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茛科金莲花族和升麻族细胞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茛科金莲花族Trolliese和升麻族Cimicifugeae的细胞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在云南西北部形成一个多倍体系列(2n=32,48,64),四倍体细胞型(2n=4x=32)较为常见,其核型有明显的居群间变异。驴蹄草属Caltha、鸡爪草属Calathodes、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Trollius的染色体在大小上基本相似,都属于中等大小的R-型染色体。细胞学和花粉学证据都支持鸡爪草属与Megaleranthis和金莲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铁破锣属Beesia、Anemonopsis、黄三七属Souliea、升麻属Cimicifuga以及类叶升麻属Actaea的核型彼此基本相似,在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上都与驴蹄草属、鸡瓜草属、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的核型明显有别。细胞学证据表明铁破锣属应是升麻族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毛莨科金莲花族和升麻族细胞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毛茛科金莲花族Trollieae和升麻族Cimicifugeae的细胞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 在云南西北部形成一个多倍体系列(2n=32, 48, 64),四倍体细胞型 (2n=4x=32) 较为常见,其核型有明显的居群间变异.驴蹄草属Caltha、鸡爪草属Calathodes、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Trollius的染色体在大小上基本相似,都属于中等大小的R-型染色体.细胞学和花粉学证据都支持鸡爪草属与Megaleranthis和金莲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铁破锣属Beesia、Anemonopsis、黄三七属Souliea、升麻属Cimicifuga以及类叶升麻属Actaea的核型彼此基本相似,在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上都与驴蹄草属、鸡爪草属、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的核型明显有别.细胞学证据表明铁破锣属应是升麻族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3.
国产毛莨科银莲花族十七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Trib.Anemoneae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10种银莲花属AnemoneL.植物中,1种(西南银莲花A.davidii)为x=8的四倍体(2n=4x=32),5种(匍枝银莲花A.stolonifera、草玉酶A.rivularis、卵叶银莲花A.begoniifolia、水棉花A.hupehensis f.allba、大火草A.tomentosa)为x=8的二倍体(2n=2x=16),4种(鹅掌草A.flaccida、湿地银莲花A.rupestris、蓝匙叶银莲花A.trullifolia var.colestina、拟条叶银莲花A.trulifolia var.holophylla、展毛银莲花A.rupestris)为x=7的二倍体(2n=2x=14)。罂粟莲花Anemoclema glaucifolium为x=8的二倍体。6种铁线莲属ClematisL.植物(滇川铁线莲C.hkockiana、长花钱线莲C.rehderiana、金毛铁线莲A.chrysocoma)均为x=8的二倍体。银莲花花属中x=7的种类核型彼此十分相似,均由6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和1对具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x=8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与罂粟莲花属和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十分相似,均由5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和3对具端部或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4.
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十七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Trib.Anemoneae 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10种银莲花属 Anemone L.植物中,1种(西南银莲花A.davidii)为x=8的四倍体(2n=4x=32),5种(匍枝银莲花A. stolonifera、草玉梅 A.rivularis、卵叶银莲花A .begoniifolia、水棉花A.hupehensis f. alba、大火草A.tomen- tosa)为x=8的二倍体(2n=2x=16),4种(鹅掌草A.flaccida、湿地银莲花A.rupestris、蓝匙叶银莲花 A.trullifolia var.colestina、拟条叶银莲花A.trullifolia var.holophylla、展毛银莲花A.demissa)为x=7的 二倍体(2n=2x=14)。罂粟莲花Anemoclema glaucifolium 为x=8的二倍体。6种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 物(滇川铁线莲C.kockiana、长花铁线莲C.rehderiana、毛茛铁线莲C.ranunculoides、扬子铁线莲C. puberula var.ganpiniana、短尾铁线莲C.brevicaudata、金毛铁线莲A.chrysocoma)均为x=8的二倍体。银 莲花属中x=7的种类的核型彼此十分相似,均由6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和1对具端部着丝点 的染色体组成;x=8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与罂粟莲花属和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十分相似,均由5对大型 具中部着丝点和3对具端部或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的白细胞培养技术及BSGC-带技术分析了白豚的核型、C-带核型。结果是:白豚的染色体数目2n=44,其核型由1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8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条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8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所组成。染色体臂数(NF)雌性为76,雄性为75。C-带异染色质呈现出很深的着色区,主要分布在染色体臂上,着丝点区则几乎没有。C-带异染色质的量约为总染色质量的12%。