添加到北方黄酒的传统生产工艺中,研制出具有更强营养保健功能的牡蛎黄酒。首先对牡蛎酶解条件进行优化,料液比为5:1,加酶量为1%,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为8 h时,水解度达到最高的31.21%,牛磺酸含量最高达到626.96μg/mL。进而比较了添加和不添加牡蛎酶解液的两种黄酒(牡蛎黄酒和北方黄酒)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分析比较发现牡蛎黄酒比北方黄酒游离氨基酸增加了74.98%,牛磺酸含量增加了400%。新研制的牡蛎黄酒功能性成分显著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从八二酒曲及酿造崇明老白酒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白色酵母菌和1株红色酵母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酿造老白酒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八二酒曲及崇明老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优势酵母菌为酿酒酵母(Saccaromyces cerevisiae),从酿酒过程中分离的红色酵母菌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采用粘红酵母和米根霉曲酿造的酒液的酒精度为11.9%vol,残余还原糖含量为11.2 g/100 m L,总酸含量为4.59 g/L,总酯含量为4.42 g/L。纯化的酿酒酵母和米根霉曲酿成的酒液口味醇和爽口,酒曲的纯化有助于开发出口感更爽口的老白酒。混合酵母和米根霉曲酿造的酒液呈典型的崇明老白酒风味,粘红酵母的参与对崇明老白酒口味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具有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酒精饮料中。我国的黄酒因EC含量高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的EC具有直接、高效的特性而被深入研究。文中从黄酒中EC的形成机制、酸性脲酶研究现状、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EC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寻找新型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Fe~(3+)依赖型双功能酸性脲酶食品级表达与定向进化及双酶并用将尿素和EC一起消除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