这一结果表明白豚与海生豚类的核型、C-带核型有较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引进的二倍体燕麦种质的核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砂燕麦、西班牙燕麦和短燕麦3个二倍体燕麦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砂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8.17%;西班牙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59.31%;短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4st(2SAT),具近端部、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3.91%。虽然3个燕麦种的核型均为2A,但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有明显不同,比较认为砂燕麦相对进化,短燕麦次之,西班牙燕麦较原始。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染色体数均为2n=24。按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可将12对染色体分成三组。染色体1—4为第一组,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5—8为第二组,除染色体7为亚中部着丝点外,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9—12为第三组,除染色体9为中部着丝点外,其余都为亚中部着丝点。东方蝾螈和肥螈染色体核型相似,但却各具独特的C-带带谱图式。 2.经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后,在东方蝾螈和肥螈肠上皮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和长、短臂的端粒部位都显示棕褐色的5-甲基胞嘧啶特异位置的深着色,染色体的长臂、短臂上则为浅棕色。 3.东方蝾螈和肥螈雌雄个体肠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中均未见染色体的异型性配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鳊亚科10种鱼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它们的染色体二倍数均为2n=48,由中部、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没有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88—92。初步推测该亚科鱼类染色体的基本二倍数是2n=48。对它们的核型特征和染色体演化方式分析表明,它们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化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的核型也大致相似,基本上可概括为14—20 M+24—28SM+4—8ST,都有一对最大的可资区别的染色体,这反映了该亚科鱼类校型的同源性。因此预测在这些鱼的种间乃至属间进行人工杂交获得成活,甚至能育后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属植物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我国沙棘属植物4种5亚种的核型,对各种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n=24,全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所有种类,只有Hippophae thibetana第8对染色体有随体,H.rhamnoidea ssp.sinensis和H.rhamnoides ssp. mongolica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0,为2A型,其余各种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定成  邵建章  李东林   《广西植物》1991,11(1):58-62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广泛应用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升麻族Cimicifugeae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传统药用价值、现代药理以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族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升麻族药用植物主要含有9,19-阿尔廷烷三萜皂苷以及肉桂酸衍生物两大类化合物.升麻族植物在传统药用中被用来镇痛、解毒、抗炎,在北美很早就被印第安人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升麻族植物还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类雌激素样作用等.通过对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类叶升麻属Actaea和升麻属Cimicifuga的疗效和化学成分相近,因此两属的亲缘关系也近.考虑它们果实的形态差异,以及细胞学特征不同,认为这两属为升麻族植物的一个分支,且以类叶升麻属较升麻属更为进化.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来看,铁破锣属Beesia含有特殊铁破锣皂苷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而黄三七属Souliea既和铁破锣属一样含有五环三萜和铁破锣型环阿尔廷烷三萜类化合物,又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一样含有吲哚生物碱,因此可以认为它是铁破锣属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升麻族植物特有的清热解毒功效与其特殊的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可以作为抗肿瘤、抗病毒的新药源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两性型天然雌核发育彭泽鲫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泽鲫是一种两性型天然雌核发育群体。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雌、雄鱼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66。它们的核型组成是:3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8条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76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为238。本研究结果与其它雌核发育类型的鲫鱼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诱导虹鳟四倍体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虹鳟卵受精后5—9小时期间,用热休克处理,12月龄时检查,四倍体出现频率为5%。较高的温度处理可导致卵的高死亡率。2n=60的虹鳟核型中,有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2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总臂数NF=104。4n=120的虹鳟四倍体核型中,有22套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套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和7套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总臂数NF=208。未发现有染色体倍性镶嵌的个体。分析比较了二倍体和四倍体两类鱼的红细胞及其核的9个度量值(DNA相对含量,细胞及核的长轴、短轴,面积和体积),为应用红细胞鉴定四倍体虹鳟提供了倍性标准。在形态、解剖和生长速度方面未发现两类鱼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15.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是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根尖用0.005%秋水仙素预处理2小时,改良苯酚品红压片,供核型分析。分带用去壁低渗法制片,BSG技术处理。结果如下:染色体数2n=12。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10.64%—21.13%之间。臂比值在1.55—2.88之间。第1和3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2、4、5和6对为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5对具随体。其核型公式为2n=12=4m+8sm(2SAT)。带型分析结果如下:第1对染色体具着丝点带和长、短臂上具末端带,第2对染色体除具着丝点带和长、短臂上末端带外,在长臂上还具中间带,第3对带型与第1对相同,第4、6对染色体长、短臂上都具末端带,第5对具着丝点带、末端带和次缢痕带。其带型公式为2n=12=4CT+2CTI_++4T+2CTN。与朱凤绥等人的报道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番鸭、连城鸭及其属间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胚胎组织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短期培养法,分析了番鸭、连城鸭及其属间杂种F_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番鸭的染色体2n=78,连城鸭2n=78±。它们的第1、2对常染色体分别为亚中或中间着丝点,其余均为近端着丝点;性染色体ZZ—ZW按大小顺序排列,Z为4,W为7—8。番鸭的Z和W染色体均属近端着丝点;连城鸭的Z染色体具明显短臂,属亚端着丝点,W染色体不具短臂,属近端着丝点,杂种F_1与亲本比较,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总臂数不同;第1、2对常染色体着丝点指数和臂比介于两亲本之间,其两个同源姐妹染色体的臂比分别偏向于父本和母本;性染色体着丝点位置具备两亲本的特点,可作为鉴定属间杂种真实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叶志云  陈维新  蔡玲   《广西植物》1992,12(3):247-249
本文对长叶竹柏核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叶竹柏染色体的数目为2n=26。第8、10、11、13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9对均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且在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具次缢痕;按Stebbins的分类标准,属较对称的“zA”核型。其染色体的绝对长度范围为3.32—6.39μm,相对长度范围为5.33—10.26%。  相似文献   

18.
赵文阁  刘鹏  夏玉国 《四川动物》2004,23(3):185-187,i003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分析了粗皮蛙的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 2 6 ,可配成 13对 ,有5对大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9)和 8对小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6 5 ) ,其中 ,第 1、 5、 6、 7、 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12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2、 3、 4、 9、 10、 11、 13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4对为性染色体 ,属XY型 ,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 (相对长度为 10 70 ,臂比指数为 1 72 ) ,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相对长度为 12 83,臂比指数为 2 0 2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独活属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独活属10种(含1变种)的核型,其中8种的染色体数目亦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2,为二倍体,其核型为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仅具1A和2A两种类型。有4种具随体染色体,在部分H.vicinum植株中发现有1条B染色体,在H.millefolium var.longilobum中同时存在2n=22和2n=24的非整倍体.不同种的染色体形态不同,为分类研究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本文在核型分析基础上讨论了该属分类群的划分、种间亲缘关系及演化,并结合我国毗邻地区该属细胞学资料和地理分布规律,提出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是独活属的频度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20.
以沙芥属植物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染色体数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间期核特征为前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沙芥染色体数为2n=2x=22,基数为x=11,宽翅沙芥、斧形沙芥、距果沙芥和齿冠沙芥染色体数为2n=2x=20,基数为x=10;染色体有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2种;沙芥、距果沙芥属于2A型,宽翅沙芥、斧形沙芥、齿冠沙芥属于1A型,本属植物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根据核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将染色体数为2n=2x=20的沙芥属4种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距果沙芥;第二类包括宽翅沙芥、斧形沙芥、齿冠沙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